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山上的小女孩》讀後感

馬頭涌官立小學(紅磡灣)
小五
廖孜

香港平均每天有六千噸廚餘被棄置,一頓飯對生活富裕的香港人來說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對菲律賓的窮人來說,(一餐溫飽卻)(他們)夢寐以求的。

馬尼拉有個貧民窟,它有一個諷刺的名字——天堂村,那裡有個垃圾堆積成的山丘,「山」(經常)上有個小女孩到處東張西望,尋找值錢的東西,找到的東西賣出去後不是用來買玩具,而是用來買食物,餵飽自己餓得咕咕叫的肚子。當地貧民缺乏謀生技能,除了面對糧食不足的問題,也缺乏乾淨的食水,衛生環境極為惡劣。

看到這裡,我感到十分羞愧,父母有足夠的錢供我讀書,可是我常在學校搗蛋;父母經常買美味佳餚給我吃,可是我還嫌三嫌四;父母經常買禮物給我,可是我總要求更多的東西。相比貧民,我幸福多了。

我們可以為有需要的人多做些事,例如把舊衣物、圖書、玩具捐給慈善機構,亦可以多參加些募捐活動,為同住地球村的小夥伴貢獻一分力。我們也要珍惜無憂無慮的生活,懂得感恩,要看自己擁有甚麼,不要埋怨沒有甚麼。

評語:

主旨清晰,介紹了書中最令人深刻的內容,再延伸至自己的日常生活,從中作出反思,結論非常有意義。文句通順流暢,分段得宜,結構十分完整,是一篇有水準的讀後感。事實上,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也十分嚴重,可考慮在文中略為提及本地的貧窮人士,喚醒大家對此議題的關注。

評審人:唐希文

名銜:作家、大專兼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