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麥兜故事》看香港 認識多元本土人生哲理

▲小作家與講者唐希文(第二排左二)合照留念。)

屬於本土創作的《麥兜故事》,從繪本到動畫,既有地道的文化內涵,又標誌香港精神。「小作家培訓計劃」將香港電影資料館變身「流動教室」,由作家唐希文為初小組主持「作家精讀坊」,先觀賞這齣輕鬆惹笑的動畫電影,再帶領小作家認識主角卡通人物「麥兜」的造型構思,從中學習影片縷述的香港歷史和做人道理。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5/16,本土,流動教室,香港電影資料館,麥兜,
▲小作家積極回應唐希文的提問,踴躍發表意見。

《麥兜故事》於2001年上映時,在座的初小組小作家還未出世。故事講述名為麥兜的擬人化小豬,從出生開始到中年的經歷。望子成龍的麥兜媽媽對麥兜寄予厚望,但麥兜只是個資質不高的平凡小孩,他們一起面對困難,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中感受到生活的幸福。電影場景充滿大量香港本地特色,例如密集的高樓、殘舊的唐樓、貼滿街招的牆壁、茶餐廳和大牌檔等,當中亦穿插着一些歷史大事,如李麗珊奪奧運風帆冠軍及九七回歸等。電影當中也不乏音樂元素,多首改詞改編或原創作品甚受歡迎,令情節更加吸引。

中西文化 融合多元
觀畢電影後,唐希文以「從《麥兜故事》看香港」為題主講,先介紹故事的創作背景和原著漫畫的主角麥嘜及麥兜:「原作者麥家碧解釋過麥兜較受歡迎的原因是因為相比起來,他的表弟麥嘜太聰明太完美,而傻兮兮的麥兜則予人親切有趣的感覺,觀眾容易代入其中。」她由此領略到,在設定人物角色時,較輕鬆惹笑的形象往往更討人歡喜。

電影除了將麥兜有點笨、有點蠢、有點傻的個性表露無遺,亦充滿着華人傳統習俗及香港本地特色,例如求籤拜神及長洲太平清醮搶包山活動等;另一方面又相當重視西方文化,例如小朋友都需要學習英文,影片中麥太選擇的幼稚園標榜外國人教英文等。唐希文說:「《麥兜故事》內的香港特色有趣而豐富,將所有元素共冶一爐,多元融合,有新發展又有舊風貌,例如新建築和唐樓、新景點和傳統節日等,既保留了中國傳統習俗,同時又嚮往西方文化,不斷求創新進步,表現出香港是中西文化交匯的國際大都會,亦是當下社會最重要的特質。」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5/16,本土,流動教室,香港電影資料館,麥兜,
▲香港電影資料館變身「流動教室」。

結尾隱喻 發人深省
唐希文提醒小作家注意《麥兜故事》所體現的香港精神,諸如:重視家庭並孝順父母、出身草根卻自強不息、思想單純而懷有理想,堅毅不屈又默默耕耘;她形容電影內的人物都擁有樂觀性格,即使對於沒有可能發生的事,仍會努力嘗試,突顯出香港敢於冒險和勇於嘗試的精神。

影片最後講述麥兜長大後的情况,發人深省。唐希文分析:麥兜小時候對世界充滿好奇,長大後覺得世界不再好笑;小時候經常微笑容易滿足,長大後眉頭深鎖輕易失望;小時候相信凡事「一定得」,長大後發現很多事「未必得」。電影最後鏡頭是一個穿黑白間條衣服的真人,站於沙灘面向茫茫大海,唐希文解釋:「真人現身的結尾反映童年夢的完結,由幻想回歸現實,而黑白間條戲服意象徵囚衣,隱喻現實世界其實是一個大的監獄,作者希望表達出成年人與兒童的世界顯著不同。」

小作家心聲:
張啟軒 拔萃小學 小三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5/16,本土,流動教室,香港電影資料館,麥兜,
▲張啟軒同學:這套電影能夠代表香港人,內容得意有趣,令我想到媽媽平日工作和照顧我的辛勞。

我最開心是可以來到香港電影資料館看卡通片,我覺得這套電影能夠代表香港人,內容得意有趣,當中有大量與媽媽相處的情節,令我想到媽媽平日工作和照顧我的辛勞,明白體諒媽媽的重要。

林樂呈 香港嘉諾撒學校 小二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5/16,本土,流動教室,香港電影資料館,麥兜,
▲林樂呈同學:麥兜的樂觀性格令我感動,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如以正面的態度應對生活困難。

我覺得《麥兜故事》的卡通人物很可愛,故事輕鬆有趣,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是他們幻想去馬爾代夫的部分,我都很想去。麥兜的樂觀性格令我感動,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例如以正面的態度應對生活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