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三國演義》歌唱

南屯門官立中學
中三
阮泳瑜

  小學五年級對我來說是十分特別的一年,轉校後的我抵不住寂寞,只好每天拿着書本。從那時開始,我便深深的愛上了閱讀,拜倒在文字的石榴裙下。我深信我現在如此愛閱讀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三國演義》是一本讓我愛上語文的書。無疑,當時我讀的是「兒童文學簡易版」,淺白的文字再配上色彩分明的圖畫,是對怕悶人的最佳妙藥,簡易的文字再加上改編者的幽默感,整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好看和有趣。還記得當時的我以為這本簡單的書便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全部,那時我還到處跟家人說三國演義很有趣,那時媽媽只是撫摸着我的頭說,你大點再看,一切就會不一樣了。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小學老師播放了《三國演義》的卡通片。從簡易的文字到圖片,我開始慢慢地明白,《三國》中的一切人物都是有血有淚的。看着英俊瀟灑的卡通版諸葛亮去世時眼中的無奈,我才發現原來《三國演義》一切都是可以那麼令人痛惜,讓人嘆息。   真正讀懂《三國》時,我已是中二了。那天的窗外下着雨,是初春的雨,但卻沒有春天應有的生機。那一刻的雨好寂寞,這個世界好寂寞。在圖書館的我手裏拿着《三國演義》的原著,當時簡易的文字換上了艱澀難明的文言文,卻掩蓋不了書中各悲情英雄那種令人扼腕痛惜的悲傷。那一刻,我第一次看書看到熱淚盈眶。   曾聽人說,「細雨閒花皆寂寞,文人英雄應如是」,這篇文章的作者說李煜是寂寞的,在我看來曹操的寂寞也是如此。縱使曹操並不是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但曹操多疑的性格偏偏讓他也抵不住那夜闌人靜,無人傾訴的寂寞,不同的是,他的寂寞只是一個人的悲傷。也許正正是他的多疑,所以身邊的賢才也不多,因此,他在《短歌行》中曾嘆「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可見他當時為此是多麼心急!   再看運籌帷幄的諸葛亮,從赤壁之戰到計謀司馬,一切一切看來,他都能輕鬆自如地應對,但是誰曾看見他眉頭深鎖的無奈,又有誰曾看見他遙望蜀道那心酸的嘆息?諸葛亮曾在《出師表》中勉勵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從此振興漢業,但是阿斗眼裏就只有吃喝玩樂,諸葛亮的無奈也許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感受。   儘管諸葛亮所在的一切都只徒增後人一聲長嘆,但歷史的巨輪依然向前滾。昨天的我,早已成了歷史,也許不用多久便已埋在記憶的深處,但唯獨這本書的一切一切都會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今天,我為《三國》歌唱,再過十年,我仍要為《三國》歌唱!

評語:

對《三國》人物的品評,甚見深度。字體繁簡混用,宜統一。

評審人:陳惠英博士

名銜: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