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

科幻小說知識作藍本 寫作勿對靈感存謬誤

小作家擁有豐富的想像力,有不少更擬在作品中融入科幻元素。「小作家培訓計劃」為幫助他們有更好的發揮,特邀來擅長科幻創作的徐焯賢,以「科幻懸疑小說與想像力」為題,主持「高小組」工作坊,解構撰寫科幻小說的基礎,並引用不同例子,帶領他們遊走知名作家筆下的科幻懸疑世界。 硬科幻與軟科幻 部分小作家覺得科幻小說只靠幻想便能創作出虛構的故事,然而對內裏的情節與角色理解不深。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的徐焯賢認為,科幻小說其實是科學幻想小說的簡稱,主要描寫想像的科學或技術對社會或個人影響。 徐焯賢指出,這類小說可分為「硬科幻」及「軟科幻」兩種。「硬科幻」有豐富的科學知識作為藍本,即使這種寫出來的科學現在未必真實,未來也有機會出現,以至書內會有很多公式,例如太空旅行。「軟科幻」對科學的知識不作深究,只作為一種「媒介」,但包含很多經過計算或研究的內容,這類作品帶有很多不同類型小說的影子,如奇幻、諷刺小說,對人性、社會有深刻的反思。 科幻小說除了以科學為基礎外,徐焯賢教導小作家:「寫小說或童話故事時要考慮主角的年齡,多看科幻電影幫助想法更加新穎;寫作也要運用擬人法,即使有些東西不懂人類的說話和行動,我們也要給它們賦予生命。」 現時的科幻作品常描寫時光旅行、機械人及外星人等題材,徐焯賢亦建議小作家在創作同類題材上,一定要與時代並進,懂得更多科學知識,寫出來才會更加有真實感,讓讀者能夠從中學習,閱讀時更加開心。 科幻與推理的結合 在科幻與懸疑寫作方面,徐焯賢說:「推理小說的重點在於『謎』,要製造懸疑氣氛滲透到科幻小說裏,可寫利用科學才能做到的殺人事件,譬如東野圭吾的《神探伽俐略》、圭志祐介的《防犯偵探‧榎本系列》;又或是以科幻式懸疑創作,製造懸疑後才發現科學,像電影《星際啟示錄》。」 徐焯賢以個人作品〈聖誕禮物〉作例子,解釋科幻懸疑的創作:「首先借着經歷,製造謎題後再解謎,最後解釋主題的意義。然而要把冒險或科幻懸疑的小說寫得好看,就要多閱讀相關的書本或紀錄片。」 綜合而言,徐焯賢提出創作科幻懸疑小說的四大法門:第一是「增加」,例如將奇幻思路(神話) 加上科幻謎題(平行世界);第二是「減少」,所指的是打鬥場面;第三是「變位」,善用角色轉換;最後是「結合」,就是懂得利用科技新聞。 此外,徐焯賢覺得很多人對靈感存在謬誤,他說寫作不能太依賴靈感,而要對內容多加想像和推敲。其實,靈感並不是無中生有,徐焯賢強調需從閱讀及生活來積累,因此,他鼓勵小作家多看不同類型的文章,從而加強靈感的累積。

寫作交流會 作家分享寫作宜忌

作家蒲葦老師及唐希文於去年的小作家培訓計劃中,擔任講師,以及參與評改小作家的文章。蒲葦老師稱自己是小作家的「粉絲」,遇到好文章會存檔收藏。他欣賞有些小作家能突破學校中文科寫作的框框,做到隨心聯想,甚至是破格的寫作情況。其中,他特別欣賞小作家大使參考「差不多先生」,創作了「等一會先生」,描寫某些人凡事延遲的習性,見解獨到,別具創意。 作家蒲葦特別欣賞小作家大使參考「差不多先生」,創作了「等一會先生」。 作家唐希文欣賞小作家的作品天馬行空,內容具體,連結現實生活。  而唐希文不僅欣賞小作家的創意,而且讚賞他們能將現實與創意結合。她指在去年的多啦A夢課堂上,有學生的文章寫道,想發明一部創意知識機,當要認識一種新動物時,透過機器可看到動物的樣子,聞到氣味,聽到叫聲等。小作家的作品天馬行空之餘,內容具體,連結現實生活。此外,她亦欣賞近年學生在寫作中加入時事議題,提升文章深度。  至於小作家們寫作上需要改善的地方,蒲葦老師認為學生要更大膽地、自由地創作,不要帶著學校中文科的寫作要求,為奪取分數而創作,因為「小作家培訓計劃」的評分標準跟學校是截然不同。唐希文則發現有些學生為奪取高分,經常使用大量深奧的成語。她分析道:「用字精準比深奧更重要,因為遣詞造句準確才會感情真摯,否則,文章便流於矯情造作。」  寫作交流會上,不僅有作家教授寫作需留意的地方,第一屆的參加者、現為中文大學新聞系學生鄭思維,以及上學年初中組的全年寫作大獎冠軍得主秦正堯亦分享了她們各自的閱讀及寫作心得。 小作家大使鄭思維表示每天都會在個人博客上撰文,訓練在平淡生活中找題材,藉此練習文筆。  鄭思維說:「第一年參加小作家培訓計劃提交的第一篇文章,獲得了『陳腔濫調』的評價。於是,我便開始練習用文言文撰文,學習精簡用字,改善自己的寫作問題。而且,我每天都會在個人博客上撰文,訓練在平淡生活中找題材,藉此練習文筆。」可見,思維的作品獲作家讚賞,是每日持續不斷練習的成果。 初中組秦正堯隨身攜帶一本簿,當搭巴士或等候時出現靈感,便會先記錄下來,用於往後的創作上。  而秦正堯的得獎作品《遇見另一個自己》,獲作家一致好評。她分享自小受媽媽影響,愛上閱讀及寫作,小時候會跟媽媽一起玩故事接龍遊戲,現在亦會一起討論閱讀心得。至於獲獎作品的靈感源於搭巴士時,想起多啦A夢的大雄透過時光機去到未來看到不同的自己,於是靈機一觸,想像遇到另一個自己的畫面而寫成了文章。她說:「我會隨身攜帶一本簿,當搭巴士或等候時出現靈感,便會先記錄下來,用於往後的創作上。」

可洛:從另一角度觀察事物可訓練想像力

天馬行空、帶有奇幻色彩的創作,是不少同學有興趣的寫作類型。小作家培訓計劃因此邀請擅於這方面的年輕作家梁偉洛(可洛)主講「想像力與奇幻創作」,與同學分享如何訓練想像力以及奇幻創作的特點。可洛主要創作小說和詩,著作有小說《末日絮語》、《小說面書》、《女媧之門》科幻系列等。 可洛先以詩的創作引入想像力這一個課題,他引用台灣詩人商禽的作品《五官素描》說:「想像力就是對身邊一切理所當然的事物加入聯想,然後重新書寫。就如商禽的《五官素描》,我們每個人都有五官,但一般對它們的存在都不以為然。《五官素描》就以它們的形狀展開想像,寫成一組精彩的詩。」 可洛認為,想像力包括:觀察、聯想、變形、扭曲、顛覆和組合。那到底如何訓練想像力?可洛以自己為例,他的方法有兩種:第一,多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然後聯想它的外形像什麼,從而引發更多的想像;第二,嘗試以另一角度觀察事物,就好像拍照一樣,別用最常用的角度拍攝,試試發掘一些新的切入方向。 奇幻創作展現作者的虛構世界 接着,可洛進一步解釋何謂奇幻創作。奇幻作品是指那些帶有神話式的想像和探索的作品,而它們的靈感大多來自一些神話和民間傳說。 另外,這些作品多帶有以下的特點,例如:作品中存在與科學不相符,即不能以科學解釋的超自然現象,如魔法、神明、靈魂等。另外,在創作中展現作者的虛構世界(如《魔戒》、《哈里波特》等),或出現超自然生物或種族,均屬奇幻類別的創作。 可洛說明,部份創作可以是發生於現實與奇幻之間的空間。他以自己的作品《繪圖師》為例,內容是發生於現實世界中一則不可思議的事情,這便是將奇幻的想法放入現實之中,而並非建構一個完全不存在於現實的世界觀。

細談Henna彩繪歷史 發掘多元文化趣味

Henna是在北非及南亞等地的一種畫在身體上的藝術,畫在身體上可以逗留大約一星期,藉此作為喜慶時節的活動之一。早前,亞洲首位考獲國際天然漢娜藝術證書(International certificate for NaturalHenna Arts)的Abe Kwok來到初中組小作家的課堂,講解Henna 彩繪的歷史及文化,分享了從整理資料到出書——《Henna 不是印度紋身》的心路歷程,並教導小作家們繪畫Henna圖騰的技巧。 什麼是Henna? Henna雖然是一種流傳已久的傳統藝術,但時至今天已經加入很多創新元素,近年流行到西方更演變為一種時尚潮流。Abe認為Henna不能稱為印度紋身,因為紋身永久不掉色,與Henna會掉色的特性不同,另外,Henna圖案十分多元化,不只有印度風格。 ▲Abe Kwok,亞洲首位ICNHA Henna證書持有人 其實Henna是一種樹,取樹頂的樹葉,曬乾、磨粉,加入檸檬汁、茶樹精油、糖等,製成Henna Cones,也就是繪畫圖騰的顏料,而繪畫這個動作稱為「Mehndi」。天然的Henna只會留在皮膚的角質層,不會進入真皮層,所以不會永久留色。而在安全方面,Abe特別提醒患有蠶豆症人士,不能把Henna塗抹覆蓋身體的十分之一面積,否則有性命危險。 Henna 可帶來祝福? Henna並非起源自印度,而是由摩洛哥傳入的。很多人認為,在身體上繪畫Henna能帶來祝福,例如會增強姻緣運等。這種說法則源於印度的婚嫁習俗,新娘出嫁時,會在手上繪畫Henna圖騰,圖案未掉色之前,新娘不需要做家務,可有更多時間與盲婚啞嫁的丈夫相處及認識,所以稱Henna是幸運祝福也是對的。 ▲Abe 示範繪畫Henna圖案。 另外,月事來潮是印度傳統文化的一大禁忌,印度人認為女性月事期間是不潔的,需要洗澡,然而古時並非家家戶戶有浴室,她們都會集中在公眾澡堂進行清洗。一群女子在月事期間一起洗澡,地面上會血跡斑斑。印度人相信血是具有生命力的,魔鬼會透過血騷擾人,因此女子前往洗澡前需要在手掌及腳掌塗上Henna,作為驅邪、保護。 Abe解釋道:「事實上,Henna是一種天然防菌的物料,在還沒有細菌學的年代,懂得塗上Henna當作保護,能反映出當時的民族智慧。更有趣的是,人體的手掌及腳掌角質層最厚,共有28層,正常狀態下一天會代謝一塊角質層,因此塗上Henna大概二十多天才會掉色,剛好也是女子下次來月經的時候。」 除了分享Henna的文化歷史,Abe也即席示範繪畫Henna圖案,教導一眾小作家使用Henna Cones的技巧。他指出,Henna圖案的線條粗細是根據Henna Cones的洞口來調節,因此用剪刀開洞口時應格外留神。他又說,繪畫Henna圖案並不困難,只是需要時間熟習手感,控制力度調節顏料的多寡,而繪畫技巧及風格可以慢慢訓練培養,可先從簡單的圖案開始練習,鼓勵小作家們多作嘗試。 出書經驗分享 Abe自2009年起學習Henna,為了知道更多關於Henna的正確資訊,他透過上網蒐集資料,訪問巴基斯坦、法國人等不同種族的Henna彩繪師,以及在家中進行不同的實驗,深入研究和了解Henna這種歷史悠久的藝術。他說:「一直以來,我都有開班教授繪畫Henna,關於Henna的歷史及文化,我講了三年才開始寫書。第一稿寫完後,我讓太太看所寫的內容是否需要修改及整,因為每個人都能理解自己所寫的東西,但是其他人未必能看得懂。找別人幫忙看文章,可察覺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後,我把稿件放一邊,過一段時間,再看看有沒有需要修改之處,如是者,經過4年,共9次的修訂,我的作品終於出版了。」 出書的過程,需要抵得住沉悶,重複閱讀同樣的資料很多很多遍,但是為令書本內容更完善,這是必須的。 小作家心聲 林楚玲 可立中學 中三 「今次活動可繪畫Henna 圖騰,非常好玩。另外,講者Abe分享了寫書、收集資料的過程及心得,其中遇到的困難包括要判斷資料的真偽,他會訪問不同種族的Henna畫師,以了解Henna的起源。他求證資料真偽的方式和精神,值得參考學習。」 王國鑫 浸信會呂明才中學 中一 「講座令我更認識Henna彩繪的歷史及文化。其中Abe解釋了什麼是入定,就是全心投入一件事、做到忘記時間的境界。我喜歡唱歌,希望也可以體會到這種境界。」 Henna具備藥用功效? Henna最早在埃及出現,用於治療發燒,把Henna覆蓋在額頭上,一來冰冰涼涼的質感具有降溫的功效,二來塗在臉上的Henna大概三天才會掉色,額上的印記,可幫助當時的人區分和隔離病人。後來,埃及人透過經商把Henna帶到摩洛哥,摩洛哥人就使用Henna在非洲鼓面繪畫裝飾圖案。 撰文:李翠琼 攝影:黃永昌

韓麗珠:真實的荒誕

韓麗珠以超現實的寫作風格,帶領讀者進入現實與荒誕的奇幻空間,著名作家董啟章稱她為香港最優秀的年輕作家。在「寫作歷程與個人風格」工作坊上,韓麗珠和小作家分享了圖畫、詩詞、音樂錄像、短篇文章等各類獨特作品,引導他們如何啟迪個人思想領域。 自20歲出版首本小說集《輸水管森林》後便屢獲香港、台灣文學獎的韓麗珠,形容我們都是外星人,來自不同的星球,彼此未必了解,但當接受教育,學習行為規範後,慢慢成為地球人。每個人都是地球人與外星人之間的平衡,若只有地球人的外殼,沒有個人的內在(外星人)部分,人會變得空虛。相反,只得內在部分,很可能成為別人眼中的怪人。 人在地球生活,漸漸淹沒外星人的個性,寫作,就是將原本遺忘的外星人部分,慢慢釋放出來。韓麗珠認為,寫作和瑜珈很相似,都是在動平日不動的肌肉,拉平日不拉的筋,將平日不會說的心底話寫出來。透過日常觀察和感受沉澱,成為寫作材料。因此寫作是一個挖掘自我的過程,當挖到最深處時,卻會發現有些經驗和其他人相同。 觀察思考 觸發聯想 你為什麼會來?為什麼喜歡寫作?你看到什麼?韓麗珠以各類問題,引導小作家思考,發掘內心部分。韓麗珠認為每個人都有些不同之處,答案區分了你我的分別,可通向自己內在的部分。 一個西裝筆挺的人,臉上有個還連着數片葉的青蘋果。學生透過觀察說出自己所見所感。有學生說是臉上長蘋果,有學生說像有煩惱,從各自的觀察產生不同的答案。而夏宇《甜蜜的復仇》的詩:「把你的影子加點鹽/醃起來/風乾/老的時候/下酒」;歐陽應霽《情事》的四格漫畫,看是囚禁的圖,讀是愛情的字,都觸發小作家聯想。 《I Will Follow You Into The Dark》的音樂錄像,片中主角面對地板小洞逐漸擴大的反應,以影像表達觸發想像,多位小作家都坦言感到內心也有這個洞,有說是想逃避的問題、有說是想做但恐懼的事。韓麗珠表示,文學作品有用上「意象」的寫作手法。意念是虛無的,例如悲傷、難過、逃避等,如個人經歷不敏銳,思考不夠深入,只會看到單薄的詞語。然而我們的經驗比詞語豐富,難以用單一詞語切實表達,因此可用故事帶出豐富的意念。不過,別要求意象完全符合自己所想,因為寫作時會發現想法比設定多,不要限制讀者想你心中所想,要給予讀者解讀的自由,留下發展空間。

小作家訓練營學填歌詞寫劇本

文字創作不單能在紙上活現,通過歌手或演員演繹,更可經聲音和影像呈現。「小作家培訓計劃」特別安排於烏溪沙青年新村舉行寫作訓練日營,讓一眾小作家在輕鬆的環境下,聆聽作家、填詞人和編劇的創作心得,並即席構思校園歌詞,編寫以動物為主題的電影情節,一嚐填詞和編劇的滋味。 出色的歌詞可掀動聽眾的思緒,「誰令我當晚舉止失常,難自禁望君您能見諒」,這首由黎彼德填寫的《印象》,將他結識女孩的經歷融入歌詞之中。主修中國語言及文學、多年來從事與文字創作及中學教育有關行業的填詞人簡嘉明表示,要編寫出色的歌詞,需要對身邊事物有敏感觸覺,經常思考和發掘創新意念,將日常經歷和見聞記錄下來,積累一切,投入歌詞中。 簡嘉明:從成長經歷尋找題材 簡嘉明鼓勵學生要從成長經歷中尋找題材,除了自己的故事,亦可聆聽別人的故事,例如另一位填詞人黃偉文將朋友持續寫信給美國歌手麥當娜,並得到對方親筆回信的故事,寫成了《奇洛李維斯回信》。她說同學亦可透過日常觀察,了解身邊的事物,例如填詞人周博賢的《亡命之途》,所寫的是乘坐高速小巴的乘客心態。林夕填寫的《幸福摩天輪》,將摩天輪比喻愛情高高低低。充實人生,令人生變得多樣化,創作的靈感自會源源不絕。 簡嘉明表示,知識要全方位汲取,需要大量閱讀,亦要留意時事,不能與社會脫節。另外,撰寫歌詞要注意演唱者的背景和心態,她為譚詠麟及杜麗莎編寫的《得過不且過》,先從不同渠道了解他們的心態,將人生體會寫入歌詞中,反映出歌者心聲,不因合唱者是男女便選用愛情題材。 黃勁輝:劇本創作需與時俱進 除了歌詞,寫作訓練營亦探討「文學與電影」的話題。事實上,許多文學作品被拍成電影,成為經典。「最佳編劇」黃勁輝博士分享了多篇文學作品,分析不同寫作風格,帶領學生欣賞具電影視角的文章。另外又播放了不同類型的電影片段,激發小作家的創作靈感。 黃勁輝大學時期修讀中文及新聞傳播,取得哲學博士學位,歷年熱衷研究文學與電影;2012年,他憑電影《奪命金》獲中港台三地獎項,包括台北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國內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編劇」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編劇」,該電影同時獲亞太影展「最佳影片」。黃勁輝早年參與編劇電影包括2001年鄭秀文、梅艷芳主演高票房電影《鍾無艷》及2000年柏林影展觀摩電影《辣手回春》等。 由於編劇撰寫的故事要由演員演出,黃勁輝強調要「寫得出,做得到」,因此,編劇要為電影度身訂造劇本,與不同崗位溝通合作,考慮很多現實需要。如發現演員與對白不合,編劇就要如裁縫一樣,為電影需要而剪裁劇本。 每個電影場面都是故事的焦點所在。黃勁輝表示,對白要精闢,一兩句說話就要帶出演員身分、學歷、性格及時代背景。例如30年代的上海、50年代的香港,以至現代人說話方式都不一樣,故需要多方面閱讀,多觀察了解不同年代事物,與時並進。 黃勁輝又用賈樟柯以寫實方式拍攝內地販狗情况的《狗的狀况》,以及李安導演《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比較,分享以不同手法描述動物的影片,讓學生嘗試以動物為題材,即時編寫故事大綱,發揮天馬行空的創意。

節慶佳餚顯文化 以食為題樂無窮

親朋歡聚享用美食乃節日樂事,像普天同慶的聖誕更是上佳日子。「小作家培訓計劃」高小組「流動教室」請來資深傳媒人、對飲食文化素有研究的伍成邦,向小作家介紹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聖誕美食,分享以食為題材的寫作心得。聽講之餘,「流動教室」還安排了自助餐及特色聖誕禮物,與小作家在佳節氣氛下學習寫作。 伍成邦引領小作家思考節日美食 與寫作的關係。 聖誕飲食 各有文化 大家心目中的聖誕美食,離不開火雞、樹頭蛋糕、薑餅人等,但其實在世界各地都有着不同的聖誕美食,且能突出國家的飲食文化。當然,各地聖誕食物也有共通點,譬如多數是甜、多肉,可長時間擺放等。  伍成邦細數各地特色聖誕美食:「德國人愛在聖誕吃Christmas Stollen、很甜的Marzipan、燒鵝、德國腸,喝加入肉桂及丁香等香料的酒精飲品;中美洲危地馬拉有墨西哥糉;北歐冰島有Laufabrauð 烤餅;意大利有Panettone 蛋糕;新西蘭有以蘇聯芭蕾舞演員Anna Pavlova 命名的Pavlova 蛋糕;波蘭聖誕大餐有十二道菜;英國有Beef Wellington;西班牙有Turon 糖;北美有Apple Cider 等。」小作家對各地聖誕美食感到好奇,從中了解到各地的聖誕飲食文化。 火雞是聖誕節美食之一,小作家也躍躍欲試。 飲食作品 層出不窮 食,不只是色、香、味,也包含著許多人情世故,不少中外作家常以食為創作題材。伍成邦帶領小作家細味各種食的寫作:「由清代文人袁枚所撰寫的《隨園食單》,是一部類似食經的作品。當中提到『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資稟。』指食物跟人一樣各有先天條件,有些人比較蠢,教而不善。另外又以廚師所用的材料比喻為婦人的衣服首飾,即使國色天香,也要有適當化妝,否則西施也難救。文章將飲食寫得很幽默,寫法令人出乎意料。」 何冀平成名話劇《天下第一樓》亦是伍成邦認為值得探討的作品,該劇以百年烤鴨店「福聚德」的興衰為故事:「內容借飲食帶出大時代的戰亂和時局交替,全劇有很多飲食的場景,通過食客之口,說出許多政治及當時社會的民生百態,是很精彩的飲食故事。」另外,日本電影《深夜食堂》將食結合人間情味,西片《Julie & Julia》則是時空交錯的獨特飲食故事。伍成邦表示:「食,不只在報紙或網上文章可見,也可在電影或舞台劇出現,種類可以很廣闊,也有很多故事可以說。亦如《隨園食單》運用適當比喻一樣,大家應要有想像空間。」  是次「流動教室」在一所派對場地進行,小作家在品嚐美食後,以聖誕印象、描述聖誕氛圍、追查聖誕緣起和意義、重新規劃聖誕等為主題進行討論。有的對聖誕旅行、報佳音活動印象深刻;有的則認為聖誕缺乏氣氛,社會只鼓吹消費和吃喝玩樂。若可重新規劃聖誕,小作家們希望珍惜與家人和朋友共聚、鼓勵種植以美化城市,締造綠色聖誕。 家推介:由清代文人袁枚撰寫的《隨園食單》,是一部類似食經的作品,將食寫得很幽默,寫法令人出乎意料。 寫作錦囊 伍成邦寫作心得:切入點可影響全局「尤記得多年前訪問文學家白先勇,談到寫作之道,他說『文章如何入手,會影響往後結構』,意思是下筆的切入點很重要,因可影響全局,包括文章的格局、氣魄,以至其吸引程度。回想白先勇為紀念亡友王國祥而寫的《樹猶如此》,便深切明白他的說法。該文以作者後院的柏樹為切入點,並首尾呼應,又用柏樹驟然而亡所留下的空白來形容好友的逝世,筆觸真摯感人,值得小作家學習。」 李樂妍同學: 自己一向不擅長描寫食物,今次活動令我認識寫食物的範圍很廣泛, 可用故事或幽默的方式來表達。 寫出好味道 問: 味道太抽象,該怎麼形容? 答: 善用比喻的威力!有時候,幽默生動的比喻比正面描寫更靈活、更有效傳達味道的神髓呢! 問: 寫飲食好像與生活關係不大? 答: 非也!食物及飲食文化與日常生活各方面息息相關。《天下第一樓》、《Julie&Julia》、《深夜食堂》都是透過食物「以小見大」寫世情的好例子。 問: 如何寫出引人入勝的食評? 答: 與寫其他文體一樣,開首至關重要。白先勇曾說:「文章如何入手,會影響往後結構。」可見切入點對文章的格局、氣魄影響深遠!

苦心經營的隨便—梁科慶流行小說創作經驗談

梁科慶創作了《Q版特工》小說系列共38本,深受學生歡迎,曾獲第四屆全國偵探小說大賽「最佳懸疑獎」及第12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兒童少年文學組)。早前,梁科慶以「苦心經營的隨便——流行小說創作經驗談」為題,與一眾初中組小作家分享個人的創作習慣,以及教授流行小說的創作技巧。 梁科慶向小作家分享小說創作心得。 過去的流行 此刻的經典 寫一本流行小說不難,但要寫出高水平、雅俗共賞的流行小說卻絕非易事!甫開場,梁科慶先與小作家講解「流行小說」究竟所指何物:「流行小說與嚴肅文學並非斷然割裂的兩種類型,事實上,不少當時被視作『誨淫誨盜』、難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在歲月的磨洗後亦證明了它們崇高的文學價值,奉為經典。」由流行文學「進階」到學術經典的情况,自古有 之,例如被稱為「艷科」的宋詞、元雜劇如《西廂記》、志怪小說如《西遊記》、俠盜小說如《水滸傳》等。梁科慶指出,流行小說的類型主要包括:言情小說、武俠小說、科幻小說等,而當中有三個基本特徵:通俗性、故事性、娛樂性。能夠由暢銷流行小說,進而踏入學術殿堂,成為經典,歸根究柢仍是作品的水準問題。 青取之於藍 翻新非抄襲  小說最重要是別具創意,作者可透過加入流行元素、創作全新的情節內容,以及翻新、模仿經典作品來表現創意。梁科慶曾把「PokemonGo」捉精靈的情節放入小說《撕裂》中,十分貼合社會潮流。另外,翻新(Renovation)比創新容易,學習模仿前人的精彩作品,並非抄襲,而是挪用、改編,加以熔鑄,達到奪胎換骨、點鐵成金、捨筏登岸等效果,是作家常用的技巧之一,例如蘇軾的《赤壁懷古》是建基在杜牧的詩《赤壁》上創作,兩者都成為了名流千古的經典作品;張愛玲的小說創作養分也取自《紅樓夢》。另外,梁科慶亦分享了他在《Q版特工36:銀狐》中模仿了《紅樓夢第四十回》部分情節描寫,鼓勵中學生多從經典作品中獲取靈感,創作出自己的作品。 設計銘心金句 創作刻骨情節  你聽過下列的經典金句嗎:「I’ll be back.」(電影《未來戰士》,1984)、「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電影《大話西遊》,1994)、「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小說《雙城記》,1859)。梁科慶認為,「整篇小說中,有一、兩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或對話,能抓住讀者的心,已經可以算是非常成功。」就如《Q版特工9:北韓危機》中的甘大枝,美艷動人,卻殺人不眨眼,角色強烈的反差感,留給讀者深刻印象。另外,梁科慶教導小作家可利用細緻的感觀描寫,以及強烈顏色對比,令小說引起讀者共鳴及留下深刻印象。 寫好開頭結尾 精彩的小說開頭需要建立不穩定狀態,吸引讀者繼續下讀,例如《藥》開頭營造出懸疑氣氛,引起讀者好奇,為何華老栓早起?拿着錢去做什麼?而結尾部分,梁建議小作家可嘗試創作像歐亨利《多情女子的麵包》那種讓讀者意想不到的結局,製造反差感。另外,也可善用留白技巧創作精彩的結局,像劉以鬯《對倒》及金庸《雪山飛狐》那樣,沒有直接寫出結局,而是留下想像空間給讀者,十分耐人尋味。 甘祉溢同學:今次課堂讓我明白該如何起筆與收尾。梁先生的個人創作習慣很好,創作時我會試試他的步驟。 徐梓誠同學:今天的講座讓我更了解不同的小說創作技巧,特別 是營造留白或大落差的的結尾方式。

畫意詩情相得益彰 聯想寫實創意演繹

漫畫的意境與文字的言志,固可互相配合,亦能相得益彰。作家兼資深編輯李洛霞主持的「小作家培訓計劃」高小組「作家精讀坊」,便以「畫意.詩情——品讀豐子愷、小思」為題,透過賞析小思老師撰文演繹豐子愷畫作,探討兩位名家的創作世界,從而激發小作家聯想,學習相關的寫作技巧。 畫雖簡單 意義深遠 豐子愷為散文家,並擅於繪畫,他在遊學日本期間,愛上竹久夢二漫畫,自此走上漫畫的創作路途。竹久夢二漫畫作品的最大特色,是把生活裏的小題材帶入畫中,李洛霞引述豐子愷的說法,指這些畫作簡直就是「無聲的詩」。 至於小思老師,原名盧瑋鑾,退休前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一直從事文學研究。「小思」是盧瑋鑾教授常用的筆名,但她也曾以「明川」之名介紹豐子愷的漫畫。李洛霞說:「小思是豐子愷的粉絲,她喜歡豐子愷的漫畫在生活中取材,還覺得其畫法很優美。」 李洛霞分析豐子愷的〈倘使羊識字〉,畫面簡單,但所表達的意義深遠:「這幅畫帶出當時中國貧窮落後,很多人不識字、沒有知識,因此任人宰割。此畫啟發人們讀書識字、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於是,很多知識分子都有共同的心願,就是希望中國人醒覺,藉知識達致國富民強。」 豐子愷漫畫世界 有情眾生 豐子愷的漫畫主要描寫社會現象、生活情景或閒話家常,他經常在詩、詞中取意,再繪成漫畫,譬如以古詩為題的〈溪家老婦閒無事 落日呼歸白鼻豚〉,而小思老師以文字演繹此畫時,聯想到城市人趕渡輪途中,幻想從現代營營役役的生活,到老來退休在鄉下買間茅屋,養些小動物待日落的閒靜日子。 李洛霞指出,小思老師以文字演繹豐子愷的漫畫,會運用不同角度來下筆,例如她在〈!?〉中用小瞻瞻(豐子愷的兒子)的角度去想事情,思考小孩與雀鳥受困的境况,於是有一種兒童的視覺與心思;在〈溪家老婦閒無事 落日呼歸白鼻豚〉中,則用成人的角度,刻劃自己趕車趕船的上班生涯,凸顯畫中人的休閒。李洛霞認為:「同一幅畫可以有很多種看法,你可以站於作者的立場描述事情,也可站於自己的處境產生聯想。從一幅畫中,畫家有畫家的說法,寫文字的人也可有自己的想法。」 講解過後,小作家以豐子愷的畫作〈用功〉、〈要!〉、〈開箱子〉、〈瞻瞻的夢〔第一夜〕〉、〈郎騎竹馬來〉及〈爸爸還不來〉,即席創作。李洛霞提醒同學:「看圖寫作不一定要跟作者的原意,憑聯想或個人想法更有創意。」

當多啦A夢遇上韋小寶 一字一句構建立體角色

武俠小說與漫畫對不少青少年來說,是成長過程中必讀的書籍,藉着閱讀這些書籍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小作家計劃」培訓班早前請來作家黃獎,向初中小作家分享從武俠小說取材的心得;而作家精讀坊則邀請到繪本作家路邊攤,向初小小作家分享如何從漫畫中學習塑造人物性格。 武俠小說或動漫作品中,武功高強的主角往往是年青人的偶像。這些潮流文化不單影響我們的生活,其中塑造人物、構思劇情的手法,也具有一定的文學性。作家黃獎教小作家從不同角度欣賞潮流文化作品,並且轉化為創作的養分。   動漫VS文字小說 補完故事細節 潮流文化的種類很多,武俠、愛情、歷史小說、日本及美國動畫、粵劇、電影、舞台劇都是其中之一,有些大熱作品更加會以跨媒介的形式出現。黃獎表示:「就以最近大熱的日本漫畫《鬼滅之刃》為例,除了出版漫畫、動畫之外,還出版了文字小說。動漫為了營造緊張氣氛,故事推進的節奏較快,刪減了一些枝節劇情;而文字小說正好發揮補完作用,例如故事中的九柱(九大高手)的經歷,令他們的性格面貌更加完整。」 摘下精彩內容 轉化為創作資料 潮流文化作品有許多吸引讀者的內容,例如緊張的劇情、刻畫人物的方法。小作家應該注意這些作品成功的地方,並轉化為自己創作的資料。黃獎表示:「以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為例,作者特別以小說1/4篇幅,講述主角父母—張翠山及殷素素的故事,用意是與主角張無忌與趙敏兩代的遭遇作比較,突顯角色不受價值觀枷鎖,正派與魔教、漢族與蒙古人政治之爭。金庸藉此表達出人生有很多不同的價值觀,彼此的衝突將故事情節推向高潮。」 武俠小說的主題除了報仇、查案及正邪之爭外,「追女仔」也是常見的橋段,《鹿鼎記》韋小寶、《天龍八部》段正淳、《越女劍》范蠡都是「追女仔」的箇中高手。「金庸並非只是直述這些角色『追女仔』十分了得,而是細緻地描繪他們『追女仔』的方法,例如段正淳會隨身攜帶情人的訂情信物;范蠡為了討好牧羊女阿青,寧願讓羊群嚼掉自己心愛的牡丹花,藉此塑造出獨特的人物性格。」 加入自己的新想法 除了借鑑潮流文化作品外,小作家也要追求創新,為創作帶來新變化。「閱讀及思考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門,我們除了透過閱讀參考別人的優點,也要加入新的想法。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便是結合歷史的創作,作者羅貫中曾經有志成為反元朝將領的軍師,可惜懷才不遇,故將這股熱誠投放到小說創作中,將諸葛亮塑造成一位無敵軍師;又例如段正淳在歷史上真有其人,更是一位十分敬畏妻子的人物,然而金庸卻在《天龍八部》裏將他變成風流成性的花花公子,這種性格改造的寫法也很有趣。」 同時,黃獎認為作者在創作的路上必須完全忠於自我,「在創作上,我們不要拋棄自己喜歡的題材,盡量寫出自己想講的故事,這樣作品自然可感染讀者。」 小作家心聲 黃星縈 瑪利曼中學 中三 “今次作家以潮流文化為主題,講解寫作上可以運用的技巧,只要 經過細微的觀察,從武俠小說、漫畫作品中也可以找到寫作靈感。印象最深刻是作家講解武俠小說裏有許多『追女仔』橋段,原來可以用許多生動的方式去寫。接下來我會寫一篇『欺凌王』短篇故事,我會以《多啦A夢》裏胖虎為主角,寫有關校園欺凌的故事。” 歐卓怡 拔萃女書院 中一 “今次小作家工作坊以潮流文化作品為主題,讓我知道它們亦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尤其是擅於刻畫人物的鮮明個性,勾起我小時候閱讀《老夫子》時,對經典角色老夫子、大蕃薯的回憶。現在我正閱讀金庸的《倚天屠龍記》,藉此參考作家的創作手法。” 無論是冒險、偵探、校園或愛情故事,除了要構思精彩的結構佈局外,也要有形象鮮明的角色來帶動情節。繪本作家路邊攤引用了多部日本著名漫畫,例如藤子·F·不二雄《多啦A夢》及Troll的兒童繪本《屁屁偵探》裏的角色,講解創造經典角色的技巧。 創造角色前 思考三大問題 人物角色是帶動故事發展的重要部分,路邊攤指出,創造角色前應該仔細思考三大問題,「首先,我們要想想創造這角色的意義是什麼?他們為了達成什麼目標?為了幫助什麼人?還是為了傳達某種意義?其次,他們在故事中擔當什麼角色?主角?配角?吉祥物?引導故事發展的關鍵角色?」 當構思好故事角色後,還要反覆推敲他們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路邊攤解釋:「小作家應留意角色之間在功能、意義,或者性格上有沒有重疊的地方。如果有的話,要將他們合併或刪減,避免令讀者感到混亂,令故事發展也更加流暢。」 起名配合造型性格 加深讀者印象 設定好角色後,便要為他們創造名字。為了盡快讓角色在讀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我們可以將不同角色的性格及外形特徵,融入他們的名字之中,「《多啦A夢》裏的胖虎、靜香便是很好的例子,『胖虎』一名與他身型魁梧,性格霸道凶惡非常貼切,而『靜香』的起名,亦表達了她文靜、乖巧及愛乾淨的性格。」 另一部日本漫畫《屁屁偵探》中,主角屁屁偵探的臉部長得像屁股,亦會使用「放屁」攻擊來追捕犯人,這種利用改觀及性格來創造角色名字的手法,可以令讀者更有代入感。 深度及反差設定 塑造角色多樣性 下一步是創造角色的特色,可以從外觀、性格、服裝及喜惡等方面入手,為角色製造獨特記憶點,例如《多啦A夢》裏懦弱的大雄,或者是愛吃豆沙包、怕老鼠的多啦A夢,都是他們獨有的個性。 為了令角色個性更加豐富,小作家可以嘗試為角色作深度及反差設定,「我們可以為創造人物設定多面性格,好處是令角色不會流於單一,呈現多樣化面貌,例如胖虎雖然行為霸道,但是他另有愛錫妹妹的溫柔一面;而懦弱的大雄亦十分重情義,會因此變得勇敢,展現善良的特質。」 「至於反差的性格設定,更加可以打破角色刻板的形象,引起讀者對他們的好奇心,例如平日凶惡粗魯的胖虎,原來十分喜歡玩洋娃娃和「煮飯仔」;《屁屁偵探》裏的馬爾斯警察局長,卻是一隻超級弱小的小狗,當他以細小身軀坐鎮龐大的警局時,形成強烈對比,加深了讀者的印象。」 角色生活背景 創造故事情節 除了名字、性格外,角色的生活背景也在創造故事情節上起關鍵作用,「塑造人物時,不要忘記為他們設定生活背景,例如他們來自什麼國家?地區?做什麼工作?在什麼學校就讀?有怎樣的家庭?有怎樣的朋友?政治觀?宗教觀?金錢觀?人生觀?這些設定對整個故事發展也有所影響。以多啦A夢為例,牠是來自擁有高科技的未來世界,所以牠擁有許多未來神奇道具,包括穿越時空的時光機,《多啦A夢》裏各種大冒險亦由此展開。」 另一方面,創造角色的生活背景,也有助塑造人物個性,例如《多啦A夢》裏小夫出身自富裕家庭,造就了他愛炫富及囂張牙擦的性格。 小作家心聲 陳恩陶 九龍禮賢學校 小三 “今次有繪本作家分享創造角色的心得,令我感到很開心!現在我也嘗試創造自己的角色,以一支顏色筆為主角,到處為大家帶來快樂色彩。我會為它畫一幅漫畫,交給路邊攤老師評分。” 梁惠頎 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 小二 “路邊攤老師引用了許多生動的例子,講解創造角色的技巧,印象最深刻是人如其名的胖虎、貌似屁股的屁屁偵探。我希望創造一個『神奇記憶糖』的角色,到處幫助善忘的人回復記憶!”

活動 / 投稿

焦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