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寫作指導

從生活擷取靈感 塑造角色不設限

創作需要靈感,同時建構精彩的故事角色也需要不同的技巧。早前,作家何故及卓瑩來到小作家的課堂,分別為初中及高小組別小作家主持講座,分享個人創作小說歷程,教導描寫人物角色的技巧。 何故:創作不能只靠靈感 何故是一位多媒體創作人,創作歷程超過20年,推出超過20本小說,編寫了超過10個廣播劇。他說:「創作不能只靠靈感,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獲得寫作題材。」 ▲在中學組的小作家班中,何故以「小說角色建構及靈感來源」為題,分享自己創作多本小說的心得。 何故續稱,利用真人真事創作故事的方式,相對上是比較容易的。他有一個叔叔在旺角開設火鍋店,加上自己從小到大都很喜歡「打邊爐」,所以寫了一本關於香港人飲食文學的書——《打邊爐》,書中以叔叔火鍋店主打的五個不同風味的火鍋湯底(官燕松茸海皇冬瓜三層塔、羊支金露、美人火鍋、麻辣火鍋、潮汕牛肉鍋)串聯五段光怪陸離的人倫關係,取材自生活的所見所聞。 ▲何故 多媒體創作人 何先生指出,靈感除了是自身的經歷外,也可從身邊朋友身上獲得。《打邊爐》這本小說中,既有朋友的故事,也有顧客的故事,也有店員的故事,改編真人真事,往往更有血有肉,打動人心。 其次,從別人的作品中獲得啟發,再進行二次、三次創作,同樣是創意來源。他解釋道:「《打邊爐》一書部分創作靈感源於日本漫畫 及電影《深夜食堂》。首先,深夜食堂這個小店跟火鍋店一樣都是晚上才營業的,具有相似點。另外,深夜食堂每一章回以一道菜作為具有共鳴的食物,講述不同的故事,我所寫的《打邊爐》也有參考了這一種精神,每一章回的故事,寫了一個火鍋湯底。」其中,《打邊爐》中「花膠雞三姊妹」的章節寫了三個香港女生的故事,其實參考了《深夜食堂》中「茶漬飯三姊妹」寫三個日本女生的手法。然而,何故以愛因斯坦的名句— — 「創意的秘密,是要懂得收藏創意的源頭。」提醒小作家不能直接抄襲別人的作品內容,而是應學習他們寫作的精神,進行二次創作,運用於自己的作品中,那才是上策。 何故說:「向大師學習,也是創作靈感來源之一,我鼓勵各位小作家一定要多閱讀,從名家作品中獲取寫作題材,例如中國四大名著必須看完。」何故所寫的作品——《孔子無雙》、《闇三角志》及《愛。因思坦症候群1.0——瑞穗行進曲》等,正是取材自經典名著。 同時,巧妙地把名人名言引用於作品中,可引發名人或名牌效應,令作品獲得更多關注。 在設計角色方面,作家分享同時設計兩個最核心人物的習慣,他們的關係是夥伴還是敵人,有什麼強項和弱項,他們有什麼成長空間及故事的 最大衝突矛盾點是什麼,都是小說角色設定之奧義 。 創作靈感來源 1. 親身經驗 2. 出賣朋友 3. 二次創作 4. 向大師學習 5. 名人或名牌效應 小作家心聲 譚爾姍 仁濟醫院第二中學 中三 透過作家分享,學習到設定小說角色的技巧,特別是參考名家作品的創作概念和精神,不留痕跡的應用於自己的作品中,我以後會嘗試運用這些技巧於自己的作品中。課堂上,作家叫我們用一句話形容自己,我想到自己有拖延症的問題,於是自我介紹道:「我的手不是我自己的。」最後,獲得作家稱讚我的想法很瘋狂,我感到很意外。 馮焯暉 風采中學 中二 作家分享給我的啟發是,設定故事人物時,可以同時設計兩個角色,因為故事有衝突才會精彩,就算主角只是一個,也需要其他角色來襯托。另外,所設計的主角也不能太完美,必須留下成長空間給他。 卓瑩:創作源於生活 在高小組的小作家培訓班中,兒童文學作家卓瑩以近年出版的暢銷系列小說《鬥嘴一班》為例,分享創作靈感來源與故事角色建構技巧。 她說:「最初創作《鬥嘴一班》的初衷是女兒想閱讀我寫的作品,然而那時我寫的是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書籍,所以我為了她寫了這一系列的小說,當中的主角文樂心,更是參照女兒的外型及開朗個性而創作出來。」 ▲卓瑩 兒童文學作家 人物在小說中非常重要,因為所有故事都是圍繞人物間的互動而創作,沒有角色就沒有故事。不同角色,主角、配角都有存在意義,創作時可以按照主題及角色的作用來決定主角及配角的數目,其中主角必須比配角具備更全面的人物設定。 設定人物時,首先可以設計角色的外表特徵,包括衣著、身材和樣貌,另外每個角色設計獨一無二的風格,有助讀者理解及記住不同角色,例如《鬥嘴一班》中文樂心是紮兩條辮子、身材高挑的女生,而她的「死對頭」高立文是長的很矮的男生。 ▲小作家們透過課堂活動學習人物外貌特徵的技巧。 除了角色外在特徵,同時亦要設計不同角色的性格,其中主角性格要鮮明和獨特,而配角性格偏向典型性。由於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所以卓瑩提醒小作家們,創造人物角色時既要寫出他的優點,也要寫出他的缺點,這樣的人物才有真實感。 此外,有衝突的故事才會精彩,因此卓瑩教導小作家們可以利用每個故事角色的各種個性,其中可以為完全相反或是互補不足,從而製造衝突,增加戲劇性。在同一件事件中,不同角色要有不同的反應,透過不同的表情、語言和行為可塑造不一樣角色的性格,從而推動情節發展。 ▲小作家們踴躍回答問題。 創作深入人心角色秘訣 為角色添加: .配合個性的小動作或口頭禪 .改一個有象徵性意義的字,令讀者記住角色特點 小作家心聲 李昕樺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小五 我自己剛開始寫一個關於青少年超能力的奇幻小說,作家教我們創作小說角色的技巧,對我的寫作有幫助,例如角色不能只有優點或缺點,而是兩方面的性格都需要具備。 譚雋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灣仔) 小四 平時很喜歡看卓瑩老師的書,如《鬥嘴一班 2男女生大決戰》,可以聽她的講座,學習塑造小說人物技巧,我覺得很開心。我學習到創造小說人物時,需要描寫人物的性格和外貌。作家還提醒我們所寫的角色不能太完美,同時具備優點及缺點,才能更真實和立體。 閱讀好時光 唐希文 推薦 高小組 《怪奇孤兒院》 作者:蘭森.瑞格斯 【有片】 你有幻想過自己擁有超能力嗎?擁有異能,又究竟是好是壞呢?在怪奇孤兒院裏,就住着一群擁有不同異能的小孩,他們不會因為彼此不同而產生對立,相反會互相支持,同心協力逃離威脅。主角雅各一直認為自己是一無是處的平凡人,直到他遇上孤兒院的人,才發現自己也擁有他人所沒有的能力,可以幫助孤兒們免於苦難,從此擺脫自我懷疑,學會接納自己。至於異能天賦是詛咒還是恩賜,就讓同學從書中找答案吧! 甄沃奇 推薦 初中組 《當好學生遇上好老師》 作者:阿濃 【有片】 提起老師,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怎麼樣的形象呢?一位文質彬彬、不苟言笑的學者?還是幽默風趣、侃侃而談的老朋友?傳統中國社會裏,教師有着崇高的地位,被視為最受人尊敬的職業。作者阿濃通過這本書道出中國歷史上師生之間的許多有趣故事,希望同學能從中學習師生和諧相處之道,與老師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

粵語入文 生動傳神 歇後語 言簡意蘊深

語言和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粵語入文不止令說粵語的人感覺親切,還可傳承粵語文化,提升文章的趣味性。然而粵語入文應當如何拿捏呢?明報及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日前假香港文化中心舉辦「小作家培訓計劃」講座,邀請英華書院中文科老師及專欄作家甄沃奇老師剖析「粵語入文」的好處及界線,讓高小組小作家深刻體會當中的妙用與趣味。

即興而畫 隨心而作 Art Jamming 靈感碰撞新體驗

近年,自助繪畫(Art Jamming)十分流行,透過即興、隨心的藝術創作,不但能陶冶性情,亦可碰撞出寫作靈感。早前,憑作品《等待》成為本港第一位獲得「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佳作獎的得獎者高佩聰,來到高小組小作家的流動教室,向大家介紹繪本創作中圖畫和文字的運用。另外,小作家們即席揮毫以動物為主題,繪畫圖畫,分享故事。 認識繪本 繪本是一種專為兒童設計的書籍,以圖畫為主,輔以文字,或是沒有文字。讀者可單從圖畫領略故事大概意思。高老師介紹道:「繪本作者可一個人完成圖畫及文字,或是跟個性、想法相近的作家合作,一人負責文字,一人負責圖畫。」 ▲高佩聰——繪本作家 創作繪本需要首先了解書的結構及閱讀繪本的方式。頁數方面,繪本需要被4或8整除,常見的繪本大概是32至40頁。書本開口方面,中式直排書,會從左邊開口,西式橫排書,則從右邊開口。閱讀繪本的次序,從封面、環襯、扉頁(又稱為蝴蝶頁)、正文、封底,每一處都不能錯過。高老師說:「繪本的每一頁都在說故事。以《等待》為例,繪本講述家中貓咪等待與小主人成為朋友的故事,然而封面的貓與封底的小嬰兒望向彼此,細心留意就會發現封面及封底已透露了結局。」 留心細節 當日,高老師透過導讀《你會咚咚咚嗎?》介紹繪本特色。此書講述小男孩到森林中,到處問不同的動物:「你會咚咚咚嗎?」遇到的動物,會有不同的回應,青蛙說:「呱!呱!呱!」獅子說:「吼!吼!吼!」而小男孩每一次都回答說:「你好棒呀!」到最後小男孩親自示範「咚咚咚」,原來是吃東西和喝水後,大便時會發出「咚咚咚」的響聲,此時森林中的動物一起說:「你好棒呀!」簡單,卻溫暖人心的故事,教導了小朋友欣賞別人。 ▲小作家們踴躍地分享自己的畫作故事。 高老師分析道:「看繪本需要細心留意圖畫細節,有些內容不會用文字提及的,就像《你會咚咚咚嗎?》蝴蝶頁中有一隻小蝸牛,他在小男孩訪問不同動物時,一直悄悄地出現,在池塘中喝水,在一旁吃東西,最後蝸牛有像小男孩一樣咚咚咚,十分有趣。此外,小男孩訪問獅子的時候,畫面的一角露出了一條小象鼻,讀者可猜測下一隻出現的動物,十分好玩。」 學生即席揮毫 在即席揮毫環節,小作家們發揮創意,有的畫出開心的童話,有的畫出驚恐的故事,有的涉獵了環保議題,有的繪畫了心愛寵物,形形色色的故事,構成了繽紛的大圖畫。其中,吳心瑜同學分享道:「我的作品,主角是一隻小鷹,牠因翅膀發展不健全飛不起來,然而牠努力學飛。同時,在遠處有一位坐着輪椅的小女生,在看鷹學飛。鷹的積極態度,鼓勵了坐輪椅的女孩站起來。」高老師讚賞她的作品完成度高,而且不同的圖畫細節也在說故事,十分精彩。 小作家心聲 陳雋曦 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 小六 「我畫了一幅畫,圖中的馬是從馬戲團逃出來的,牠在草地中自由自在地奔走。我的靈感源自之前看的一本書《動物解放》,在馬戲團生活的動物都痛苦,希望牠們可以回歸大自然,快快樂樂地生活。」 吳心瑜 北角衛理小學 小六 「這次學到了如何製作繪本,例如:頁數要被4或8整除,而封面、封底及蝴蝶頁的圖畫同樣重要,能說故事。另外,今天所畫圖畫的靈感來自以前的自己,雙腿長滿濕疹,不太能走路,所以聯想到用坐輪椅來表達。圖中的小女孩是我,希望鷹的積極態度能鼓勵自己。」 撰文:李翠琼 攝影:Mike Ho

新詩貴含蓄 散文重達意 認識現代文學體裁創作

新詩重視詩意的表達,意在言外;散文的詩意表達不集中,意在文中。詩具有精煉美、韻律美,而散文則較重視細緻描寫。 詩歌含蓄 意在弦外 早前,曾憑着《關夢南詩集》獲第七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新詩組雙年獎的詩人關夢南,來到初中組小作家課堂,教導新詩創作技巧。 關夢南說:「詩與非詩的分別在於詩意。非詩,淺露易見,清楚交代所要表達的內容。詩歌卻是含蓄的,把最想表達的內容隱藏起來,讓讀者自行想像及補充。記得有一次在地鐵站,遇到一個幾歲大的小女孩問媽媽:『如果我是一個蘋果,你會不會買我?』她這句話就是詩,因為她是在試探媽媽是否愛她,卻沒有直接表達。若把詩寫成散文應為:『媽媽你愛我嗎?』」 另外,他透過導讀淮遠的《癬》及戴天的《命》,解釋寫作詩歌應多運用比喻,把抽象事物化為具體的形象,增強藝術感。其中《癬》把「污染」比喻為「癬」,地球比喻為「好端端的頭」,生動形象。 再者,關老師強調新詩需要具有時代感,例如:顧城於文化大革命時期所寫的《一代人》就是對當時社會環境的回應。詩歌寫出了黑暗動盪的時代,人雖然不自由,卻給了人追求光明的動力。而香港作家劉芷韻的詩《再見的意義》中,「八條馬路二百六十四盞街燈五個公共屋邨兩幢私人樓宇/一座商場兩千噸被污染的空氣粒子」,這句詩別具現今香港地方文化之餘,亦運用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表達「萬水千山」這個意思,創意十足。 在詩歌語言運用方面,關老師提醒小作家們,創作新詩不能使用形容詞及四字詞,而是運用生活語言寫作。詩歌句與句間需要有空白,讓讀者去想像和補充,然而運用形容詞會把事或物描寫得過分具體,四字詞則有固定的解釋,不符合新詩要求,應要運用最簡單淺白文字,引人深思,令人感動。 淮遠《癬》 地球原是一個 好端端的頭 直到細菌 在它上面 鋪設牠們的文化 留下難看的疤痕 地球轉動 因為牠很癢 顧城《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小作家心聲 黃俊朗 聖芳濟書院 中三 「這次講座學習創作新詩。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老師提醒我們寫新詩時,需留給讀者想像空間,詩句中不可使用形容詞,跟散文寫作很不同。」 劉雅雯 麗澤中學 中二 「透過講座令我更明白如何創作新詩。寫作新詩不能直接表達內容,需要顧左右而言他,由此表達詩意。」 觀察生活 隨心寫作 細心觀察生活,把所見所感化為文字,看似隨心寫出的文章,經過細心巧妙的安排,會變得更精彩吸引。早前,「白貓黑貓」漫畫叢書出版人及總編輯方舒眉來到高小組小作家課堂,分享寫作心得。 ▲作家方舒眉 方舒眉透過導讀席慕蓉的《獨木》,講解短小的散文如何安排起承轉合。文章起首寫出了「我」坐火車的感受,就是旅途中間很自由,不受地方和人的束縛,「我只需要屬於我自己就夠了」。文章承接部分,講解很多的義務和責任,都在火車軌兩端承擔,而旅途中的「我」只需要看風景,暫時把煩惱拋開。轉折部分是「我」看到的窗外風景,其中「我看到了一棵孤獨的樹」象徵了作者一人出行的孤單。文章的收結把寫作主題娓娓道來,就是「學習獨立,在心靈最深處,學着不向任何人尋求依附」。 另外,方老師分析了章詒和的《只養仙人掌》,其中特別簡介了作家的背景,章詒和是一位中國內地作家,在文革時期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經歷了很大的磨難。因此,文章對仙人掌的讚美——「奇妙的外表和頑強的生命力」,映照出作家生命經過困苦,熬煉出堅強的個性,因此她特別鍾情於種植仙人掌。不同地方、時代,及成長背景的作家,思想會有很大的不同,由此方老師鼓勵小作家們,要創作出別具個人風格的作品。 ▲小作家踴躍地表達意見 小作家心聲 何澤欣 大坑東宣道小學 小五 「這次作家教導我們如何從生活中發掘寫作靈感,坐長途車、養花種草等都可以是寫作題材。」 蔡逸晴 培僑小學 小五 「這次講座作家給我們的寫作題目是『寵物眼中的我』,我打算寫與家中金魚的故事,把平時照顧牠們的互動交流情景,寫進文章中。」 寫出好文章 問:寫散文時,需要注意什麼? 答:「形散神聚」是散文的特點,「形散」主要指文章結構形式靈活多樣,取材廣泛自由;「神聚」則指文章主題集中,看似散亂的材料都緊密圍繞一個中心思想而服務。因此在寫作時,應該好好掌握「形」和「神」的關係,想好要表達的中心意思,文章切忌沒有主題,或多個主題。 問:如何寫散文的開頭和結尾? 答:文章開頭寫得好,可以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而結尾收得好,亦能起到錦上添花的功效,因此開頭和結尾都不能馬虎。除了常用的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外,小作家不妨多嘗試其他手法,例如欲揚先抑、奇句突起、發問結尾等方法,或者以對話、引用詩句作起首和收結。

多元課堂活動 激活創作思維

明報與語常會合辦的「小作家培訓計劃」,為不同程度的學生推出多元化的閱讀寫作課堂,啟發小作家們的創意思維。 散文寫作重視情感表達 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短小精悍,表現真人真事真實感情的文體。一般的寫作規律是,對事物、人生、景物突然有了感悟,從感悟深入昇華,繁衍成文。好的散文,不論記敘、議論都帶有強烈的感情。 3月24日,曾獲兒童文學雙年獎的作家周蜜蜜,來到高小組小作家的課堂,教導散文寫作的技巧。她說:「散文立意要求獨特,就是作者的感悟需要體現出其獨特情志、獨特感受、獨特體驗的感悟,在字裏行間捕捉心靈的顫動和思想的閃光點。」 另外,她講解了散文和記敘文的區別。散文中所寫的人生、事件、景物等,都從自身感悟出發,是作者對事物特殊意義和美的發現。這種發現是知覺、思維、感覺的綜合思維結果,體現了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記敘文是記錄生活中的人和事,並不從作者的感悟出發。 周蜜蜜透過導讀《外祖父的寶貝》,讓小作家們學習如何把自己的個人經歷和感悟,化成文字,寫成一篇以小見大的散文。《外祖父的寶貝》中「我」的外公對讀書和學習英文有一種執着,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他仍與眾不同地鼓勵「我」和弟弟妹妹多讀書,有機會就出國留學。文章中放置了不同時代關於「我」和外公的生活片段,形散神聚,流露出對外公的思念和感激,以及個人對讀書的領會。 ▲作家周蜜蜜 追尋夢想——幻想及實踐 夢想是一個目標、是一種推動力,令人向前看,給予人從失敗中站起來的勇氣,使人積極。4月7日,擅長以故事來教育孩子的Auntievan van 來到初小組的小作家培訓班,透過「童心無限.夢想世界」這個主題分享不同人追尋理想的經歷,鼓勵和啟發小作家們尋找自己的夢想。 Auntie van van 說:「不同背景、不同年齡、處於不同人生階段的人士,都可追尋自己的夢想。我的大學同學Q(化名),他畢業以後去當社工,然而他發現社工並非自己的夢想,於是當了幾年社工後,毅然辭職,去學習化妝。現時他既是化妝師,亦是舞台劇演員,實踐着他十多歲時熱愛舞台劇表演的夢想。」此外,她又分享了前同事結婚生子後,一邊照顧家庭,一邊完成學業的故事,說明夢想可給人目標和動力,能使人迎難而上。 Auntie van van 續稱,夢想是透過觀察、發掘、接觸及思考而得來的。她鼓勵小作家要觀察和認識不同行業人士,例如:科學家、懲教署人員及記者等,同時需要思考如何裝備自己,才能達成夢想。 另外,Auntie van van透過創作夢想小屋的小遊戲,讓小作家們體會追尋夢想的過程,就是幻想、思考及創新。同時,她表示家長不應限制孩子的想像空間,在以前的年代,醫生、律師及老師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職業。然而,今時今日一些新興職業,如電競選手、街頭音樂人等,他們同樣可以取得出色的成就,因此應讓小朋友多發掘自己的興趣,並勇敢嘗試及實踐。 ▲作家 Auntie van van 戲劇不能缺少衝突元素 戲劇創作可從現實生活中獲得靈感,然而需要在故事中製造衝突、懸念,放置吸引觀眾追看的元素。4月7日,資深劇場編劇余翰廷,來到初中組的小作家培訓班,以「劇本結構及創作的靈感來源」為題,教導創作戲劇的技巧。 余翰廷說:「戲劇起源自希臘的祭祀,與舞蹈相同。而現今的戲劇有兩種潮流,一種是以人物為中心,如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另一種是以事件為中心,如動漫『名偵探柯南』。不論哪一種戲劇,必須具備的元素就是衝突。」 ▲資深劇場編劇余翰廷 他續稱,吵架是其中一種衝突的表現,然而衝突並不等於吵架,例如:你回到家,看到爸爸板着臉在看電視,媽媽則在廚房煮飯,兩人都不說話,但是你可以感受到當中的「火藥味」,這也是一種衝突。 余先生提醒小作家,作為編劇必須很清楚角色的內在動機。假如描寫兩個在鬧市中凝望僵持的情侶,兩人沒有對白,但寫劇本時,需要十分清楚角色的內在動機,女生可能心想:「我很生氣,我不知道怎麼辦,請你快點讓我不要生氣。」 另外,戲劇中的角色不能從頭到尾都沒有轉變,而是經歷不同的事件後,應該有所改變。譬如主角是一個廢青,經歷喪親之痛後,可以變得更積極地生活,或是變得萎靡不振。 小作家心聲 羅安梨 保良局馮晴女紀念小學 小四 「散文寫作重視情感表達,令我更明白如何寫好散文。同時,也學會了記敘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這三種功用不同的散文的寫法。」 廖孜 馬頭涌官立小學(紅磡灣) 小三 「經常在電視新聞看到記者,我覺得他們口才很好、見多識廣,所以我長大後也想成為一名記者。」 梅綺玲 嘉諾撒聖家書院 中三 「原來演員的內在動作比外在的肢體動作更重要,寫劇本時要全面描寫不同演員的思想性格。」 何創南 皇仁書院 中二 「今天的課堂令我對創作劇本有更深的理解。一些創作劇本的技巧,例如: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對於寫作其他文體同樣有幫助。另外,今次課堂的表演環節,讓我察覺到平時常用言語表達訊息,很少會運用肢體去表達,所以覺得有點難,但是很好玩。」 撰文:李翠琼 攝影:黃永昌及Ken

筆寫食物 盡表世情

食物與生活息息相關,在寫作方面更可謂關係密切。「小作家培訓計劃」高小組培訓班請來擅寫吃的溫情小品的周淑屏,以「為食寫作:寫食物、寫人情」為題,教導小作家怎樣將對食物的感覺,轉化成寫作材料。 周淑屏屬於多產作家,曾憑《大牌檔‧當舖‧涼茶舖》獲得第九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兒童少年文學組),書寫食的作品有《我在茶餐廳品嘗到愛》、《我在街頭小吃中細味人生》、《甜飴蜜語》、《邊吃邊寫──由味覺到創意寫作》等。 文體可不同 感觀抒己見 寫作文體繁多,周淑屏表示小作家可嘗試運用抒情文、記敘文、描寫文及說明文,借食物來抒情,用食物來說故事。她表示:「抒情要有對象,藉着食物來抒發感情,對象可以是同學、老師、父母或兄弟姊妹;寫作時要有技巧,切勿太直接及過於重複,需要加入故事性令文章更可讀。」 每種文體的寫作技巧各有不同,周淑屏指說明文的手法,可以由食物的種類、成份、味道、營養及做法等方面構思;描寫食物的技巧方面,她表示可以透過「感觀觀察法」,從味覺、嗅覺、視覺、聽覺及觸覺各方面入手。 了解寫作技巧之後,小作家即時以自己最喜歡的食物為題創作,然後發表和討論。在分享環節,有小作家以「咖喱魚蛋」為題寫作,令周淑屏印象深刻,她表示:「文章形容食物的顏色是『黃澄澄』,形狀是『小小的、圓圓的』,還有最有趣的一句是『以為是魚下的蛋』,顯出幽默;另一特別之處是形容第一次進食時『要以清水浸一下』,以去除辣味。他筆下的咖喱魚蛋,形容有趣,也表達出個人感受,十分出色。」也有小作家以「格仔餅」為主角,詳細描述食物的製造過程,周淑屏認為文章反映小作家平日觀察夠細心,並能透過文字表達實况。 感人故事 強烈組合 周淑屏又提出「強烈組合法」的寫作技巧,就是將兩種沒有關係的事物結合起來,譬如把自己喜好的食物,滲進描寫的感情,使之連貫。她以先前教導過的一名學生的一篇作文為例,那是一個關於「熱狗」的故事,作者以「熱狗」貫穿文章情節,側寫人物感情,令人十分感動。周淑屏直言,該文某些情節純粹虛構,感情與「熱狗」本身沒有關係,但當所有元素透過「強烈組合」之後,就得到出奇的效果。 小作家心聲 梁洛奇 天主教柏德學校 小五 今次培訓班教曉我如何利用食物抒情的技巧,透過食物或進食過程的細節帶出感受,我從前沒有想過原來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可以表達出很深的感情。還有學到利用五官來描寫食物,以及可運用混合文體寫作。 林灝芝 東華三院高可寧紀念小學 小六 周老師教導的抒情文寫法很實用,而她提到取材要盡量帶出正面訊息,不要予人虛假的感覺,十分正確,而自己平時也是多寫表達親情和友情的文章。

關夢南:寫詩宜從生活觀察出發

對於中學生,詩是其中一種較為困難的文體。除了因為在學校比較少接觸外,詩中講求的意境亦是同學難以掌握的課題。於小作家培訓班中,本港著名詩人關夢南與一眾小作家分享大家都想知道的「寫詩的秘密」,讓同學嘗試以生活題材即席寫詩。 關夢南認為,不少人都誤以為寫詩一定要用上許多古典、華麗的辭藻,可是事實卻剛剛相反。他說:「我們寫詩,不應該用古典詩的表現方式,亦不應拘泥於營造文縐縐的感覺。因為那時代的東西已不存在於現在的世界。所以我們應從生活出發,以日常生活取材,並以簡潔的生活語言書寫。所以,對初學者來說,寫詩首先必須學會細心觀察生活。」 一首好詩需要以具體地呈現抽象的意境。可是,用簡潔的語言書寫並不代表需要把事情寫得清楚,而是要讓讀者有充份的想像空間。關夢南指出:「好的作品需要運用奇特的比喻和想像,帶有矇矓感,千萬不要將所有事情都刻劃得清清楚楚。詩不像散文,寫得太多會給人畫蛇添足的感覺。」最後,好詩還要有情味,作者應在詩中表達個人感受,寄懷能觸動人心的感情。關夢南先後提出幾首詩作為例子,請在座同學分析它們的優劣,從而讓他們明白寫詩的要訣。 經過一輪深入淺出的講授後,關夢南邀請同學即場體驗寫詩的樂趣。首先,同學各自用一張白紙摺成紙飛機,然後將它擲出,讓它自由飛行,並就玩紙飛機這個體驗寫一首詩。 摺玩紙飛機的動作看似簡單,而且每個人大都試過這個小玩意,可是各人對此玩意卻各有感受,且有點出人意表。從收回來的詩作可見,小作家玩紙飛機的着眼點以及在詩中寄懷的情感不盡相同。即使是同一則事件,各人的聯想亦各有不同,這正正賦與了詩的想像空間。

蒲葦:寫散文需要交出真正的情感

散文看似是簡單易學的文體,因為它既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就連題材也是隨作者所好,想寫什麼都可以。不過,要讓散文與讀者產生共鳴和表達出真正的情感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早前於作家精讀坊中,蒲葦分享了台灣著名女作家張曉風的散文,並從中探討寫作散文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蒲葦認為,張曉風的作品正視自己的需要和情感,是經歷苦痛後書寫的文字。而且,他認為我們可以用僅餘的、微小的力量,從文字讓別人獲得共鳴。而這種共鳴,是可以穿越時空的阻隔,讓作者與讀者有思想的交流。 蒲葦說:「散文應是一種直話直說的文體,不需要刻意安排虛假的情節。要寫出一篇好的散文,最重要的是要反映自己真實的需要,把真正的情感交出來。」由蒲葦講解散文寫作後,參加作家精讀坊的小作家被分成五組,分別討論五篇張曉風的散文作品,包括:《地毯的那一端》、《步下紅毯之後》、《我在》、《只因為年輕啊》和《我撿到了一張身分證》,並分享他們對文章內容和寫作手法的意見。 培訓計劃新項目 討論環節助交流 作家精讀坊是「小作家培訓計劃」本學年的新增項目,由作家兼資深中文科主任蒲葦撰寫導讀材料,指導小作家有系統地閱讀優秀作家的作品,然後主持精讀坊,除深入介紹作家與作品,還加入互動的討論環節,從而提升小作家的寫作興趣與水平。 蒲葦說:「雖然張曉風的散文寫作距離現今中學生的年代較遠,不過她的文字大方優美,有值得學習之處。加入互動環節後,讓小作家有討論的空間。」 一眾小作家亦同意小組討論環節能讓他們有交流的機會。曾穎詩同學表示:「一個人的想法並非全面,討論可以和其他小作家交流,了解其他同學的想法。」盧雅言同學認為:「可以多參考別人的看法,從而由不同角色理解文章。至於散文寫作方面,這次學到寫作要真誠,不用過於花巧,只需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便可。」李濬彥同學說:「小組討論可以綜合大家的意見,做到取長補短。經過這次作家精讀坊,我明白散文必須寫出真實的事,才能流露真摯感情。」

活動 / 投稿

焦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