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座

聖安當女書院
中三
盧嘉潁

  優先座,亦稱「博愛座」,屬無障礙設施。優先座一般設於地鐵及巴士車箱近車門的位置,對象普遍為「有需要人士」,一般指孕婦、病者、負傷者、老人和殘障人士,而坐在優先座上的人必須禮讓上述人士。   但是,只有上述人士才會被視為「優先」?怎樣的程度才算「優先」?怎樣介定他是「有需要讓座」和「優先」呢?現在並沒有明確列出何謂「優先」。   我的姐姐最近檢驗出懷有兩個月的身孕,正是最不穩定的時候。因此,她在乘撘港鐵時,便坐上了「優先座」以避免發生碰撞。但是,不到五分鐘,車上的乘客開始以奇怪的眼光看着她,有的更大聲說道:「年輕人不能站一下嗎?是看不到前方正站着一位孕婦嗎?不懂得讓座的喔!真沒素質!」於是姐姐便無奈地站起來,示意身旁那位懷孕八個月的孕婦坐下休息。可是,「優先座」的對象不就是孕婦嗎?為甚麼懷孕兩個月就不能坐下呢?事後,我姐把這件事告訴我媽,得出了一個結論──因為你的肚子不夠「明顯」吧!   又有一次,我乘撘巴士回家時,看見一位老婆婆把自己的「優先座」讓給一位身穿西裝的年輕人。那位年輕人向老婆婆說道:「婆婆,謝謝您!我已經連續加班了好幾天,現在只想好好休息一回。」老婆婆微笑說:「別客氣!我的孫子最近也連續加班了好幾天,我看你一臉倦容,我想你也跟他一樣吧!你就好好休息一下吧!放心坐吧!」   其實,所謂「優先」、「有需要人士」並沒有明文規條來介定,全靠市民自行判斷。因此,我並不認同只有孕婦、病者、負傷者、老人和殘障人士才有權利坐「優先座」。有的人外表沒有任何明顯的特徵證明他是上述的任何一類人。但是,有些人身體疲倦、剛懷孕、腳剛做了手術等等,難道他們就不是「有需要人士」嗎?他們就沒有坐「優先座」的「權利」嗎? 這些問題值得每一個人反思。

評語:

文字流暢,思路也清晰。喜歡這篇所舉的兩個生活化的例子,因為來自生活的經歷,所以有說服力和切實感,容易引起共鳴,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事情的複雜性--實相並不如外表看來那樣簡單。唯然文章所提的論點並不新穎,它已被一再議論,可是通過這些例子,還是增加了鮮活感,是經過自己的腦袋的反思。

評審人:韓麗珠

名銜:作家兼寫作班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