寫作一點靈:視頻教室 《歌詞與文學》

講者:袁兆昌
上載日期:2021年9月17日

在中國文學的傳統中,歌詞與文學難解難分,袁兆昌採用今日流行曲歌詞為例子簡述古往今來的創作原則。細談傳統民歌與詩歌沿用至今的創作手法,略述香港流行音樂歷史。

民歌與詩歌

民歌頌樂自古有之。在民間流行歌曲與歌詞的生成原因,往往與社會狀況和人文素質有關。《詩經》是周朝政府派員到民間採集、修飾所得的「歌詞集」,後人據《毛詩序》為《詩》所分的體制、題材和寫作手法。往後與音樂或多或少相關的文學作品:漢代的樂府、唐代的詩、宋代的詞、元代的曲……無不離得開這種分類方式。

漢代政府有專事採集民歌以取民情的機構「樂府」、唐代政府以詩為考試的文體,雖已不屬合樂文體,但它形成了當時的寫作潮流。這些與音樂和寫作有關的流行文化,都由上而下形成的。

宋代詞人柳永是歷代罕有的、有作品流傳下來的全職填詞人。他樓以「代言」手法,為不同樂曲填上女子所思所想。他為流行於市的俗樂配詞,帶動了當時的題材潮流,成為當時的流行曲。時至元代,文人地位更低微,都愛寫合樂的元曲以自娛。這是社會狀況與人文素質生成的流行文化。古代中國與音樂、文學有關的流行文化,生成過程單向而鮮明。

香港流行歌曲與歌詞

香港自有影視娛樂以來,流行曲便成為流行文化重要元素。它的生成過程,與社會、商業等關係密不可分。香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流行曲,多以「國語」為主。由於各種社會因素,上海音樂家南下、台灣歌曲流入,引進香港後,旋即大放異彩。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正值國語英語歌曲仍盛行之際,美國青年反戰情緒高漲,帶動了一股用音樂表達思想的流行文化,由數名年輕人蒐集資本,在紐約市郊胡士托草坪舉辦了七十二小時的、連續不斷的音樂會,數以十萬人同時同地、不眠不休欣賞音樂,懾住了全球青年的心神,香港亦因此興起收聽英語歌的流行文化。

上世紀七十年代,承大量外國歌曲流入的潮流,用粵語改編的流行曲,因應社會經濟變化而開始流行,大量「代言」歌曲湧現,已流行的外國歌曲,改編為粵語,聽眾可在熟悉的旋律中,隨歌詞唱出心聲。許冠傑請來黎彼得,為歌曲填上合適的歌詞,並運用大量方言,在這時代背景下大紅大紫,成為一種具社會意識的商業作品。

時至上世紀八十年代,社會娛樂需求甚大:電視劇、電影等媒體當道,因而生產了不少主題曲;影視作品愈流行,主題曲愈為人知;歌曲作品愈多人購買,影視、唱片公司和歌手收入愈豐,製作條件愈優越,生產力愈大。這種生產者與受眾的互動關係,因而建立起來。

香港流行曲商業化現象

香港廣播媒體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陸續舉辦流行曲頒獎禮。業內人士選出全年十首歌曲,向創作人及演繹歌手頒發獎項。從下表可見,各機構為選舉命名,都有具代表意義的形容詞:「金曲」、「勁歌」、「叱咤樂壇」、「勁爆」和「至尊」,象徵所選歌曲都屬受大眾歡迎的、流行的作品。

《詩經》是甚麼?

《詩》是古代歌詞集。每首「詩」也是當時的流行曲。

《詩》首篇〈關雎〉「關關」是擬聲詞,是唱者模仿雎鳩的叫聲。《詩》沒有編配樂章,我們讀到「關」字時,已難依照當時的方法唱出來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詩》成為諸子百家議政文本:「不學《詩》,無以言」,大家都藉《詩》來推廣自己的政治理想,「歌詞分析」漸與音樂脫節。值得留意的是,孔子所說的「不學《詩》」的「學」字,是包括數個學習步驟:閱讀、理解、分析、記誦和應用(「言」),可是並不包括「唱」。

甚麼是「風雅頌」?

古今學者、教育家都對《詩》有不同的看法,最廣為人知的有《毛詩.序》:體制和寫作手法,後人稱為「詩六義」。《毛詩》是指「毛氏所編的《詩》」;而毛氏所寫的序言,歸納了歷來觀點,為讀者說明一種閱讀《詩》的方法。它確為我們建立了讀《詩》的基本方法;用於研讀當今流行曲歌詞作品,更可謂大派用場。《毛詩.序》(下稱《毛》)中,把《詩》分為三種體制:「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即是說,風、雅頌、是不同詩歌的基本體制。

1. 風──民歌

風有兩種意思,一是諷刺,二是教導:「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如為當朝者,可用這種詩歌體裁教化百姓;如為黎民者,可用它來諷刺當朝者。這種體裁表達時含蓄婉轉,較易為人接受,亦在不同地方流行起來。時至宋代,哲人朱熹認為風其實是「民俗歌謠之詩」,即是源於民間的歌曲,既有反映一時一地的文化,也有警世之言,批評朝政,道出民間疾苦。「風」收錄多國民間歌謠,題材十分廣泛,包括諷刺統治階級的(如《碩鼠》諷刺刺官吏貪暴)、愛情的(如《靜女》寫男女約會相戀)、婚姻的(如《桃夭》祝賀女子出嫁),以及反映社會不平等(生活困苦、徭役之苦等)的歌,多能反映當地文化。

2. 雅──宮樂

「雅」題材常見統治階級內部討論及貴族生活:「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毛》),是論政教成敗的詩歌作品,以今天的言語描述它,可稱為詩化的社論。時至宋代,哲人朱熹稱「雅」為「正樂之歌」,簡而言之,就是當時的宮樂了。「雅」收錄不少宴會(如《鹿鳴》是饗宴群臣的歌)、宮樂(如《皇矣》歌頌周文王伐崇伐密的勝利)、田獵(如《車攻》寫貴族出獵)及農耕(《無羊》讚美畜牧興旺)等歌,常有議政論功的內容。

3. 頌──祭樂

祭禮是古人因應生存需求,請求自然界供給他們所需的祈禱儀式,亦有向祖先和神靈祈求的儀式。這些儀式包括唱歌和跳舞。

《毛》所記的「頌」限於向神靈報告當政者功德(「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而宋人朱熹「宗廟之樂歌」這說法,則說明了演奏歌曲的地方:宗廟,即是拜祭先祖、向神靈祈禱的地方了。

「頌」收錄了宗廟(如《清廟》歌頌周公祭文王)、祭祖(如《豐年》表達報謝祖先保佑)等歌,有配合儀式而載歌載舞的,也有純粹歌詠的。

甚麼是「詩六義──賦比興」?

我國詩歌文學成就崇高,影響深遠;我們研讀傳統詩歌創作手法,是為了自各家所成,汲取精華,以中國優良文化成果作量器,欣賞當今歌詞作品。本章以「詩六義」的「賦比興」為例,分析歌詞作者的創作手法。

賦比興,是《毛詩序》所歸納《詩經》創作手法,由後人不斷解說,衍生文學批評的基調。運用語文學習基礎知識的概念描述,「賦」是敍述和描寫手法中的白描法,「比」是修辭技巧中的比喻法,「興」是閱讀、寫作或思維技巧中的聯想法。可見「賦比興」並非艱深學問,而是常見於各種文類的三種創作手法,甚至在我們寫作時曾有運用而不自知。

1. 賦

「賦」是指「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簡言之,即是直抒情意,直述人事,把事、人或物以簡潔概略的手法,不加修飾,不施修辭技巧,直接勾勒「輪廓」,一般可用來敘事、寫人、狀物或繪景,就是「賦」。

作者運用這種手法創作,通常可達到簡練、樸實和率直的效果,寫出人、事或景最尋常的面貌,並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來;古代批評家以敍事為例,用於當代則可更靈活,以白描法為參照基礎。詩歌如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流行曲如黃偉文《明愛暗戀補習社》:「盼望能提前共我探討/坐下來陪我放瞻傾訴」,都是「賦」的其中例子。

白描法的分析法則:作者運用白描法,直接寫出事物來,乍看是尋常記事或描寫,其實需「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魯迅,《作文祕訣》)。要分析這種效果,需確定事件或事物本貌有尋常美感,並看出作者對事物了解透徹,知道事物本貌最具象徵意義的部分。

2. 比

「比」是指「以彼物比此物」,即是用甲事物比喻乙事物。簡言之,就是運用兩個不同事物的共同特徵,在特定主題中連在一起。這兩個事物,儘管看來風馬牛不相及,卻可具備相同特質;儘管這些特質看來微不足道,卻可由作者以比喻法連在一起,言之成理,並獲得「婉轉曲達」的文學效果。

到了當代,比喻法才有更完善的分類方式:明喻、暗喻(隱喻)和借喻,都是我們熟悉的修辭手法。詩歌例如李白《蜀道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就用了明喻,以蜀道難走,比作如上青天一般難走;流行曲例如陳少琪《始終有你》「任誰留下血汗/就是個精英」的「血汗」運用了借喻手法,借血汗來喻人的努力,亦有林振強《心裏日記》:「你是我全部往昔往年/你是我來日每一天」運用暗喻手法,道出「你」對「我」而言何等重要。

比喻法的分析法則:比喻法是我們常用的修辭手法;運用得當則是種造詣。分析比喻法時,可以從恰當和新意著手,「不恰當的比喻,不要。恰當的比喻應更進一步,力求精采」,而彼物和此物之間的形象,「聯繫必須合理、巧妙」(老舍,《出口成章》)。怎樣才算是不恰當的比喻?現代作家老舍舉例說:「把長江大橋比作一張古琴,定難盡職。古琴的尺寸很短,古琴也不是擺在水上的東西」,換言之,彼物與此物的性質需相關聯。沒有新意的比喻,就是「抄襲前人的意思,以至本是有創造性的設喻逐漸變成了陳詞濫調」,如「芙蓉為面柳為腰」一句,成了部分小說家和詩人常用的套語,失卻新意。

3. 興

「興」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藉所引的物象,發揮聯想作用。我們稱這種因物而起的聯想為「起興」。該事物誘發作者聯想,而它與作者欲表達的主題,關係並不明確,甚至可由作者純粹借題發揮,即借他物而起興,不把他物與表達主題連結起來。詩歌例如〈關雎〉作者因「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而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聯想,流行曲例如林夕〈富士山下〉中所寫的雨天、「風褸」等,是引起對唱者對愛人的想念。然而,上例中的動物、天氣和事物,與歌曲表達的愛情主題,其實並無必然關係。

聯想法的分析法則:聯想法講求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過渡技巧。「他物」和「所詠之詞」之間沒有必然關係,因此分析運用聯想的優劣,通常先看看二者之間的連接是否流暢。宋詞大部分作品都在上片寫景,下片寫情,如柳永《八聲甘州》上片開首「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是景,下片開首「不忍登高臨遠」始寫情,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的顯例。宋詞在宋代是合樂的、可唱的歌詞,作者通常先運用景色入話;景物引起了聽眾的聯想,營造淒清的氣氛後,唱者歌唱下半部詞中的情感時,便讓聽眾更容易投入歌曲。分析聯想法,大約可參照宋詞的方式:先寫「他物」而後寫情,看看「他物」有沒有營造氣氛,然後才寫出「所詠之詞」。

作家:袁兆昌
香港作家,其代表作品《超凡學生》奪得第十五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冠軍。曾任教科書公司、文學雜誌及報刊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