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仿如電影連續播 善觀察積經驗利寫作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4/15,電影,黃仁逵,劇本,
▲黃仁逵與四位小作家代表進行交流及討論。

寫作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一切都可以源自生活的經驗。文化人黃仁逵為「小作家培訓計劃」初中組主持的工作坊,不採單向的授課形式,而跟4位小作家對談,又與其他在座同學交流,閒話家常「生活與寫作」的體驗。

黃仁逵是一位跨媒介創作人,數度獲獎;他的散文集《放風》奪得第五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編寫的《籠民》獲1993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癲佬正傳》為他取得1987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獎。另他擔任藝術指導、美術指導的電影達30多部,其中如《圍城》、《半生緣》、《女人四十》、《七小福》等亦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除此,黃仁逵還是畫家、音樂家。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4/15,電影,黃仁逵,劇本,
▲黃仁逵 跨媒介文化人

黃仁逵:整理思維 反覆修正
有關小作家面對題材取捨的疑問,黃仁逵表示:「我會將想寫的全部內容寫下來,然後構思相對合理的次序,在寫作的過程中反覆整理自己的思維,每一次寫文章都會修正最起碼五次或以上。」黃仁逵認為,寫作是其中一個尋找自信表現的方法,只要敢於去寫,便會與眾不同。

香港環境稠密,對寫作或許有所障礙,但黃仁逵說小作家應嘗試由被動變成主動地駕馭環境。「我覺得有些狀況較容易幫助創作,當然在沒有那麼干擾的環境下,易於思考。因此,有些人喜歡到寧靜的圖書館,有些人喜歡行山親近大自然,以助自己進入思想的狀態。然而,人始終難於長時間在沒有紛擾的狀態下創作,人生總有很多事情同時發生,故應學懂自我訓練,在任何場合都能下筆。」

至於劇本創作,黃仁逵說:「寫劇本時要投入角色考量對白,表達你心中擬傳遞的訊息。而每一樣你想建立的人和事物,都是透過文字融於劇情,看劇本的人便是藉着這些文字演繹成電影,寫劇本正是翻譯過程,你將心目中的影像化成文字,然後希望劇本將文字變成電影。」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4/15,電影,黃仁逵,劇本,
▲現場很多同學踴躍向黃仁逵提問寫作的問題。

內化觀感 筆下動人
同學年輕,現實生活經驗不足,自覺不易寫出有深度、有層次的文章。黃仁逵則教路:「觀察是很有趣的習作,不是當編劇的才應觀察其他人的生活。其實,你平時無論觀察與否,很多事情都會與你擦身而過,由你每天起床出門,所見所遇,就如同一套長電影在播放,直至回家睡覺為止;翌日,第二套電影又上演,這樣的過程日復日地出現,你能觀察到多少,捕捉到什麼事物,全都屬於自己。」

黃仁逵另一個提點是創作不只單靠生活經驗,想像力也很重要。他指出:「觀察事物有助寫作,同時如能配合想像,創作便如魚得水。事實上,觀察每天都在進行,大家不需要為了任務而觀察事物,例如你喜歡貓,逛街時對貓自然容易覺察,因為你的興趣在於此;得到觀察的養分,還要想像力才能有效發揮。」

對於想像力,黃仁逵進一步闡釋:「文章靠想像力之餘,也靠作者對事件經過消化,並逐漸變成自己的一部分來加以演繹。就好像你行山欣賞過優美的風景,過了很久仍對那地方記憶猶新,感受當中的動人之處,筆下經歷自會同樣感動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