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

活化後的舊牛奶公司倉庫 參觀藝穗會 學習劇場創作技巧

在中環鬧市裏,一幢樓高三層、紅白磚牆的舊建築格外醒目,它曾經是舊牛奶公司的倉庫,現已活化成當代藝術空間—藝穗會,場地設有賽馬會劇場、地下劇場、畫廊、咖啡室及酒吧等表演場地。今次「流動教室」邀請藝穗會助理節目經理梁嘉詠(Offy)帶大家一同參觀藝穗會,途中巧遇穿越時空的孖生姊妹「牛奶妹」及「皮草姐」,引發許多趣事;而編劇林珍真亦教大家利用舞台設計,豐富創作的內容。 早在1892年,舊牛奶公司倉庫於中環下亞厘畢道落成,直至1970年代遷出。該倉庫採用安妮女王復興式建築風格(Queen Anne Revival),現已被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建築物丟空十多年後,及至1983年,藝穗會進駐這個殘舊地方,經過多次復修及改造,變成一個多元化的藝術空間。(撰文:陳慶賢) http://video3.mingpao.com/202105/BUS20210506_01.mp4     儲存皮草地方 化身黑盒劇場 小作家參觀藝穗會時, 分別遇上穿越時空而至的孖生姊妹——「牛奶妹」及「皮草姐」,前者來此尋找「增高牛奶」;後者想找「黃金皮草」,都是與建築物前身——舊牛奶公司倉庫有關。以前外國人聚居於中環及半山區,由於天氣潮濕,舊牛奶公司倉庫便劃出一個儲存皮草的地方,(現在已經改建為賽馬會劇場),劇場仍保留舊時掛起皮草的黑色掛勾。 賽馬會劇場由古蹟改建而成,有歷史限制,規模不能跟大劇院相比,故採用「黑盒劇場」模式,沒有固定燈光、舞台,甚至觀眾席也可以隨意擺放。劇場亦保留舊牛奶公司倉庫時期的三個大窗和外框,這些建築特色深受劇作家喜愛,甚至將它們納入舞台布置。   全港首間超級市場 搖身一變成拉闊音樂場地 一行人轉移到「奶庫」,以往是售賣凍肉及奶製品的地方。1916年,「奶庫」更成為香港第一間超級市場,設有櫃位專門售賣剛剛加工完成的肉類及奶製品。Offy表示:「在保育方面,我們希望做到新舊並存效果,所以請建築師、建築顧問修補七彩繽紛的瓷磚、保留天花吊扇等。『奶庫』現時主要是舉辦拉闊音樂的表演場地,可以進行不同種類的音樂會和表演,有流行樂隊、Jazz、古典音樂等表演,場館內同時供應餐飲,觀眾可以一邊品嚐美食,一邊欣賞音樂。」   挖深地下約1.4米 改建地下劇場   活化地方不只於此,昔日加工肉類及奶製品的地方,亦改造成可以容納70至120位觀眾的地下劇場,視乎劇場設計,場地可舉辦戲劇、音樂會、分享會等活動。「以前為了以低溫來保存牛肉及奶類製品,這個地方設計成樓底矮、地板高的地方;但是改造這個空間成劇場時,我們將地下挖深約1.4米,並且加鋪彈弓地板,以保護演員及舞蹈員演出時不受勞損。」 最近藝穗會亦作了一些新嘗試,例如舉辦一些體驗劇場演出,將整個表演空間轉化,「觀眾不必坐在觀眾席上看表演,而是遊走在幾個劇場及藝術空間,欣賞不同的演出。」除了以上介紹的地方,藝穗會還有許多地方保留了歷史遺跡,例如由冰庫改建成酒吧、停車場改建的畫廊等,留待一眾小作家自行發掘,找出劇本創作的靈感吧!   自由編排觀眾席 拉近彼此距離 相對大型劇院冠冕堂皇的舞台、燈光布置,黑盒劇場的設計便簡單得多,但是在創作上卻有很大發揮空間。黑盒劇場極具彈性,舞台面積及觀眾席可切合節目需要而作出改動。是一個細的空間,沒有固定模式、著重靈活舞台設計的劇場。舞台多數是四向形式,觀眾可從不同角度欣賞戲劇。林珍真表示:「在這種自由設定下,演員與觀眾的距離非常接近;有些演出甚至是大家坐在一起,製造親密的感覺,彼此成為朋友。許多創作者都喜歡黑盒劇場的模式,可以跟觀眾一起流淚、一起笑、一起驚訝,共同經歷情感起跌的獨特性。」 如果小作家想寫一個適合黑盒劇場演出的劇本,不妨先思考兩個問題,「首先,我們要考慮將觀眾放在哪些位置欣賞演出,例如整個舞台側旁、一起圍成圓圈、分別散落於劇場四角,或者只能見到演員背影的地方,劇本完全由創作人決定。其次是設定觀眾與演員的距離,想他們近距離欣賞,或配置到較遠的地方,都是考慮因素之一。」   善用燈光、聲音、布景 融入劇作演出 「劇院空間較大,所以需要很多舞台燈;而黑盒劇場細小得多,有時只需一盞地燈便足夠。小作家寫劇本時,可以想像一下故事場景需要怎樣的燈光設計,或者只用幾支蠟燭燈光,便能令劇本更加豐富及立體。」 聲音亦是另一個重要元素,藝穗會地下劇場有一個細小窗戶,常聽到街外人聲、車聲,「創作者也要留意這些聲音,啓發撰寫劇本靈感,例如『牛奶妹』及『皮草姐』身處充滿牛隻的年代,到現今中環街道上醉酒漢的叫駡聲,交代時空穿越的背景;或者寫《安妮日記》劇本,講述主角長期匿藏在地下室裏,場外街道的聲音也可以寫入劇本,成為想像空間。」   除了燈光及聲音外,小作家還可以將布景與場景融合,藝穗會黑盒劇場保留的三個大窗和外框便是好例子,「幾隻大窗和外框帶有傳統建築風格,編劇不需再花心思設計場景,演員借此來配合演出,令觀眾有置身其中的感覺;而地下劇場亦保留了許多破舊牆壁,令人聯想到監獄、密室及秘道。林珍真也建議,小作家創作劇本前,可以去演出場地逛逛,留意這些空間的燈光、聲音及布景,以便找尋創意及靈感。」   明訂寫作重點 有助組織靈感 相信參觀藝穗會後,小作家有很多創作靈感,如何將它們組織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劇本,或者令文章架構更加紮實?林珍真教大家明確訂立寫作重點, 包括時間、人物( 角色)、問題、角色動機等元素。「故事發生的時間,炎夏或落雪的季節會有不同場景;而故事出現的人物,只有「牛奶妹」及「皮草姐」兩姊妹;或增至60位小作家一起參與,劇情考慮也大有分別。」 「大家參觀藝穗會後對哪些地方特別有興趣?例如賽馬會劇場、奶庫、冰庫、地下劇場、畫廊等,在這裏找出最有感覺的地方,作為故事發生的地點吧!同時,紮實的劇本一定有發生的事情,例如家庭糾紛、情侶分手,甚至是緊張刺激的謀殺案;亦要交代角色心中的動機,例如關係疏離、爭執的原因。」   小作家心聲 金文泰中學 中二 丘裕康 雖然沒接觸過舞台劇本創作,但原來創作時要留意許多細節,這對寫作上有一定的幫助,如寫人物角色時,可多加注意出場或走位的情節, 令文章變得生動有趣。這啟發了我很想加入學校的話劇組,編寫劇本。 聖芳濟書院 中一 宋志城 平日書寫抒情文、記敍文等文體,沒想到還有其他文體,完全跳出箇有寫作的框架。今次導師指導的舞台劇本是全新嘗試,令我更加熱愛寫作,及提升我對寫作的運用;期望日後能寫出動人的劇本。

致力推動閱讀及寫作 激發起無窮創意

「小作家培訓計劃」致力舉辦多元化寫作活動,既提升小作家的創作技巧,亦豐富了大家的閱歷。今年雖受疫情影響,各位小作家未必能聚首一堂參與活動,但也可透過網上的課堂,一同學習及跟作家交流。 要學好中文、打好語文基礎,需要由閱讀和寫作開始。《明報》主辨、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支持,以及語文基金撥款的「小作家培訓計劃」已邁向第九個年頭。此計劃致力推廣閱讀和寫作,教導大家創作不同類型的文體,接觸不同文化範疇和專業的領域,開拓眼界、思維,發掘寫作素材和興趣。尤其是創作的空間非常遼闊,計劃每年都舉辦一系列特色活動,提高中、小學生對中文閱讀和寫作的興趣。「作家精讀坊」由導師帶領小作家細閱個別作家的寫作技巧及創意思維,提升文學素養及語感;「培訓班」上,作家會為小作家設計一般課堂以外的訓練,掌握各類文體的寫作技巧;「流動教室」則以多元文化為主題,帶同學走出校園框架,接觸新事物,拓展新思維,把所學的知識與經驗化為寫作養分。早前舉行的開學禮暨寫作交流會,大會邀請《傻貓神探》系列屢獲殊榮的作家方舒眉女士;以及近年積極為「小作家培訓計劃」擔任導師及評審的蕭欣浩博士,齊齊分享寫作心得! 具備大作家潛質 感受文字力量 受疫情影響,培訓計劃難免受到限制,但小作家經過一年時間的寫作培訓活動,都能成功畢業,寫作的學習過程尚未完結,又要邁向另一新里程。就讀全日制學校已經畢業的小作家,仍然可以成為「小作家大使」,向新一屆小作家分享自己的創作心得和寫作經驗,更可學習、嘗試,激發更多創作靈感,讓寫作變得事半功倍! 方舒眉女士表示很高興出席「小作家培訓計劃」開學禮暨寫作交流會,計劃令人難忘。「我在過去好幾年皆有指導小作家,覺得此計劃舉辦了八年,發掘了很多寫作人才,很值得高興。身為作家,深知文字的力量可以很大,特別透過計劃啟發及認識對寫作的理解。雖然小作家將來未必投身寫作行列,但個人認為如果可以隨心書寫,無論在任何一個領域發展,都有所幫助。最後寄語小作家多思考,多閱讀,向着目標奔跑,終會有成績的。」 近年,蕭欣浩博士參與了此計劃的不同活動,包括講座、批改文章等,見證小作家變成中作家,再變成大作家。「自己最印象深刻是見證了許多由小作家變成大學生,可步入大作家之路。懷念與唐希文女士一邊烹飪、一邊教授中文,相信疫情過後,『小作家培訓計劃』會舉辦更多有趣且能夠增長寫作能力的活動。無論是網上學習的小作家,參與實體活動的小作家,都要多寫文章,期待與大家再交流!」 老師眼中的小作家培訓計劃 疫下網上教室 同學寫作不停 「小作家同學網上學習資源庫」鼓勵所有對寫作有興趣的小作家掌握和運用寫作技巧,培養寫作能力。聖公會馬鞍山主風小學中文科組長許玉嬋主任表示,「因疫情影響,無法進行實體教學,但『小作家網上學習資源庫』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營造閱讀的氛圍,讓小作家可繼續培養閱讀習慣。」 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中文科科主任羅穎妍認為,計劃多年來幫助對寫作有興趣的同學發揮寫作潛能。「『小作家網上學習資源庫』提供了多方面的學習機會,欣賞到同級或年紀相若同學的作品,從而了解自己不足之處。很高興計劃沒因疫情受阻,同學亦沒有變得散慢,仍持續學習!」 培養學習態度 提升閱讀興趣 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從閱讀中學習的能力,多看書或透過「小作家網上學習資源庫」欄目「閱讀好時光」能提升閱讀效益。香港培正中學中文科科主任王騏分享,「網站推薦的書本,題材有趣,令到同學培養出閱讀興趣;同時亦啟發了老師教學的方向。」聖公會馬鞍山主風小學中文科組長許玉嬋主任稱,網站上欄目「閱讀好時光」推介書本頗有幫助。「我相信對小朋友來說,欄目也許可以給同學多一個選擇閱讀的空間,更知道那些書較適合自己去看!」 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中文科科主任羅穎妍認為,「小作家培訓計劃」的創作平台,提供合適的課程去指導同學的寫作技巧。「計劃介紹值得閱讀的著作,如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的文學與哲學思維之作;透過作家的寫作交流分享一些寫作技巧方向, 從而提高寫作選材的層次。」 疫情無礙走出校園 「流動教室」走訪香港文化 「流動教室」以多元文化為主題,帶小作家走出校園框架,接觸新事物,刺激創作靈感。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流動教室」移師到網上舉行,主辦單位細心製作了多條特色短片,讓一眾小作家放眼香港,認識香港及中國文化。 「流動教室」依然精彩,曾帶領大家漫遊東涌古道及尖沙咀古蹟,前者是全長15公里、連接東涌及大澳之間的路段的「東澳古道」,沿途可以見到活潑可愛的招潮蟹、色彩美麗的蝴蝶、威武的小炮台及神聖莊嚴的古廟,全部都是寫作的好題材;後者介紹許多保留的珍貴古蹟,包括海旁鐘樓、前水警總部及保留維多利亞式建築風格的香港天文台等,並分享多位作家為這些景點寫下的精彩文章。 同時,「流動教室」也探討香港地道文化,包括認識水上人生活文化,訪問艇家的日常生活,了解香港捕魚業興衰;亦有講解如何從舊有冰室、大排檔,演變成中西合壁、香港獨一無二的茶餐廳文化。除了地道文化外,視像「流動教室」還有粵劇及篆刻主題,讓小作家更深入認識中國傳統藝術。 寫作交流會分享 常言道:閱讀與寫作之間有密切關係,父母認為多看書就會懂寫作;老師都說看多書,文章便會寫得好。究竟閱讀與寫作的真正關係是怎樣呢?在寫作交流會上,出席嘉賓分享閱讀習慣和方式怎樣影響創作,從而了解閱讀和寫作之間確實有密切關係。 從興趣入手 培養看、讀、寫習慣 要培養閱讀能力,可從個人興趣著手。平日愛看書的蕭欣浩博士表示,要培養出閱讀的興趣,不妨從自己喜歡的書籍入手。「自己愛看不同種類的書,特別愛看跟飲食相關的書。食譜是其中一類,別以為食譜跟寫作沒關係,例如古代食譜與現代食譜的寫法有別,所涉及的文化與背後的故事亦不同。煮食的方法不同,食物的味道也大不同。確實,文學以外的書本最能刺激寫作。當自己寫作時沒靈感,便會看看食譜來刺激思維。」 方舒眉女士從事寫作多年,深深體會到閱讀所帶來的好處。「像小學五、六年級的老師十分鼓勵同學每天閱讀一本書,並寫讀後感400字,從而建立出閱讀的興趣。個人認為倘帶着愉快的心情去閱讀自己喜歡的書,定必萌生寫作的熱忱,也能寫出好文章。像前輩吳瑞卿《我的文化食旅》,正是把簡單的食物帶出有趣的文化角度,這就是寫作的力量。」 殿堂級作家著作 適合各組別研讀 閱讀的領域可以很廣泛,如文化、歷史、藝術等,都可以成為寫作靈感,既然寫作與閱讀有著密切關係,方舒眉女士與蕭欣浩博士特別推薦適合不同組別、不同年紀學生容易掌握閱讀的書籍。 方舒眉女士看過不少類型的書,推薦香港殿堂級作家西西《拼圖遊戲》及小思《香港故事》,「兩人的藝術文化素養必定能夠給同學思維上的衝擊,適合小學組小作家閱讀。《拼圖遊戲》每篇文章約三、四百字,文字淺白卻有深度;《香港故事》提及香港特色食物,或描述灣仔的舊街道,都能讓小作家產生共鳴。」 要啟發初中組寫作的書本,蕭欣浩博士分享時說:「疫情下大家無法去旅行,只能本土旅遊,如小作家想更加探索香港事物,也斯(梁秉鈞)《也斯的香港》從自身出發,帶出香港有趣的本土文化、文學、電影至飲食等不同部分。書中描述的飲食,呈現粵菜、西餐及茶餐廳,展示出飲食文化源頭,蘊含豐富的香港歷史文化。」 借零碎的時間 進行系統式閱讀 要在短時間內學習建立有系統的寫作技巧,對於平日忙於學習與功課的初中組亞軍趙洵彥必定頗有心得。「當我們以有限時間溫習厚厚的書本,自然有壓力。因此,盡量利用零碎的時間來處理,亦藉着寫日記以鍛鍊寫作。但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來修飾句子,反而好好地把心中所想的東西記錄下來。在沒有壓力下寫作,倒能培養出寫作興趣。」 他還分享經常登入網站欄目「佳作共賞」,欣賞及學習其他人的文筆。「最印象深刻是《傷春悲秋不及夏》, 無論是寫作技巧或背後所表達的意念, 都很有哲學性啟發, 因此推動自己更想在寫作上有所進步。」 小作家心聲 初小組冠軍 香港培正小學 盧元中 得獎作品: 《小農夫的啟示》 盧元中參加了小作家培訓計劃,啟發了寫作技巧,獲獎後覺得興奮及開心。「很想多謝我的家人,因他們常常教我作文有錯字便要改,及如何寫好一點。還有多謝學校老師不時會幫我改功課,告訴我那些事情應該修改,作文也會給予評語。最後也要多謝校長,如果他不將這個計劃告訴全校同學,我也會錯過『小作家培訓計劃』,甚至拿不到獎項。」 高小組冠軍 聖公會馬鞍山主風小學 黃翊翹 得獎作品: 《我和小小的秘密》 黃翊翹曾榮獲多次小作家的殊榮,包括兩屆初小組冠軍,今年更再次獲獎,奪得高小組冠軍。「知道得到這個獎項的時候,我覺得很突然及喜出望外,也覺得十分榮幸。我要多謝《明報》。我通常會從電台或『小作家培訓計劃』網站,或從書本中獲取不少寫作靈感的,例如『佳作共賞』培訓班也給我不少寫的靈感。收到作家們的讚賞時,我固然會興奮無比;當作家對我作出指正時,日後寫作也會改正。」 初中組冠軍 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 魏心悅 得獎作品:《一雙鞋子》 魏心悅有感可以透過「小作家培訓計劃」,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作家,交流心得。「我很感謝《明報》給我這個獎,以及學校給我機會參加這個計劃,它提供一個很好的平台,給我去寫我喜歡寫的東西,例如我平常寫詩寫得比較多,但沒有什麼機會給其他人看,身邊也沒有真是寫詩及可以交流的人。《明報》這個平台是比較有開放性的,不同的作品可以提交上去,亦可獲得其他評審的評價,我覺得可以從中有所得著。收到評語之後,我就知道如何改變;而來自作家的評語就更加合適,如寫作上的技巧和種類,讓我可以學得更多。」 高小組亞軍 聖公會榮真小學 鍾柏謙 得獎作品:《疫情中難忘的星期天》 疫情初期,大家一窩蜂地搶口罩,鍾柏謙與家人亦是其中搶口罩的家庭,於是啟發了靈感寫作。「我本身喜歡閱讀科普與偵探小說,平日會做完功課會抽空閱讀,從而認識更多生字或修辭技巧,令寫作可以再上一層樓。較早前的口罩搶購潮, 我與家人逢周日都一同去掃貨,於是把當天看到的見聞寫下來並投稿。沒想到有機會獲獎,感謝中文科老師,指正錯別字,令文章變得通順。希望日後功課不太忙,可再次參加活動。」 初中組亞軍 趙聿修紀念中學 趙洵彥 得獎作品:《重聚》 對寫作頗有興趣的趙洵彥,希望透過「小作家培訓計劃」擴闊寫作的眼界, 跟其他小作家一起切磋文筆。「參加了『小作家培訓計劃』,發現同級的參加者作品水平很高。尤其導師和其他參加者的佳作帶給我很多得著,如作文時所犯下的弊端,或不同句式及寫法,都值得學習。正因為看到他們表現出色,沒想過可以脫穎而出。所以多投稿、多試一些自己未寫過的文體,會讓自己知道不足之處而有所提升。另外,此計劃一方面可以抒發自己情感,亦是整理思緒的最好媒介, 就好像電影講故事的表達方式、所呈現的視覺技巧,都可以啟發寫作。期望日後可當上網絡作家,創作更多有趣的短片科幻故事。」 小作家大使寫作優異獎 香港科技大學 朱天諾 得獎作品:《孩子成長 「火三角」》 朱天諾從首屆「小作家培訓計劃」開始,便一直參與至今,分享多年來的經驗。「參加首屆計劃,可見識不同作家如何激發創意,亦有機會把自己的文章讓人評賞、相互交流。尤其是自己從小都渴望把文章投稿到各大報刊,因此藉著『佳作共賞』可讓自己小試牛刀。當有機會成為大使後,能幫助更多對寫作有興趣的小作家,甚有意義。 還有,若不是參加了『小作家培訓計劃』,相信不會提升了寫作技巧,特別進入大學修讀工商管理學士(營運管理學),經常要撰寫計劃書,力求細節,亦講究說服力與可行性, 所以該計劃絕對是個很好的平台,對我有很大幫助。寄語下屆小作家多了解及學習,領會作家們如何寫出美妙的文章! 嘉賓寄語 蕭欣浩博士 「當我們時間有限,同時間想寫好些作品,往往會給自己無形壓力。但創作應該從心出發, 好食與不好食、開心與不開心都可以用日記形式寫下來。或如我般養成用筆記簿書寫想講的東西;多擴闊眼界閱讀不同類型的作品,對寫作都有幫助。」 方舒眉女士 「寫作的第一步,先從自己喜愛的範疇或書本入手,從而培養出閱讀興趣。縱使寫得不好,也不要灰心,正如作家蒲葦曾說寫作是一種磨練,要繼續寫。」 唐希文女士 「有時候寫文章會經常修飾文句,往往第一個感覺是最 真實,所以先寫後 修飾。此外,什麼書都應該看,但不要勉強自己閱讀高層次書本,令自己無法消化內容, 最重要是看後有所得著。」 初中組...

跟村上春樹細味文學 借舊人舊地抒發感情

要在文學著作中展現濃厚的個人風格,作者事前必須掌握一些創作技巧。有人會透過出色的作家借鏡,也有人會透過重遊舊地啟發靈感。今次「作家精讀坊」請來了老師兼作家徐振邦及多媒體創作人何故,分別教授小作家們透過場景抒情,以及參考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的寫作風格,寫出具自己特色的作品。 成長經歷 奠定創作路向 村上春樹是一位多產作家,作品的種類多樣化,曾出版10本短篇小說、5本遊記、3本紀實文學、7本翻譯作品、9本共同創作作品及5部小說改編成電影。想深入剖析村上春樹的文學哲學,必須了解他的經歷及喜好。村上春樹除了是一位著名小說家,亦是一個愛貓的男人、美國文學翻譯家和熱愛音樂的咖啡店長,這些元素也影響了他的創作生命。 何故是村上春樹的書迷,他向小作家介紹村上春樹的成長經歷。村上春樹從13歲到現在都一直有收集唱片的習慣。爵士樂對村上春樹寫作風格的形塑有極大影響。他曾經這樣說過:「若沒有迷醉於音樂,我可能不會成為小說家。」美國文學對村上春樹的影響也很深。他高中時期常在校刊上發表文章,翻譯一段段自己喜歡的美國驚悚小說。 後來,村上春樹報考法律系落榜,自修重考時在一本英文參考書裏讀到楚門.卡波(Truman Capote)的短篇小說《無頭鷹》(The Headless Hawk),大受感動並且確定自己喜歡文學,重考後入讀東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戲劇系。 經典金句 突顯鮮明個性 何故指出,村上春樹是一位成功的作家,他本人創作了不少金句,例如《舞!舞!舞!》中寫到:「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甚麼》:「我們在學校學到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最重要的東西不可能在學校學到。」這些都成為了村上春樹的經典金句,呈現出他鮮明的個性。 另外,我們也可以在一些金句中,找到他對創作的看法。「村上春樹第一部作品《聽風的歌》便這樣寫:『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而他在《身為職業小說家》亦提到:『如果不能讓全部人快樂,就只好讓自己快樂。』」 虛幻的寫作手法 村上春樹見證日本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學運潮,大學長期遭封鎖而停課,他原本採取支持的態度,但後來隨着反體制的派系間對立加深,使他開始對運動的方式感到幻滅。因此,村上春樹以「虛無主義」寫成《挪威的森林》,由「虛無」衍生出「孤獨」和「死亡」。 另外,村上春樹是愛貓之人,貓甚至成為了他的寫作手法。專門研究村上春樹作品的日本評論家鈴村和成認為:「在村上的小說中,我是貓的同類,是貓的分身;貓也是我的同類,是我的分身。」 小作家心聲 呂宛渝 可風中學 中三 “這次活動讓我更加了解村上春樹的作品,他不但忠於自己,亦會將自己生活上的愛好融入作品。我將閱讀他的名作《1Q84》,參考他如何演繹兩個對立的世界,藉此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 周子媛 真光女書院 中三(右) “作家何故是村上春樹的粉絲,從他的介紹,令我更加了解這位作家的風格,例如憂鬱、超現實及時空交錯的寫法。出席這次工作坊後,我想多閱讀村上春樹的作品,例如《挪威的森林》、《身為職業小說家》,更深入認識這位作家。” 5個寫作素材 豐富寫作場景 簡單來說,「景」是最重要的一部份,小作家可以描寫一個曾經到訪的地方,透過對眼前景物的描寫,產生出不同的感情。對於固有的場景,怎樣才能寫得更加精彩呢? 徐振邦表示:「關鍵是掌握『時、地、人、景及情』5個元素,即使是同一個場景,在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下,畫面及產生的情感也會變得不一樣。因此,只要眼前的『景』,無論是動態、靜態;無論視覺、味覺、嗅覺如何;無論是生物還是死物,所有花草樹木、山水河雪、春夏秋冬、早午晚上、陰晴圓缺,都可以寫出來。」 此外,小作家也可以運用不同的視角來寫景,令文章有更多變化,「例如寫北角春秧街景色,我們可以從電車司機、電車上乘客、街道旁商戶、小販,以及街坊的角度出發,大家留意的景色也會有所不同。」 取「景」三大要訣 寫「景」時面對另一難題,是怎樣將眼前的景物,與想表達的情感扣連?我們應該怎樣選取適當的場景?「首先,我們寫景是可以加入聯想,但不能完全靠想像。如果你要寫沒有到過的地方,便難以寫得好,甚至可以說,不可能寫得到;其次,取景『宜取易不取難』、『宜取熟悉不取陌生』及『宜取能產生情感而不取沒有聯想的物件』,例如曾光顧的食肆、熟悉的街道、遊覽過的公園、跟朋友一起到訪的地方、與同學一起參加、有家人留下痕跡的活動、很久沒有嚐過的兒時小吃、勾起童年回憶的地方、找到失落了的物件等,都是很好的題材。」 同時,寫景時也可以與其他人物扯上關係,藉此帶出深刻的情感,「例如推着手推車的婆婆、拖着小朋友的母親、在街上叫賣的小販。」 從新聞取材 發掘動人的場景 小作家的閱歷未必夠多,可以從新聞、圖書中找到特別的場景,「有時我們可從新聞報道中選取素材。一件新聞事件,當中所出現的景,或許會成為你寫作的題材。舉例說,剛結業的珍寶海鮮舫是香港重要的建築,它附近一帶的香港仔避風塘、當地特色的艇仔粉,都是值得細味的『景』。」 除了從新聞取材外,小作家也要多閱讀,「如果可以的話,找一找作家寫過有關街道的文章,再去了解自己角度出發的街道,比對兩者,看看箇中有什麼不同。或許,你會對作家的文章、對自己的看法甚至對街道的認識,有另一番的體會。」 在珍寶海鮮舫附近一帶,也有不少值得細味的景物,例如:香港仔避風塘、當地特色的艇仔粉。「有些景物,可能在自己眼中,是平平無奇,沒有特別之處,但在別人眼中,卻是很新鮮、很有感覺、很特別。」 小作家心聲 簡裕峰 陳瑞祺(喇沙)小學 小六 “我希望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所以踴躍參加小作家活動。徐老 師在工作坊上教我們要夠「八卦」,多留意身邊的事物才能寫出好文章。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台灣,因為在飛機航班上我掉了一顆牙齒,以後每次到台灣我都會想起這件事。” 董諾澄 嘉諾撒聖心學校(全日及下午) 小四 “以前寫描寫景物的文章,我都欠缺抒發自己的感情,今次工作坊令我學懂「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我對新加坡的水上樂園有深刻印象,因為我很喜歡游水,在那裏既可以玩很多水上活動,又可以接近海豚。”

細味古文領略古人智慧 細閱圖書培養共讀興趣

古文總是予人一種艱澀難明的感覺;而故事書則予人一種天真瀾漫的印象,身為一個作家,閱讀時必須涉獵不同的題材與文體,才能豐富創作視野。兒童讀物作家菜姨姨及方舒眉早前就為「小作家培訓計劃」培訓班擔任導師,跟小作家們大談創作兒童書籍的心得,透過加入古文或插畫等元素,為作品增添色彩。 「三顧草蘆」、「魚與熊掌」及「完壁歸趙」等成語,背後都有精彩的故事。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值得小作家好好學習。作家方舒眉以「細看古與今:趣味學古文」,講解在精鍊的文字背後古人的生活智慧及思想,讓小作家領略閱讀古文的樂趣。 成語故事 充滿智慧 不少人認為古文內容艱深難解。方舒眉卻認為,其實古文裏有許多成語、詩詞名句,簡易得來亦蘊含充滿智慧的故事,她嘗試從淺入深,列舉了幾個例子,如「撲朔迷離」、「青出於藍」、「完璧歸趙」等。「『撲朔迷離』出自《木蘭辭》:「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由雌雄兔子的特徵,引伸到事物錯綜複雜,難以明瞭真相的意思;『完璧歸趙』的典故,則是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戰國時代趙國藺相如奉命攜帶國寶和氏璧出使秦國,雖受到秦王威脅仍安然而返的故事,現在這成語可以表達物歸原主的意思。」 方舒眉表示:「利用這些四字成語,以精鍊的文字便能表達豐富的意思,小作家可以多學習這些成語,對提升寫作能力有很大幫助。」 古文題材多樣 中國古文的題材也很多樣化,有人描寫美麗的景色;有人表達自己的志向,亦有人用來抒發懷才不遇的心情。其中王維的《山居秋暝》一詩中,開首四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便用了簡潔的文字,將明月、松樹及山澗等景色寫得躍然紙上。范仲淹在《岳陽樓記》除了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外,亦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表達了自己的志向,成為流傳至今的名句;作家蘇軾雖然被貶官,但是他仍然保持樂觀精神,在《和子由澠池懷舊》一詩中「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短短幾句,既表達瀟灑氣慨,亦勉勵弟弟不要放棄,要努力實展抱負。 古文亦可用作發表議論。方舒眉特別介紹清代文學家彭端淑的《為學一首示子侄》一文,「這篇文章探討求學問上,究竟是天資還是勤力較為重要。作者以『聖人之道,卒于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短短幾句,指出孔子的學問,最終由不甚聰敏的弟子曾參流傳下來,作為他重視勤學的論證。」 現代散文 秉承簡潔文字 即使到了現代,古文的特色仍然影響?現代作家,方舒眉創作《城市之書》,內有多篇散文記錄了她對遊歷不同城市的回憶。「寫這本書時,我也運用了古文帶給我們的智慧及技巧,用精鍊、簡潔的文字,記下不同城市的風光。其中一篇寫布達佩斯之旅,我用短小的篇幅,記下多瑙河、大橋美景,以及整個城市的浪漫氣色。」 另一位作家譚寶碩的《石頭記》,同樣用優美的文字,寫下一次在玉器市場買石頭的經歷,「他以『石上無紋,天上無雲。』一句,由石頭的裂痕,寫出中華文化的『殘缺美』。」 小作家心聲 李欣婷 香港嘉諾撒學校 小六 “今次工作坊引起了我對閱讀古文的興趣,原來我們平日常用的金句,例如『不遠千里而來』,便是來自古文。今後我會主動讀一些古文,例如諸葛亮的《出師表》及孔子的《論語》。” 歐澄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 小五 “我以往接觸的詩詞不算多,今次學到許多成語故事,背後有精彩的歷史典故。古文的詩詞名句,不單傳承中國文化,我也希望學習及運用它們,來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 許多小作家都愛聽家長或老師講故事,原來當中也有不少技巧,可以運用在寫作上。故事媽媽「菜姨姨」便在小作家工作坊上親身示範,並演繹講圖畫書及文字書的技巧,鼓勵小作家與家人一起親子共讀,分享故事帶出的智慧。 注意圖畫變化 配合文字 盡情發揮 小作家講故事時,可先注意圖書的種類,例如是圖畫書還是文字書,再用適合的方法來講故事。「菜姨姨」說:「講故事時,圖書的封面非常重要,直接帶出故事的主題。以我的創作《害羞的芋頭》為例,封面用簡單線條畫出捲縮的芋頭,小作家只要仔細觀察這個封面,便能掌握她害羞、欠缺自信的性格。」 圖畫書以插畫為主,講故事者應該從多幅生動的圖畫,感受角色的情緒變化,例如喜、怒、哀、樂的情感。「小作家也可以配合圖畫書的文字,盡情發揮想像力,令故事主角的性格更加突出。在《害羞的芋頭》一書中,便有寫道:『她希望別人了解自己;她很想,很想改變自己,可以把內心想說的話說出來。』進一步補充了芋頭害羞的性格。」 抑揚頓挫 演繹文字故事 至於文字書,主要靠朗讀來演繹故事,「菜姨姨」親自演繹「刻舟求劍」的寓言故事。這則寓言故事出自《呂氏春秋》一書,闡述國君治國的道理,他認為國君治國應要符合時宜,明白世事在變,若一味沿襲舊法而不知改革,那麼就無法治國。後來這典故就被濃縮成「刻舟求劍」這一句成語,用來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的人。 「整篇文字故事,一字一句都由講者讀出來,假如平鋪直敘的話,聽眾難免會感到沉悶。因此,演繹文字故事時,要注意抑揚頓挫,這種講故事手法與朗讀有所不同,要憑節奏來吸引聽眾,關鍵是掌握句與句之間的頓。講者也要留心每一段文字,說到歡喜的事情時,要配合快樂的語調,帶出相應的情感。同時,講者也可以多花心思,將故事內容變得更加口語化,就像平日跟朋友交談一樣,令聽眾更加容易將故事記入心裏。」 寓言故事往往內含哲理,小作家與家人、朋友分享故事後,不妨一起思考當中的意義,「例如講完『刻舟求劍』的故事,大家可以討論一下『這位楚國人刻舟求劍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這位楚國人找不到他的劍?』、『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得到什麼啟示?』等問題。小作家在這些互動討論過程,不單學習到人生智慧,亦有助發掘出更多創作靈感,對日後寫作有很大幫助。」 從生活喜好入手 發掘創作靈感 除了愛講故事外,「菜姨姨」也創作不少故事,包括《害羞的芋頭》、《正義的辣椒》、《自信的甘筍》、《好動的菠菜》及《認真的西蘭花》等。「菜姨姨」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泉源,主要來自生活喜好,「我喜歡種菜、洗菜、炒菜、食菜及買菜……蔬菜便成為我的寫作靈感。同時,我透過自己的喜好進入閱讀世界,先了解蔬菜的特質,並且結合生活體驗來創作角色,例如創作《正義的辣椒》時,我先閱讀辣椒的資料,從它的外型、味道及營養等特質入手,再加入聯想,創作出它充滿正義感的性格特徵。」 小作家心聲 黃苡因 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 小三 “工作坊讓我學習到講故事時,要注意抑揚頓挫,以後我可以用這個技巧,跟媽媽一起分享故事。『菜姨姨』創作的火紅色、充滿正義感的辣椒角色令我印象深刻,我也想創作一個性格囂張的朱古力金幣角色。” 麥昕喬 聖公會基福小學 小二 “在圖畫書及文字書中,我較喜愛圖畫書,因為美麗的插畫可以表達更豐富的內容。『菜姨姨』鼓勵我們用一種蔬菜來創作角色,我會起用自己最愛吃、最熟悉的粟米來做主角。”

當多啦A夢遇上韋小寶 一字一句構建立體角色

武俠小說與漫畫對不少青少年來說,是成長過程中必讀的書籍,藉着閱讀這些書籍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小作家計劃」培訓班早前請來作家黃獎,向初中小作家分享從武俠小說取材的心得;而作家精讀坊則邀請到繪本作家路邊攤,向初小小作家分享如何從漫畫中學習塑造人物性格。 武俠小說或動漫作品中,武功高強的主角往往是年青人的偶像。這些潮流文化不單影響我們的生活,其中塑造人物、構思劇情的手法,也具有一定的文學性。作家黃獎教小作家從不同角度欣賞潮流文化作品,並且轉化為創作的養分。   動漫VS文字小說 補完故事細節 潮流文化的種類很多,武俠、愛情、歷史小說、日本及美國動畫、粵劇、電影、舞台劇都是其中之一,有些大熱作品更加會以跨媒介的形式出現。黃獎表示:「就以最近大熱的日本漫畫《鬼滅之刃》為例,除了出版漫畫、動畫之外,還出版了文字小說。動漫為了營造緊張氣氛,故事推進的節奏較快,刪減了一些枝節劇情;而文字小說正好發揮補完作用,例如故事中的九柱(九大高手)的經歷,令他們的性格面貌更加完整。」 摘下精彩內容 轉化為創作資料 潮流文化作品有許多吸引讀者的內容,例如緊張的劇情、刻畫人物的方法。小作家應該注意這些作品成功的地方,並轉化為自己創作的資料。黃獎表示:「以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為例,作者特別以小說1/4篇幅,講述主角父母—張翠山及殷素素的故事,用意是與主角張無忌與趙敏兩代的遭遇作比較,突顯角色不受價值觀枷鎖,正派與魔教、漢族與蒙古人政治之爭。金庸藉此表達出人生有很多不同的價值觀,彼此的衝突將故事情節推向高潮。」 武俠小說的主題除了報仇、查案及正邪之爭外,「追女仔」也是常見的橋段,《鹿鼎記》韋小寶、《天龍八部》段正淳、《越女劍》范蠡都是「追女仔」的箇中高手。「金庸並非只是直述這些角色『追女仔』十分了得,而是細緻地描繪他們『追女仔』的方法,例如段正淳會隨身攜帶情人的訂情信物;范蠡為了討好牧羊女阿青,寧願讓羊群嚼掉自己心愛的牡丹花,藉此塑造出獨特的人物性格。」 加入自己的新想法 除了借鑑潮流文化作品外,小作家也要追求創新,為創作帶來新變化。「閱讀及思考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門,我們除了透過閱讀參考別人的優點,也要加入新的想法。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便是結合歷史的創作,作者羅貫中曾經有志成為反元朝將領的軍師,可惜懷才不遇,故將這股熱誠投放到小說創作中,將諸葛亮塑造成一位無敵軍師;又例如段正淳在歷史上真有其人,更是一位十分敬畏妻子的人物,然而金庸卻在《天龍八部》裏將他變成風流成性的花花公子,這種性格改造的寫法也很有趣。」 同時,黃獎認為作者在創作的路上必須完全忠於自我,「在創作上,我們不要拋棄自己喜歡的題材,盡量寫出自己想講的故事,這樣作品自然可感染讀者。」 小作家心聲 黃星縈 瑪利曼中學 中三 “今次作家以潮流文化為主題,講解寫作上可以運用的技巧,只要 經過細微的觀察,從武俠小說、漫畫作品中也可以找到寫作靈感。印象最深刻是作家講解武俠小說裏有許多『追女仔』橋段,原來可以用許多生動的方式去寫。接下來我會寫一篇『欺凌王』短篇故事,我會以《多啦A夢》裏胖虎為主角,寫有關校園欺凌的故事。” 歐卓怡 拔萃女書院 中一 “今次小作家工作坊以潮流文化作品為主題,讓我知道它們亦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尤其是擅於刻畫人物的鮮明個性,勾起我小時候閱讀《老夫子》時,對經典角色老夫子、大蕃薯的回憶。現在我正閱讀金庸的《倚天屠龍記》,藉此參考作家的創作手法。” 無論是冒險、偵探、校園或愛情故事,除了要構思精彩的結構佈局外,也要有形象鮮明的角色來帶動情節。繪本作家路邊攤引用了多部日本著名漫畫,例如藤子·F·不二雄《多啦A夢》及Troll的兒童繪本《屁屁偵探》裏的角色,講解創造經典角色的技巧。 創造角色前 思考三大問題 人物角色是帶動故事發展的重要部分,路邊攤指出,創造角色前應該仔細思考三大問題,「首先,我們要想想創造這角色的意義是什麼?他們為了達成什麼目標?為了幫助什麼人?還是為了傳達某種意義?其次,他們在故事中擔當什麼角色?主角?配角?吉祥物?引導故事發展的關鍵角色?」 當構思好故事角色後,還要反覆推敲他們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路邊攤解釋:「小作家應留意角色之間在功能、意義,或者性格上有沒有重疊的地方。如果有的話,要將他們合併或刪減,避免令讀者感到混亂,令故事發展也更加流暢。」 起名配合造型性格 加深讀者印象 設定好角色後,便要為他們創造名字。為了盡快讓角色在讀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我們可以將不同角色的性格及外形特徵,融入他們的名字之中,「《多啦A夢》裏的胖虎、靜香便是很好的例子,『胖虎』一名與他身型魁梧,性格霸道凶惡非常貼切,而『靜香』的起名,亦表達了她文靜、乖巧及愛乾淨的性格。」 另一部日本漫畫《屁屁偵探》中,主角屁屁偵探的臉部長得像屁股,亦會使用「放屁」攻擊來追捕犯人,這種利用改觀及性格來創造角色名字的手法,可以令讀者更有代入感。 深度及反差設定 塑造角色多樣性 下一步是創造角色的特色,可以從外觀、性格、服裝及喜惡等方面入手,為角色製造獨特記憶點,例如《多啦A夢》裏懦弱的大雄,或者是愛吃豆沙包、怕老鼠的多啦A夢,都是他們獨有的個性。 為了令角色個性更加豐富,小作家可以嘗試為角色作深度及反差設定,「我們可以為創造人物設定多面性格,好處是令角色不會流於單一,呈現多樣化面貌,例如胖虎雖然行為霸道,但是他另有愛錫妹妹的溫柔一面;而懦弱的大雄亦十分重情義,會因此變得勇敢,展現善良的特質。」 「至於反差的性格設定,更加可以打破角色刻板的形象,引起讀者對他們的好奇心,例如平日凶惡粗魯的胖虎,原來十分喜歡玩洋娃娃和「煮飯仔」;《屁屁偵探》裏的馬爾斯警察局長,卻是一隻超級弱小的小狗,當他以細小身軀坐鎮龐大的警局時,形成強烈對比,加深了讀者的印象。」 角色生活背景 創造故事情節 除了名字、性格外,角色的生活背景也在創造故事情節上起關鍵作用,「塑造人物時,不要忘記為他們設定生活背景,例如他們來自什麼國家?地區?做什麼工作?在什麼學校就讀?有怎樣的家庭?有怎樣的朋友?政治觀?宗教觀?金錢觀?人生觀?這些設定對整個故事發展也有所影響。以多啦A夢為例,牠是來自擁有高科技的未來世界,所以牠擁有許多未來神奇道具,包括穿越時空的時光機,《多啦A夢》裏各種大冒險亦由此展開。」 另一方面,創造角色的生活背景,也有助塑造人物個性,例如《多啦A夢》裏小夫出身自富裕家庭,造就了他愛炫富及囂張牙擦的性格。 小作家心聲 陳恩陶 九龍禮賢學校 小三 “今次有繪本作家分享創造角色的心得,令我感到很開心!現在我也嘗試創造自己的角色,以一支顏色筆為主角,到處為大家帶來快樂色彩。我會為它畫一幅漫畫,交給路邊攤老師評分。” 梁惠頎 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 小二 “路邊攤老師引用了許多生動的例子,講解創造角色的技巧,印象最深刻是人如其名的胖虎、貌似屁股的屁屁偵探。我希望創造一個『神奇記憶糖』的角色,到處幫助善忘的人回復記憶!”

暢遊新詩捕捉文字細膩 漫遊寓言領略故事含義

文學新詩與寓言故事的相近之處,莫過於是要在簡短的篇幅中,利用精闢的文字,帶領讀者進入富有情感的世界。作家精讀坊今次邀請到黃巴士總編輯許芷茵及詩人飲江,分別向初小和初中小作家大談創作寓言故事和新詩的心得,讓小作家們對這兩種文體有更深入的理解。 寓言故事是深受孩童喜愛的讀物,從有趣、緊張的情節中慢慢體會抽象的人生哲理。作家許芷茵透過分享自己創作的《沒用的蘋果》,引導小作家如何取材、設計角色及運用五感等,寫出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 藉寓言解釋抽象道理 每一個經典寓言故事背後,都帶出深刻的道理,例如《小紅帽》教人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三隻小豬》則教人凡事全力以赴,不要苟且。然而,許多哲理都是抽象的概念,小作家在表達時有一定的難度。寓言故事則是一個很好的包裝方法,引領讀者逐步領會這些抽象概念。 許芷茵表示:「我們透過趣味而充滿寓意的故事,可以寫出人性的素質,例如善良、友愛、勇敢、忠誠、驕傲、貪心、狡詐及懶惰等;亦可以表達各種生活哲理,如謹言慎行、全力以赴、樂於助人及把握機會等。同時,小作家也可以借助寓言故事抒發不同的感受,如開心、慚愧、光榮及失望等。」 故事表達豐富主題 一個精彩的寓言故事,可以表達多個主題,許芷茵跟小作家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沒用的蘋果》,故事講述蘋果弟弟長得又瘦又小,總覺得自己沒用,聽見哥哥姐姐的鴻圖大計,心裏只有羨慕的份兒。蘋果媽媽一直鼓勵他要有自己的夢,終於,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蘋果弟弟得以一展所長,跟年青科學家牛頓成為好友,更啟發對方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許芷茵說:「在這個寓言故事裏,我嘗試表達了多個主題,包括『每個人都有用』、『要欣賞自己的長處』、『在適當的時候發揮』、『可為世界帶來改變』及『不要放棄夢想』,除了這些主要的哲理外,我們也可藉故事宣揚其他 訊息,例如『夢想人人不同』、『多鼓勵他人』、『要有觀察力及好奇心』、『遇上問題細心鑽研』、『對人友善及關心別人』。在文章講解這麼多哲理並不容易,但是通過寓言故事來表達便簡單、有趣得多。」 以行動及情節 鮮明刻畫角色 寓言故事有了主題後,便要著手設計不同的角色,令他們的個性更加鮮明突出。「當我們設計角色時,不必刻意使用形容詞,如『溫柔、善解人意的蘋果樹媽媽……』,而是應該以行動及情節,在故事裏帶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徵。」 在《沒用的蘋果》裏,作者成功為不同角色賦予了鮮明的形象,蘋果弟弟外形不出眾、缺乏自信,卻有心地善良、關心別人的優點;蘋果樹媽媽雖然捨不得眾孩子,仍鼓勵他們追尋自己的夢想;年青牛頓喜愛閱讀、愛思考,充滿好奇心,最終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多用五感寫作 為了令寓言故事更加生動,小作家也可以運用五感來寫作,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甚至是直覺來描寫事物。「我們可以利用人類的官感來寫作,令故事的情節更加真實、細膩,例如小狗不同的吠叫聲,可以表達開心、緊張、痛苦的情感;又圓又大的蘋果,會否發出誘人的香味?當觸摸蘋果媽媽粗大的樹幹,又會有什麼觸感呢?」 同時,小作家也可以透過角色之間的互動,帶出不同情感的交流,「例如蘋果樹媽媽跟蘋果弟弟真切的互信、疼愛與支持;蘋果哥哥、姐姐與弟弟的不同性格;蘋果弟弟與年青牛頓友誼的建立,都令故事情節更加豐富有趣。」 小作家心聲 吳倬綸 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小學 小一 “我參加小作家活動,希望學習更多寫作技巧,最深刻是講者分享了寓言故事《沒用的蘋果》,令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華。我將會起用自己最喜愛的玩具熊仔、雞仔為主角,創作寓言故事。” 何樂晴 嘉諾撒小學(新蒲崗) 小二 “我很喜愛寫作,平日也常閱讀寓言故事書。參加小作家工作坊後,我也想創作一則關於驕傲的寓言故事,讓讀者明白驕傲帶來的壞處。” 1917年,教育家、文學家胡適提倡「新文化運動」,為中國文學發展帶來改革,以白話文寫的新詩出現,不拘格律、篇幅自由都是它最大的特色。詩人飲江介紹了多首新詩,引導小作家賞析新詩的方法,並鼓勵他們從生活入手,尋找新詩創作的靈感。 捕捉心的觸動 轉化文字作品 對於小作家而言,新詩、詩人是較抽象的概念。飲江以李聖華的〈詩人〉作解釋,他是20年代寫詩,曾經出版香港最早期的新詩集。 〈詩人〉 李聖華 詩人是神秘的蜘蛛, 在宇宙黑暗的角落上, 佈滿了心的網羅。 一切隱藏的悲哀, 一切秘密的快樂, 慣在角落上飛翔, 一觸動了心網,便被詩人捉到了。 飲江說:「作者將詩人比喻為蜘蛛,一直在網羅上等候靈感的出現,一旦觸動到他們的心靈,便會立刻捕捉下來,並變成文字(新詩)作品。」 從生活經驗發掘題材 在發掘創作新詩的靈感上,飲江認為日常生活的遭遇、對話、經驗及回憶,都是很好的題材。他引用了一位台灣小四生的作品: 〈我們去捉魚〉 我們去捉魚, 河裏沒有魚, 我們變了魚, 捉來捉去。 飲江也以他與父親相處時留下的回憶,寫成了〈挨身挾餸〉、〈四方木〉,將父親的教晦與叮囑融入新詩之中,其中 〈四方木〉 飲江 父親說 你呀   就是這  天 四方木  你呀   圓 踢一踢  踢一踢  地  第一下推動 郁一郁  郁一郁  方  永恒的推動 「父親非常熟悉我的性格,笑我是一塊四方木,行事欠缺主動。新詩裏提到的『推動』,也引伸到對世界的思考,是誰引發『第一下推動』,令世界永恒運轉?有人認為是科學家,有人認為是宗教,於我而言,父親的叮囑便是無形的動力。」 觸動事件 抒發內心感受 除了在日常生活裏發掘寫作靈感外,小作家也可以留意一下社會上有那些事情,可以觸動自己的心靈,並且透過新詩創作來抒發感情,就像飲江的〈美人魚〉,創作背景是美國曾經發生的幾宗恐怖襲擊,詩人借助美人魚銅像的獨白代入事件,抒發內心難以平伏的悲傷。 〈美人魚〉 飲江 請鋸去我的            而如果 手        酒醒以後    你哭笑不得 在你酒醉時候   把臂談心    周遭的人 要是失業難耐   景氣到來          (如果到來)  漠不關心的人 請砍下      我們又     試試 我的頭      重新聚首    把槍交給我                  把絕望                  交給安徒生 註:一九八四年七月,美國聖路易斯特羅一失業保安警衛在當地一家快餐店內射殺二十一人,數日後,熱泉市又有一失意男子闖進汽車旅店,肆意開槍,把四人殺死,其間新聞報導,丹麥哥本哈根港口著名銅像「美人魚」,被兩名酒醉青年鋸去手臂,後駁回。據悉,此銅像頭部,亦曾於二十年前給人鋸去,後修復如舊。 這幾宗恐襲事件造成難以挽回的傷亡,作者借這個著名的美人魚銅像安慰施襲者,並反問假如他們酒醒了、或得到別人的關心,會否有另一個結局?作者藉?這首詩,排解自己對這些悲劇的難過情緒 。 小作家心聲 林傲芹 英華書院 中四 “這次工作坊令我對新詩有更深入的了解,認識到它有清新的一面。飲江老師教了幾個創作新詩的方法,我會嘗試從生活經驗開始,尋找創作新詩的靈感。” 陳文千 協恩中學 中三 “相對於古典詩的工整,新詩有不拘規格的特性,可以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大。印象最深刻是飲江老師分享了一位小四學生的作品,以有趣的捉魚為題材,短短幾句便流露了童真。”

靈感大爆發 五感探索 由食出發 精煉創作 從微入門

作家是一門非常講求觀察力的職業,他們假若欠缺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力,寫作時很容易因為缺乏靈感而陷入瓶頸。著名作家蒲葦及蕭欣浩早前獲邀擔任小作家計劃的培訓班導師,分別向小作家們分享從生活細節取材的竅門,以及教授別開生面的寫作文體,讓小作家們大開眼界。 一次品嚐美食的經歷,可會勾起小作家的深刻回憶?作家蕭欣浩以飲食為主題,分享運用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來寫作,能夠更加生動、細膩地描繪事物。小作家也可以透過描寫食物,引發更多寫作聯想,例如懷緬與家人分享美食、難忘的旅行經歷,達到借事抒情的效果。 五感立體呈現美食面貌 在日常生活中,飲食與我們的關係最密切,也是順手拈來的寫作題材。蕭欣浩表示:「味道是一種很抽象的感覺,小作家可以利用五感,更加形象化地表達食物的味道及面貌。」他以英國美食作家Nigel Slater的著作《吐司》,解釋如何巧妙地使用五感來描寫美食,例如吐司、果凍等。 Nigel Slater運用了視覺、嗅覺及觸覺,將平日吃早餐時常見的吐司(多士)活現眼前,「我的母親懊惱地皺着眉頭,把一片吐司烤焦的部分刮到窗外…」(視覺)、「事實上,我懷疑她這輩子沒有一天不使廚房充滿嗆鼻的焦吐司味。」(嗅覺)、「一旦那帶點鹹味的溫熱奶油接觸到你的舌尖,你立刻為之神魂顛倒,聽任他們擺佈。」(味覺及觸覺)。 他在另一文章裏,更用了聽覺來描寫果凍,「…世上只有一種真正不可或缺的果凍,就是當你用湯匙挖進它的深處時,會發出『噗』的一聲那種…把兩小包果凍粉放入水中,這樣你就能做出放響屁的果凍。」 借事抒情 飲食與人的關係 小作家也可以透過描寫食物,帶出對不同人物、事情的回憶,抒發內心的情懷,「飲食可以引發許多創作上的聯想,除了食物本身外,煮食的過程、期間出現的人物及場景及品嚐美食的感覺,都可以成為豐富的寫作靈感。就像Nigel Slater寫《吐司》時,便同時表達了與母親的關係,其中一段『你不可能不愛為你烤吐司的人。當你的牙齒穿透烤過後的吐司粗糙的表面,進入底下鬆軟的白麵包時, 這些人的所有缺點,包括逼你穿短褲去上學這種天大的缺點,立刻變得無足輕重。』從這段進食吐司的過程,作者自然流露了與母親相處的真感情。」 以飲食帶出地道文化 除了帶出人物感情外,飲食也可以表達不同地方的文化,「台灣一位作家寫的《涼茶舖》,便寫出香港的特色,『…今年又踫上全球一百四十年最熱的夏天…趁着還有奄奄一息,趕緊搭船進城,去上環的涼茶舖喝碗救命水。』作者不單寫出香港的炎夏、特色的涼茶舖,還生動地以『救命水』來形容涼茶的消暑作用。」 小作家心聲 李蘊琦 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 小五 “「我參加小作家培訓計劃,希望改進自己的寫作技巧。今次活動很有趣,原來五感也可以用來寫作。我也有一些下廚經驗,希望寫一篇關於製作蕃茄炒蛋、班戟的文章。」” 陳睿姿 天主教明德學校 小五 “「活動中最深刻是蕭博士分享有關果涷的文章。在味道以外,聲音也是一種描寫食物的方式,用「響屁」來形容刮開果凍的聲音十分生動、貼切。另外,我也學到通過食物來刻劃感情,藉此拉近人與人的關係。」” 步入生活步伐快速的時代,小說文體的篇幅也不斷改短,在長、中、短篇小說外,近來更出現了微型小說,在短至一千字內帶出故事,更加考驗作家的功力。作家蒲葦歸納創作微型小說的七大要訣,讓小作家深入淺出地掌握箇中技巧。 四一三不 微型小說的篇幅較短,更加注重寫作技巧,作家必須快速吸引讀者追看下去。蒲葦引用小說家陳葒(陳校長)《微型小說和語文教學》中「四一三不」,作為創作微型小說的注意事項,「四一是指『一千字』、『一時段』、『一場景』、『一件事』,簡而言之要集中情節,免得故事流於走馬看花,不能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而『三不』是指不是散文、不是詩歌、不是故事大綱,提醒作家的創作不要偏離微型小說文體。」 許多人容易將散文及微型小說混淆,蒲葦解釋:「與散文作比較,微型小說更著重故事佈局,也會加插人物對白,令情節更加生動,或者製造高潮爆發點。」 不作無謂情節安排 如何運用短小的篇幅,寫出引人入勝的故事?香港小說家董啟章便在專欄中分享過「契訶夫的槍」(Chekhov’s gun)的寫作理論,大意是「如果在故事的開頭,在房間的牆上掛着一把槍,在故事的後面這把槍一定要發射。」蒲葦指出:「在這理論中,其實『槍』只是一個代號,真正的意思是指『不作無謂的安排和描繪』,在作品出現的事物要符合讀者或觀眾的預期。」上述理論還有其他要點,例如:「藝術不應該解決問題,它只應該提出問題」、「不要說教」,為讀者預留更大思考空間;而「忠實地描繪人生」、「不要?造你沒有經驗過的痛苦」,均有助更真實地刻劃故事情節。 巧設懸念 加強追看性 即使篇幅有限,作家也可以運用各種技巧,例如設計一些懸念,加強微型小說的追看性及趣味。香港著名小說家劉以鬯的《打錯了》便是一經典示範,「整個短篇由兩段結構相似的文字組成,分別只是一個打錯電話的橋段,故事主角的結局已經有生死變化。作者透過看似重覆的文字,當中只有微細的文字改動,便寫出『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對比結果,在讀者腦海裏製造震撼衝擊。」 另一篇由小作家大使陳欣豫創作的《羅生門》,亦是善於巧設懸念的作品。作者設計了富翁、窮學生及書包三個角色,從不同的角色的自述,拼貼了富翁跳傘失事的真相。「小作家創作時,也不宜平鋪直敘,不妨加入倒序、插序,或製造一些誤會情節,均可加強小說的趣味。」 小作家心聲 葉凱瑩 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 中五 “「活動加強了我對微型小說的認識。蒲葦老師解答了我對散文及微型小說的疑問,散文較重描寫、抒情;而微型小說則重視情節的帶動。我亦對劉以鬯《打錯了》的深象很深,作者巧妙微細的改動,為故事帶來大變化。」” 黃秀怡 嘉諾撒聖家書院 中五 “「蒲葦老師在活動上分享了許多有趣的例子,例如林夕填詞的《她成功了他沒有》,簡短歌詞寫出了精彩故事;而陳欣豫的《羅生門》,亦有懸疑推理小說的味道。另外,我也十分認同「不要揑造你沒有經驗過的痛苦」這一點,可能令小說情節更加紮實。”

借古鑑今 取長補短 由經典作品拼發創作宇宙

歷史上偉大的著作有許多,由中國文學到西方童話比比皆是,箇中引人入勝的原因,實在值得參考。早前,作家唐希文及田南君擔任培訓班導師,分別為初小和初中小作家分享創作心得,特別教導小作家如何從童話故事和中國典籍中汲取靈感及應用到創作上,讓小作家獲益良多。 換個新主角 在閱讀故事時,我們往往會討厭某些角色,或不滿意某些情節。小作家不妨由此入手,為這些故事換個新主角,改編全新的故事。唐希文說:「我們可以代入故事裏的配角,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寫出另一個版本的精彩故事,例如在《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便以大野狼為主角,將牠由大壞蛋改編為孝順的孫子,為了讓祖母吃到美味的蛋糕,向鄰居小豬借糖時引發了一連串的誤會,藉此寫出一個新故事。」 她又舉了《睡公主》作例子,故事中向公主下詛咒的巫婆原本戲份不多,然而迪士尼卻以她為主角,拍成兩齣《黑魔后》電影。「改編後黑魔后變成淒美的故事,她原本是森林精靈,卻被睡公主的父親偷去珍貴的翅膀,她為了報復才向公主下詛咒,事後感到十分後悔,並且幫助睡公主度過很多難關。小作家可為故事換個新主角,加插許多新的經歷,令整個故事的劇情更加豐富。」 以不同視角帶出劇情 當小作家決定轉換新主角後,下一步便是運用想像力,構思新劇情。「這些新角色可以是人類、動物或物件,例如《灰姑娘》故事,我們可以選擇繼母、仙子、老鼠、南瓜車及玻璃鞋為主角,嘗試以這些新角色的視角出發。例如:繼母千方百計阻止灰姑娘去舞會,可能只是擔心她夜歸有危險;或者為南瓜車賦予神奇魔法,讓它可以隨時上天下海,載着灰姑娘與王子一起幸福快樂地生活。」 從新角色的角度出發,也可以幫助修補原故事的漏洞。「許多讀者都有疑問,為何只有灰姑娘才能穿上玻璃鞋?如果我們以有生命的玻璃鞋為主角,便可以從『它』的角度出發,只有真正主人出現時,才會變成最合適的尺寸,讓王子找出灰姑娘。」 換個新時空 穿越古今 引發趣事 除了更換新主角外,小作家也可以為經典故事換一個時空背景,為讀者帶來更大的驚喜!例如:迪士尼的公主來到現代世界;或者現代人返回古代,與名人或藝術家一起遊歷。 唐希文的作品《時空遊學園》,便講述一群資優學生返回18世紀的奧地利,在這個音樂之都與音樂家們會面。她說:「寫這些穿越故事時,小作家先要做好資料搜集,若要寫音樂之都維也納,便要熟悉當地曾有哪些音樂名家,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還有當地的建築、飲食文化,將這些細節融入,才能令故事更加真實。」 小作家心聲 譚存希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 小三 “「小作家活動很有趣,教曉我許多寫作技巧。參與工作坊後,我想創作一個穿越時空的故事,以我最喜歡的恐龍為主角,講述牠們與人類相處的故事。」” 陳恩陶 九龍禮賢學校 小三 “「在這次活動中,我學會可以換個主角,就能寫出許多新故事。例如公主不一定溫柔斯文。工作坊也教我們設計一些小道具及情節,令穿越時空的故事更加合理。我正構思寫作這樣的故事,透過旋轉樓梯或彈一首歌,便可穿越時空。」” 中國文學源遠流長,自詩經、楚辭、唐詩、宋詩,留下大量經典名句,小作家可引用這些古人累積下來的智慧,透過這些豐富的言辭來抒發情感;寫議論文時亦可引經據典,來增強立論的說服力。 引用典故 生活日常隨處見 引用典故是一種修辭手法,無論是詩詞、成語、寓言、諺語及俗語,都可以成為引用的對象。文言專家田南君表示:「即使創作於數百年前的詩詞典故,今日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仍然隨處可見。較早前我乘搭渡海小輪時便看到一句呼籲『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詩引用自唐王之澳《登觀雀樓》,原意是寫登樓觀景,如今便借用為呼籲乘客登上甲板欣賞海景。」 又如飲品「百事可樂」的名稱,原來亦來自宋蘇軾〈與鞠持正書〉:「文登雖稍遠,百事可樂。島中出一藥,名曰:『石芝』者,香味初嚼茶,久之甚美,聞甚益人!」田南君說:「『百事可樂』的英文名為PepsiCola,而宋代有一種飲料叫『石芝』,故相信『百事可樂』的起名,是音譯、意譯及引用典故三者結合而來。」此外,許多人的名字,都是引用古代的經典,例如明星趙學而及蘇有朋等,都引用自《論語‧學而》篇中「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等名句。 明用 暗用典故 文章更加生動 在引用古典詩句時,小作家可採「明用」或「暗用」的方法,令文章更加生動有趣。明用、明典都是直接引用的方法,例如周作人《蜘蛛》一文中:「天氣暖起來了,蜘蛛又出來在房檐底下做網。這使我記起小時候猜過的一個謎語:『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排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田南君指出:「這裏明用諸葛亮喻蜘蛛,令文章更加生動;而散文引用五言詩,令句式有所變化,更具韻味。 至於暗用、暗典,則是不會說明出處,如金兆梓《風雪中的北平》一文寫到:「俯視足下的五龍亭、漪瀾堂一帶,盡成了『瓊樓玉宇』,而我已聳身在『瓊樓玉宇』之巔。這時候,我真覺有些『高處不勝寒』了。」「文中的『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出自宋蘇軾《水調歌頭》,作者雖然未有表明出處,卻將其意境融入文章之中,令行文更加流暢。」 議論文引典故 增強說服力 小作家寫議論文時,不妨加入一些詩詞典故,有助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其中黃永武《在錯誤中學習》一文中寫到,「由此也可以想起《潛虛》上的一句名言:『項羽日勝而亡,高祖日敗而王。』日勝反而滅亡,就是缺少學習改進的機會,自始至終只有一套僵硬的戰略。日敗反而稱王,就是失敗之中,有許多可資學習策勵的地方。」田南君表示:「作者在這裏引用了史學家司馬光評價漢高祖,常從敗戰中汲取教訓,最終成王稱霸的故事,藉此加強『從錯誤中學習』論點的說服力。」 此外,如果反用典故,更加可以帶出諷刺、標新立異的文風,朱自清在《海行雜記》寫到「『子入太廟,每事問,』至今傳為美談。但你入輪船,最好每事不必問。茶房之怕麻煩,之懶惰,是他們的特徵。」「這個典故出自《論語‧八佾》篇,原意是讚揚孔子的恭敬謹慎,朱自清卻以此與船上茶房的懶散作對比。」 小作家心聲 袁皓華 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 中一 “「這次活動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百事可樂的名稱是來自蘇軾的詞句,引 用的例子並不限文章,還經常在日常生活中出現。」” 姜恩澄 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中一 “「除了物品外,原來許多文學家、明星藝人的名字都是來自中國古典詩詞。我希望寫議論文時能運用引用相關的修辭技巧,相信會較易掌握。」”

3個步驟 激發散文創作無限可能

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與明報合辦的小作家培訓計劃下的高小組及初中組「培訓班」在日前正式開鑼。知名作家劉偉成和周蜜蜜出任主講嘉賓。一眾酷愛文字創作的小作家,紛紛踴躍與他們現場交流,氣氛熱烈。 情景交融的寫作新境界 對於小作家來說,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固然重要,但如何將經觀察所接收到的景物和意像,透過充滿感染力的文字,達至情景交融,打動讀者的效果,就必須加以學習和訓練。知名作家劉偉成以「散文創作:以情入景 — 引景入情」為題,與一眾小作家分享他的寫作心得。 情景交融是散文創作常用的一種抒情手法,例如通過傳神生動的景物描寫,表露出濃厚的感情色彩,從而營造一種情和景高度融合的境界。清代詩人王夫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由此可見,情景交融是一種文人慣用令讀者產生共鳴的文字造詣。 劉偉成再以深入淺出的說法加以解釋,並建議小作家透過「觀察、聯想、投射」三個步驟進行練習。他稱:「簡單來說,我們要將眼前看到的景象,加入主觀的情感。例如平日逛街時,我們大可盡情打開五感觀察身邊的事物,當發掘到一些觸動到你的意象,好像小食店傳來令人垂涎的食物香味,這時便可發揮豐富的聯想力,記起某天媽媽接送放學途經熟食檔攤時,給剛好餓得發慌的你買了一串咖哩魚蛋,於是你再加入情感投射,將令人垂涏的食物香味扣連起媽媽對你無微不至的關懷,甚至繼而抒發你和媽媽之間的深厚親情。如此一來,文章便由單純的景物描寫,昇華至結合情感的抒發,真摯地向讀者傳達你的所見所感。」 「觀察、聯想、投射」三部曲 觀察:且聽畫面弦外音 聯想:發掘意象的刺點 投射:讓意象黏合情感 旅行畫冊:邊走邊畫 劉偉成還帶來了他的個人旅行畫冊,示範如何透過仔細觀察,為日常寫作提供靈感。他解釋:「許多人每次旅遊時都來去匆匆,還未來得及在腦中留下深刻的回憶,便已趕到下一個景點。與其走馬看花,不如用心欣賞更多豐富細節,例如我喜歡在旅行時,將一些美麗的景物,或一些觸動情感的意象,即場以手繪方式記錄下來,然後再附加文字註解,有時還會加入主觀的情感投射,成為一本獨一無二的旅行畫冊和筆記。每次打開畫冊重看,一幕幕愉快情景隨即在腦海清晰浮現,有時甚至會給我帶來如泉湧般的創作靈感呢!」 導讀範文:豐子愷《鄰人》 另外,劉偉成還挑選了一篇由已故作家兼畫家豐子愷所寫的一篇散文《鄰人》作範例,分析文學大師如何運用敏銳的觀察,再加入意象聯想和情感投射,達至引情入景的效果。文章從作者自己所作的一幅漫畫說起,在分隔左右兩邊露台的外牆上,鑲着一張半圓型的鐵扇骨,骨上伸出一支支用以防止別人踰牆犯案的尖刺;露台上各站着兩個人,隔着牆、背對背,彷彿兩個互不相識又互不信任的鄰居。至於《鄰人》這篇文章,就是由此漫畫出發,諷刺人類不但具有貪婪、猜疑等各種醜陋人性,還要製造出鐵線骨這種赤祼祼地宣示醜惡的物件,造物主若看到人類運用衪所賜予的創造力,竟然用優美的金屬曲線和精準的數學計算,將充滿藝術感的設計製造成象徵醜陋人性的徽章,或許只能大嘆無奈。 小作家心聲 陳紀霖 沙田官立中學 中四 ❝今年是我首次參加小作家培訓計劃,原以為今次活動只是像一般單向式講座般灌輸知識,事實是嘉賓和小作家有許多交流互動時間,讓大家在輕鬆的氣氛下學習。十分感謝劉作家的充足準備和用心指導。❞ 袁晧華 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 中一 ❝今次活動讓我學到在基本記敘和描寫技巧之上,加入情感投射的方式,令作品讀起來更容易引發共鳴。我日後會嘗試運用此方法創作。 相關活動回顧︰ 故事創作3元素︰人物、情節、感受 更多散文創作參考 本屆及歷屆小作家「佳作共賞」

故事創作3元素︰人物、情節、感受

對於高小組小作家而言,故事創作、也就是自行寫作出一個故事,需要掌握3個元素︰人物、情節、感受。知名作家周蜜蜜出任主講嘉賓。一眾小作家把握這次機會進行交流,以掌握故事創作3元素。 故事創作的三大要素 許多高小程度的同學平日都喜歡閱讀故事體裁的作品,例如童話、寓言、偵探、科幻、歷史和名人傳記等。高小組「作家培訓班」𨘋請了知名作家周蜜蜜主講,以「故事創作:憑觀察看世界」為題,帶領小作家透過用心觀察身邊事物,令故事創作的內容更吸引。 故事創作的三大要素是人物、情節和背景。以人物描寫為例,作者如能讓角色展現鮮明的個性,自然能大大增強故事的可讀性。例如人物對不同事物的想法和反應,就最能顯露角色的性格和觀念。 「觀察、聯想、投射」三部曲 觀察:且聽畫面弦外音 聯想:發掘意象的刺點 投射:讓意象黏合情感 導讀範文:黃慶雲《怪電話》 周蜜蜜帶來了由兒童文學作家黃慶雲所寫的一篇短篇故事《怪電話》作為例子。她介紹道:「這個故事的主角登平是一個頑皮的學生,平日最愛打電話捉弄別人,同學們每次接到這些怪電話時,就知道一定是他在攪鬼。有一次,登平從同學何敏處取得班主任蔡老師家中的電話,於是決定晚上進行電話惡作劇,怎知蔡老師的出奇反應,不僅令登平即時不知所措,翌日蔡老師更將昨晚的遭遇,以別出心裁的方式與班上同學分享,故事結局令讀者完全意想不到呢!」 周蜜蜜解釋,這篇《怪電話》不論角色設定以至內容主題,均十分貼近高小組小作家的所見所聞,在座不少小作家也回應,偶爾也會接到一些令人莫明奇妙的電話。周蜜蜜續解釋:「當不同人遇上這些情况時,到底他們會如何應對呢?當我們構思故事人物角色時,我們不妨參考日常生活中的實例,透過觀察和分析,細緻地刻畫主角的性格。因此,我建議今次大家聽聽其他小作家的經驗分享,觀察和了解別人接到怪電話, 或親自進行電話惡作劇時,會作出什麼反應,跟自己的處理方式有什麼異同之處,這些有趣的真實生活情節,往往都能成為日後寫作故事的靈感來源呢!」 分組討論交流生活經驗 這時活動亦進入下一階段,小作家分成多組,輪流分享他們接到怪電話的經歷,例如有小作家接到美容公司的服務員致電,推銷纖體療程優惠,當她表示她只是一個四年級的小女孩時,對方竟然仍不氣餒並繼續游說,說小學生也有可能體重超標云云。亦有小作家分享道,曾在家中收到來電,講出爸爸的姓名並稱當事人已因干犯罪行而被捕,但爸爸其實正在房中熟睡,小作家因此不慌不忙地直斥其非,電話騙案不攻自破,爸爸醒來後更即時跟他分享這段「趣聞」。 最後周蜜蜜總結道:「古今中外許多精彩的故事作品,其實都是由作家運用觀察,將日常生活透過規範文字加以敘述和轉載,過程中當然可能會稍加修改和創作,但最重要的,是要在故事中保留值得回味的生活細節,這樣才能令讀者領會心神,引發共鳴和反思,為作品注入內涵和閱讀價值。」 小作家心聲 張仲僖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分校 小六 ❝我很喜歡寫故事,去年開始跟幾位同學一同創作一篇數萬字的作品,大概完成了一半。今次活動讓我學到如何令人物角色性格設計得更貼近真實,相信能令我們的故事情節變得更有趣味。❞ 凌雯嫣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 小六 ❝有同學去年曾參加這個培訓計劃,並且極力推薦我一同參加。今次是我第一次出席小作家培訓班,覺得這種學習寫作的方式,跟課堂教學有很大分別,比較生動有趣,令我很期待日後的其他活動! 3個步驟 激發散文創作無限可能 更多小說及創作參考 本屆及歷屆小作家「佳作共賞」

活動 / 投稿

焦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