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詩顧蒼生反極權 卜戴倫唱作奪諾獎

廖偉棠 作家、攝影師

美國唱作人卜戴倫(Bob Dylan)獲頒 2016 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於國際藝文界略有爭議。詩人、作家廖偉棠主持「小作家培訓計劃」初中組「作家精讀坊」時,則認同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對卜戴倫的評價:「在美國偉大的歌唱傳統中創造出全新的詩意表達」,並形容這位影響着他的歌手的作品為「歌詩」。


小作家留心聆聽講者道出卜戴倫作品的特色。

詩與音樂 關係密切

 廖偉棠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小說獎及創世紀詩獎。他分析卜戴倫的歌曲意義之餘,並向小作家解構文學與詩歌的關係。

 詩與音樂的關係本來就十分密切,廖偉棠說:「以前中國的音樂和藝術有着詩教的作用,詩教即文學藝術需要承擔教化的作用。音樂要有情,將自己的心聲有紋路描寫出來,才成為一首詩歌。」

 《論語.陽貨》: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廖偉棠指這說法跟卜戴倫喜歡諷刺時弊的創作很相似:「詩歌具有社會功能,並不是為自己而寫,而是加入令人共鳴的事情,這是詩歌『興』的作用,喚起別人的感情;『觀』即是觀察社會的變遷;『群』即聚集一起表達欲望、觀念及意向;『怨』並不是怨恨,而是諷刺、辨別。」

 廖偉棠又謂:「早期的詩歌跟種田、打獵有關,正如東漢何休《春秋公羊傳解詁》所言『勞者歌其事』,當時的詩歌多數跟生活有關。」

表露人性 反戰疾惡

 卜戴倫的樂曲被譽為跨越潮流,歌詞關顧蒼生,表露人性,用字簡單精準,發人深省,廖偉棠說卜戴倫作為「民謠詩人」,在音樂上確實簡潔有力,在歌詞上深刻、尖銳;他創作的民謠不吟唱風花雪月,卻大聲疾呼生活之惡、反戰、反極權、反資本主義。

 廖偉棠認為,卜戴倫渾身充滿矛盾,創作的歌詩滿是相悖的修辭、不斷反對自身的反諷,當這些矛盾集中撞擊的時候,它們喚起巨大的能量,構成他的詩詞中難以解釋的魅力與感召力,成就了與眾不同的卜戴倫。

 精讀坊上,廖偉棠引領小作家欣賞卜戴倫多首作品的歌詞,包括:《暴雨將至》(A Hard Rain’s A-Gonna Fall)、《溪谷下游》(ValleyBelow)、《來自北方鄉村的女孩》(Girl From The North Country)、《手鼓先生》(Mr. Tambourine Man)、《瘦人歌謠》(Ballad of A ThinMan)、《談談紐約》(Talkin’ New York)、《三個安琪兒》(ThreeAngels)等。廖偉棠綜合卜戴倫的創作特色:一、代入他人角色,述說社會;二、講故事,帶入抒情和議論;三、最大難度,使用對話和隱喻,製造戲劇性。

寫作錦囊

廖偉棠眼中的卜戴倫:
「我覺得這種傳統意義上的詩人愈來愈缺乏,卜戴倫的歌總懷着一種坦蕩,同時又毫不妥協的態度。他的歌裏總是有懷疑主義的精神,那是超越別人加諸他的理想主義成分的——我們不要以為他就是60年代美國那種熱情的理想主義者,實際上他是懷疑主義者,他和卡夫卡、齊克果、卡繆等不安但清醒的獨立作家更接近。」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6/17,廖偉棠,創作,卜戴倫,貝爾文學獎,文學,歌詩,寫作錦囊,
丁曉麒同學:讓我重新認識歌謠的意義,不只是娛樂,與詩也有很大關係,卜戴倫創作的詩歌都有不同的感受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6/17,廖偉棠,創作,卜戴倫,貝爾文學獎,文學,歌詩,寫作錦囊,
周津兒同學: 我覺得他用詩與音樂結合一起,具有深層的意義,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