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古典神話名著 拆解詩詞細味情意

李洛霞介紹唐三藏取經的歷史。

中國文學源遠流長,作品形式豐富多樣,不同朝代皆有不同的文學主流形式,要掌握所有文體及其精髓殊非易事。是次作家精讀坊活動特邀著名作家和學者以古典文學為題,導讀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探討幾位主角的性格特質,並透過學習古詩詞,感受古人對美的認識和理解。

唐三藏帶領三個徒弟去天竺取西經,當中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卻沒有閱讀過原著小說, 令我們對小說的節,甚至每個人物的性格都「有所誤解。原來唐僧有四名徒弟?原來豬八戒並非好吃懶做,而是非常忠心?原來到了最後,他們差一點就無法成佛?就讓作家李洛霞帶大家細讀文本,解出不一樣的《西遊記》。

取材於真實歷史

《西遊記》是明代的長篇小說,由古代的白話寫成,遣詞用句較為淺白,因此讀者只要在開始的幾個篇章明白了文法和風格,就不難閱讀。此書是作者吳承恩根據一些史實,再糅合歷代的民間神話傳說,發揮創意而寫成的。歷史上的確有唐三藏取經的事件,其創作原型為玄奘法師,有傳他有感各地傳揚「法相之說」多有差異,甚至出現矛盾,因此他決心前往印度求法。

精讀古典神話名著 拆解詩詞細味情意
▲李洛霞 作家

由於當時的交通不便,唐三藏前往印度的路途艱險。他亦受到部分西域國家的熱情款待,甚至想強留他在國內弘揚佛法。幾經艱辛,他終於抵達天竺學習佛法。經他翻譯的經書,對日後的交通和佛教發展也帶來重大的影響。

歷史中當然是沒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在玄奘取得經書的過程中,當然亦是沒有如來佛祖、觀音大使等神仙的幫助,更沒有令人甚為驚喜的妖精鬼怪。不過,在創意無限的小說之中,這些創作人物統統都有。

唐僧的四位弟子

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性格聰明活潑、好勝、嫉惡如仇,他既懂得「七十二變」,又有「金睛火眼」,還有「定海神針」化成的「金剛棒」做武器。在旅途上,他一直以除魔伏妖為己任。大家又可否知道,他是一個把師父放在第一位、極其忠心的人物嗎?在小說第27回「三打白骨精」的情節中,唐僧誤會孫悟空打死的白骨精是平常人,以為他殘害無辜百姓,因而唸兩次緊箍咒來懲罰他。孫悟空最後被唐僧趕回花果山,在離開前仍不忘叮囑豬八戒和沙僧要繼續努力保護師父。

精讀古典神話名著 拆解詩詞細味情意
▲小作家專心聆聽李洛霞的講解。

而當唐僧被擄去時,平時好吃懶做的豬八戒也沒有逃避退縮,他奮力作戰期望奪回唐僧。正當他因失敗而垂頭喪氣之際,唐僧的白馬居然出聲了!

很多人都以為唐僧只有三名弟子,其實白龍馬亦算其弟子之一,只是他一直默默地為唐僧付出。他的真身是龍王三太子,為了補償自己吃了唐僧白馬的過失,而化身為馬保護唐僧上路。當唐僧遇到性命危險時,白龍馬便衝口而出,叫豬八戒找孫悟空幫忙。豬八戒一開始被白龍馬出聲而嚇了一跳,其後也認真地和他商量,最後打動孫悟空前來幫助,化險為夷。

不少人認為,沙僧在取經小隊中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角色,除魔、闖禍都沒有他的份兒。其實他負責擔任小隊中的「和事佬」的角色,凝聚小隊繼續向前。李洛霞更表示,假如沒有沙僧,取經小隊很有可能在途中已解散了!

借神話故事反映現實

唐僧一行人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了西天,當他們要進行最後一步「取真經」時,竟然被兩位尊者「迦葉」和「阿難」明目張膽地索取「賄賂金」。他們沒有答應,結果只獲得「無字真經」。

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西遊記》是一本神話小說,讀到這裏方才明白,這是一個諷刺時弊的故事,透過德高望重的皇帝或權貴身邊的小人,暗示「妖魔鬼怪」也可能隨時螫伏在大家的身邊呢!

小作家心聲

周靖曼
聖保祿中學 中一

精讀古典神話名著 拆解詩詞細味情意
「由於我知道今次會解讀《西遊記》,所以在活動前已閱讀了原文版本。我非常喜歡開首孫悟空做上「美猴王」的情節。而今次嘉賓的解讀更加深了我對豬八戒和沙僧的認識,知道了很多之前忽略的性格特質。」

莊穎思
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 中三

精讀古典神話名著 拆解詩詞細味情意
「我以前都有看過《西遊記》的故事,我認為是一個很有趣的小說。原以為豬八戒只是一個好吃懶做,在重要關頭也沒有發揮大作用的角色,但經嘉賓解讀後,才明白原來他也很愛護師父,顛覆了我之前的一些認知。」

古詩是古代文人用來抒發情感的一種方法,不單用詞精煉,而且字字鏗鏘。可惜,對現代人來說,由於說話的方式已隨時間轉變,很多詩詞就變得晦澀難明。其實,只要我們學懂了方法,不但可以領略到文人雅士的情懷,更能親自寫下優美的詩句!

賞析古詩意境

不少學生一看到古詩詞便大感頭痛,因為古人僅用寥寥數十字,便把眼前的風景和滿腔的情緒都放了進去,要把這些字句一一拆解,對小學生而言是一項大挑戰。

一群初小組的小作家跟從葉德平博士,來一場「小學生︰古詩遊」。葉博士首先向小作家們解釋,詩歌其實是關乎「字詞、知人、論世、感受、創作」的一種循環,詩人透過文字去表達他對人和事的感受,從而創造出詩歌。在云云的作品之中,大家對《詠鵝》並不陌生,這首由7歲的駱賓王所創作的詩歌,每位小作家也能琅琅上口。當中用詞淺顯易懂, 讓小作家們明白,其實身邊的小事物也能成為創作的靈感。

精讀古典神話名著 拆解詩詞細味情意
▲葉德平博士教授解讀古詩的技巧。

善用「加字法」

面對很多學生對古詩解讀的困惑,葉博士則介紹了幾個有用的方法,其中一個就是「加字法」。這個方法就是把古詩中的一些看起來較難明白的文字,為它「加字」變成一個詞語,再組成句子,便能簡單地解通一首詩了!

以詩人孟浩然所寫的「春曉」為例:「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葉博士教作家們, 為「眠」、「曉」、「聞」、「啼」等字配成詞語,再自行解讀詩句,看看是否貼近原文的意思。小作家們分組討論,圍在一起,積極地參與討論。雖然不少同學在「曉」和「聞」字上感到少許疑惑,不過稍加點撥,已猜出詩人想表達的意思。全詩的意思是說:在春天的時候,睡覺睡到不知何時天明,四周傳來鳥兒啼叫的聲音,憂心花兒不知有被風雨打落了多少。

精讀古典神話名著 拆解詩詞細味情意
▲小作家們把自創詩句唱出來。

葉博士再用小作家們耳熟能詳的《憫農》來練習,這次他們很順利地解讀當中以描述農夫的辛勞,勸勉大家珍惜食物的道理。

把詩唱出來

古詩除了用詞講究,也需要合乎音韻,讀起來才具有音樂感,非常悅耳。葉博士就找來了《宜蘭酒令》一曲再配以普通話唱出,他更請來女兒用王安石的《元日》示範唱出,為一群小作家帶來驚喜。

精讀古典神話名著 拆解詩詞細味情意
▲葉德平 大專講師

葉博士讓小作家們發揮創意,參考《詠鵝》,用五言絕句寫下對指定動物的感覺。最後,他還需把詩句唱出來。小作家們的作品都相當有意思。小作家們不只對動物的外形仔細觀察,還留意牠們的叫聲和習性,把這些特色化成古詩的創作元素。經此一課,相信小作家們都提升了解讀古詩的能力,嘗到創作詩詞的樂趣!

小作家心聲

郭宇詩
滬江小學 小三

精讀古典神話名著 拆解詩詞細味情意
「我覺得這次活動很好玩,平日對古詩的興趣只是一般,但今次上課以分組比賽的形式進行,又教導了我如何自行解讀古詩,真是有趣又有用!」

連浩霆
保良局陳守仁小學 小三

精讀古典神話名著 拆解詩詞細味情意
「我覺得作詩既有趣又有難度,其他同學在創作過程中互相討論及提問,葉博士給予我們很多意見。最後我們終於也寫出來了,真的很開心!」
此活動及相關版面由明報市場部統籌及編輯
查詢:2515 5052(馮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