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把我們寵壞

伊利沙伯中學
中二
陳浩晴

父母總是將他們的愛毫不吝嗇地傳遞給我們,無我們為生活粗心,導致一切都變成埋所當然。當我們真正長大後才發現自己是溫室中的小花,經不起風吹雨打。

「萬般皆下品,有讀書高」出自北宋時學者汪洙的《神童詩》,可見當時對讀書入仕的重視。雖然現在是二十一世紀,職業的選擇不一定局限於學業,而且現在奉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理念,但是在父母和長輩心中,讀書依然是頭等大事。因此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對我們說:「這些由我們做,你把握時間讀書吧!」和「只要你好好讀書就行了」,所以我們便不用掃地板、不用收捨床褥、不用整理書包、不用洗碗碟……一開始我們可能會感到不好意思,想自己動手,但當你的家人每日每夜都和你說相同的話,「讀書」便成為你最正當的藉口,將一切的家頭事務拒之門外,絲毫沒有不好意思。那我們還會親自完成自己的責任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在父母的溺愛中喪失了自己的想法,變得心安理得,自私了。

我們可以看看身邊,有沒有成績高、學習好,但不懂自理生活的人,他們在工作後就會發現自己的「知識」跟不上,不懂與人交流,離開父母後,他們的生活變得一團糟,接着被人辭退,長大後的成就不及少時的。一直以來有家人無微不致的照顧,什麼都有人代勞,而他們的任務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我們應反思問題的根源:難道家長望子成龍的願望就是「高分低能」嗎?當子女獨立成家後又怎樣生活呢?

《習慣說》裏的「習之中人甚矣哉」和「故君子之學貴慎始」中,說到習慣對人影響深遠和勸告世人學習最重要的是開始。所以家長一開始就不應將「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心態輸送給子女,女母要學會「放手」,給予他們嘗試的機會,善於對孩子說「你自己來!」。身而孩子的我們更不應坐享其成,要勇於說「我自己來!」。

父母的愛非常直得我們敬重,但是我們發現這種愛

是盲目時,應學習魏徵敢於立練(諫),將自己的想法和價值觀告訴父母,不應被愛沖昏頭腦,理性地想想自己將來的生活。

最後,我要在這裏對所有家長說:「謝謝你們的愛,但請不要把我們寵壞,讓我們自己來!

評語:

引用了不少典故,但未能把典故活用,提出自己的較新見解。也可以適當加入現實例子作為例證,才能得出更獨立的見解。

評審人:廖偉棠

名銜:作家、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