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烹飪教室 ( 流動教室2)

其他學校
中三
周沛妍

今次的活動是做什麼?哦,原來是製作叉燒酥和認識有關香港飲食的文化。

我本來就是一個喜愛吃的人。 看到這次這麼有趣的流動教室見馬上報名參加。

這天是活動的日子。我在車水馬龍的觀塘,兜兜轉轉終於來到了教室。這是一個烹飪教室,裏面充滿著食物的香味,十分吸引我。

一到了教室我們便被分了幾組。第一個活動是什麼?那當然是製作叉燒酥了。想到我將會製作香噴噴的叉燒酥我便充滿了期待。希望能盡快完成。

首先,製作叉燒酥的第一步便是「切」。 導師讓我們將一塊塊的叉燒和洋蔥切成一粒粒,而且讓我們將它們盡量切得細小。 作為一個首次製作糕點的新手來說,那必然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大家都在切洋蔥我便跟着。 隨著我每切一下洋蔥,我的眼睛便會跟着流下眼淚。 我旁邊的同學看到,便笑著說:「你怎麼流淚了,還哭得那麼傷心?」一下子,我的面便變紅了,而且感到十分尷尬。

當我切叉燒時我亦不是太順利。一開始切叉燒時,我不是太懂得怎樣切。我便請教我身邊的同學。坐在我旁邊的同學便看了看,發現了一個大問題便說:「哎呀,你不能這樣切的。這樣很容易切到手,會容弄傷自己的。」隨後她便循循善道地指導我,令我很快地學會了正確的方法。

接著,我們就要將洋蔥和叉燒一起炒一炒。 再加上不同的調味料,炒完後的香味令我不禁偷吃了一點。

然後,下一步便是「包」了。我們每人可以包三個叉燒酥。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做成不同的形狀,而我分別做了兩個三角形的和一個長方形的。而且,我還在包好的叉燒酥加上一些芝麻和幾粒叉燒做裝飾呢!

到了最後一步,我們便將包好的叉燒酥一盤盆地放進焗爐。

在等待的過程中,大家便坐在一旁學習有關香港的飲食文化。從此我們認識了香港飲食文化的形成和多年來的轉變,並透過電影橋段了解到舊時的香港。這也可以讓我們看到香港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地方,能夠在這裏品嘗到各地的美食。活動真是令我獲益良多啊!

不久後,叉燒酥終於出爐了。我拿出一個來嘗了嘗。哇!這也挺好吃的啊!我也留下了其餘兩個,把它們帶回家讓爸媽也品嘗一下。

今日的課堂真是又愉快又有趣,我也十分投入其中。我今天亦受益非淺,我不但學到不少有關香港的飲食文化外,也在廚藝上有所提升,真是一舉兩得。除此之外,我還明白到凡事都應多作嘗試,只有嘗試才能知道自己的極限之處,而人亦有很大的潛能。就像是這次活動,我本是不懂廚藝的,但透過不斷的嘗試,最終成功做出叉燒酥。所以,只有嘗試,才會知道自己的能力。希望自己日後亦能像如止一樣,去跨出自己的每個第一步。

評語:

沛妍對活動的記錄十分仔細,亦能寫出屬於自己的片段和感受。建議起題可以再精準一點,更能突出活動的感受或受益之處。沛妍對煮飪的描寫尤為突出,可考慮以煮調部分為主,集中描寫過程的動作、感想,或能有更大發揮。

評審人:蕭欣浩博士

名銜:作家、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