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小貼士

提升寫作能力 從認識粵語和詩歌開始

學好中文,可從粵語及詩歌中吸取寫作養份。作家甄沃奇借粵語詞彙及典故,以及大量地道歇後語,讓小作家活學活用,為寫作添上一份玩味。作家鄭政恆為了切合現時疫情時代,想到以「在COVID-19時代讀詩」為題,分享足不出戶都能欣賞詩歌,望小作家能投入文字世界,在文學氛圍下學習,建立良好的閱讀能力。(撰文:陳慶賢、曾劍華) 試用粵語寫作 文章更添玩味 我們在書寫時,都以書面語為主;然而粵語是廣東人常用的語言,能夠巧妙地將它們融入創作中,可以令文章更有親切感,令表情達意,更見傳神到位。 粵語詞彙更形象化 「鬥雞眼」、「慢吞吞」都是常用的粵語詞彙,原來適當地換入文章,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正式的文章中,如散文、小說、評論,加入粵語特色的元素,可以令文字更見活潑富活力。因此,為了特定的寫作目的,如粵語戲劇、劇本、粵語小說,粵語入文是一種有趣的創作模式。 甄沃奇用了作家小思〈玩具〉為示例,有以下一段:「觀蟻,兩種蟻各有吸引力,黑蟻看得人眼花,但多戲劇性變化,黃絲蟻團結整齊,容易分清領隊和工蟻,卻嫌隊形保守,定睛看多了,會變成『鬥雞眼』。」 他解釋:「『鬥雞眼』就是『斜視』的一種,屬於『內斜視』。因為雙眼瞳孔向內,彷似兩隻鬥雞對峙,因而得名。如果上文把粵語成分修改,將『鬥雞眼』改成醫學術語『內斜視』,便會多了一份隔閡感。」 同理,如果將文中的「慢吞吞」換成書面語—「行動緩慢的樣子」,也會令文章失去形象化的特色。 善用「歇後語」帶出故事性 甄沃奇表示:「每個地方都有一些當地人才會聽得懂的說話,大多是『約定俗成』,大家說出口,自然心領神會。至於粵語亦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了解粵語一些常用詞彙或『歇後語』的來由,可以讓我們的粵語表達能力提高,也可以豐富我們的想像力。」「歇」去「後段內容」,就是「歇後語」,即是將說話的主旨內容藏去,以有趣的方式呈現說話的前半段,聽眾從前半句子的意義和關聯性,推想後半句子的真正意思。 小作家心聲 瑪利曼小學 小五 蔡芷希 雖知粵語在香港、廣州等地被廣泛使用,經過是次活動,甄沃奇老師用巧妙幽默的方式教導我們,如把書面語翻譯成粵語這個環節,把文縐縐的書面語,翻譯成通俗易明的粵語,讓我對文章的理解有更深入的認識,啟發了我對粵語寫作的興趣,讓我明白到運用粵語來寫作,可帶來親切感! 浸信會呂明才小學 小四 區曉珈 是次小作家活動之培訓班,導師以妙用粵語寫作為主題,講解清晰,讓我懂得了如何運用粵語的特色來創作。特別在審題和創作上啟發了不少,使我認識了不少粵語有趣詞彙,也許能為我的作文增添不少趣味。   互聯網給創意聯想帶來便利 文學創作影響深遠,像中國古典作品《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或民間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或「梁山伯與祝英台」等故事,抑或是金庸的武俠小說,其故事創作、文字特色到人物情節,有很多地方值得細味。縱使受疫情影響,沒法像以前面對面學習文學,但也可利用網絡的便利,瀏覽詩歌。而且不同地方都舉辦了相關活動,非常熱鬧。 詩在世界流傳 鄭政恆分享日台等地,找到發表跟詩歌相關的活動。「例如有港人將文學推介到日本,於日本詩刊《詩と思想》欄目「香港の詩と詩人」,刊出了鍾國強、游靜、淮遠、羅樂敏、關天林、陳李才的文學、詩歌作品。台灣的創世紀詩雜誌》,亦以詩歌分享了港人在疫情下如何生活。回到本地,有香港詩歌節基金會於網上舉辦了「費靈格狄詩譯朗誦」,可見大家都花精力去推廣詩歌。」 全球雙向互動 學習詩歌,朗誦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鄭政恆特地分享了一個全球性活動。「就如《詩可興: 全球華語詩歌Zoom朗誦會》不是朗誦比賽,亦非表演性質,是場直接感受詩歌作品的活動。雖然現時受疫情影響,但卻造就另一種表達型式,透過ZOOM讓全球不同國家地域的詩人一起朗誦,包括40位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及台灣、新加坡、歐洲、北美等地。你可以想像集合了那麼多人同一時間進行朗誦並非易事,或許利用網絡世界的便利,就能拉近大家的距離。就算足不出戶,一樣可以透過網絡世界進入文學領域。」   小作家心聲 港島民生書院 中四 吳仲賢 是次活動令我獲益良多,不僅欣賞到不同地區詩人的風格與特色,啟發了我去找同類型,不同國家,不同特色的詩,讓我能夠在作文上引用這些好詩,令我在創作文章上有改進,作文分數也提升了。最有趣是,改變了我對以為古體詩、近體詩是沉悶的想法,並開闊了眼界,將來或可嘗試寫詩,或加進文章以作潤飾。在活動上, 播放了名作家以詩製作的短片, 記錄2003年的沙士,哪怕時代不同,跟現在疫情相比,所發生的事卻依然有異巧同工之妙,例如人性在逆境的醜陋與人類之間的不信任等,字詞精準刻骨,再配上冷色畫面,及淒厲冰冷的背景音樂,令我猶如身歷其境,令人印象深刻。 芳濟書院 中三 徐霈恒 整體而言, 我認為本次活動過程正面和有益,講者分享詩詞具啓發性。我在學校裏或者日常生活中較少接觸詩詞,尤其是學習新詩,這對我來說都是一個新嘗試和體驗,激發我去勇於嘗試寫新詩。儘管它不像散文般多文字,但卻考驗文字的功力,這是我課堂中最大的體悟。而當講者分享一些詩詞,令我明白和感受到文字的威力,詩詞文字雖較樸素簡白,但卻能夠帶出細緻的描述和深刻的含義。

聯想激發創意 經驗積累靈感

寫作靈感從何而來?最好的靈感來源是從大自然與日常生活中累積。在2017年12月17日的寫作迎新營中,作家唐希文和蒲葦帶領一眾小作家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講授寫作靈感來源和技巧,並且分享精彩好書。 創作精彩故事 設計生動角色 憑空創作故事是非常困難的,唐希文教授高小組的小作家故事創作及角色設計的技巧。適逢迎新營在突破青年村舉行,故當日設有「親親大自然」的環節,小作家們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以「假如XX消失了」或「假如我是XX」為題進行分組討論,他們都非常投入,並踴躍分享。 改編經典作品 創作故事可從喜歡的故事入手,作出改編,讓配角成為主角或改變人物性格,例如電影《魔鏡.魔鏡:白雪公主決戰黑心皇后》中,把原著《白雪公主》的配角皇后變為主角,白雪公主反而成為配角,而皇后的性格亦跟原著不同,是一個善良而幼稚的中年婦人。情節方面,原著為王子吻醒公主,而電影中是王子被公主救醒。在經典故事中,加入創新元素的情節、重塑人物性格,可編寫出全新的精彩故事。 ▲高小組的小作家們在小作家大使的帶領下,進行戶外分組討論。 利用自身經驗 此外,學生可從自身經驗出發,把興趣、愛好、學術知識或身邊人故事改造,這是另一種創作故事的方式。正如日本的推理小說作家東野圭吾,憑着大學時主修工程學及輔修生物科技的優勢,把專業知識與豐富的想像力融合,創作出一系列離奇的兇殺案件,以及符合邏輯的伽利略偵探故事。 當日,唐希文更分享了自己喜歡潛水的興趣,透過潛水時觀察海底世界,想像以鯨魚視角看世界及牠的感受,繼而創作了《流浪的鯨魚公主》這本書。她鼓勵小作家可代入身邊人物、動物或物件的視角,觀察及想像對方的感受,這也是獲取創作靈感的一種方式。 多觀察身邊不同人物 設計「立體」故事人物非常重要,需要描寫人物的不同面向,包括: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外表特徵、人物的獨白或對話、典型的行為動作,以及人物的思想和個性,比如卡通片《多啦A夢》中的野比大雄,形象鮮明且立體,他一直以來都是以小學生造型示人,而最常說的台詞是「多啦A夢, 嗚嗚! 」或「多啦A 夢, 胖虎又欺負我了。」他的常見行為包括:睡覺、哭泣、躲懶和闖禍,思想個性是:單純、依賴、善良和懦弱。 唐希文教導:「我們平時可多細心觀察身邊不同人物的真實外形特徵、喜好個性、真實對白及金句節錄等,建立一個人物資料庫。當創作故事時,可以把不同人物的特徵結合,設計出有趣的角色。」 故事改寫:以喜歡的故事為起點,加入創新元素,創作前傳或續篇 加添想像:將經驗與想像力結合,發揮創意 角色扮演:代入身邊人物的視角,觀察並想像對方的感受及人生,適當地放大某些特質 ▲小作家們與唐希文合照。 好書推薦 《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 川村元氣 《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是日本作家川村元氣的首部長篇小說,最初於通訊軟體LINE上連載,其後改編為廣播劇及電影。這本書講述主角與母親遺下的愛貓一起生活,某天他得知自己患有絕症,時日無多。正當他絕望之際,一個魔鬼出現在他面前,並提出一項交易:只要讓世界上某個東西消失,主角就能多活一天。交易達成後,電話、電影、時鐘逐一消失,曾經的美好回憶也一併消逝。最後魔鬼提出讓貓消失時,主角才意識到自己失去喚不回來的回憶和感情,都是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東西。作者冀望讀者能夠藉此作品,思考活着的意義,並且把握現在,珍惜身邊的人,不要讓人生有任何遺憾。 小作家心聲 梁景熹 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 「今天學到賦予物件生命力的寫作技巧,以動物或物件的角度講故事。另外,到戶外遊覽及小組討論時,我們從大自然中獲得靈感,因此我們組討論的題目是——假如樹木消失了,就會沒有綠葉做光合作用,沒有氧氣,人類亦無法生存;另外,沒有樹亦沒有紙張……」 黃文禧 聖公會基顯小學 「唐希文作家今天教了我們創作角色及情節,去寫作故事。至於在戶外討論時,我們組討論了——假如燈消失了,我們聯想到很多,例如夜晚要改用火柴、蠟燭等照明,而且在黑暗中很容易發生意外,十分危險。」 寫好描寫文 要有情有景 中文寫作不能純抒情,亦不能純寫景,做到情景交融才是好作品。作家蒲葦在寫作迎新營中,教授一眾初中組小作家描寫文的寫作技巧,分享令作文突圍而出的秘訣。 蒲葦說:「我們在寫作中抒發的情感都是大同小異,譬如親情、友情、愛情、師生情、家國情,以及對自然萬物的情。然而,描寫景物卻是無窮無盡的。因此,要令我們作品突圍,必須把情、景配搭得當,運用觸景生情或融情入景的寫作技巧。」 多作準備 很多人認為寫作靈感很重要,然而努力準備同樣必不可少。蒲老師在一所男校任教,他說一般學生容易忽略了對所描繪事物的深入認識,曾有學生選取「沒有花開的日子」為題寫作,卻全文中沒有提及所寫的是什麼花,花有什麼特性等,這樣的作品是不妥當的。作文是可以提前預備的,假如要描寫花,必須深入認識花的背景資料,寫作時剪裁出呼應文章主題的材料,化成自己的文字寫出來,才能奪得高分。作文考試很難靠運氣得分,反而是靠平日多閱讀,積累多些有用材料,於寫作時靈活運用出來,才是提升寫作能力之上策。 善用修辭 任何事物都有生命,關鍵在於有沒有把它喚醒,從中悟出哲理,表達出真摰情感。當日,蒲老師不僅帶領小作家閱讀名家大作,而且引導他們點評同輩作品《遠足》,說:「對於寫作相同題目的文章,想要與別不同,奪得高分,必須在描寫手法上多動腦筋,運用五感法、步移法等。此外,要靈活運用修辭手法,例如:比喻、排比、示現等潤色語句, 將文章昇華至更高層次。」 蒲老師又以《遠足》為例,說明文章開首的描寫手法有何特別。他指作者剛開始以為「山道」只是普通山路的統稱,不以為意,後來得知它是通往香港大學的一條路名,才驚覺它是獨一無二的,並為此感到自豪,從而引伸到自己與山道的關係。蒲老師表示這種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使文章曲折有致,一開首就能吸引住讀者的眼球。他鼓勵學生在文章開首多加心思,切忌平鋪直敘。 寫出好文章 問:寫作時如何避免落於俗套? 答:應避免缺乏新意的用詞,如「人山人海」、「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些用詞太常見,已變成陳腔濫調,可選擇其他有趣或較少見的詞彙。 問:怎樣寫出與別不同的文章? 答:寫作時可以在鋪排上花點心思,例如用「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想讚揚某事物時,可不直接稱讚,而是先用曲解的態度寫出事物的缺點,然後通過深入了解認識其優點,於是才稱讚它,抒發對事物的喜愛之情。藉此形成鮮明反差,吸引讀者繼續閱讀,並且讓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好書推薦 《香港當代作家作品合集選——散文卷》 想要提升中文寫作水平?蒲老師推薦學生閱讀作家散文集,因為這些書籍集記敘、抒情、描寫文於一身,學生可學習描繪景物、人物的技巧,亦可學到處理親情、友情等題材。而且每篇散文篇幅不長,學生可學習文章開頭結尾的手法,以及起承轉合的鋪陳次序。 《草房子》 曹文軒 這本長篇小說是中國最暢銷的書籍,銷量達一千萬冊,曹文軒更於2016年憑著《草房子》榮獲國際安徒生獎,因此是值得學生閱讀的經典之作。小說以兒童視角開展故事,講述小男孩面對苦難、愛情、死亡、疾病等成長經歷,作品中充滿人性關懷,感動人心。同時,作品景物描寫非常細緻,學生可從中學習景物與情感切換的技巧。 小作家心聲 馮曦朗 拔萃女書院 「今天作家提醒我們寫作時,對所描寫的事物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例如描寫花,要知道花的品種、特性等,繼而才深入思考這事物背後隱藏著什麼道理。剛剛老師讓我們到戶外走走,尋找寫作靈感,我看見在大風中仍然屹立不倒的大樹,令我聯想父母像大樹一樣,為子女遮風擋雨,全力支持子女成長。」 李正皓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 「今日學習了描寫文的寫作技巧,例如:類比法、步移法等。雖然今天天氣寒冷,又是假期,可以參加活動跟其他學校學生一起聽講座及討論是個難得機會,期待將來能跟更多作家學習寫作技巧。」 撰文:李翠琼 攝影:陳國良

多元課堂活動 激活創作思維

明報與語常會合辦的「小作家培訓計劃」,為不同程度的學生推出多元化的閱讀寫作課堂,啟發小作家們的創意思維。 散文寫作重視情感表達 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短小精悍,表現真人真事真實感情的文體。一般的寫作規律是,對事物、人生、景物突然有了感悟,從感悟深入昇華,繁衍成文。好的散文,不論記敘、議論都帶有強烈的感情。 3月24日,曾獲兒童文學雙年獎的作家周蜜蜜,來到高小組小作家的課堂,教導散文寫作的技巧。她說:「散文立意要求獨特,就是作者的感悟需要體現出其獨特情志、獨特感受、獨特體驗的感悟,在字裏行間捕捉心靈的顫動和思想的閃光點。」 另外,她講解了散文和記敘文的區別。散文中所寫的人生、事件、景物等,都從自身感悟出發,是作者對事物特殊意義和美的發現。這種發現是知覺、思維、感覺的綜合思維結果,體現了作者的深思妙悟,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記敘文是記錄生活中的人和事,並不從作者的感悟出發。 周蜜蜜透過導讀《外祖父的寶貝》,讓小作家們學習如何把自己的個人經歷和感悟,化成文字,寫成一篇以小見大的散文。《外祖父的寶貝》中「我」的外公對讀書和學習英文有一種執着,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他仍與眾不同地鼓勵「我」和弟弟妹妹多讀書,有機會就出國留學。文章中放置了不同時代關於「我」和外公的生活片段,形散神聚,流露出對外公的思念和感激,以及個人對讀書的領會。 ▲作家周蜜蜜 追尋夢想——幻想及實踐 夢想是一個目標、是一種推動力,令人向前看,給予人從失敗中站起來的勇氣,使人積極。4月7日,擅長以故事來教育孩子的Auntievan van 來到初小組的小作家培訓班,透過「童心無限.夢想世界」這個主題分享不同人追尋理想的經歷,鼓勵和啟發小作家們尋找自己的夢想。 Auntie van van 說:「不同背景、不同年齡、處於不同人生階段的人士,都可追尋自己的夢想。我的大學同學Q(化名),他畢業以後去當社工,然而他發現社工並非自己的夢想,於是當了幾年社工後,毅然辭職,去學習化妝。現時他既是化妝師,亦是舞台劇演員,實踐着他十多歲時熱愛舞台劇表演的夢想。」此外,她又分享了前同事結婚生子後,一邊照顧家庭,一邊完成學業的故事,說明夢想可給人目標和動力,能使人迎難而上。 Auntie van van 續稱,夢想是透過觀察、發掘、接觸及思考而得來的。她鼓勵小作家要觀察和認識不同行業人士,例如:科學家、懲教署人員及記者等,同時需要思考如何裝備自己,才能達成夢想。 另外,Auntie van van透過創作夢想小屋的小遊戲,讓小作家們體會追尋夢想的過程,就是幻想、思考及創新。同時,她表示家長不應限制孩子的想像空間,在以前的年代,醫生、律師及老師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職業。然而,今時今日一些新興職業,如電競選手、街頭音樂人等,他們同樣可以取得出色的成就,因此應讓小朋友多發掘自己的興趣,並勇敢嘗試及實踐。 ▲作家 Auntie van van 戲劇不能缺少衝突元素 戲劇創作可從現實生活中獲得靈感,然而需要在故事中製造衝突、懸念,放置吸引觀眾追看的元素。4月7日,資深劇場編劇余翰廷,來到初中組的小作家培訓班,以「劇本結構及創作的靈感來源」為題,教導創作戲劇的技巧。 余翰廷說:「戲劇起源自希臘的祭祀,與舞蹈相同。而現今的戲劇有兩種潮流,一種是以人物為中心,如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另一種是以事件為中心,如動漫『名偵探柯南』。不論哪一種戲劇,必須具備的元素就是衝突。」 ▲資深劇場編劇余翰廷 他續稱,吵架是其中一種衝突的表現,然而衝突並不等於吵架,例如:你回到家,看到爸爸板着臉在看電視,媽媽則在廚房煮飯,兩人都不說話,但是你可以感受到當中的「火藥味」,這也是一種衝突。 余先生提醒小作家,作為編劇必須很清楚角色的內在動機。假如描寫兩個在鬧市中凝望僵持的情侶,兩人沒有對白,但寫劇本時,需要十分清楚角色的內在動機,女生可能心想:「我很生氣,我不知道怎麼辦,請你快點讓我不要生氣。」 另外,戲劇中的角色不能從頭到尾都沒有轉變,而是經歷不同的事件後,應該有所改變。譬如主角是一個廢青,經歷喪親之痛後,可以變得更積極地生活,或是變得萎靡不振。 小作家心聲 羅安梨 保良局馮晴女紀念小學 小四 「散文寫作重視情感表達,令我更明白如何寫好散文。同時,也學會了記敘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這三種功用不同的散文的寫法。」 廖孜 馬頭涌官立小學(紅磡灣) 小三 「經常在電視新聞看到記者,我覺得他們口才很好、見多識廣,所以我長大後也想成為一名記者。」 梅綺玲 嘉諾撒聖家書院 中三 「原來演員的內在動作比外在的肢體動作更重要,寫劇本時要全面描寫不同演員的思想性格。」 何創南 皇仁書院 中二 「今天的課堂令我對創作劇本有更深的理解。一些創作劇本的技巧,例如: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對於寫作其他文體同樣有幫助。另外,今次課堂的表演環節,讓我察覺到平時常用言語表達訊息,很少會運用肢體去表達,所以覺得有點難,但是很好玩。」 撰文:李翠琼 攝影:黃永昌及Ken

活動 / 投稿

焦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