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文物徑上的「變化」

南屯門官立中學
中三
吳巧珊

  溫煦的陽光經過樹葉之間的空隙散落一地,再反射到我們身上,暖意盈懷,徐行而過的風也無法帶走那份暖意,甚至連風都是和煕的。在這情況下,我怎麼能不踏上遊屏山之旅?   第一次遊屏山的我,心中滿溢著好奇和興奮。原來屏山文物徑離我家很近,交通十分便利,從天水圍西鐵站往下走就能到達。文物徑的路程不長,但可以欣賞的景點很多,當中體會的東西也太多。   屏山文物徑的第一個景點就是香港僅存的古塔:聚星樓。古色古香的聚星樓與周圍的高樓大廈形成強烈對比,文昌塔獨自矗立於屏山的東南方,掌握著文人的命運,增添了無數鄧氏子弟的功名。導賞員介紹完聚星樓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後,問大家:「據說在文昌塔轉三個圈成績就能提升,誰想嘗試一下?」話語剛落,我們噗嗤一笑,覺得很不可思議,沒人嘗試這迷信的東西,但我想若是在古時候,文昌塔一定擠滿人。   經過所剩無幾的水塘,經過已重建的上璋圍,經過尚未乾涸的古井,我們來到文物徑中不能缺少的重要景點──鄧氏宗祠,也是我最深刻印象的景點。我們站在宗祠前的大空地,觀看著這由瓦磚砌成的宗祠,大門兩邊的對聯與橫批點綴著整個宗祠,仍然亮眼的字體象徵著鄧氏的百年歷史,還未進入宗祠的我已被它的外觀所震撼,如此的莊嚴、宏偉!通過導賞員的介紹,我才知道,原來所有女性都不能進入宗祠,因為女性會污染神明,由此可知,女性當時的地位和身份是多麼的低微。現在,無論是什麼身份的人都可以進入,我想這是因為人們的傳統觀念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消逝吧。   參觀鄧氏宗祠後,我們向書室進發,途中,我看見不同的人做著不同的事:大人做生意,是慢步驟的生意,家中的老人與鄰居聊著生活逸事,小孩子則邊玩耍邊等待著媽媽的飯菜……這些雖然是簡單的小事,但溫暖了我的心扉,因為那是快速步伐的城市所不能看見的,我頓時喜歡上這種鄉村生活;我頓時想停下腳步,跟隨他們的節奏;我頓時感受到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的「情」。例如,做生意的大人,為了家而工作,老人話中的閒事是關於家的事,媽媽做菜給孩子吃,孩子也享受……這些都是因為他們對家有愛。   我們最後的景點──覲廷書室。古時候的書室與我們現在所讀的學校截然不同,我覺得最特別的地方是:書室設有教師的寢室,也有供父母為子女拜求文運的廟堂,真是格外方便。清暑軒內的木雕寫著:「率屢不越」四個字,多麼有趣的四個字,意思是說衣履不整齊的子弟不能跨進這道門,看著這未見識過的四個字,卻覺得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直到現在我們也有同樣的規矩,可見服飾儀容是學生重要的東西。   屏山文物徑,有著歷史的見證,它保留至今;有著古時人們迷信的證據,但傳統已隨著萬物變遷而改變;也有著鄉村生活里的愛與情,從古至今,未曾消逝。

評語:

走進舊村,有不少舊事舊物,映入作者眼中,或許,都是有趣味的。 繞著文昌塔走三圈,是迷信嗎?祠堂不許女性內進,是傳統守舊嗎?其實,這些舊文化都是不重要的,令作者感受最深的,是鄉人充滿著「情」的生活,是守護著有規有矩的教條。這篇不是一般以屏山的歷史古蹟為題的作品,選材是不錯的。 作者能從另一個角度認識屏山,將在屏山文物徑上所領略到的情,串聯成篇,並帶出「有著鄉村生活裡的愛與情,從古至今,未曾消逝」,以突顯鄉村情不變的感覺。

評審人:徐振邦

名銜:文化考察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