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4學年「小作家培訓計劃」寫作交流會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3/14,寫作交流會,黃仲鳴博士,
▲(左起)亞軍余安琳、冠軍招文軒、梁莉姿小姐、黃仲鳴博士及嘉賓主持唐作文小姐。

本學年「小作家培訓計劃」首個活動「寫作交流會」,緊接開學禮舉行。交流會邀得香港作家協會主席、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副教授黃仲鳴博士、第39 屆青年文學獎新詩初級組及小說初級組亞軍梁莉姿及兩名2012/13 學年「小作家培訓計劃」的得獎,一同分享寫作心得及經驗。

黃仲鳴:寫好文章須備邏輯思維
黃仲鳴博士曾參與上學年「小作家培訓計劃」的評審及點評工作,他認為同學的寫作題材廣泛,不乏佳作,尤其是那些天馬行空的構思為他帶來不少驚喜。他點名稱讚獲得亞軍的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余安琳,她的作品〈李輔國的自白〉,頗有心思地改寫歷史故事,下筆文言白話夾雜,顯現她的語文根底不錯。
黃仲鳴說行文首要清通,文字宜簡潔,結構要通順。他總結2012/13 學年小作家的作品成績,最弱的是邏輯思維不足,因此常出現前後矛盾、前言不對後語的毛病。他建議同學多閱讀,此舉既可打好文字基礎,也能增加個人的閱歷和拓闊眼界,寫起文章來自然較合情理。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3/14,寫作交流會,黃仲鳴博士,
▲黃仲鳴博士指小作家的投稿作品為他帶來驚喜。

梁莉姿:寫作不是一種手段
交流會請來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一年級生梁莉姿與小作家分享寫作心得。梁莉姿始為人知的是今年3月24日舉行的第39屆(2012 年)青年文學獎頒獎禮,她當日共上台4次,因為在同一比賽的兩種文體中,梁莉姿分別獲得4 個獎項:新詩初級組亞軍(〈當我們學習通識〉)、優異獎(〈你們還是適合獨居─給L〉)、小說初級組亞軍(〈關於H 城這回事〉)和優異獎(〈佳佳的一天〉)。其後,她又參加第二屆「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再奪得中學組推薦獎。
其實,梁莉姿是第二屆香港中學文憑試考生,中文作文獲得5**佳績,而早於2010 年的第37 屆青年文學獎,已奪得小說初級組季軍,故無論是課業作文或創作,皆是能手,她的寫作經歷,值得小作家參考。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3/14,寫作交流會,黃仲鳴博士,
▲梁莉姿與朋友創辦文學組織,互相切磋。

梁莉姿說她的寫作根基是在小學階段無意中奠定的。由於父母皆在職,家庭經濟亦不太好,因此小學時每天放學後都會到公共圖書館,靜候父母下班接她回家;就在等候期間,完成當天功課後,便在圖書館不停閱讀,什麼類型的書都拿來看。升上中一,受到老師的鼓勵,她便開始創作,而小學時的閱讀,對她往後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梁莉姿認為,學生不應視寫作為一種在考試獲得好成績的手段,而是應通過寫作認識自己。「我一向有寫日記的習慣,透過寫作可以重新認識自己和抒發感情。久而久之,寫作更成為我的精神支柱。」談及得獎的小說和新詩作品,梁莉姿表示作品的題材全都來自生活上她所關心的議題,她建議小作家只要多留意身邊事物,就會發現很多題材都可以入文。
梁莉姿坦言: 「中學時代曾遇上沒有靈感和題材的瓶頸,後來我放下寫作一段時間,參與其他活動,例如義務工作,靈感反而又回來了。我發現原來這是從其他角度看世界的方法,受到這些新衝擊後,反而發掘到更多新題材。多分享亦是進步的契機,有些人會選擇與身邊的朋友或家人分享作品,而我則會跟一起辦文學組織的朋友交流。其實,只需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人,自己感覺舒服便可。」

得獎同學:計劃啟發新思維
上學年「小作家培訓計劃」的冠軍招文軒和亞軍余安琳,從計劃中分別得到不同的啟發。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3/14,寫作交流會,黃仲鳴博士,
▲冠軍得主招文軒同學認為寫作有助記錄感受。

喜歡寫散文的招文軒說:「當初是家人鼓勵我參加『小作家培訓計劃』的,最深刻的活動是從流動教室【解構「紅樓非夢宴」的思維】中學習寫作,學會以食物側面描寫人物性格。」招文軒的得獎作品〈阿叔、阿嬸、姑姐〉以家人為題材,他認為寫作有助記錄當下感受,事後重看更能產生反思的作用,有更全面的想法。
至於亞軍得獎者余安琳,得獎作品〈李輔國的自白〉以中國歷史為題。原來她喜愛以古典的辭藻寫作,但曾被同學評為「過分雕琢」,她希望參加「小作家培訓計劃」能給她一個突破。結果,她從黃仲鳴博士的培訓班「散文寫作——粵語可入文?」,學懂方言亦可用於寫作,一洗她過往的誤解。跟梁莉姿與人分享作品的習慣有所不同,余安琳會經常反覆閱讀自己的文章,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她說此亦是提升寫作水平的良方。

小作家培訓計劃2013/14,寫作交流會,黃仲鳴博士,
▲亞軍余安琳同學認為「小作家培訓計劃」的活動令她認識更多文體和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