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圯上老人之人物描寫

中華基督教會蒙民偉書院
中三
廖謙瑜

「中學校服嗎?有!」

「想要冬裝還是夏裝?什麼尺碼?」

「仔細量!慢慢來。」

正用着他粗糙的嗓門向顧客「推銷」的人,是高叔。他之所以成為了文中的主角,不因他有什麼典範,只緣他——

此時,高叔雙手拿起校服裇衫,捏着衣領,放在那位男學生顧客前斟來酌去,「唔⋯⋯」,當男生仍在感覺有哪不對勁時,高叔一頭甩來,曰道:「窄了點呢,對不對?」

「對。你真的很有經驗呢!」男生讚道。

「哈哈。有了經驗,放多點心思,你也能的。要用心念書呢!」他不知道,自己的微笑都把額上的皺紋給拉走了。

高叔的顧客雖然大多是年輕人,但他也不知他多久沒認真為人度衣——看着男生,就像看到自己在遠方的兒子。以前家家戶戶的孩子要去上學,也會來買校服,現在生意都給大型店舖給挪去了。

目送學生離去後,他便繼續凝望着店外的風景,時而觀察着路過的小孩們——

那高叔到底哪裡與圯上老人扯上關係?承高叔所言——請君「慢慢來」。

不久,夜幕低垂。高叔收拾好店舖,買盒燒味飯,便回到他的窩居。他拿起手提電話,按入通訊軟件中看看兒子發來的訊息,簡單回覆後,又滑上去回味一下聊天紀錄——彷彿憑這些日常點滴,他已「夫復何求」。

這夜的天空黑得清澈。忙碌的生活中,他偶爾也會做做奢侈事——想閒事。

「自從把校服店留給我後,父親在天上過得好嗎?」

「店舖現在其實是在捱租金,捱低客流——你初初創業的心,卻被兒子虧蝕,真不好意思。」高叔不會哭,只會皺眉,眉心已一早皺出了痕。

「年輕人的新時代,雖然我始終融入不了,但是這家店,很珍貴。」在現代生活,高叔只盼盡個綿力,給予下一代關心——不用像古代圯上老人般高明,只求有意思地活着。

——還是只是對年少的留戀?

第二天,他依舊起床,出門,乘車。他相信,當對每一天平凡日注入意思,他才會微笑地離去。

若你問起他為什麼活着,他大慨會搔搔頭,答道:「我只是站在前人的橋上,為了下一代慢慢砌點磚頭,順便望望更高的風景。」

——只緣他是「高」叔。好一位圯上老人。

評語:

如果文叔是圯上老人,那誰是張良呢?這故事哪些情節能喚起讀者對圯上老人故事的聯想?沒有「拾履拜師」,沒有「黃石仙蹤」,刻意拉上關係,卻只令人莫名其妙。小說前段有不少來自生活的細節,尚能引起懸念,後段卻似乎只出於想像,描寫也不仔細(相對前半較豐富的動作和語言描寫),相對就遜色多了。學寫文章,不妨先從寫實入手,才挑戰寓言體呢。

評審人:陳廣隆| 作家、教師

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