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眼看人間悲歡離合 林海音舊事懷念抒情

▲作家兼資深編輯李洛霞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屬自傳體小說,寫的是一名小學生的成長經歷,以小孩子的角度看人間的悲歡離合。作家資深編輯李洛霞主持的「小作家培訓計劃」高小組「作家精讀坊」,特選取章節精讀,並播族改編自該小說的電影片段,教導小作家懷舊與抒情的表達手法。

城南舊事,小作家培訓計劃2015/16,改編電影,李洛霞,作家精讀坊,
▲小組討論時,小作家踴躍發表想法,李洛霞在旁(左)給予意見。

獨立小故事貫成長篇小說
李洛霞指出,《城南舊事》由5個短篇組成,內裏的故事各自精彩,當中〈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4篇都可以獨立存在,有其完整自足的世界,不過,這本半傳記式的小說集,正如林海音在書前的〈冬陽‧童年‧駱駝隊〉中所說:「收集在這裏的幾篇故事,是有連貫性的」,所以又可以把它作長篇小說看。

貫穿《城南舊事》全書的中心人物是英子,叙述時間從1923年開始,那一年英子6歲,故事循着英子年紀漸長,閱歷和觀點慢慢改變而發展,到她13歲小學畢業時,最後一章〈爸爸的花兒落了〉——爸爸去世了,英子說:「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英子的童年隨之結束。

小說以「城南」起題,李洛霞解釋,城南指的是北京城城南,英子童年住的地區。小說描繪的時間,城南的街巷已看不到昔日京華的繁盛,但是平民百姓家柴米油鹽的實際生活,課餘在街頭巷尾閒逛,雖然多數是個旁觀者,但在某些事件中,她有心或無意的卻也變為故事中的重要角色,特別是英子8歲那年,她升讀小學三年級前的暑假中,她溫暖和洽的家幾乎「家變」,全虧她的鬼靈精手段,止息了一場可大可小的風波。英子在〈蘭姨娘〉的姑事中成為主角,其他人都變成她手裏的提線木偶,由她擺佈。

電影活化小說文化表象
除了文本外,是次「作家精讀坊」也選播了198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吳貽弓所改編的同名電影片段,讓小作家既認識大半世紀前的舊京城景貌,也可了解人物特寫的文字及影像表達方法。

選播的有〈惠安館〉片段,李洛霞形容此故事為「瘋子媽媽尋女記」,並謂當年的小孩子可以到處蹓躂,認識到很多有趣的人,包括同齡孩子妞兒及人稱瘋子的秀貞,自傳式小說雖含有虛構成分,但仍是根據作者的經歷下筆,李洛霞表示英子是透過旁人的說話,加上個人領悟,才知道發生在秀貞與妞兒身上的事。

另一選段是〈我們看海去〉,描述英子偶爾跑到空草地找球而認識了一名陌生男人,他有一個念書很好的弟弟,為了完成弟弟升學心願,他不惜以偷竊為業,後來被警察拘捕了。英子的一句:「我不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分不清這些,就像我分不清海跟天一樣」,帶出了一個信息,就是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李洛霞認為:「林海音的有關描寫,雖然沒有直接道出那個小偷的心情,讀者卻可以從對話之中進入小偷的內心世界,從而產生同理心。」

精讀過後,李洛霞着小作家以「我難忘的人物」為題分組討論,探討人物特寫;她提議從生活當中發掘靈感,包括從家庭、親友、學校或鄰里之間認識者的事迹,再加入一些想像,豐富構想。李洛霞表示:「雖然自傳式寫法帶有虛構情節,但最好合乎情理和有具人情味的結尾。」

小作家心聲
白璟泰 佛教慈敬學校 小四

城南舊事,小作家培訓計劃2015/16,改編電影,李洛霞,作家精讀坊,
▲徐梓誠同學:李洛霞老師的解釋深入淺出,帶出如何寫作自傳式小說。

第一次接觸《城南舊事》這本書,覺得很有趣。李洛霞老師的清晰解說和小組交流討論,提升了我的寫作技巧,例如我以前會用「十分可憐」、「很可憐」的字眼去描述相關感受,但現在明白可透過故事和旁觀者的叙述來表達。

徐梓誠 道教青松小學 小六

城南舊事,小作家培訓計劃2015/16,改編電影,李洛霞,作家精讀坊,
▲白璟泰同學:李洛霞老師的清晰解說和小組交流討論,提升了我的寫作技巧。

今天「作家精讀坊」對我有很大啟發,以往寫作我主要寫關於自己的事情,多以記叙文為主,但李洛霞老師的解釋深入淺出,帶出如何寫作自傳式小說,讓我知道原來可以滲入虛構情節,半真半假,對我而言是一種新鮮的寫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