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陌生化」寫作 重塑想像添反思空間

▲謝曉虹博士引用西西的《浮城誌異》,解釋作者如何透過超現實的畫作,整理出想像的方法。

有些人靈感特別多,彷彿拿起筆就能寫出千百個故事;也有人呆坐半天,都找不到寫作意念。原來,想像力也能透過後天培養。現任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助理教授、曾獲多個文學創作獎的謝曉虹博士,為小作家培訓計劃主持工作坊,跟同學詳談「城市想像與寫作」,指導小作家怎樣把想像演化為文。

謝曉虹博士引用西西的《浮城誌異》,解釋作者如何透過超現實的畫作比喻香港,並整理出想像的方法,讓同學參考。在分組討論環節,同學藉觀察超現實畫作分享個人感受及看法,暢所欲言。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4/15,謝曉虹博士,香港浸會大學,浮城誌異,西西,城市想像與寫作,浮城,鳥草,
▲謝曉虹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助理教授

謝曉虹:從《浮城誌異》看想像
曉虹表示,西西用她的作品《浮城誌異》,記下1980年代港人面對回歸時呈現的不安和焦慮。書中十三篇文章圖文互涉,以著名超現實畫家雷內‧馬格利特的畫作象徵她眼中的香港,再配以文字,完成她對城市的想像。謝曉虹補充,西西把香港「陌生化」,即運用比喻令所描寫的人或物與現實產生距離,從而引發聯想。這種手法生動地處理了人們漸覺麻木的事物,並提供細節重新表述,令讀者有新鮮感,增加他們的反思空間。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4/15,謝曉虹博士,香港浸會大學,浮城誌異,西西,城市想像與寫作,浮城,鳥草,
▲在分組討論環節,同學藉觀察超現實畫作分享個人感受及看法,暢所欲言。

此外,謝曉虹認為,西西運用畫中的矛盾意象,表現出當時香港人的特質及思緒,如《浮城》象徵無根的焦慮;《鳥草》則以鳥首形的草表現出香港人渴望自由,卻不敢向外闖的特質。雖然這類文章或圖像未必能為讀者提供解決方向,但謝曉虹指出,文學創作與數學不同,可以有許多答案,甚至毋須總結,反能讓讀者有回味的空間。

謝博士說值得注意的是,《浮城》與一般小說不同,沒有時間性及因果關係,也沒有明顯的開首及結尾。她解釋,這種創作手法正切合意大利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提出的「時間零」理論,即打破小說着重情節及結局的成規,着重描寫特定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