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後的舊牛奶公司倉庫 參觀藝穗會 學習劇場創作技巧

在中環鬧市裏,一幢樓高三層、紅白磚牆的舊建築格外醒目,它曾經是舊牛奶公司的倉庫,現已活化成當代藝術空間—藝穗會,場地設有賽馬會劇場、地下劇場、畫廊、咖啡室及酒吧等表演場地。今次「流動教室」邀請藝穗會助理節目經理梁嘉詠(Offy)帶大家一同參觀藝穗會,途中巧遇穿越時空的孖生姊妹「牛奶妹」及「皮草姐」,引發許多趣事;而編劇林珍真亦教大家利用舞台設計,豐富創作的內容。

早在1892年,舊牛奶公司倉庫於中環下亞厘畢道落成,直至1970年代遷出。該倉庫採用安妮女王復興式建築風格(Queen Anne Revival),現已被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建築物丟空十多年後,及至1983年,藝穗會進駐這個殘舊地方,經過多次復修及改造,變成一個多元化的藝術空間。(撰文:陳慶賢)

 

曾經是舊牛奶公司倉庫的藝穗會,現已活化成當代藝術空間。

 

儲存皮草地方 化身黑盒劇場

小作家參觀藝穗會時, 分別遇上穿越時空而至的孖生姊妹——「牛奶妹」及「皮草姐」,前者來此尋找「增高牛奶」;後者想找「黃金皮草」,都是與建築物前身——舊牛奶公司倉庫有關。以前外國人聚居於中環及半山區,由於天氣潮濕,舊牛奶公司倉庫便劃出一個儲存皮草的地方,(現在已經改建為賽馬會劇場),劇場仍保留舊時掛起皮草的黑色掛勾。

賽馬會劇場由古蹟改建而成,有歷史限制,規模不能跟大劇院相比,故採用「黑盒劇場」模式,沒有固定燈光、舞台,甚至觀眾席也可以隨意擺放。劇場亦保留舊牛奶公司倉庫時期的三個大窗和外框,這些建築特色深受劇作家喜愛,甚至將它們納入舞台布置。

 

全港首間超級市場 搖身一變成拉闊音樂場地

一行人轉移到「奶庫」,以往是售賣凍肉及奶製品的地方。1916年,「奶庫」更成為香港第一間超級市場,設有櫃位專門售賣剛剛加工完成的肉類及奶製品。Offy表示:「在保育方面,我們希望做到新舊並存效果,所以請建築師、建築顧問修補七彩繽紛的瓷磚、保留天花吊扇等。『奶庫』現時主要是舉辦拉闊音樂的表演場地,可以進行不同種類的音樂會和表演,有流行樂隊、Jazz、古典音樂等表演,場館內同時供應餐飲,觀眾可以一邊品嚐美食,一邊欣賞音樂。」

 

挖深地下約1.4米 改建地下劇場

地下劇場覆蓋了彈性地板,保護演員及舞者。

 

活化地方不只於此,昔日加工肉類及奶製品的地方,亦改造成可以容納70至120位觀眾的地下劇場,視乎劇場設計,場地可舉辦戲劇、音樂會、分享會等活動。「以前為了以低溫來保存牛肉及奶類製品,這個地方設計成樓底矮、地板高的地方;但是改造這個空間成劇場時,我們將地下挖深約1.4米,並且加鋪彈弓地板,以保護演員及舞蹈員演出時不受勞損。」

最近藝穗會亦作了一些新嘗試,例如舉辦一些體驗劇場演出,將整個表演空間轉化,「觀眾不必坐在觀眾席上看表演,而是遊走在幾個劇場及藝術空間,欣賞不同的演出。」除了以上介紹的地方,藝穗會還有許多地方保留了歷史遺跡,例如由冰庫改建成酒吧、停車場改建的畫廊等,留待一眾小作家自行發掘,找出劇本創作的靈感吧!

 

自由編排觀眾席 拉近彼此距離

相對大型劇院冠冕堂皇的舞台、燈光布置,黑盒劇場的設計便簡單得多,但是在創作上卻有很大發揮空間。黑盒劇場極具彈性,舞台面積及觀眾席可切合節目需要而作出改動。是一個細的空間,沒有固定模式、著重靈活舞台設計的劇場。舞台多數是四向形式,觀眾可從不同角度欣賞戲劇。林珍真表示:「在這種自由設定下,演員與觀眾的距離非常接近;有些演出甚至是大家坐在一起,製造親密的感覺,彼此成為朋友。許多創作者都喜歡黑盒劇場的模式,可以跟觀眾一起流淚、一起笑、一起驚訝,共同經歷情感起跌的獨特性。」

如果小作家想寫一個適合黑盒劇場演出的劇本,不妨先思考兩個問題,「首先,我們要考慮將觀眾放在哪些位置欣賞演出,例如整個舞台側旁、一起圍成圓圈、分別散落於劇場四角,或者只能見到演員背影的地方,劇本完全由創作人決定。其次是設定觀眾與演員的距離,想他們近距離欣賞,或配置到較遠的地方,都是考慮因素之一。」

 

善用燈光、聲音、布景 融入劇作演出

「劇院空間較大,所以需要很多舞台燈;而黑盒劇場細小得多,有時只需一盞地燈便足夠。小作家寫劇本時,可以想像一下故事場景需要怎樣的燈光設計,或者只用幾支蠟燭燈光,便能令劇本更加豐富及立體。」

聲音亦是另一個重要元素,藝穗會地下劇場有一個細小窗戶,常聽到街外人聲、車聲,「創作者也要留意這些聲音,啓發撰寫劇本靈感,例如『牛奶妹』及『皮草姐』身處充滿牛隻的年代,到現今中環街道上醉酒漢的叫駡聲,交代時空穿越的背景;或者寫《安妮日記》劇本,講述主角長期匿藏在地下室裏,場外街道的聲音也可以寫入劇本,成為想像空間。」

演員可借劇場內的三個大窗來配合演出,令觀眾有置身其中的感覺。

 

除了燈光及聲音外,小作家還可以將布景與場景融合,藝穗會黑盒劇場保留的三個大窗和外框便是好例子,「幾隻大窗和外框帶有傳統建築風格,編劇不需再花心思設計場景,演員借此來配合演出,令觀眾有置身其中的感覺;而地下劇場亦保留了許多破舊牆壁,令人聯想到監獄、密室及秘道。林珍真也建議,小作家創作劇本前,可以去演出場地逛逛,留意這些空間的燈光、聲音及布景,以便找尋創意及靈感。」

 

明訂寫作重點 有助組織靈感

相信參觀藝穗會後,小作家有很多創作靈感,如何將它們組織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劇本,或者令文章架構更加紮實?林珍真教大家明確訂立寫作重點, 包括時間、人物( 角色)、問題、角色動機等元素。「故事發生的時間,炎夏或落雪的季節會有不同場景;而故事出現的人物,只有「牛奶妹」及「皮草姐」兩姊妹;或增至60位小作家一起參與,劇情考慮也大有分別。」

「大家參觀藝穗會後對哪些地方特別有興趣?例如賽馬會劇場、奶庫、冰庫、地下劇場、畫廊等,在這裏找出最有感覺的地方,作為故事發生的地點吧!同時,紮實的劇本一定有發生的事情,例如家庭糾紛、情侶分手,甚至是緊張刺激的謀殺案;亦要交代角色心中的動機,例如關係疏離、爭執的原因。」

 

小作家心聲

金文泰中學 中二 丘裕康

雖然沒接觸過舞台劇本創作,但原來創作時要留意許多細節,這對寫作上有一定的幫助,如寫人物角色時,可多加注意出場或走位的情節, 令文章變得生動有趣。這啟發了我很想加入學校的話劇組,編寫劇本。

聖芳濟書院 中一 宋志城

平日書寫抒情文、記敍文等文體,沒想到還有其他文體,完全跳出箇有寫作的框架。今次導師指導的舞台劇本是全新嘗試,令我更加熱愛寫作,及提升我對寫作的運用;期望日後能寫出動人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