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寫作竅門多 心有靈感一點通

劉偉成利用不同的作品解釋閱讀的模式。

生活上的大小事均可以成為寫作題材,但要將這些感覺轉化成創作靈感,又談何容易?小作家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培養正確有效的寫作練習和閱讀習慣,才能將腦海這些累積下來的經驗,以文字重新演繹。今次初中組的小作家培訓班「散文——靈感的捕捉與轉化」,請來作家劉偉成與小作家分享閱讀及運用靈感的心得。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6/17,劉偉成,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散文,寫作竅門,文學,新詩,
各位小作家都聚精會神地聽課。

 劉偉成是香港土生土長的詩人、作家,筆名超活,曾獲青年文學獎及中文文學創作獎新詩組獎項;任職教科書編輯多年,曾應邀舉辦多場工作坊及講座,及參與香港電台舉辦的文學導賞節目;2014年出版的詩集《陽光棧道有多寬》獲得第十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新詩組推薦獎。今次來到小作家培訓班,創作經驗豐富的他決定先從閱讀心態入手,教導小作家如何從名家作品中吸收養分,師法前人技巧,培養轉化靈感的能力。

文學作品 讀法大不同

 很多小作家都留意到文學作品的內容較一般課文艱澀隱晦,不是一下子能夠明白。在現今考試制度之下,一般學生都傾向把閱讀理解視為尋找「標準答案」的任務。接卷後,首先問的不外乎「段旨、中心思想是什麼」、「作品想表達什麼道理」,卻鮮有留心作者表達方式的用心與鋪排。當面對文學色彩較濃厚、結構較複雜含蓄的作品時,學生便如墮進五里雲霧中,不知所措。劉偉成表示,閱讀文學作品先不要急着找主旨,可先留意文章的表達手法,因為文學作品重「呈現」多於「陳述」,陳述有如日記般平鋪直叙,而文學作品通常說教味道較淡,更多利用不同的寫作手法呈現出豐富的畫面或營造不同的氛圍,引發反思,增加讀者的想像空間。

跳出固有角度 刺激靈感來源

 劉偉成利用電影《魔雪奇緣》、新詩《再別康橋》及繪本《地下鐵》作例子,示範如何通過觀察,學習作家的藝術表達方法。他表示《魔雪奇緣》其中的拍攝手法包含俯角和仰角,營造出獨特的意思,在畫面的部署和鋪排上匠心獨韻,十分有文學技巧;《再別康橋》是徐志摩其中一首燴炙人口的作品,將詩中的文字轉換成畫面,當中亦包含了俯視和仰視(例子: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同樣見到作者精心鋪排;而《地下鐵》的情節亦包括「往上」和「向下」,內容富含豐富的比喻。劉偉成表示,三個作品都呈現「V」型的畫面構圖,穿梭於「上」和「下」之間,而這些手法都是靈感的來源,假如小作家可以吸收作品呈現的手法和模式,例如對比和鏡頭的運用,然後用於自己的作品之上,將令作品生色不少。

寫作錦囊

作者絮語:只要小心閱讀,就能解讀文學作品運用的手法和技巧,並成為自己的寫作靈感。

閱讀心態:若如盤子一樣,自知深度不足,則應對任何知識抱持開放的態度。當發掘到有興趣的題目,就要深入探索,盤踞於該主題上。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6/17,劉偉成,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散文,寫作竅門,文學,新詩,
楊僖童同學:原來細膩的文字能夠有如此深刻的影響力,可以將內心的感受清晰地表達出來。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6/17,劉偉成,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散文,寫作竅門,文學,新詩,
潘作年同學:導師引用不同的作品去說明閱讀技巧,令人容易明白,以後看文學作品就更容易明白當中真正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