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嶺孔秀

張祝珊英文中學
中三
梁玉蘭

  我叫孔秀。陳留封丘人氏。   我祖上世代都是農民,我少年時讀不起書,只恨自己家境貧寒,只能困在封丘,一點見識也沒有,後來想起,卻覺始終還是年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最安樂。初平元年,董賊禍亂朝綱,我聽說有人在陳留募兵,那年我二十歲,雙親早已命喪黃巾賊之手,了無牽掛的我於是毅然應募。到了陳留,只見那人站在一面寫着「忠義」的白旗下,凜然生威。後來我才知道那人叫做曹操。   我參軍以來第一次上戰場是在汜水關前。兩軍對陣,身邊戰鼓雷鳴,好似天崩地塌,我生平何曾見過這麼大陣仗?對面朝廷軍的軍容肅整得可怕,再加上朝廷軍的將軍華雄連續退了聯軍三員大將,我握着槍桿的手也微微顫抖,平日的訓練全沒了用處。誰知最後出馬的長髯將軍只一個回合,便斬了華雄,快得我看不清,但那將軍只是一捻長鬚,提着華雄的人頭撥馬回寨,彷彿他手中提的只是一隻酒盃。血跡滴了一路,我記得他策馬回陣時,那染着血的刀鋒明明距離我很遠,卻似挾着寒風刮過我的面頰。我突然間勇氣倍增,挺直了腰板,沒有回頭去望他的背影。   此後聯軍俱散,我在曹軍中討徐謙、征呂布、伐袁紹。我想,每個士兵心中都會有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英雄,我每回上戰場,似乎能在一片血肉模糊中看見那長髯將軍捻着鬚望着我,橫刀立馬,不怒自威,好似神仙下凡,於是我揮刀揮得比誰都賣力,只可惜那長髯將軍終究不與我在同一戰場上。我卻因功屢遷,拜為關都尉,守東嶺關。   不久許縣傳來消息說關羽降了丞相,正正是那位斬了華雄的長髯將軍。我既喜且恨:喜的是在我看來天下英雄唯曹公與羽,曹公有安天下的韜略,雲長有蓋華夏之忠義,這兩位氣概非凡的英雄能聚在一起固然是好事;但恨自己在這東嶺關,無緣與他同陣殺敵。   一切都會有盡頭,把關的日子也不例外。這一日軍士來報有一綠袍將軍押着車仗上嶺,我上關察看。東嶺關很高,我望將下去,渺茫間見有一個淵渟嶽峙的墨綠色身影尤其突兀。我隱隱想到了一人,但又不敢相信,只是讓軍士喊話:「來者何人?」   「漢壽亭侯關雲長。」   淡淡的聲音傳上來,我一驚,忙要出關親迎,身後軍司馬叫住我:「孔都尉,關雲長瞧來不似善者……」我明白他意思,但只是一笑:「關公世之義士,豈能胡亂殺人?」於是奔下關去。   關羽便在眼前,還是那個溫酒斬華雄的關雲長。然而他又怎會知道得當年汜水關前有這麼一個小兵怔愣愣地望着他斬下華雄的首級?我催馬向前,語氣中掩不住欣喜:「久聞將軍之名。將軍欲何往?」他只是歛目:「特往河北處尋兄。」   是了,區區一個關都尉,怎配讓他正視一眼?可笑我還生出故人之感。我暗哂一聲,忽然又想起一事,問道:「河北袁紹是丞相對頭,將軍此去可有文憑?」他微微睜目,瞟了我一眼:「行期慌迫,不曾討得。」我沉吟道:「那唯有請將軍少歇。待我差人去稟……」他打斷我,不耐煩道:「待去稟時,須誤了我行程。汝不容我過關乎?」我反而平靜下來:「非末將不容,法度所拘耳。將軍若執意要去,便請留下老少為質。」這已經是我所能做的最大限度了。   哪料他驀地睜開雙眼,提刀要來殺我。我慌忙回馬入關,便見軍司馬已鳴鼓聚軍。我披掛上馬,關外雖是我所崇仰的英雄,但我是這東嶺關的都尉,所效忠的是大漢,是丞相,是那個豎起一面「忠義」白旗的人﹗   我率軍殺出關來,但見他橫刀立馬,氣度儼然,夷然不懼。我心中忽然一陣悲戚,與他同一戰場上之夢竟是如此實現!轉念又想,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在他眼中是否只是不自量力?   我眼睜睜地望着他拍馬直奔向我,下意識地挺鎗迎戰,一錯身間卻被他用鋼刀劈中。鋼刀刺入肉體,「噗」的一聲,鮮血沿著血槽流出,恰似我無數次揮著朴刀殺死敵人。我忽然注意到他用的只是鋼刀,心生絕望--難道我連讓他用大刀的資格也沒有嗎?   血流如注,我再也抓不住馬繮,掉下馬去。關羽傲然收刀,沒再多望我一眼,眉眼間透著不屑,從容地趕着車仗離去。我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依然瞪大了眼望着他的背影。武藝平常,難道便不能是忠貫白日?難道便是死不足惜?這背影,大概與當初我不敢看的那個一樣吧?   不知若干年後英雄遲暮時,還會不會想起這一年在東嶺關斬殺了一個不知名的守將;不知世人傳頌他千里走單騎的時候,會不會想起被他所殺的守將也是忠義之士?   各為其主而已。

評語:

以中三同學所能掌握的語文,托寫三國故事中的「忠義」人物,甚具挑戰。同學寫來有板有眼,生動有趣味。

評審人:陳惠英博士

名銜: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