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叮——

瑪利曼中學
中三
黃星縈

「今天打邊爐,看看我們要買什麼……豆苗、金針菇、蘿蔔、豆腐……」媽媽一邊喃喃自語,一邊融入人群中,我稍微一分神就差點找不到她,連忙在人和人之間的隙縫中穿梭,回到她身邊。放眼望去,黑壓壓的人頭從街頭到街尾,兩邊擺放著泛著水光的七色蔬果,是三明治似的顏色分配。耳邊還有街市獨特的聲音、拍子、層次——小販把發泡膠箱搬到門外的刮地聲、一瞬間的塑膠袋壓榨、錯落卻連綿不絕的腳步聲、微弱的冷氣機滴水聲和少不免的吆喝。

手臂感覺到拉扯的力量,我定眼一看是媽媽。「你在門口等吧,裡面很多人。」媽媽說完迅速地鑽入店裡,我頓時有種愛麗絲追逐白兔的感覺。百般無聊地四處張望,由於前方基本上是一堆被黑色吞噬的搖晃影子,我抬起頭望頭上的景色。望上去是一排一排的緊閉窗戶、冷氣機,凌空而吊的襪子大衣,再仔細一點才會發現從窗口延伸而出的晾衣架。「滴答!」我吃了一驚後退幾步,發現會跌落的不止是冷氣機水,內衣褲、牆漆、電線、甚至簷篷鐵板都危危乎,歲月的痕跡足以令人毛骨悚然。

「下一間!」媽媽輕駕熟路地啟動,有了上兩次的教訓,我緊緊地貼著她,生怕被附近的人群淹沒。許是媽媽身體較嬌小,她輕鬆地從街頭跑到街尾,而我即使有她的開路,依然感到些少吃力。

「叮叮——」一輛電車從街尾緩緩地駛過,媽媽不慌不忙地從電車身後橫跨馬路。她紅色的倩影與電車重疊。

電車顯示的目的站不斷在閃爍,我盡力瞇眼依然讀取不到。明明路軌早已存在,總站也近在咫尺,是哪份倔強讓她堅持不向命運低頭,祈求用微薄之力去改變呢?左方的舊樓和右方的新廈被高架電纜匯集到電車上的集電桿,若非電車願意跟隨至愛離開老家遠嫁,新廈怎會跟純樸的台灣有聯繫,舊樓又怎會發現香港華麗背後的人情味?而在高架電纜上跳躍的我,肯定不能偷窺到舊樓的生活,只能在厚厚的窗簾中開個小洞遠眺。想不到那疏落卻堅固的高架電纜,竟是由一個平平無奇的小電車用自己的雙手編織而成。

「玉米就去超市買吧,那邊的玉米貴一點,但可以確保百分百甜……街市的雖然便宜點,但甜的機率就五十五十……唔該,要一斤豆苗……」媽媽一人分擔幾個角色,我都不太清楚她是在跟誰說話了。「西蘭花開花就不新鮮,不好吃了。所以你按按它的頭,如果是鬆鬆的就別買了,實的才對。現在戴口罩不能聞,否則也要聞聞它的尾巴有沒有臭味……」我心不在焉地聽媽媽說,這些話她都說了不下十次,雖然我依然不太記得。

電車的上層好像坐了幾個孩子,他們在電車裡蹦蹦跳跳,令電車很不高興地叮叮斥責。然而對我來說,那幾聲叮叮溫柔無比,九分是寵溺,只有一分才是不滿。孩子們聽到那毫無威脅的叮叮,加上車速的減慢,很快就忘了放才的教訓,繼續蹦蹦跳。

「媽,你看,那裏賣龍蝦呢!最近新聞不是說澳洲龍蝦入口大增嗎?」我興致勃勃地牽著媽媽的手湊頭過去。「社交距離!別走太近。」媽媽瞄了龍蝦一眼,起了雞皮疙瘩,把我悄悄拉走。我調皮地向她眨眨眼,媽媽是位素食者,不太喜歡望到這些景象。

電車駛過耀著紅色燈光的肉店,孩子們見到這與眾不同的店舖,都好奇地聚在門口,想離開電車看看。「來來來!這裡的肉很新鮮喔!」檔主注意到小孩們,大聲疾呼招客。「別去,吃太多肉不好。」電車緊緊地閉著門。後來孩子們見堅持無效,生氣地別過頭沒有理會電車。電車無奈地繼續她溫柔而漫長的路程。

「哇!你看這裡豆苗半斤二十塊,一斤三十八塊!我們剛剛買的那個是半斤十塊,一斤十三塊呢!真是的,好在有比較價錢,否則就虧了!」媽媽驕傲地說,「格價」這個概念從小就植入在我腦裡。

我終於看清楚電車裡的孩子了,總數有三個,最大那個跟我年齡差不多。只見她突然打開錢包,小心翼翼地拿出兩元六毫,一元也不肯多付地放入駕駛席旁的投幣箱。電車傷心地含淚開門,她無私地奉獻,女兒臨走時卻如此斤斤計較。電車對離開的女兒發出悠長的叮叮聲,然而女兒頭也不回地融入人群中。電車多麼想追出去,但腳下有路軌,前方有終點,一離開,只是玉石俱焚。她不懂女兒為何不能待到終點才離去,卻給予最大限度的自由,把情感寫在車廂外,希望那鮮豔的色彩能引導女兒歸家。

「買完了,我們去書店嗎?」我從媽媽手上接過兩個環保袋。「等等,我想拍個照片。」「對喔,這個街市經常有人來拍照,你拍得漂亮的發給我。」

我走到電車後,路軌在我眼簾前展開,電車依然是那麼緩慢、那麼溫柔、那麼大愛。「咔嚓」幾聲,我看看成品。欸?怎麼路好像變了?街道兩邊林立的大廈似乎變得更漂亮、更乾淨。

「你有沒有覺得從街頭望向街尾,跟從街尾望向街頭的感覺不太一樣?街尾望向街頭好像比較新?」我指著在街頭拍的照片問。「對喔,怪不得那麼多人喜歡來拍照。我們通常比較關注右邊,所以在街頭看街尾就會比較會關注到右邊的舊樓,但現在我們的右邊是新廈嘛……所以就感覺不一樣。」媽媽歪頭看看照片和眼前的景色,下了個定論。「真神奇啊!」我感慨,媽媽也點點頭。

電車消失在拐彎處,她到達終點會有新的路途嗎?還是那個終點是她最後一個終點了?我頗為留戀地鎖定她離開前的影子,就算去哪裡也好,她曾付出的一切都依然留在世間。那經常被忽略的高架電纜、那被當作省力推車工具的路軌,儘管它們的用處早已存在,但總有人會記得,這些高架電纜、這些路軌後藏著什麼樣的故事。

評語:

坦白說,我不完全明白同學每一句的意圖,但我整體能感受文章的氛圍,去與留的掙扎,新與舊的對比與懷想,還有更讓我感到親近的人情味。當然還有生活的氣息,以及人生的軌跡。車站迴旋往復,人生千迴百轉,各有得失。既是告別也是迎接,舊樓、電車,會一直長留心中。同學文字活潑,善卞描寫和深化,母親與主角的對話也很有地方色彩,親情層層鋪墊,令人印象深刻。

評審人:蒲葦

名銜:作家兼資深中文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