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得志大不幸?

東華三院吳祥川紀念中學
中二
江恩銘

  所謂「少年得志」,即是年少時常容易取得成功,天資聰穎或自小就依靠別人取得成功,所謂「大不幸」就是不是一件好事,反倒其意,以廣泛而言,不少人認為少年得志的確是青出於藍,讓別人更快有更大的成就,但路太平又是否真的一件好事呢?對我而言,「過度的太陽反而造成更多的沙漠」,少年時太易成功,造成往日更多的失敗。   得志和成功源於經歷過失敗與挫折,從當中吸取經歷和教訓,從而更上一層樓,不斷進步。若少年時就輕易取得成功,就沒有機會意識到自己可以進步之處,當自己面對失敗時,只會否認自己的缺點和能夠改善的空間,繼而停留在自己的領域中。以項羽為例,平時在百戰百勝中的戰爭中,愈來愈自負,(乃至難以) 發現錯誤,大難臨頭時,仍高唱「力拔山兮氣蓋世」。我們可見自小或人生做事的道理上太過順利,到了有難題出現時,就只會用自己的理由去掩飾自我,到最後困難重重,不知何去何從。 年少時恃才傲物,過度自負,脾氣不太好,自然竟不懂如何接納別人的缺點。由於自視過高,經常批判別人,所以社交關係也不太好,自然地,社交的圈子中也只剩下自己一個,到將來不懂如何跟人相處,導致任何事都要靠自己。「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但是誰又能保證,小年(少年)得志,到成人的時候也能一如既往?小年(少年)得志也是否真的優勝於人,還是真的是一件「大不幸?」   「福兮禍所伏」自小沒有經過甜酸人生,沒有經歷過「名落孫山」,永遠就很容易取得成功,「伸手張來」。以王安石寫的《傷仲永》為例,自小傷仲永(仲永)就能書詩四句,更能指物作詩立就,自此他的父親以此為利,令他未能繼續進步,到他成年之時,也只跟平庸無異。我們可得知少年得志,自小依賴他自己的成就,沉入在自己的成功當中,自甘放棄,到將來也只是自敗者也!   少年得志的確大不幸,正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人生又怎能風平浪靜,一帆風順?暴風雨前夕,永遠是條條大路,即使能舒張浮,又怎能在一次次冲擦中,溢出脈脈幽醇?「成功的金磚就是淘洗錯誤的沙礫中誕生的,所以,少年時為的不是成功,而是錯誤與失敗,「少年得志」,也是否再是那麼成功,還是禍不單行?

評語:

議論文必須掌握節奏如用兵,不可反覆講述同一道理,要有漸進、起承轉合以及分枝擴散。

評審人:廖偉棠

名銜:作家、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