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風《錯誤 ─ 中國故事常見的開端》讀書報告

培僑書院
中二
潘弘毅

  《錯誤 ─ 中國故事常見的開端》是張曉風的一篇散文,她從「錯誤」出發,分析所謂「錯誤」在中國文學作品中所擔任的角色,並比較了中西文化對「錯誤」觀點的不同見解。   文中,作者列舉了多項「錯誤」,比如《三國志》中,周瑜精通音律,有顧曲周郎的美譽,後世詩人故意翻寫了兩句:“欲使周郎顧,時時誤拂弦。”描述彈琴女子為看周瑜眉目而故意彈錯音,使周瑜頻頻回首,正如文中所說:“風流俊朗的周郎哪裡料到自己竟中了彈琴素手甜蜜的機關”。這種錯誤是善意的。   再如《水滸傳》裡,洪太尉禁不住引誘,打壞了鎖,撕下封條,無意放出了一百零八個魔王。這個錯誤看似會引來災難,而且不可挽回,結果那一百零八個魔王變成一百零八條梁山好漢,在灰暗的年代闖出一番可歌可泣的事蹟。這個莽撞的錯誤,卻帶出不莽撞的結果,可見「錯誤」不一定是錯誤。   其他例子還有《紅樓夢》,《鏡花緣》等,無不從一個小小的錯誤開始。   讀完這篇文章,感慨良多,使我對「錯誤」這個概念有了新的領悟。「錯誤」並不只是「錯」或「壞」,有時不過是一些小小的誤會或不精確,有時會有善意的成份,有時會帶出曲折離奇、驚險萬分的故事。當我們看到那些故事的角色犯大錯時,會捶胸頓足、慨嘆上天的不公。怎料到筆鋒一轉,在混亂中帶出秩序,從莽撞中帶出勇氣和正義。   我看到原來「錯誤」可以帶給你新的出路,猶如大道兩側的分岔路口,亦是一個新的起點。

評語:

從提出「錯誤」到闡述「錯誤」,潘同學都能以三兩句概括大意,可見他對評論文章下過不少功夫。此文讀來甚有雅趣,潘同學以張曉風文章為基礎,再延伸下去,化身「錯誤」代言人,他希望我們學懂欣賞「錯誤」的另一面,錯誤不一定就是錯誤。 我欣賞潘同學提煉文章的功力,「錯誤」可以是分岔路口,代表新的起點。以這一點作結,讓我們得以反省,在我們所犯的「錯誤」左右,到底有沒有這條新路。

評審人:蒲葦

名銜:資深中文科主任兼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