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童話認識普世價值 用文學連結現實生活

藉童話認識普世價值 用文學連結現實生活

生活與文字的世界,往往是互相影響和扣連,讀者受文字創作而有所啟發,作家因應環境轉變然後在創作中回應,彼此的關係密不可分。這次的小作家培訓班邀請了繪本作家楊瑾和青年作家游欣妮,他們除了跟小作家們分享發掘靈感的心得之外,更教導他們從閱讀中學習待人處事的態度和精神。

每個人都是地球村的一份子,應該擁抱公義、多元、愛、和平及可持續發展等價值觀。作家楊瑾利用繪本故事書,引導小作家從童話故事中,學習如何成為「世界公民」,關懷地球村上發生的事情。

公民教育 令世界變得更美好

楊瑾透過繪本故事書,向小作家灌輸「世界公民教育」,她列舉了許多地球村上出現的問題,例如「清潔姨姨沒有足夠口罩開工」、「海龜被膠帶纏住,活活餓死」、「菲律賓的香蕉小農,孩子沒有錢上學」、「全球氣溫上升,東非國家農作物失收」等,並且引導小作家思考這些問題究竟由誰造成?大家有沒有能力改變?

楊瑾表示:「『世界公民教育』即知識、價值觀及批判能力,讓大家明白自己和其他人及生物是相互依存的;相信別人的情感和權利與我同樣重要;相信行動能改變不公義,以及相信世界可以變得更美好。對於小作家而言,這些大道理較為深奧,而繪本故事書便是一個好媒介,讓他們建立『世界小公民』意識。」

藉童話認識普世價值 用文學連結現實生活

圖畫配文字 繪本產生化學作用

繪本故事書最大的特色是以精美的插畫為主,配以簡單的文字來講故事。「繪本故事有神奇的魔力,貼近孩子的視覺,吸引他們走進遙遠而陌生的國度。由於繪本故事書以圖畫為主導,創作上也可以更加天馬行空和有趣,從而衝破文字的框框。

「日本作家長谷川義史的《肚臍的洞洞》便是一個好例子,這本書講述胎兒出生前,從肚臍感受『未來世界』,由於小寶寶出生前數月,頭部會朝向下方,所以作者亦將書中所有的圖畫上下顛倒,用小寶寶的視覺來看世界。這種有趣的創作方法,只有繪本故事書才能呈現出來。」

借粟米反思糧食公義

繪本故事書透過圖畫與文字的結合,也有利表達難以言喻的感情。「正如一首詩或流行歌詞,短短的篇幅已經可以蓋過千言萬語,表達憤怒、嫉妒及哀傷的情感。繪本故事書便具有這種神奇魔力。」

楊瑾創作的《風吹過,粟米田》,便是一本反思糧食公義的繪本故事書,它講述粟米寶寶(粟米花粉)在風力吹送下遊歷不同的國家,見盡每條粟米背後的不同故事,有些地方粟米是主糧,有些地方則是小吃;有些國家為種粟米,令原居民世代居住的森林被砍伐;有些人每日都捱餓,有些國家卻用粟米來飼養農場的禽畜。「我用粟米來當這個故事主角,因為它既平凡又獨特,是全球第二大農作物,亦可以製作成不同的食品,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故事探討糧食公義的議題,角色必須與世界有關連性,所以我用粟米、花粉與風,將全世界串連起來。」

小作家心聲

趙容漪 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 小三
藉童話認識普世價值 用文學連結現實生活

“我很喜歡閱讀繪本故事書,從中對世界有更深的認識,工作坊上分享了《風吹過,粟米田》,令我明白珍惜食物的重要性外,亦知道粟米繁衍的過程,原來是靠風力來傳播。”

陳祉希 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 小三
藉童話認識普世價值 用文學連結現實生活

“作家楊瑾以繪本故事來講解「世界公民教育」,讓我學會何謂
「同理心」,即代入他人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工作坊上亦教我們製作自己的繪本故事,我曾以這方法創作了幾本書,介紹不同顏色可以代表的感情。透過繪本的形式,我覺得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文學創作過程中,需要不斷發掘新靈感。作家游欣妮向小作家介紹了閱讀及總結生活經驗的方法,以及引導他們以這方法豐富自己的見聞及想像力,並且轉化為創作上的泉源。

閱讀像尋寶 蒐集別人的故事、經歷

小作家年紀輕輕,人生閱歷不多,如何累積各種創作靈感?游欣妮說:「閱讀便是一個好方法,幫助我們蒐集別人的故事及經歷,不單開闊自己的眼界,亦可以引發更多意想不到的聯想。無論閱讀文字小說、繪本,甚至是字典,過程就像尋寶一樣,對各種事物有新認識。例如我的學生愛看旅遊書籍,因為他們從未去過外國旅行,透過閱讀這類書籍,就像遊覽了這些地方。」

藉童話認識普世價值 用文學連結現實生活

當小作家訂立了寫作主題後,便可到圖書館尋找相關主題,並且將閱讀材料轉化為創作靈感,「例如以大自然為主題時,我們可以閱讀相關材料,包括文本、雜誌、影片等,思考土地、動植物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時帶出尊重生命和健康飲食的信息;或寫視障人士時,我們可以閱讀視障人士的創作、關於導盲犬或講述肢體障礙人士生活的作品。認識不同人的需要,學習關顧他人,勇敢面對困境及克服困難,同時建立珍惜生命、尊重、愛護他人的正面價值觀。」

寫作與現實生活扣連

除了閱讀不同的圖書外,小作家也可以從生活上的體驗、觀察,累積創作上的靈感及材料。「我平日在教學上,也安排了不同的活動,讓學生親自觀察及體驗不同的事情。當這些觀察與聯想力扣連起來,學生寫作的文章內容便更加豐厚,並且從中賦予自己的感情。同樣以大自然為主題,我為學生安排了田野考察活動,讓他們走進大自然。學生走到有機耕地觀察植物生長情況和特質,親身體驗種植的樂與憂,學習珍惜食物,也反思大自然對人的供應與人的需求。有些同學寫文章鼓勵弱小的植物努力生長以自勉;有的寫觀察到植物的缺陷,聯想到成長的困惑和感悟,借景、借物抒情兼備。」她也在校內舉辦了「Green Monday」活動,一邊與學生製作鮮果素菜米紙卷;一邊重點閱讀《為甚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鼓勵同學多注意素食材料,建立均衡健康的飲食習慣,尊重生命與動物權益,反思是否仍堅持長期做餐桌上的食肉獸。

游欣妮也為學生安排多項活動,感受視障人士的需要,「我讓同學輪流矇住眼睛和嘗試口述影像,例如圖片或影片,讓大家初步認識「藝術通達服務」相關資訊,設身處地感受視障人士觀賞圖畫或影像時的需要,並學習與他們相處的技巧;亦讓他們學習英文字母的點字,嘗試用點字組成句子,配合立體素材製成觸感書籤,讓同學感受視障人士閱讀時的限制和需要。」

從生活觀察 發掘有趣地方

生活經驗是轉化為寫作題材的好方法,游欣妮鼓勵小作家由此出發,「我們可以從親身經歷、校園、家庭,甚至是街道上的所見所聞,作為寫作的材料。即使是千篇一律的校園生活,我們仍然能夠從中找到有趣、獨特的事情。」

小作家經常擔心自己的經歷有限,難以找到適合的材料,游欣妮指出:「我們可以從回憶入手,將兒時的經歷與現今比較,例如幼稚園畢業,離開校園的感受,如今有否改變?我們也可以在生活圈子中,找出感興趣的話題及見聞,這些都是寫作的好材料。」

小作家心聲

黃翊翹 聖公會馬鞍山主風小學 小四
藉童話認識普世價值 用文學連結現實生活

“游老師很清晰地講解如何在生活經驗中找創作靈感,她更建議我們選擇一個器官為主角,寫出對生活的感受。我會選耳朵為主角,因為我很喜歡大自然,可以用耳朵聽到蜜蜂的「嗡嗡聲」、雀鳥的叫聲,這些都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