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元朗出稻米 觀察生活是靈感

▲為甚麼站在光秃秃的田地拍攝大合照?原來這裏正是小作家剛才收割的稻田,難怪大家的笑容中流露一份驕傲和自豪!

稻米是中國南方的主要糧食,年輕一代可能不知道,香港的種米業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元朗盛產的「元朗絲苗米」,在明清時代是上呈皇帝的貢米,至上世紀50年代的全盛時期,除了內銷更遠銷至海外華僑。由語常會與明報合辦的小作家培訓計劃,今次將流動教室移師位於元朗牛潭尾的新興農場,了解香港現時復耕稻米的情況,並邀請作家黃怡分享如何藉着觀察大自然及日常生活,化成靈感與創作。

今次流動教室的主題是「香港人食香港米」。來到新興農場,小作家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正是:「原來香港有人種植稻米嗎?白米不是由泰國、越南、日本和澳洲進口的嗎?」

放射師復耕元朗絲苗米 承傳祖業

經營新興農場的阿Mole聽罷,就由香港的種米業歷史說起。他說:「相信大家對元朗的印象是車水馬龍,區內林立大型屋苑和購物商場。但不講不知,幾十年前的元朗,乃是水土肥沃的平原,水土氣候十分適合稻米耕作,禾田更一度廣佔元朗整體耕作面積八成。我從父輩口耳相傳之間聽說,每到收成的時候,放眼盡是金黃色禾田,一串串稻穗在風中柔柔擺動,情景煞是優美。元朗絲苗曾經是明清兩朝皇帝所食的貢米,連住在當年稱為舊金山的美國三藩市僑胞,亦爭着要吃這種米,不過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

阿Mole續稱,隨着香港製造業在70年代起飛,本地農業式微,到了80年代,元朗絲苗更已完全絕迹。自小在牛潭尾成長、家族以種植稻米及菜蔬維生的阿Mole,見證了香港種米業的迅速沒落:「20多年前父親由種菜轉禽畜業,1992年政府收回牌照後,農田便一直荒廢了。」

阿Mole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放射師,三年前決定以兼職方式開始復耕稻米,幾經辛苦,由首年10,000呎面積,開墾至現時的30,000呎,每年可出產約2噸白米。小作家對數字的概念不強,一時間難以理解,阿Mole耐心地解釋:「30,000呎大概等於7至8個籃球場的面積,而2噸白米則等於100個四人家庭的一年食量。」哦!小作家完全明白了!

流動教室, 農夫生活, 散文, 新詩, 觀察生活,
▲對小作家來說,拿起鐮刀收割稻稼絕對是城市生活以外的獨特體驗。

小作家體驗下田收割禾稻

這天,一班小作家除了參觀農場的環境和設備之外,還有機會親自下田,體驗農夫平日收割禾稻的艱辛。小作家們先穿上勞工手套,然後拿起呈彎月形狀的鐮刀,在指導下分頭收割。要一班用功學習的小作家提筆和使用鍵盤當然毫無難度,出乎意料地,拿起鐮刀一樣難不到他們。畢竟是初次下田收割,初時身手動作也顯得欠缺協調,看起來還有點笨手笨腳,但過了不久,當大家都熟習了如何掌握刀鋒運勁之後,動作亦愈見乾淨俐落,大家爭着要成為「地上最強收割者」似的埋頭苦幹,然後再將割下的稻梗移送到打穀機,再放入機內來回拍打滾動,使穀粒脫離稻桿。

一輪勞動之後,小作家都汗流浹背,大嘆農夫不易做,既要長時間彎腰工作,又要消耗大量體力,實在教人吃不消!其實農夫的工作又何止收割呢?以種米為例,每年4月便要開始整地、犁土,然後浸發米種等待發芽、插秧,往後兩個月更要定期除草、施肥、制水曬田、架起防雀網,一直到7至8月才可收成,之後還要經過打穀、曬穀、回潮、碾米等繁瑣工序,才算真正完工。即使日曬雨淋,農夫仍要耐心打理他的莊稼,萬一遇上惡劣天氣或蟲害令耕作失收,辛辛苦苦的農務更頓時白費一場。今次的農耕體驗,相信令小作家對務農生活的艱辛,以至珍惜食物的重要性,都別有一番體會!

流動教室, 農夫生活, 散文, 新詩, 觀察生活,
▲原來務農工作真的一點也不輕易!

一粒米中發掘生活創作題材

活動的第二部分是由作家黃怡透過分享她的作品—《林葉的四季》,跟小作家談談她將城巿的觀察,變成文學創作靈感的思維。故事借用小孩子林葉的視角,一個過份相信都市文明所謂「安全的衛生標準」的奇異視角,觀察人工化的石屎森林環境, 思考個人與物件、人物、城巿的關係。小說其中一段提及:「林阿母的工作正是要為城裏售賣的蔬菜貼上這樣的『透明護符』……在超級市場裏把來自土地的食物逐一以工業用份量的保鮮紙緊緊包裹,讓重要的貴婦指尖不受危險的馬鈴薯和馬蹄威脅。」以誇張的筆觸,點出城巿人對於蔬菜沾有泥土這樣自然不過的事情,視之為骯髒或生怕土壤中的惡毒細菌會危及健康。

流動教室, 農夫生活, 散文, 新詩, 觀察生活,
▲黃怡挑選了多篇以米為主題的文章及新詩,其中多段作品取自也斯着的《蔬菜的政治》,並帶領同學怎樣理解作家的創作理念及詩中表達的深層意思。

緊接下來,一班小作家進行一個饒富趣味的練習 — 黃怡要小作家發揮想像力,先自由聯想記下腦海中湧現每個與米有關的念頭,然後再想出50個可以在城市中找到白米或白米製品的地方:「大家可從米可以製成甚麼食品、甚麼人會買米、米的用途、與米有關的季節和節慶等出發。」從小作家們天馬行空的答案中,不難發現原來米跟我們的生活的確息息相關,而且更隨時可化身為日常寫作的寫實主題,從保育大自然生態環境,到感同身受農家生活的辛勞,還有珍惜食物減少浪費等,全部都是豐富的創作題材!

米的聯想

    • 含有豐富營養
    • 代表農民的汗水
    • 像雪白的玉石一樣珍貴
    • 未收割的稻穗像一群低着頭的孩子
    • 堆起的米粒像一堆螞蟻
    • 像七彩繽紛的園圃中一件毫不起眼的裝飾
    • 黏稠稠的米飯像泥膠
    • 米奇老鼠和米芝蓮
    • 美味的壽司和定食
    • 珍惜食物不再光顧自助餐
流動教室, 農夫生活, 散文, 新詩, 觀察生活,
▲黃怡 作家

小作家心聲
陳心悅
伊利沙伯中學 中二

▲陳心悅 伊利沙伯中學 中二

❝得知原來香港曾經盛產白米,後來才逐漸式微,覺得相當可惜,但亦明白這是城市發展的階段。聽農場負責人說,原來香港目前有十多個農場種米,才知道香港仍有很多關注本地農業的有心人在默默付出勞力。❞

陳慧橋
瑪利曼中學 中三

▲陳慧橋 瑪利曼中學 中三

❝我十分喜歡寫作,透過文字抒發心內的情感,今次活動讓我有機會在農耕過程中,親身體會農民的日常辛勞,日後可將這次難忘的經驗和回憶加入創作之中,在作品中抒發細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