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技巧班

創作童話故事 將文字轉化為畫面

寫作就像一杯白開水,看似透明,喝起來淡而無味,但其實可以在平淡中品味出人生哲理,感悟出酸甜苦辣。像作家周蜜蜜、圖文作家魏寶婷喜歡把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人、事、物,運用想像力描寫出來,因此文章往往能充滿生命力,讓人閱讀下去都能得到啟發。今次她們分享更多如何運用語文能力、想像力、觀察力,創作出有畫面和質感的故事。(撰文:曾劍華) 讓寫作靈感源源不絕的方法 從生活開始入手觀察 有人靈感像天地宇宙山河般奔流不息,亦有人靈感來自現實生活上的情感,轉化為創作。其實,寫作靈感可以從生活上取得,像講者魏寶婷喜歡從生活中尋找靈感,並於今次活動分享如何在日常中取得創作及寫作靈感。 要多留意事物 魏寶婷認為一個好的創作者是一個好的觀察者,因平日會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到有趣的事物,並轉化為一個寫作靈感。在課堂上,借一幅錯視圖畫來舉例,「只要將視點向上或向下移動,就能看見一名黑髮少女的側臉;或換個角度,以少女的耳朵作為眼睛,就會看到一位老婆婆。單憑小小的圖畫,可有不同的詮釋與呈現方向。這跟寫作一樣,同一個主題都可以有不同的切入點來寫。」 除此之外,可從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事物來找靈感,「在看恐龍圖書時,同學可知恐龍身上的顏色除有綠色外,還有其他顏色。況且恐龍有不同品種,可在圖書館找到不同作者撰寫的圖書,從內文了解恐龍知識;甚至可啟發自己寫一個跟恐龍有關的故事。又或者公主系列的圖書,除欣賞到美麗的城堡設計外,亦可看看主角背後的歷險與奇幻故事,或研究主角服飾及頭髮等,從而找到閱讀的樂趣。 引發創意聯想 她鼓勵同學可多寫自己喜歡的題目和故事,例如隨身帶備一本「簿仔」(筆記本),把平日看到有趣的事物記錄下來,作為日後寫作的素材。 另一啟發寫作靈感的來源是電視或電影,特別是角色人物與故事背景的設計,都可作為鍛鍊寫作的技巧。「小時候,每當放學做完功課後,便會追看電視播放的卡通片。因故事裏所描述的角色、故事情節富想像力,從而啟發了我對創作的興趣。就好似《哆啦A夢》的「法寶」設計及用途極具創意,每當主角大雄有難,那些「法寶」就可解困,這對創作很有啟發性。或是《寵物小精靈》主角比卡超,靈感來自松鼠,長長的尾巴是從閃電啟發出來。實在,在日常生活中可找到許多創作及寫作的靈感。」 寫作另一重點是要保持好奇心,方能享受創作的樂趣。她建議大家完成創作後多跟家人朋友分享。最後她補充,「寫作是沒有規限,字數亦不限,只要寫到自己感滿意便可以了。如有興趣的話,可以繪畫人物角色,甚至為這個故事附加圖像或相片來豐富作品。」 小作家心聲 黃埔宣道小學 小一 陸詩語 小作家培訓計劃十分吸引,自參加後我比以前更愛看書, 期待再有下次參加機會。課堂上,最令我驚訝的是原來寫作靈感可以從書本上或從生活上觀察汲取的;由於自己喜歡吃,或可能將食物作為寫作靈感,把最愛吃的甜品寫下來。 香港培正小學 小一 劉盈妤 首次參加小作家培訓計劃覺得很有啟發性,令我更愛看書,特別是偵探故事。我會嘗試透過偵探故事來取得寫作靈感,或許日後可當上偵探家或寫偵探故事的作家。對於是次課堂,美中不足是無法跟導師面對面交談,希望疫情快受控,大家可以回復面授課堂的模式,很期待下次再參加其他導師的培訓班。   寫好童話故事 學習捕捉人世間各種情感 雖說童話是給小孩看的文體,但亦可作為吸取對寫作興趣的養份。特別是兒童文學作家阿濃之著作,當中想表達的主題,往往令人看後有所得著。為了進一步提升寫作技巧,作家周蜜蜜於作家精讀坊,以阿濃的作品為例,讓同學掌握書寫情感的方法。 阿濃原名朱溥生,從二十多歲開始就投稿寫作,因對寫作有濃厚的情感,便改了此筆名。他出書過百本,得獎無數,五度獲選「中學生最喜愛作家」,最受讀者喜愛之作為《阿濃集》,字裏行間充滿感情,是學習寫作的最好途徑。周蜜蜜於課堂裏特別推介阿濃另一著作《阿濃的有情世界》,可從文中進入一個充滿愛的世界,感受什麼是濃情,以及如何表達出富深度的意念。 以物喻人 從情感出發創作 《阿濃的有情世界》是作者與兒子打造的有情世界,圖文並茂收錄了二十一個有趣故事,並區分了多個部份來着墨,包括「動物的有情世界」、「人間有情」、「這些人」、「這些物」及「語文故事」。「著作的字裡行間,充分展現出作者的有情世界,尤其是以物喻人,很有幽默感,可透過描寫故事的手法理解如何用真情待人,學會體諒、包容與珍惜。」 周蜜蜜在書中挑了其中一個故事《刺蝟寶寶》來跟同學分析作者寫情感世界包含了多方面的建構。「人和動物最大分別是人類有情感,作者運用文字的力量寫出有情感的故事,亦刻畫出有感情的畫面。例如描述主角擁有的刺蝟特徵,其媽媽為了打毛衣,從身上拔下刺,引喻為人著想,保護大家的想法。其實,寫童話世界,可把物件寫成有生命、個性,透過主角的性格或言行舉止,立體地塑造出角色的性格。」 寓言手法 把故事推向高潮 當一個出色的作家,不但不會讓讀者看穿故事發展,更會帶出意想不到的結局。尤其是創作童話,更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藉助虛構的事物來表達出精彩寓意。「正如文中的結尾部分,提到主角為了不想傷害對方,竟把身上的刺拔掉。這場高潮戲,帶來富深度的寓意,就是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是最寶貴?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管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所有的感情都需要被溫柔對待。所以,當我們學習寫童話,可描述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係,或怎樣構成不同的事件和情節,或透過故事想表達什麼主題。」 小作家心聲 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小三 麥詠淳 自己平日喜歡寫作,特別鍾情於創作故事,透過寫故事來培養出自己的想像力。由於學校較為著重文體培訓,甚少談及如何應用想像力。當參加培訓班後,能夠有空間讓自己自由地發揮想像力。現正計劃遞上第二篇文章,希望可從每次的投稿來挑戰自己過往沒寫過的文體。 馬鞍山靈糧小學 小三 時若詩 自己很喜歡看書,亦會自行創作漫畫,有感發表漫畫需要文字來輔助,希望能透過課堂內容得到啟發,所以參加培訓班。最深刻是課堂內容充實,導師借圖畫來引導大家,如何掌握寫情感的手法,有感計劃可助自己提升寫作技巧,希望日後可以有更多機會參加其他培訓班,或會有更多的得著。

寫作營探討報告文學 從巴士看世情覓素材

探討新聞報道與報告文學的異同、嘗試從巴士看世情,是本學年「小作家培訓計劃」初中組「寫作訓練營」的主題;除了聆聽講座,小作家還根據多位香港作家對香港本土風貌的描寫片段,即席「串流」創作。 宋淑慧:報告文學是「混血兒」 曾任報章總編輯的資深傳媒人、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高級講師宋淑慧指出:「新聞是指最近發生、受眾感興趣的事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基本的新聞報道形式要求簡明,強調客觀性,不夾雜個人意見,呈現事實效果。」 至於報告文學的表達形式卻略有不同,宋淑慧形容其為新聞與文學的「混血兒」,兼有新聞和文學雙重價值。她說報告文學是一種具有新聞特點的叙事性文學,以現實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人事為題材,並用文學的角度、技巧來表達、報道,堪稱是一門在真人真事基礎上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體裁。 宋淑慧表示,報告文學禁用想像力虛構故事,與新聞報道一樣強調「求真」、「傳真」。但想像力能幫助作者尋找故事,在不斷的想像、追蹤、再想像、再追縱的過程中,逐步修正假設,接近真實。她指報告文學的作者必須有備而戰,設法回到「歷史戰場」:採訪當事人、搜索歷史的原件和遺物、勘探事發現場、蒐集及分析大量資料等,始能寫出一部反映時代、記載歷史的作品,成為著名報告文學家錢鋼口中感性的「傳播物」。 陳自瑜:乘坐巴士發掘身邊題材 資深新聞工作者及出版人陳自瑜獲譽為香港巴士迷的教父,他曾到世界各地考察巴士的狀况,出版了一系列《香港巴士手冊》、《香港巴士年鑑》,並為報章撰寫巴士專欄。他說研究巴士的更迭,可見證科技的發展,透視社會的演進。 ▲香港巴士迷教父陳自瑜 此外,陳自瑜說作為巴士迷,經常以巴士代步,也愛隨時留意身邊發生的事情,在巴士車廂觀察周遭,思索解決環境問題之道,亦為寫作發掘題材。 講解完畢,陳自瑜要求小作家分組討論,從巴士經營的視角,探討今後巴士的發展方向,以致能夠配合社會發展、改善環境及滿足乘客要求。討論過後,各組分別發表意見,陳自瑜更讚揚當中不少提議甚具創意。 小作家分享 曹雪熊 港大同學會書院 中一 小學四年級時我參加過《明報》小記者體驗營活動,當時只知道新聞寫作必須客觀、真實地將訪問寫出來。但今次寫作營令我眼界大開,使我更了解有「新新聞學」之稱的報告文學是如何以文學手法表達真人真事。 蔡宛芯 聖公會林裘謀中學 中三 巴士這個題目很有趣,富人情味,讓我們藉此探討社會環境的變遷和市民生活的關係。我很喜歡即席寫作一環,平時較少機會這樣創作文字,感覺深刻。

激發 寫作靈感 從個人興趣出發 深入研究成題材

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可從自己的興趣入手,興趣可產生原動力,激發源源不絕的寫作靈感。正如作者阿翔與陳廣隆,都是因為對事物有着濃厚的興趣,從而身體力行,或展開研究,成為出版著作的泉源。前者踩單車遊歷世界各地,把沿途見聞輯錄成書;後者因為對金庸著作充滿好奇,就連唸碩士的畢業論文亦以此為題。所以當你遇上思維阻塞,或苦無寫作靈感的時候,不妨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作為切入點就能寫出很多好文章。 遊記怎麼寫?用心出發 寫到世界盡頭  歷代不少文人雅士都愛遊歷,喜歡將沿途風光和體驗比喻為人生路。像古文學《桃花源記》描寫陶淵明憧憬「世外桃源」的生活,暗示他的生命哲理。從香港踩單車踩到南非的旅遊作家「阿翔」分享遊記寫作,指導同學怎樣把一段悠長旅程演繹成文字。 阿翔幾年前提出一個疑問:能否踩單車由大埔去到南非呢?經過兩年的籌備,他於2016年由大埔的家出發,用了一年半時間,途經二十多個國家,最後踩到目的地南非好望角。「究竟如何將踩單車之旅寫成遊記? 何謂遊記? 如何篩選合適內容撰文並結集成書?怎樣的遊記會吸引讀者有興趣閱讀?一連串問題讓同學好好思考。以我的遊記為例,我會把每天看過、遇過的人和事記錄下來,回港後花幾個月的時間,再把當中最有趣的部份結集成書。」 阿翔,自由身旅遊書作者、深度遊行程策劃及領隊。熱愛戶外、運動型旅遊及文化深度遊。曾以1年半時間用單車由香港騎行到南非好望角,並將旅程紀錄於《滾動到世界盡頭》一書。其他著作包括《我們都是在旅途上長大的》、《Lonely Planet台灣》及《Lonely Planet北海道》。 何謂遊記? 寫遊記,表面看似是較易寫的文體,但要令讀者看得投入或有共鳴,卻非易事。究竟阿翔怎樣通過自己喜歡的旅遊體驗,引發同學書寫遊記呢? 遊記文體有許多種,可以是記敍文,也可以是描寫文。「遊記主要記錄旅行經歷的所見所聞,部分可描寫當地風景,讓人知道我去到非洲,看到的沙漠是怎樣的。除了這些,也會把看到的風土人情、當地特產飲食、平日的生活一一介紹,還會提及當地歷史文化等。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個人感受,正如你去過的東京鐵塔,跟我去過的有何分別,怎樣跟別人的遊歷不同呢?例如在踩單車的旅途中,在廣東獅嶺鎮遇到一位老人,勉勵我不要懶、不要怕難!起初真的不適應每天的長時間騎行,還有天氣是最大挑戰,最怕下雨或遇上逆風,所以每次想放棄的時候,就會想起伯伯的說話。當說出了自己最真摯的感覺,遊記的果效就更突出。」 結構性寫作 如何寫好一篇遊記?阿翔指出,最重要是選材好,切忌拋書包,或可加些幽默感,用對話引起讀者的興趣,使內容生動些。在結尾部分,通常是帶出個人感受,反思問題。 「寫遊記,不能把所有見聞全部寫下來,這樣的「流水帳」未必好看。如描述早上在酒店起床刷牙梳洗,到服務生幫忙拿行李,然後上的士之類,太過詳細記錄事情,令讀者不會有興趣去追看。所以描述故事的手法要特別,才會令讀者有新鮮感。還有,旅遊經歷要獨一無二,尤其人物故事永遠最有趣,即描述當地遇上的人物和故事。此外,取材上可選擇一些能引起讀者共鳴、令人反思的事情。例如一次以色列之旅我住在青年旅舍,老闆是退役軍人,有位德國女住客問老闆有否殺過人,老闆回應如果我不殺、就會被殺,這就是戰爭!這句說話令我印象深刻,所以寫遊記重點是道出個人感受,形容當刻的感覺。另外,如想描寫風景,切忌濫用『美麗』、『壯觀』、『廣闊』等形容詞。若描述當地歷史文化,一定要做足資料搜集,避免資料錯誤。」 小作家心聲 余希晨 慈幼葉漢千禧小學 小五 “「在學校沒有機會與作家接觸,更不會跟旅遊作家交流,所以我很開心可以參加培訓班。對課堂內容最深刻的印象,是當老師提到用真實的感受去寫作,原來寫作除了想像外,更需要有真實的體驗,啟發我對余希晨 寫作充滿熱情。」” 黃苡因 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小四 “「我在去年已參加「小作家培訓計劃」, 有感今年的課堂內容新穎有趣,充滿挑戰性及驚喜。透過兩年不同導師的指導,我已掌握書寫不同文體的技巧。這次學會寫遊記,認識到如何選材。可惜在疫情影響下不能外遊,但無阻我書寫遊記的決心。我將會把過往曾到美國、台灣和日本等地的見聞寫下來,期待盡快投稿,讓大家欣賞。」” 林海嵐 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 小五 “「對作家踩單車到南非的印象很深刻,可惜自己沒有踩單車的天分,沒機會有像老師般的體驗。因我未有機會在學校學習寫遊記,參加培訓班讓我感到具挑戰性,期望自己的作文會有進步、技巧有所提升。另會嘗試運用老師教導的方向來回憶英國之行,把造訪多位文學作家故居的感想寫下來,希望能做到老師的要求吧!」”   要寫好人物從小說筆下入手學習外貌描寫  記敘文是寫作體裁中最常用的文體,一般分成寫人、狀物、敘事與記景四類。怎樣把人物透過「記」、「敘」寫得活靈活現,令人看後如見其人?其精髓在於平日有沒有仔細觀察,把親身感受和經歷,通過生動、形象化語言描述出來。陳廣隆擔任初中組活動講者,以淺談金庸小說的人物塑造和武藝為主題,分享描寫人物的竅訣。 金庸創作了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 包括《射雕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作品。小說所刻劃的人物性格,以至對武功的描寫,往往能突出人物的鮮明形象。從賞析角度來看,從90年代開始陸續有評論家認為其精采之處可與殿堂級文學作家看齊,包括魯迅、巴金等。從寫作技巧來看,金庸將人物心理捕捉得很具體,我們可從中學會書寫人物的手法。 從興趣到研究 多年來金庸小說曾多次被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包括94年的《射鵰英雄傳》、95年的《神鵰俠侶》、97年的《天龍八部》等多部作品。 為何金庸的作品多次被改編呢?陳廣隆表示,「金庸作品不只是消閒書籍或通俗小說,還把琴棋書畫,甚至易經等知識滲入字裏行間。讀大學碩士時,我更以他的著作為研究對象。」在課堂上,他更分析歷代影視媒體中曾飾演楊過與小龍女的人物,哪個版本最接近小說裏的描述。像服裝方面,以吳倩蓮夥拍任賢齊的版本為例,小龍女以黑色衫示人,跟以往作品的白色服飾有別。由此可見,不妨從多角度探討金庸筆下的人物和描寫技巧等方向,對寫作甚有啟發性。」 從影像到文字 陳廣隆指出,以《神鵰俠侶》所使用的武器「玄鐵重劍」為例,哪個版本最接近小說的描述?他借不同版本的描述來分析「想像」與「寫作」之間的關係。95年的版本,古天樂飾演楊過,所背着的「玄鐵重劍」較輕身。到2006年黃曉明飾演的版本,展現出既巨大又誇張的兵器;至於數年前3D手遊《射鵰英雄傳》出現的版本,設計完全有別,究竟哪個版本最接近小說裏的描述? 陳廣隆闡釋道,其實小說內所描述的是「那劍黑黝黝的毫無異狀,三尺多長的一把劍,兩邊劍鋒都是鈍口,劍尖更圓圓的似是個半球」,金庸就是想借此道出「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意思。「原來最強的劍招並非繁複而是簡單的,只要對準焦點,以最強力度揮出去,就能『遠勝世上諸般最巧妙的劍招』。多齣作品中所呈現的版本,都沒有一個能接近原著。反而新加坡漫畫家黃展鳴主筆的《神雕俠侶》漫畫內描繪的模樣,較接近小說裏的神態。 陳廣隆,語文教師,「香港粵語片研究會」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成員。自小愛讀金庸小說,為此醉心不已,著有《誰是金庸小說武功第一人?》。報章專欄作者之一,文章現散見於報章及網站。 他又借兵器的描述,帶出影像可跳出文字的想像空間。「我們未讀作品,往往已因流行文化有初步的『印象』;可是當回到『文字』本身,就能細味到其特色之處,從而引發到新的『想像』,而這種『想像』或可改變我們下次閱讀時的『預期』和『印象』。因此每次閱讀,都可『綜合』出新的理解,從而豐富了閱讀和寫作技巧。」 小作家心聲 李美慧 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 中四 “「自己確實很少看金庸作品或武俠小說,亦相對較少描寫人物,是次首度參加「小作家培訓計劃」,對如何描寫人物有了另一番理解。特別是導師分折金庸所描寫的人物非常仔細,像提到洪七公的衣着邋遢,突顯其粗豪性格。換着自己來寫,就一定很直接地寫他外觀。當理解導師講述的內容後,日後作文時,可多利用外在衣飾或內在因素來帶出人物性格。」” 方悠 播道書院 中四 “「學校課堂有教授人物描寫,但沒有像導師般仔細分析金庸筆下暗示式的寫作技巧,例如簡單地通過引用《射雕英雄傳》的動作、兵器等,教大家描寫如何透過外在物件來展現出鮮明的人物形象。這種寫作技巧對我來說有點難掌握,需要時間來消化;但確實對寫作得到很多啟發。」”

想像虛擬世界 感悟生活故事

創作源自生活,許多出眾的故事情節,都是作者從生活小事感悟而來。因此,擁有豐富的想像力甚為重要,可引導我們發掘創作靈感。較早前,小作家培訓計劃的作家精讀坊活動邀請了作家唐希文和鄭子遴擔任嘉賓講者,前者分享幾米的作品,鼓勵小作家即席發揮創意;後者分析阿濃的作品,教大家如何提升寫作技巧。 以多彩的顏色 代表心情、環境或時間變化 幾米不單擅長繪畫,他的作品更是充滿色彩。作家唐希文首先與初小組小作家們分享幾米作品的特色,然後一起觀看短片《Kiss & Goodbye》,帶大家進入幾米繪本的想像世界。 在這段短片中,色彩的變化貫徹了幾米的創作風格。火車由最初的粉藍色,經過富士山變成橙紅色,到達海邊變成綠色,穿梭月亮夜晚的情景時變為紫色,最後變成彩色。唐希文說:「火車在漫長的行駛過程中不斷變色,代表旅程中心情、環境或時間的轉變;幾米也喜歡轉換動物、人物和背景顏色,如刻意將白色的兔子繪畫成綠色,來代表他當時的心情。小作家平時寫文章或繪畫時,不妨參考這種表達方法,除了直接描述事物以外,也可以顏色來交代心情變化。」 引用擬人法 故事情節更生動 幾米筆下的繪畫並非寫實的事物,他經常加入超現實的元素,令故事情節更加生動。 《Kiss & Goodbye》短片中也出現了各種天馬行空的動物,如會飛天的巨型兔子、緊抱樹幹的獅子……這些都是幾米其中一個繪畫特色。唐希文解釋:「他運用了擬人法,賦予動物擁有人性的特徵,或是融入人的感覺,幾米筆下的動物有時會哭泣,表達出不同的情緒。另外,寫文章時也可嘗試用擬物法,運用「可能」或「假如」去想像,讓死物都擁有生命,如幾米的另一繪本《藍石頭》,便講述美麗的藍石頭被撞裂成兩半,一半留在森林裏,另一半卻被運往城市,藉藍石頭的旅程表達對故鄉的思念。」 ▲唐希文 作家 寫作錦囊 1.幾米的圖畫是現實中看不到的畫面,或是日常生活中不會發生的事情。寫文章最重要就是想像力。 2.寫動物故事或角色時,不妨透過日常生活的觀察,加上大膽聯想,例如會飛天的白兔。 3.幾米繪畫的大象色彩繽紛、造型百變,帶給別人歡樂。運用擬人法時,可先從動物的主要特徵加添想像。 從故事感悟生活 創作故事時,小作家要懂得捉緊讀者的喜怒哀樂,情節才會引人入勝。然而這些寫作技巧並非與生俱來,要怎樣捉住這些情緒,還需要從學習、練習及生活感悟而來。兒童文學作家、五屆青年文學獎得主、「小小作家腦作動」創辦人兼導師鄭子遴,早前主持初中組的作家精讀坊,幫助小作家們整理生活、情緒練習,從而訓練他們將生活點滴化成故事情節。 故事三元素 鄭子遴以本地著名童話故事作家阿濃的作品,分析創作故事的主要元素。阿濃曾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也是電台節目主持以及愛情短篇故事作家,曾以「濃濃」為筆名,擅長寫與情有關的文章與故事。 ▲鄭子遴要求小作家試用喜怒哀樂的情緒表達出對生活的感受。 鄭子遴認為,創作故事是一種對生活有所感悟的描述,並且以三種元素為核心,包括人物(角色)、問題或慾望,以及衝突或解難,才能構思出引人入勝的情節。他以阿濃的作品《留堂》(出自輕小說《惡人》)為例,跟小作家講解創作故事的三個元素。鄭子遴說:「阿濃透過一件小事,講述兩個同學之間的友情,雙方從錯誤中學習成長。人物是李志明和張小娟,故事中的『問題』是李志明沒做功課,而『慾望』是他想借功課抄;引發高潮的『衝突』是張小娟不肯借功課,最終的『解難』是李志明留堂補做功課。故事中有兩種感悟,一種是人物的感悟,作者沒有直接交代,似要讀者自行推測李志明從事件中的感悟。在結局裏,藉張小娟送給李志明的一份獎品『薯片』,暗示張小娟希望李志明明白,留堂補做功課對他來說是有益無害的。」 佈下「彩蛋」 引發讀者聯想 至於阿濃的寫作風格,鄭子遴稱讚他的寫法沉穩而不傷人,他曾經自比一把「鈍刀」,沉穩、準確而志在不傷人,點到即止,手下留情,使人感到舒服自然而又能有所領會。其次,阿濃亦擅寫浪漫而俏皮的故事,例如《浪漫這回事》(出自《日日是好日》)透過老夫老妻的對話,帶出日常生活都可以很浪漫。 ▲兩位小作家即場演繹《留堂》中的內容,引起全場充滿歡笑聲。 阿濃是個幽默風趣的作家,他的幽默感在於喜歡在故事或文章的末端給人「彩蛋」( 小驚喜) , 例如《初吻》(出自輕小說《惡人》)中主角阿東的女友萍萍在游泳時遇溺,被他的好友阿明用人工呼吸拯救了,阿東覺得阿明奪去了萍萍的初吻,因而對他心存芥蒂,彼此關係陷入僵局。阿濃最後以此作為文章的結尾:「直到阿東游泳也出了事,也是阿明給他做了口對口人工呼吸……如今阿東已回足球隊,下星期正有一場比賽。」阿濃雖然沒有明確交代三人關係,但答案盡在字裏行間,可令讀者有無限聯想,當中的幽默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鄭子遴 作家 小作家心聲 賴裕東 聖公會聖彼德小學 小三 我覺得透過文字或繪畫,可以表達內心所想。之前我只懂得描寫真實的事物,但發覺內容不多,完成今次訓練班後,令我明白到可以運用想像力去創作故事,希望今天所學習的寫作技巧,有助日後創作更多文章。 梁鈞皓 九龍塘宣道小學 小三 今天我學懂了可以運用想像力去寫作,跳出現實世界,例如玩具帶你去另一個星球;我自小喜歡玩長頸鹿,也希望創作性格友善的長頸鹿角色,平日會與人聊天和替人做功課,也會安慰不開心時的我。 余汶蕙 聖安當書院 中三 我最初接觸阿濃的作品是《幸福窮日子》,窮是較為負面的詞語,我心想為何窮日子會幸福呢?因而被那標題吸引。之後我繼續追看他的作品,發覺他的故事平淡得來卻令人有種舒服的感覺,不像科幻小說般抽象,將生活化成故事,閱讀後令人體會深層的意義。在精讀坊中,《白菊的故事》的彩蛋能突出故事內容,包含更多人物的性格,令我最為深刻。 謝雨恒 馬鞍山祟真中學 中二 我曾閱讀阿濃的《幸福窮日子》,他那不直接、幽默的方式令我們明白當中道理,對他的寫作風格頗為欣賞。藉著今次寫作班不但可以加深對阿濃的認識,而且能夠從中學習他的寫作風格,如字詞的運用及有條理的寫作。 撰文:陳幸如 攝影:黃永昌 此活動及相關版面由明報市場部統籌及編輯 查詢:2515 5052(馮小姐)

藉童話認識普世價值 用文學連結現實生活

生活與文字的世界,往往是互相影響和扣連,讀者受文字創作而有所啟發,作家因應環境轉變然後在創作中回應,彼此的關係密不可分。這次的小作家培訓班邀請了繪本作家楊瑾和青年作家游欣妮,他們除了跟小作家們分享發掘靈感的心得之外,更教導他們從閱讀中學習待人處事的態度和精神。 每個人都是地球村的一份子,應該擁抱公義、多元、愛、和平及可持續發展等價值觀。作家楊瑾利用繪本故事書,引導小作家從童話故事中,學習如何成為「世界公民」,關懷地球村上發生的事情。 公民教育 令世界變得更美好 楊瑾透過繪本故事書,向小作家灌輸「世界公民教育」,她列舉了許多地球村上出現的問題,例如「清潔姨姨沒有足夠口罩開工」、「海龜被膠帶纏住,活活餓死」、「菲律賓的香蕉小農,孩子沒有錢上學」、「全球氣溫上升,東非國家農作物失收」等,並且引導小作家思考這些問題究竟由誰造成?大家有沒有能力改變? 楊瑾表示:「『世界公民教育』即知識、價值觀及批判能力,讓大家明白自己和其他人及生物是相互依存的;相信別人的情感和權利與我同樣重要;相信行動能改變不公義,以及相信世界可以變得更美好。對於小作家而言,這些大道理較為深奧,而繪本故事書便是一個好媒介,讓他們建立『世界小公民』意識。」 圖畫配文字 繪本產生化學作用 繪本故事書最大的特色是以精美的插畫為主,配以簡單的文字來講故事。「繪本故事有神奇的魔力,貼近孩子的視覺,吸引他們走進遙遠而陌生的國度。由於繪本故事書以圖畫為主導,創作上也可以更加天馬行空和有趣,從而衝破文字的框框。 「日本作家長谷川義史的《肚臍的洞洞》便是一個好例子,這本書講述胎兒出生前,從肚臍感受『未來世界』,由於小寶寶出生前數月,頭部會朝向下方,所以作者亦將書中所有的圖畫上下顛倒,用小寶寶的視覺來看世界。這種有趣的創作方法,只有繪本故事書才能呈現出來。」 借粟米反思糧食公義 繪本故事書透過圖畫與文字的結合,也有利表達難以言喻的感情。「正如一首詩或流行歌詞,短短的篇幅已經可以蓋過千言萬語,表達憤怒、嫉妒及哀傷的情感。繪本故事書便具有這種神奇魔力。」 楊瑾創作的《風吹過,粟米田》,便是一本反思糧食公義的繪本故事書,它講述粟米寶寶(粟米花粉)在風力吹送下遊歷不同的國家,見盡每條粟米背後的不同故事,有些地方粟米是主糧,有些地方則是小吃;有些國家為種粟米,令原居民世代居住的森林被砍伐;有些人每日都捱餓,有些國家卻用粟米來飼養農場的禽畜。「我用粟米來當這個故事主角,因為它既平凡又獨特,是全球第二大農作物,亦可以製作成不同的食品,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故事探討糧食公義的議題,角色必須與世界有關連性,所以我用粟米、花粉與風,將全世界串連起來。」 小作家心聲 趙容漪 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 小三 “我很喜歡閱讀繪本故事書,從中對世界有更深的認識,工作坊上分享了《風吹過,粟米田》,令我明白珍惜食物的重要性外,亦知道粟米繁衍的過程,原來是靠風力來傳播。” 陳祉希 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 小三 “作家楊瑾以繪本故事來講解「世界公民教育」,讓我學會何謂 「同理心」,即代入他人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工作坊上亦教我們製作自己的繪本故事,我曾以這方法創作了幾本書,介紹不同顏色可以代表的感情。透過繪本的形式,我覺得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文學創作過程中,需要不斷發掘新靈感。作家游欣妮向小作家介紹了閱讀及總結生活經驗的方法,以及引導他們以這方法豐富自己的見聞及想像力,並且轉化為創作上的泉源。 閱讀像尋寶 蒐集別人的故事、經歷 小作家年紀輕輕,人生閱歷不多,如何累積各種創作靈感?游欣妮說:「閱讀便是一個好方法,幫助我們蒐集別人的故事及經歷,不單開闊自己的眼界,亦可以引發更多意想不到的聯想。無論閱讀文字小說、繪本,甚至是字典,過程就像尋寶一樣,對各種事物有新認識。例如我的學生愛看旅遊書籍,因為他們從未去過外國旅行,透過閱讀這類書籍,就像遊覽了這些地方。」 當小作家訂立了寫作主題後,便可到圖書館尋找相關主題,並且將閱讀材料轉化為創作靈感,「例如以大自然為主題時,我們可以閱讀相關材料,包括文本、雜誌、影片等,思考土地、動植物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時帶出尊重生命和健康飲食的信息;或寫視障人士時,我們可以閱讀視障人士的創作、關於導盲犬或講述肢體障礙人士生活的作品。認識不同人的需要,學習關顧他人,勇敢面對困境及克服困難,同時建立珍惜生命、尊重、愛護他人的正面價值觀。」 寫作與現實生活扣連 除了閱讀不同的圖書外,小作家也可以從生活上的體驗、觀察,累積創作上的靈感及材料。「我平日在教學上,也安排了不同的活動,讓學生親自觀察及體驗不同的事情。當這些觀察與聯想力扣連起來,學生寫作的文章內容便更加豐厚,並且從中賦予自己的感情。同樣以大自然為主題,我為學生安排了田野考察活動,讓他們走進大自然。學生走到有機耕地觀察植物生長情況和特質,親身體驗種植的樂與憂,學習珍惜食物,也反思大自然對人的供應與人的需求。有些同學寫文章鼓勵弱小的植物努力生長以自勉;有的寫觀察到植物的缺陷,聯想到成長的困惑和感悟,借景、借物抒情兼備。」她也在校內舉辦了「Green Monday」活動,一邊與學生製作鮮果素菜米紙卷;一邊重點閱讀《為甚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鼓勵同學多注意素食材料,建立均衡健康的飲食習慣,尊重生命與動物權益,反思是否仍堅持長期做餐桌上的食肉獸。 游欣妮也為學生安排多項活動,感受視障人士的需要,「我讓同學輪流矇住眼睛和嘗試口述影像,例如圖片或影片,讓大家初步認識「藝術通達服務」相關資訊,設身處地感受視障人士觀賞圖畫或影像時的需要,並學習與他們相處的技巧;亦讓他們學習英文字母的點字,嘗試用點字組成句子,配合立體素材製成觸感書籤,讓同學感受視障人士閱讀時的限制和需要。」 從生活觀察 發掘有趣地方 生活經驗是轉化為寫作題材的好方法,游欣妮鼓勵小作家由此出發,「我們可以從親身經歷、校園、家庭,甚至是街道上的所見所聞,作為寫作的材料。即使是千篇一律的校園生活,我們仍然能夠從中找到有趣、獨特的事情。」 小作家經常擔心自己的經歷有限,難以找到適合的材料,游欣妮指出:「我們可以從回憶入手,將兒時的經歷與現今比較,例如幼稚園畢業,離開校園的感受,如今有否改變?我們也可以在生活圈子中,找出感興趣的話題及見聞,這些都是寫作的好材料。」 小作家心聲 黃翊翹 聖公會馬鞍山主風小學 小四 “游老師很清晰地講解如何在生活經驗中找創作靈感,她更建議我們選擇一個器官為主角,寫出對生活的感受。我會選耳朵為主角,因為我很喜歡大自然,可以用耳朵聽到蜜蜂的「嗡嗡聲」、雀鳥的叫聲,這些都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事物。”

新詩貴含蓄 散文重達意 認識現代文學體裁創作

新詩重視詩意的表達,意在言外;散文的詩意表達不集中,意在文中。詩具有精煉美、韻律美,而散文則較重視細緻描寫。 詩歌含蓄 意在弦外 早前,曾憑着《關夢南詩集》獲第七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新詩組雙年獎的詩人關夢南,來到初中組小作家課堂,教導新詩創作技巧。 關夢南說:「詩與非詩的分別在於詩意。非詩,淺露易見,清楚交代所要表達的內容。詩歌卻是含蓄的,把最想表達的內容隱藏起來,讓讀者自行想像及補充。記得有一次在地鐵站,遇到一個幾歲大的小女孩問媽媽:『如果我是一個蘋果,你會不會買我?』她這句話就是詩,因為她是在試探媽媽是否愛她,卻沒有直接表達。若把詩寫成散文應為:『媽媽你愛我嗎?』」 另外,他透過導讀淮遠的《癬》及戴天的《命》,解釋寫作詩歌應多運用比喻,把抽象事物化為具體的形象,增強藝術感。其中《癬》把「污染」比喻為「癬」,地球比喻為「好端端的頭」,生動形象。 再者,關老師強調新詩需要具有時代感,例如:顧城於文化大革命時期所寫的《一代人》就是對當時社會環境的回應。詩歌寫出了黑暗動盪的時代,人雖然不自由,卻給了人追求光明的動力。而香港作家劉芷韻的詩《再見的意義》中,「八條馬路二百六十四盞街燈五個公共屋邨兩幢私人樓宇/一座商場兩千噸被污染的空氣粒子」,這句詩別具現今香港地方文化之餘,亦運用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表達「萬水千山」這個意思,創意十足。 在詩歌語言運用方面,關老師提醒小作家們,創作新詩不能使用形容詞及四字詞,而是運用生活語言寫作。詩歌句與句間需要有空白,讓讀者去想像和補充,然而運用形容詞會把事或物描寫得過分具體,四字詞則有固定的解釋,不符合新詩要求,應要運用最簡單淺白文字,引人深思,令人感動。 淮遠《癬》 地球原是一個 好端端的頭 直到細菌 在它上面 鋪設牠們的文化 留下難看的疤痕 地球轉動 因為牠很癢 顧城《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小作家心聲 黃俊朗 聖芳濟書院 中三 「這次講座學習創作新詩。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老師提醒我們寫新詩時,需留給讀者想像空間,詩句中不可使用形容詞,跟散文寫作很不同。」 劉雅雯 麗澤中學 中二 「透過講座令我更明白如何創作新詩。寫作新詩不能直接表達內容,需要顧左右而言他,由此表達詩意。」 觀察生活 隨心寫作 細心觀察生活,把所見所感化為文字,看似隨心寫出的文章,經過細心巧妙的安排,會變得更精彩吸引。早前,「白貓黑貓」漫畫叢書出版人及總編輯方舒眉來到高小組小作家課堂,分享寫作心得。 ▲作家方舒眉 方舒眉透過導讀席慕蓉的《獨木》,講解短小的散文如何安排起承轉合。文章起首寫出了「我」坐火車的感受,就是旅途中間很自由,不受地方和人的束縛,「我只需要屬於我自己就夠了」。文章承接部分,講解很多的義務和責任,都在火車軌兩端承擔,而旅途中的「我」只需要看風景,暫時把煩惱拋開。轉折部分是「我」看到的窗外風景,其中「我看到了一棵孤獨的樹」象徵了作者一人出行的孤單。文章的收結把寫作主題娓娓道來,就是「學習獨立,在心靈最深處,學着不向任何人尋求依附」。 另外,方老師分析了章詒和的《只養仙人掌》,其中特別簡介了作家的背景,章詒和是一位中國內地作家,在文革時期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經歷了很大的磨難。因此,文章對仙人掌的讚美——「奇妙的外表和頑強的生命力」,映照出作家生命經過困苦,熬煉出堅強的個性,因此她特別鍾情於種植仙人掌。不同地方、時代,及成長背景的作家,思想會有很大的不同,由此方老師鼓勵小作家們,要創作出別具個人風格的作品。 ▲小作家踴躍地表達意見 小作家心聲 何澤欣 大坑東宣道小學 小五 「這次作家教導我們如何從生活中發掘寫作靈感,坐長途車、養花種草等都可以是寫作題材。」 蔡逸晴 培僑小學 小五 「這次講座作家給我們的寫作題目是『寵物眼中的我』,我打算寫與家中金魚的故事,把平時照顧牠們的互動交流情景,寫進文章中。」 寫出好文章 問:寫散文時,需要注意什麼? 答:「形散神聚」是散文的特點,「形散」主要指文章結構形式靈活多樣,取材廣泛自由;「神聚」則指文章主題集中,看似散亂的材料都緊密圍繞一個中心思想而服務。因此在寫作時,應該好好掌握「形」和「神」的關係,想好要表達的中心意思,文章切忌沒有主題,或多個主題。 問:如何寫散文的開頭和結尾? 答:文章開頭寫得好,可以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而結尾收得好,亦能起到錦上添花的功效,因此開頭和結尾都不能馬虎。除了常用的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外,小作家不妨多嘗試其他手法,例如欲揚先抑、奇句突起、發問結尾等方法,或者以對話、引用詩句作起首和收結。

認識水上人生活文化 學習微小說創作三大重點

昔日香港是一條小漁村,許多居民都是水上人,他們的生活文化,與今日的陸上人有哪些差異呢?今次小作家流動教室走訪第二代水上人鄭先生和美寶,了解艇戶的生活文化外,作家陳志堅亦以水上人的生活為主題,介紹了創作微型小說的三個重點,包括「身分錯換」、「張力拉扯」及「意料之外」,寫出叫人驚喜的短篇作品。

跟村上春樹細味文學 借舊人舊地抒發感情

要在文學著作中展現濃厚的個人風格,作者事前必須掌握一些創作技巧。有人會透過出色的作家借鏡,也有人會透過重遊舊地啟發靈感。今次「作家精讀坊」請來了老師兼作家徐振邦及多媒體創作人何故,分別教授小作家們透過場景抒情,以及參考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的寫作風格,寫出具自己特色的作品。 成長經歷 奠定創作路向 村上春樹是一位多產作家,作品的種類多樣化,曾出版10本短篇小說、5本遊記、3本紀實文學、7本翻譯作品、9本共同創作作品及5部小說改編成電影。想深入剖析村上春樹的文學哲學,必須了解他的經歷及喜好。村上春樹除了是一位著名小說家,亦是一個愛貓的男人、美國文學翻譯家和熱愛音樂的咖啡店長,這些元素也影響了他的創作生命。 何故是村上春樹的書迷,他向小作家介紹村上春樹的成長經歷。村上春樹從13歲到現在都一直有收集唱片的習慣。爵士樂對村上春樹寫作風格的形塑有極大影響。他曾經這樣說過:「若沒有迷醉於音樂,我可能不會成為小說家。」美國文學對村上春樹的影響也很深。他高中時期常在校刊上發表文章,翻譯一段段自己喜歡的美國驚悚小說。 後來,村上春樹報考法律系落榜,自修重考時在一本英文參考書裏讀到楚門.卡波(Truman Capote)的短篇小說《無頭鷹》(The Headless Hawk),大受感動並且確定自己喜歡文學,重考後入讀東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戲劇系。 經典金句 突顯鮮明個性 何故指出,村上春樹是一位成功的作家,他本人創作了不少金句,例如《舞!舞!舞!》中寫到:「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甚麼》:「我們在學校學到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最重要的東西不可能在學校學到。」這些都成為了村上春樹的經典金句,呈現出他鮮明的個性。 另外,我們也可以在一些金句中,找到他對創作的看法。「村上春樹第一部作品《聽風的歌》便這樣寫:『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而他在《身為職業小說家》亦提到:『如果不能讓全部人快樂,就只好讓自己快樂。』」 虛幻的寫作手法 村上春樹見證日本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學運潮,大學長期遭封鎖而停課,他原本採取支持的態度,但後來隨着反體制的派系間對立加深,使他開始對運動的方式感到幻滅。因此,村上春樹以「虛無主義」寫成《挪威的森林》,由「虛無」衍生出「孤獨」和「死亡」。 另外,村上春樹是愛貓之人,貓甚至成為了他的寫作手法。專門研究村上春樹作品的日本評論家鈴村和成認為:「在村上的小說中,我是貓的同類,是貓的分身;貓也是我的同類,是我的分身。」 小作家心聲 呂宛渝 可風中學 中三 “這次活動讓我更加了解村上春樹的作品,他不但忠於自己,亦會將自己生活上的愛好融入作品。我將閱讀他的名作《1Q84》,參考他如何演繹兩個對立的世界,藉此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 周子媛 真光女書院 中三(右) “作家何故是村上春樹的粉絲,從他的介紹,令我更加了解這位作家的風格,例如憂鬱、超現實及時空交錯的寫法。出席這次工作坊後,我想多閱讀村上春樹的作品,例如《挪威的森林》、《身為職業小說家》,更深入認識這位作家。” 5個寫作素材 豐富寫作場景 簡單來說,「景」是最重要的一部份,小作家可以描寫一個曾經到訪的地方,透過對眼前景物的描寫,產生出不同的感情。對於固有的場景,怎樣才能寫得更加精彩呢? 徐振邦表示:「關鍵是掌握『時、地、人、景及情』5個元素,即使是同一個場景,在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下,畫面及產生的情感也會變得不一樣。因此,只要眼前的『景』,無論是動態、靜態;無論視覺、味覺、嗅覺如何;無論是生物還是死物,所有花草樹木、山水河雪、春夏秋冬、早午晚上、陰晴圓缺,都可以寫出來。」 此外,小作家也可以運用不同的視角來寫景,令文章有更多變化,「例如寫北角春秧街景色,我們可以從電車司機、電車上乘客、街道旁商戶、小販,以及街坊的角度出發,大家留意的景色也會有所不同。」 取「景」三大要訣 寫「景」時面對另一難題,是怎樣將眼前的景物,與想表達的情感扣連?我們應該怎樣選取適當的場景?「首先,我們寫景是可以加入聯想,但不能完全靠想像。如果你要寫沒有到過的地方,便難以寫得好,甚至可以說,不可能寫得到;其次,取景『宜取易不取難』、『宜取熟悉不取陌生』及『宜取能產生情感而不取沒有聯想的物件』,例如曾光顧的食肆、熟悉的街道、遊覽過的公園、跟朋友一起到訪的地方、與同學一起參加、有家人留下痕跡的活動、很久沒有嚐過的兒時小吃、勾起童年回憶的地方、找到失落了的物件等,都是很好的題材。」 同時,寫景時也可以與其他人物扯上關係,藉此帶出深刻的情感,「例如推着手推車的婆婆、拖着小朋友的母親、在街上叫賣的小販。」 從新聞取材 發掘動人的場景 小作家的閱歷未必夠多,可以從新聞、圖書中找到特別的場景,「有時我們可從新聞報道中選取素材。一件新聞事件,當中所出現的景,或許會成為你寫作的題材。舉例說,剛結業的珍寶海鮮舫是香港重要的建築,它附近一帶的香港仔避風塘、當地特色的艇仔粉,都是值得細味的『景』。」 除了從新聞取材外,小作家也要多閱讀,「如果可以的話,找一找作家寫過有關街道的文章,再去了解自己角度出發的街道,比對兩者,看看箇中有什麼不同。或許,你會對作家的文章、對自己的看法甚至對街道的認識,有另一番的體會。」 在珍寶海鮮舫附近一帶,也有不少值得細味的景物,例如:香港仔避風塘、當地特色的艇仔粉。「有些景物,可能在自己眼中,是平平無奇,沒有特別之處,但在別人眼中,卻是很新鮮、很有感覺、很特別。」 小作家心聲 簡裕峰 陳瑞祺(喇沙)小學 小六 “我希望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所以踴躍參加小作家活動。徐老 師在工作坊上教我們要夠「八卦」,多留意身邊的事物才能寫出好文章。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台灣,因為在飛機航班上我掉了一顆牙齒,以後每次到台灣我都會想起這件事。” 董諾澄 嘉諾撒聖心學校(全日及下午) 小四 “以前寫描寫景物的文章,我都欠缺抒發自己的感情,今次工作坊令我學懂「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我對新加坡的水上樂園有深刻印象,因為我很喜歡游水,在那裏既可以玩很多水上活動,又可以接近海豚。”

創作來自生活積澱 認識文化激盪創作

寫作需要靈感,但如何能掌擢及發揮那些看似稍縱即逝的靈感而寫出好文章?「小作家培訓計劃」邀來曾以新詩及散文奪得文學獎的劉偉成,以「新詩和散文之靈感的捕捉與轉化」為題,主持初中組培訓班,向小作家傳授創作的竅門。 從「生字」到「語境」 很多人認為靈感都是一閃而過,劉偉成卻不以為然:「靈感其實並不是突如其來的,它源自個人的記憶,包括生活經驗,及日常接觸到的信息,全積澱於腦海中。當偶然受到觸發,加上內在感覺的蠢動,靈感便如泉湧,並會轉化成為寫作的內容。」 劉偉成認為,若要「創造新的語境,除了將自己的觀察融入創作,也要把文字運用熟練,除了現代的白話文,古時的文言文亦然。」他以「恃才傲物」作例子,刺激小作家反思某些耳熟能詳的字詞背後的含義。《說文解字》有謂「物,萬物也。」難道成語中是指驕傲的人看不起「物件」嗎?范仲淹在《岳陽樓記》寫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又是否指物質、外物?劉偉成解釋,原來「物」可解作群眾,「傲物」以「不以物喜」中的「物」正正是指大眾。可見掌握文字的多義性及其承載的語境,是培養語感的第一步。 語感是佈局謀篇「引擎」 劉偉成認為語感能影響作品的思維表達。小作家記生字時必須了解它背後的語境意識,以及其承載的文化含義,經過長年輸入,累積足夠的「文化儲藏」,便能自然養成良好的語感,靈感便會手到拿來。因此,細味中國文化是訓練語感的「啞鈴」,而良好的語感自能成為寫作佈局謀篇的「引擎」。 他引用了《射鵰英雄傳》第三十四回中的對聯「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面」、「魑魅魍魎,四小鬼各自肚腸」為例,首句表達人受到音樂薰陶教化後,變得心念端正、道貌岸然;所謂「頭面」,可以看作倫理道德上所顯示的王者風範,突顯儒家「王樂」文化。「魑魅」則來自神話傳說,《漢語大字典》中所載,「魑」解作「山獸之形」,「魅」在《說文解字》中指是「老物精也」,「魑魅魍魎」實代表「鬼俗」文化。當了解箇中生字的含義,便能深入體會作家下筆的佈局用意。 小作家感想 馮尚樂 聖芳濟書院 中一 今次培訓班,令我曉得靈感無處不在,但必須從日常生活及學習中積聚;同時,我亦明白到作家尋找靈感的方法,並能夠深入了解其創作背後的意思。 張沚澄 嘉諾撤聖心書院 中一 培訓班中,最深刻是劉老師教導我們寫作取材及過程中的思考技巧,令我獲益良多。未來寫作時,我也會懂得運用適當的生字,在文章中加入「爆點」,使到內容更加吸引。

創作故事有序 真實經歷 + 想像力 = 創作好故事

每個人的成長旅程,是由無數精彩故事組合起來,有哭有笑,不同階段各有經歷,令人生豐富多姿。要創作一本好看的小說,可以把真實的故事寫下來,並加入豐富的想像力,令作品引起讀者的共鳴和閱讀興趣。今次邀請兩位作家黃雅文及金鈴分享各自的寫作心得,既要懂得把玩文字,加上做好資料搜集,令文章看起來有根有據,說服力更強。(撰文:曾劍華) 寫故事竅訣: 多運用想像力 邏輯要合乎情理 一篇好的文章,從字裏行間勾勒故事情節與意境,給予讀者更多的想像空間。為了讓同學更加掌握寫好故事的技巧,導師黃雅文分享寫作落筆前應該要準備哪些功夫! 她認為寫作不是嚴肅的事,可換個角度把玩文字、變成遊戲。「我們不要習慣把寫作變成一種嚴肅的工作,反之可將之當作遊戲。正如玩遊戲,都會按不同遊戲規則去玩;當把寫作變成遊戲時,究竟有什麼潛藏的規則?如何去書寫才會好玩呢?」 先仔細構想 寫作中最常犯錯,就是把所有臨時想到的東西直接寫下來。其實寫作前,導師分享該「想一想」才落筆。「我們很習慣把第一個跳進腦海的點子寫下來,可是這未必是最好的意念,不妨先構想故事會牽涉什麼人物?動物或物件?或可通過擬人法把物當作人物來寫,例如將石頭比喻為人,擁有硬心腸的性格。然後再想想內容會關於什麼主題,是愛情?環保?移民?或是其他呢?又或是要借什麼東西來說明想表達的訊息?或有什麼想法?」 導師言簡意賅地道出寫一個故事可以有多種解說,不一定有完滿的答案,或可以借故事來思考箇中道理,甚至透過自己的觀察來跟大家分享故事的趣味。 培養想像力 導師給予同學一些故事的開端,好讓同學接下來,例如一家人在野生動物園看到小鹿後引發的討論。並隨即給予同學一些延伸創作的方向,例如可引伸出一句成語;或說明顛倒黑白的想法,或是關於遊動物園的開心經歷。 導師認為寫作可以是一種想像、一種觀察。並提點同學不要害怕把故事延伸下去,最重要有沒有好好運用豐富的想像力。「當我們要寫故事,第一個規則是出奇制勝,就是不要把第一個印象寫下來,要讓讀者看後有出乎意料的想法,猜不到故事情節的發展。沒錯,寫作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但也要合乎邏輯,例如不能飛上太空月球後卻去了秦朝;所以落筆前,要花點時間去構想內容情節。」 創作延續性 寫作固然要文筆流暢通順,但也要好好發揮想像力,所以從小發揮想像和創意,就能培養出真正具有創造力、思考力和想像力的力量。她表示,「寫作是對生活觀察的小訓練。」 導師又列出一篇借成語故事《坐井觀天》,描述主角青蛙擁有一個幸福的家的故事,分享不同延伸的故事。好讓同學理解運用想像力是怎樣的一回事。最後,借成語豬朋狗友發展了一段有趣的對話作為投稿題目。究竟故事之後的發展會是怎樣呢?就讓同學打開想像的大門,把故事發展下去! 小作家心聲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小五 林靖 由於學校只講文體,少談怎樣才可以寫得好,所以我對培訓班課堂內容感興趣,特別提及盡量不要以發夢作為結尾,令自己對寫作有點想法。我會嘗試活用導師教授的寫作技巧,先好好構想要分享的主題,再加點想像力才好動筆。 德望學校(小學部)小四 麥芷浠 因自己很喜歡寫小說,所以得知計劃後就很想參加,沒想到導師講解清晰,令自己對培訓班課堂內容感到有啟發性。尤其是教曉了學校沒談及過的寫作技巧,如何透過想像力使文章變得生動、有趣。期望參與計劃後,可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寫歷險小說 多搜集資料 文章才扎實 一般來說,寫文章不是虛假發表,也非憑空想像,完全是有事實根據。當資料愈多,就可以令文章活潑生動,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對於創作魔幻歷險小說的作家金鈴,特別以「如何創作與眾不同的歷險故事」為題,分享創作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究竟怎樣才稱得上歷險小說?怎樣才能撰寫出與眾不同的歷險故事?何解本土作者沒有寫作歷險小說?要書寫一本出色的歷險小說,除了加入想像元素外,更有賴過往的旅遊閱歷。 從旅遊到神話研究 金鈴從事寫作工作逾20年,撰寫近50本著作。她分享自己喜愛寫作,跟同學在這個年紀一樣便開始創作,「因為喜歡旅行,所以去了超過120個城市;因為發現沒有港人撰寫歷險小說,就開始創作起來。首本作品《埃及猜‧情‧尋》是把法老王、金字塔等元素放進著作內,帶有科幻、歷史,以及人與人的愛情元素,成了一本別樹一格的小說。自此,便朝着這方向一路創作至今。」 她創作時,發現西方神話與亞洲神話很相似。「例如希臘神話中創造天地的神明,與中國傳說時代中的始祖都是女性,前者叫蓋亞,後者稱女媧,大家都是所有神靈和人類的始祖母神。其後愈找愈多共通點,就連柬埔寨或印度的神話也跟歐洲神話甚似,同樣有九頭蛇的典故。有感神話的奧妙,並不在異,而是在同,故此寫一個神話作為背景的故事頗有趣。」 正因世界各處有類似的事與物,令她創作了「覺醒世紀」系列的著作,讓讀者走進她潛藏內心的真實世界。 多練佈局學好歷史 創作故事時,先問自己的作品想跟讀者有什麼連繫?讓讀者透過著作反思什麼議題? 為了創作魔幻故事,金鈴會參考真實的地方與歷史,「有時候所寫的作品,大都會加入相關歷史;不要認為歷史是沉悶的記載,它是人類過去的故事,可以透過著作認識某時某刻的事跡。就如著作《蜜涅瓦的貓頭鷹》地域涉足中原南方的世界,於是參考雲南至緬甸等地的山脈與河流後,再描繪出自己心中的地圖,主角們必會經過這些地方,再加些史詩來揭示正與邪、好與壞。」 她更指出,創作如同電影一樣有「起承轉合」的結構,「很多電影的佈局都有「起承轉合」,甚少會把『高潮』放在作品的開端,皆因餘下的章節就會顯得沉悶;而且情節沒鋪排,難以吸引讀者提起閱讀興趣。另外,如要涉及歷史部分,也得確保蒐集的資料沒有錯誤。還有,說到出乎意料的結尾,要以整體故事來看,基本上一開始是埋下伏線,引導或誤導讀者,猜想接下來的情節會是怎樣的呢?」 小作家心聲 香港培道中學 中三 袁禎雪 因去年參加了培訓計劃,甚有得著,故今年再接再厲去學習,讓自己的創意可繼續發揮。導師特別分享撰寫魔幻歷險這類題材不是全憑空想,而是要多做資料搜集, 令自己意識到寫作絕不簡單;但有感富挑戰性,一步步去給大綱加內容。 港島民生書院 中四 吳仲賢                   平日有參加校外寫作比賽,對於能幫助自己提升寫作水平的培訓班很有興趣。加上學校主要學習記敘文等文體,少有提及小說類型。我感到課堂內容有趣吸引;還有導師分享許多結構式佈局的寫作方法, 及注入地方歷史資訊,令文章變得更豐富立體,使自己對寫作有了新的啟發性。

活動 / 投稿

焦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