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5學年「小作家培訓計劃」寫作交流會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4/15,寫作交流會,陳惠英博士,林澤銘,
▲陳惠英博士喜見小作家的作品多元化。

緊接開學禮的「寫作交流會」,邀得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惠英博士及年輕作家林澤銘,與2013/14 學年「小作家培訓計劃」的得獎學生,同台分享寫作心得及經驗。

陳惠英︰抽象留空間 觀察生趣味
陳惠英博士過去兩個學年均參與「小作家培訓計劃」的點評及評選工作。她認為小作家的作品多元化,計劃初期雖然較多固定的題材,但學生慢慢開始放膽寫個人感受及觀察,甚至對初中生來說較難掌握的題材。她以「全年大獎」冠軍得主、港青基信書院歐詠盈的作品〈紙巾〉為例,作者以擬人法刻劃患有潔癖的主人,從生活小節帶出環保大議題。至於在提升寫作層面,陳惠英博士以抽象畫家馬蒂斯的畫作比喻,寫實的風格能畫出具體畫像,但抽象的風格或能帶出反思及想像空間,也就是說,寫作時也可以嘗試另一角度,以抽象的筆法交代情景,留下如絲餘韻讓人意會,尤其是文章的末句。像〈紙巾〉的結尾,面紙問「人類這樣不停地製造多餘的垃圾,哪到底誰會成為最終的受害者呢?」處理手法太明顯,她建議可刪減。

陳惠英博士認為學生會否喜歡寫作,建基於他們有否感受到生活的趣味,因為寫作正是生活態度。她回憶多年前大作家白先勇在嶺南大學跟學生的分享,指香港在寫作上擁有豐富的條件,如飲食和街上的人,四處都是題材。她認為香港同時有大時代的事件及各種生活細節可以觀察,植根於心中,就像有教寫作的人士曾建議跟蹤街上的人,無論是上年紀的男女或乞丐,觀察他們的外貌、表情、動作及說話方法,藉此發掘出生活的趣味。陳博士解釋,這種趣味不是要引人發笑,而是寫出你的觀察結果,正如令她印象深刻的一篇小作家作品,內容只是描述「波友」間的對話,但少年人的言語非常活潑,就連她自己也未必能寫出來,而小作家則成功將觀察所得寫進文章。

林澤銘︰平衡考試束縛 發揮想像力
交流會請來年輕作家林澤銘與學生分享個人寫作心得。林澤銘年紀輕輕已持續寫作,他目前是香港大學現代文化及語言學系的二年級學生,在2013 年的DSE 中文科考試中,奪得5**佳績,並著有《靈幻校園》、《少年神探系列》及《追擊5**作文》多本作品。林澤銘從小已對閱讀甚感興趣,希望能當作家,親身寫故事。不少年輕作家人生閱歷未夠,創作時感到有點吃力,林澤銘則會從書籍、電視等媒介的資訊及世界觀取得靈感,加上從小已有天馬行空的幻想力,遂可寫出奇幻故事。但他坦言,自升高中後,由於須應付DSE 考試,在校不停操練命題作文的框架及樣式,感覺像砌圖一樣拼出文章,他便察覺自己的想像力因受這束縛而急降;於是他想到從想像力與考試間取得平衡,從死板的命題作文中找到樂趣,例如從文筆及句子上展示個人風格。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4/15,寫作交流會,陳惠英博士,林澤銘,
▲林澤銘分享找出寫作趣味及發揮想像力的經歷。

林澤銘認為,若能從小培養對寫作的興趣,並成為習慣,長大後便不會失去寫作熱誠,而閱讀在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林澤銘以自己為例,指若昔日沒有閱讀的習慣,也不大可能愛上寫作。升讀大學後生活變得忙碌,可能要暫時擱置寫作,但他仍一直記着自己喜歡寫作,一旦想抒發感受,便會執筆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