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新詩捕捉文字細膩 漫遊寓言領略故事含義

暢遊新詩捕捉文字細膩 漫遊寓言領略故事含義

文學新詩與寓言故事的相近之處,莫過於是要在簡短的篇幅中,利用精闢的文字,帶領讀者進入富有情感的世界。作家精讀坊今次邀請到黃巴士總編輯許芷茵及詩人飲江,分別向初小和初中小作家大談創作寓言故事和新詩的心得,讓小作家們對這兩種文體有更深入的理解。

寓言故事是深受孩童喜愛的讀物,從有趣、緊張的情節中慢慢體會抽象的人生哲理。作家許芷茵透過分享自己創作的《沒用的蘋果》,引導小作家如何取材、設計角色及運用五感等,寫出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

藉寓言解釋抽象道理

每一個經典寓言故事背後,都帶出深刻的道理,例如《小紅帽》教人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三隻小豬》則教人凡事全力以赴,不要苟且。然而,許多哲理都是抽象的概念,小作家在表達時有一定的難度。寓言故事則是一個很好的包裝方法,引領讀者逐步領會這些抽象概念。

許芷茵表示:「我們透過趣味而充滿寓意的故事,可以寫出人性的素質,例如善良、友愛、勇敢、忠誠、驕傲、貪心、狡詐及懶惰等;亦可以表達各種生活哲理,如謹言慎行、全力以赴、樂於助人及把握機會等。同時,小作家也可以借助寓言故事抒發不同的感受,如開心、慚愧、光榮及失望等。」

暢遊新詩捕捉文字細膩 漫遊寓言領略故事含義

故事表達豐富主題

一個精彩的寓言故事,可以表達多個主題,許芷茵跟小作家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沒用的蘋果》,故事講述蘋果弟弟長得又瘦又小,總覺得自己沒用,聽見哥哥姐姐的鴻圖大計,心裏只有羨慕的份兒。蘋果媽媽一直鼓勵他要有自己的夢,終於,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蘋果弟弟得以一展所長,跟年青科學家牛頓成為好友,更啟發對方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許芷茵說:「在這個寓言故事裏,我嘗試表達了多個主題,包括『每個人都有用』、『要欣賞自己的長處』、『在適當的時候發揮』、『可為世界帶來改變』及『不要放棄夢想』,除了這些主要的哲理外,我們也可藉故事宣揚其他
訊息,例如『夢想人人不同』、『多鼓勵他人』、『要有觀察力及好奇心』、『遇上問題細心鑽研』、『對人友善及關心別人』。在文章講解這麼多哲理並不容易,但是通過寓言故事來表達便簡單、有趣得多。」

以行動及情節 鮮明刻畫角色

寓言故事有了主題後,便要著手設計不同的角色,令他們的個性更加鮮明突出。「當我們設計角色時,不必刻意使用形容詞,如『溫柔、善解人意的蘋果樹媽媽……』,而是應該以行動及情節,在故事裏帶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徵。」

在《沒用的蘋果》裏,作者成功為不同角色賦予了鮮明的形象,蘋果弟弟外形不出眾、缺乏自信,卻有心地善良、關心別人的優點;蘋果樹媽媽雖然捨不得眾孩子,仍鼓勵他們追尋自己的夢想;年青牛頓喜愛閱讀、愛思考,充滿好奇心,最終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多用五感寫作

為了令寓言故事更加生動,小作家也可以運用五感來寫作,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甚至是直覺來描寫事物。「我們可以利用人類的官感來寫作,令故事的情節更加真實、細膩,例如小狗不同的吠叫聲,可以表達開心、緊張、痛苦的情感;又圓又大的蘋果,會否發出誘人的香味?當觸摸蘋果媽媽粗大的樹幹,又會有什麼觸感呢?」

同時,小作家也可以透過角色之間的互動,帶出不同情感的交流,「例如蘋果樹媽媽跟蘋果弟弟真切的互信、疼愛與支持;蘋果哥哥、姐姐與弟弟的不同性格;蘋果弟弟與年青牛頓友誼的建立,都令故事情節更加豐富有趣。」

小作家心聲

吳倬綸 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小學 小一
暢遊新詩捕捉文字細膩 漫遊寓言領略故事含義

“我參加小作家活動,希望學習更多寫作技巧,最深刻是講者分享了寓言故事《沒用的蘋果》,令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華。我將會起用自己最喜愛的玩具熊仔、雞仔為主角,創作寓言故事。”

何樂晴 嘉諾撒小學(新蒲崗) 小二
暢遊新詩捕捉文字細膩 漫遊寓言領略故事含義

“我很喜愛寫作,平日也常閱讀寓言故事書。參加小作家工作坊後,我也想創作一則關於驕傲的寓言故事,讓讀者明白驕傲帶來的壞處。”

1917年,教育家、文學家胡適提倡「新文化運動」,為中國文學發展帶來改革,以白話文寫的新詩出現,不拘格律、篇幅自由都是它最大的特色。詩人飲江介紹了多首新詩,引導小作家賞析新詩的方法,並鼓勵他們從生活入手,尋找新詩創作的靈感。

捕捉心的觸動 轉化文字作品

對於小作家而言,新詩、詩人是較抽象的概念。飲江以李聖華的〈詩人〉作解釋,他是20年代寫詩,曾經出版香港最早期的新詩集。

〈詩人〉 李聖華

詩人是神秘的蜘蛛,
在宇宙黑暗的角落上,
佈滿了心的網羅。
一切隱藏的悲哀,
一切秘密的快樂,
慣在角落上飛翔,
一觸動了心網,便被詩人捉到了。

飲江說:「作者將詩人比喻為蜘蛛,一直在網羅上等候靈感的出現,一旦觸動到他們的心靈,便會立刻捕捉下來,並變成文字(新詩)作品。」

暢遊新詩捕捉文字細膩 漫遊寓言領略故事含義

從生活經驗發掘題材

在發掘創作新詩的靈感上,飲江認為日常生活的遭遇、對話、經驗及回憶,都是很好的題材。他引用了一位台灣小四生的作品:

〈我們去捉魚〉

我們去捉魚,
河裏沒有魚,
我們變了魚,
捉來捉去。

飲江也以他與父親相處時留下的回憶,寫成了〈挨身挾餸〉、〈四方木〉,將父親的教晦與叮囑融入新詩之中,其中

〈四方木〉 飲江

父親說
你呀   就是這  天
四方木  你呀   圓
踢一踢  踢一踢  地  第一下推動
郁一郁  郁一郁  方  永恒的推動

「父親非常熟悉我的性格,笑我是一塊四方木,行事欠缺主動。新詩裏提到的『推動』,也引伸到對世界的思考,是誰引發『第一下推動』,令世界永恒運轉?有人認為是科學家,有人認為是宗教,於我而言,父親的叮囑便是無形的動力。」

觸動事件 抒發內心感受

除了在日常生活裏發掘寫作靈感外,小作家也可以留意一下社會上有那些事情,可以觸動自己的心靈,並且透過新詩創作來抒發感情,就像飲江的〈美人魚〉,創作背景是美國曾經發生的幾宗恐怖襲擊,詩人借助美人魚銅像的獨白代入事件,抒發內心難以平伏的悲傷。

〈美人魚〉 飲江

請鋸去我的            而如果
手        酒醒以後    你哭笑不得
在你酒醉時候   把臂談心    周遭的人
要是失業難耐   景氣到來
         (如果到來)  漠不關心的人
請砍下      我們又     試試
我的頭      重新聚首    把槍交給我
                 把絕望
                 交給安徒生

註:一九八四年七月,美國聖路易斯特羅一失業保安警衛在當地一家快餐店內射殺二十一人,數日後,熱泉市又有一失意男子闖進汽車旅店,肆意開槍,把四人殺死,其間新聞報導,丹麥哥本哈根港口著名銅像「美人魚」,被兩名酒醉青年鋸去手臂,後駁回。據悉,此銅像頭部,亦曾於二十年前給人鋸去,後修復如舊。

這幾宗恐襲事件造成難以挽回的傷亡,作者借這個著名的美人魚銅像安慰施襲者,並反問假如他們酒醒了、或得到別人的關心,會否有另一個結局?作者藉?這首詩,排解自己對這些悲劇的難過情緒 。

小作家心聲

林傲芹 英華書院 中四
暢遊新詩捕捉文字細膩 漫遊寓言領略故事含義

“這次工作坊令我對新詩有更深入的了解,認識到它有清新的一面。飲江老師教了幾個創作新詩的方法,我會嘗試從生活經驗開始,尋找創作新詩的靈感。”

陳文千 協恩中學 中三
暢遊新詩捕捉文字細膩 漫遊寓言領略故事含義

“相對於古典詩的工整,新詩有不拘規格的特性,可以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大。印象最深刻是飲江老師分享了一位小四學生的作品,以有趣的捉魚為題材,短短幾句便流露了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