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電車 盡顯城市變遷與情懷

▲小作家出發前在西環屈地街車廠先行大合照。

港電車有超過100年歷史,既是無數市民的交通工具,也見證了整個世紀的城市轉變。過去,很多作家會以電車為創作素材,連結城市風貌和情感,這些作品至今讀來依然饒有趣味,令人觸動。

「小作家培訓計劃」高小組「流動教室」特以「電車『慢遊』細味城市百年變遷」為題,先由資深編輯兼作家李洛霞講解也斯、小思及阿濃等知名作家描寫電車與城市面貌的作品,再帶領一眾小作家分乘兩輛古典電車,自西環屈地街電車廠,緩緩前往東區筲萁灣大街總站,細看沿途風光,並印證導讀文章所述景况,了解沿線市區變化之餘,也掌握箇中寫作技巧。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5/16,流動教室,電車,
▲電車上,李洛霞(右二)向小作家講述沿途景點的歷史。

未遊電車河 先讀名家傑作

在登上這次的「流動教室」——古典電車前,小作家先在前西區裁判法院的活動室集合,聆聽李洛霞導讀也斯、小思、阿濃、鷗外鷗、符公望、蒲葦等作家描寫「電車與我城」的作品,亦概述電車沿線各區地標的今昔變化。李洛霞表示曾居於灣仔的小思老師,非常熟悉灣仔、銅鑼灣及北角一帶,她多年前的作品〈春秧街〉寫道:「龐然的電車,幾乎逐寸向前挪移,買菜的男男女女,老老幼幼,『感覺』電車駛近,就把身子一側,僅可容寸,電車自他們背後緩緩——緩緩的路過,一切如此相安無事,遂成春秧街的一種風光。」巧妙地刻劃出電車與人的關係,同時準確地描了至今依然存在的獨特小區風貌。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5/16,流動教室,電車,
▲小作家沿途觀察電車軌兩旁的城市風光。

李洛霞指也斯筆下的〈電車的旅程〉,亦十分精彩。也斯藉着一次帶領外國友人乘坐電車的旅程,盡述港島各區不同面貌,包括由北角街市坐電車向西行,至上環的西港城。文章中提及北角和春秧街的變與不變的景象、維多利亞公園與對街屹立的仿古大樓(興建中的香港中央圖書館)給作家的感覺、電車駛進跑馬地時所引發的生死領略……

電車入詩的作品也有不少,且各有特色。李洛霞說很喜歡阿濃的〈電車上〉,詩中描寫他坐電車至終點再回頭,既喜歡「明月伴我行」,但同樣享受「把月兒留在後面」獨自一人的感覺。此外,李洛霞認為符公望於1949年用廣東方言撰寫的〈黃腫腳〉別有本土風味:「架架電車擒滿人/好似個甴曱摟滿成身蟻/有事去上環/重迫過去輪米」幾十年前的詩作描寫電車擠迫情况,今天看來依然不覺過時。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5/16,流動教室,電車,
▲遊電車河前,小作家先欣賞知名作家描寫電車與我城的傑作。

細緻觀察 寫出個人感情

小作家寫電車相關的文章該如何下筆?李洛霞教導說:「並非只在電車上紀錄看到的風景般簡單,宜有個人對電車的感受,或是利用電車寄託自己的感情和想法,甚至是天馬行空的幻想。」猶如小思和也斯的文章都有寫過電車駛經的中環匯豐銀行,然而二人對這幢建築物的看法卻是截然不同。

李洛霞說:「也斯喜歡中環匯豐銀行開放式的佈局,小思則覺得這種新穎的設計不像樣,從中可看到兩位作家對同一棟建築物有兩種感覺、兩種描寫。」因此,她提醒小作家在觀察事物時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意見,懂得描寫自己真正的感覺。這些感覺除了細心觀察,也源自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和聆聽別人的說法;集思廣益後再加以思考,批判取捨,慢慢便會形成自己的觀點。

聽畢講解,小作家便登乘20年代風格的開篷電車,開始一個穿越港島的迷人旅程……

小作家心聲

陳致誠 北角官立小學 小六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5/16,流動教室,電車,
▲陳致誠同學:下筆前應細心留意周遭的環境,然後設法去描寫。

今次的「流動教室」,我印象最深刻是導讀小思的〈春秧街〉,文中講述很多人在春秧街買菜的情況,讓我明白下筆前應細心留意周遭的環境,然後設法去描寫。

張樂欣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 小四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5/16,流動教室,電車,
▲張樂欣同學:今次的「流動教室」讓我能夠見識懷舊電車。

我很高興參加今次的「流動教室」,讓我能夠見識懷舊電車,沿途亦特別留意李洛霞老師提及的中環匯豐銀行。之前我沒有接觸過電車的文章,今次活動讀了也斯的〈電車的旅程〉,令我十分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