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與我

英華女學校
中四
周育瑩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從未認真思考過自己和名字的關係,也對它沒有太大感受。我不願為了寫出一篇故作感人的散文而強稱它作朋友或家人,卻也絞盡腦汁都想不透它是甚麼。最後我想,它應該就是我,是我這個人在橫豎撇捺間的(呈)現。

先從周這個姓講起。小時候愛情小說看得多,總喜歡蘇、尹一類常用作小說主角名字的姓,姓周的人則沒見過,所以我一直都不算喜歡自己的姓氏。但後來我看到了名句「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詞讓我看到了公瑾運籌帷幄的儒將風範,也對這位九成和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老祖先產生了帶點少女情愫的崇拜,畢竟公瑾聰明,甚至據說還長得一表人才。這導致我在課本上見到周瑜時,幾分私密的驕傲也會不自主地流露在嘴邊,只好將視線下放,指尖碰鼻以遮掩嘴形,裝作正在思索甚麼的冷靜貌,只因不敢讓別人知道我會因為這麼無謂的事情而竊喜。

再看育這個字。我自幼就有些討厭這個字,因為它和「肉」字同音,光聽那節音就覺得很臃腫。我曾嘗試讓自己喜歡上這個字而上網搜尋它的字源,在得知這個字的象形所描繪的是女子生育的畫面時卻馬上冷了興致。這太普通了,隨便想想都能猜到。它沒能跳出我的預期,又被同義字壓得失去了本來的美,因此我總對其避而不談,就像我在逃避死線玩手機時嚴格控管視線使其不會掃過桌上的功課那樣。

我對瑩一字沒甚麼感受,因為我不能從它身上聯想到任何其他事物,它帶著極重的自我色彩。直到現在,我仍會在看到「晶瑩」二字的時候想到自己(相反地,在看到「教育」二字時就不會),然後就會想到一些最近的事情:被人稱讚畫畫好看了的話,那人誇我時舌頭在唇齒間敲出來的節奏就會響起;付出努力溫習結果卻不盡人意的時候,試卷上的數字便會踏著威嚴的步伐撥簾露面。「瑩」這個字的面貌從未停止過變換,好像一面玻璃牆,光束在其間反跳勁躍,最後忠實地映出我現在的模樣。

我的名字和我太密不可分了,我的回憶、性格與理想都伏在那些筆劃下,不論我厭棄抑或珍惜它們。因此,盲目地喜歡它會是一種掩耳盜鈴的自戀,純粹地討厭它則是對我成就的不公,不論哪種都是對自我的誤解,也是對我未來可能性的扼殺。我想,我只要知道自己即將在餘生中無數次和它一同隔窗花看日落,在書桌前聽圓珠筆劃過紙張的聲音,感受吃完軟雪糕後略有涼意的呼吸就行。對,這就行啦,不必對它有太大感受,不必對它有太大感受。

評語:

文筆出色,能將蒐集得來的硬材料,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文字!令人感到驚喜!本來死板的知識,一到作者手中,即可像變魔術一樣,變出無比趣味!這是甚具作家風範的作品!

評審人:袁兆昌

名銜: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