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裏的
高樓內飯廳裏餐桌的瓷碗上
有米
似餐桌上一角不起眼螺絲
偏偏是每餐的基本
隔著包裝袋的距離
金色的大象與珍珠米
5公斤與8公斤
認識的
恐怕只如此
煮飯有學問
一開始著緊的
能由生米煮成熟飯
是飯香滿溢
粒粒分明飯滿
習慣了隨意
又乾又硬
無人問津 變成冷飯
過分著緊
成了一碗稀巴爛
也許飯焦是刻意形造
心頭燙手的暖意和粒粒晶瑩
不再
包裝上的一片金黃
與梵高畫中的
太過理想
粒粒皆辛苦
脫殼 打磨 篩選
仍是硬邦邦
不是細沙 不是碎屑
於手中遊走的芥蒂
緊握 匯合
鬆手 流手
依然如故的
是米
願我用一生的時間
去種一造金黃
評語:
詩中和米有關的聯想來自不同源頭(包裝袋、煮米、名畫、詩歌等),相當有心思。唯不同段落之間的關聯、以及為最後一段的鋪陳不太明確,如果可適量多加連結,相信會更精彩。
評審人:黃怡
名銜:作家、編輯、寫作班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