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筲箕灣官立中學
中三
劉映彤

俗諺有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錯,人必須付出才會有回報。然而,付出與回報是否成正比?有付出才能有收穫嗎? 人或多或少有這樣的心理,想著不付出或付出很少就能得到大收穫。總是期待著「天上掉下餡餅」,那可能嗎?即使掉下餡餅,天會一直掉嗎?守株待兔便是一個好例子。俗語說得好:「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不勞而獲的利潤。」要想有所收穫,那就只能默默的耕耘。范仲淹寒窗苦讀十多年,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成為了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費達拿獨霸網球壇,贏得七屆大滿貫冠軍,不是因為他的網球天份,而是全憑他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一天練習五小時網球,換來網球體壇上的成功。由此可見,要有收穫當然要先耕耘,付出努力。寄望守株待兔,簡直是癡人說夢話。「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我們應珍惜大好時光,及時努力,有付出才有回報。 有人認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付出跟回報真成正比嗎?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一句耳熟能詳,家傳戶曉的諺語,其道理大家不問自知。意思就是:你付出一分的努力,便能得到一分的回報。若然世界的所有收穫及回報,都是付出過血汗和努力換取的。這樣,多分耕耘便有多分收穫,世界豈不是變得很美好?再也沒有人埋怨世界不公平。但事實並非如此,世上不公平的例子多不勝數,隨處可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盆中飧,粒粒皆幸苦。」這首《憫農》充分表達出農民耕耘中的苦,說出他們付出的血汗是非常多的,這何止是一分耕耘,已是萬分耕耘了,但最後是否所有農民都得到了萬分收穫呢?這當然不是,許多農民的耕耘不是被天災所吞噬,便是被地主階級所搶奪,最後得來的收獲一定及不上付出的耕耘多。儘管如此,默默付出,總會有收穫,僅僅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總比刻舟求劍來得要強。 「天下無勞而不獲的耕耘,亦無不勞而獲的收穫,只有經過默默付出,才能換來你所渴望的回報。付出不一定次次有收穫,可不付出卻永遠不會有收穫。付出即使得不到回報,但至少你努力去奮鬥過,去追求過,心中便無憾了,而且在你努力奮鬥的過程中,你已經換來一個意外的收穫—一個寶貴的人生經驗。

評語:

NULL

評審人:NULL

名銜: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