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香港

真光女書院
中三
黃嘉敏

香港是一個中西文化匯聚的地方,不同地方的特色和文化都在香港廣為人知。不少從外來輸入 的事物都根據香港人的習慣和口味而稍作改良,最後成為了香港的獨特文化。《茶記》中記載:「茶之為飲,發乎於神農氏。」中國人喝茶的文化早在公元前三世紀時已經十分興盛,後來在歐洲、英國等地逐漸普及。香港人被各地的茶文化所影響,結合本地的元素,造就了香港獨特的茶文化。

在香港,你處處都能看見茶的身影。清晨,你會看見不少剛晨運完的長者約好三五知己,討論去茶樓點哪種茶;炎炎夏日,你會看見不少年輕人走出台式手搖飲品店,捧著一杯珍珠奶茶或者水果茶走在熱鬧的街上;「三點三」下午茶時段,你會看見滿頭大汗的茶餐廳的外賣員,提著三明治、絲襪奶茶、鴛鴦咖啡等食物,馬不停蹄地穿梭在各個辦公室之間。廣州的「飲茶」文化、台灣的手搖飲品、英式的下午茶文化都完美融入到香港人的生活之中。

香港人的日常都能接觸到以不同形式呈現的茶,但茶道卻是小眾的文化。近日,我有幸參加茶博士葉惠民先生主講的講座,才初步了解一些與香港茶道文化相關的知識。我們不難得出香港的茶道文化不普及的原因,包括:香港人生活節奏快,茶道的入門門檻高和茶道文化的宣傳不足。我曾思考在香港傳揚茶道文化的方式,例如大肆宣傳茶道,成立專業培訓班以大量招收學徒,成立速成興趣班,甚至改變茶道繁瑣的技藝手法。但越深入思考就越覺得這些方法不可行。茶道中「道」字的意思是讓人在泡茶的過程中修身養性和進行思考。如果茶道變成這樣的快消流水式商品,便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

我認為傳統文化要想在香港立足,不一定要根據香港人口味而改變,如果茶道也流於表面,反而丟失了它的獨特性。要推廣茶道,首先需確立茶道的定位,找出適合推廣的人群,才能事半功倍。由於香港人的生活節奏快和工作壓力大,簡單生活和慢生活成為了近幾年趨勢,瑜伽、冥想等課程都有不少人報名參加。而茶道的性質與瑜伽、冥想相似,正正補足了香港人缺失的慢生活文化。我建議相關從業者可以在週末或平日晚上等時段舉辦體驗工作坊,簡單介紹茶道文化和進行茶藝分享,最後提供品茶的環節。用大概三至四個小時,讓香港的「打工仔」們享受片刻的寧靜和思考人生的機會。這個方法可以吸引不少年輕人認識茶道,也許很快就可以將茶道變成大眾所熟悉的活動。

我有時候會很佩服日本,因為日本人對傳統文化十分重視,而香港、甚至於中國,都在高速發展的環境下捨棄了很多自身的文化底蘊,就像人們也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隨著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我希望我們可以對中國各種傳統文化都有更多的重視,守護、保存和推廣我們中華五千年以來的文化底蘊,讓全世界聆聽中國的聲音。

評語:

同學文筆暢達、觀察細緻,從香港所常見的「茶風景」出發,進而反思茶道在香港發展的障礙,令人欣慰。茶在商業世界或是受人吹捧的商品,卻始終只是飲品的一種,未能成為文化的載體、進入港人的精神世界。同學校所提供的建議,其實亦是業界開始探索的方向。期待將來會有更多年青一輩帶來的新嘗試!

評審人:葉惠民

名銜: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