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技巧班

詩詞成才 淺談學寫詩詞的要法

文筆不好、詞彙貧乏,是否就不能寫出好文章?這也許只是缺乏練習、不懂技巧而已,當找對了學習方向,寫作便得心應手。像古詩詞內容含意豐富,用字精準,提供了寫作技巧的參考價值。今次小作家培訓計劃邀來關夢南及葉德平兩位作家,為小作家分享如何從詩詞中汲取寫作養分,從而提高寫作水準。(撰文:曾劍華) 寫好童詩 具童心童趣 自由無拘束 很多人都聽過兒歌,但有沒有唸過「童詩」?究竟童詩是甚麼、怎樣寫?與一般詩歌有何分別?連串問題也許你未有頭緒,就讓作家關夢南為小作家逐一解答。 關夢南今次在課堂與小作家分享寫童詩的心得與技巧。他還分享兒時讀過的李白詩歌《靜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寫法工整,每首詩歌有四至八句,每句五或七個字。但現在寫童詩,不受任何形式的限制,句子行數長短不拘,每句字數不限,可以四至五個字組成,甚至可以一句一字的。 放鬆心情像遊戲般 關夢南指出,童詩跟大人所寫的詩有別,「因大家年紀、思想不同,童詩就是兒童所寫的詩,是表現了兒童的心聲。有一次自己搭港鐵,看到一位小孩子與媽媽。小孩子問媽媽:如果我是一個蘋果,你會買我回家嗎?很簡單的三句,從兒童的心聲出發, 也許是小孩想測試媽媽對自己的愛有多深。」 他認為寫作童詩是表達兒童世界的一種方式。「尤其是要寫兒童的想像世界,或兒童遇到的事物,可不要一本正經地寫出偉大詩歌,也不要只著眼要寫一首非常可愛的詩歌;寫童詩最好的心態是像玩遊戲般,把日常愛玩的跳繩遊戲,捉波子棋、象棋等都可作為寫童詩的靈感,只要放鬆去寫便可以了。」 表現形式變化多端 寫童詩有很多種表達手法,可以是一行一行的歌謠,像童謠《月光光》描述「月光光,照地堂,蝦仔你乖乖瞓落床。聽朝阿爸要捕魚蝦咯,阿嫲織網要織到天光,啊……蝦仔你快高長大咯,划艇撒網就更在行。」但換到現在的生活狀況,也許同學對考試有較多想法,改寫成「月光光,照地堂,溫書溫到跌落床,聽朝考試要攞滿分啊,如果失手,阿媽喊打……阿爸唔比零用錢,咁就真係喊都無謂囉!」 另一種表達形式是將之變成一幅圖畫,利用標點符號充份發揮想像力。「例如字數與標點符號,把所有能夠調動的元素放進去。像《假期》一詩,弄成一幅釣魚的圖畫,作為藝術作品來欣賞。」*(示範圖) 又或者可以寫成一個謎語, 打造成「隱題詩」或「遊戲詩」,讓人猜謎。「但謎底不一定會有答案,就讓大家想像一下吧!」 他希望同學寫童詩時多加點想像,並以「鬼」作為投稿題目。他表示,「對於寫童詩要有多些想像,寫以『鬼』為題的童詩,不一定要集中寫鬼是多麼恐怖;其實不一定對人有傷害,可以寫得有趣正面的。」他接著又分享多篇以「鬼」為題的童詩,如《老漁夫和替死鬼的故事》說明鬼有人性化的一面,改善了主角的生活;或是《天空掉下一隻鬼》假設了很多對環境的聯想。《寂寞鬼》描寫一隻孤單的鬼,除影子以外,沒有人與他交朋友,暗喻非常寂寞的人。另一篇《走鬼》並非寫鬼,乃寫一種生活現象,描述無牌小販擺賣的日常生活。 小作家心聲 嘉諾撒聖芳濟各學校 小六 楊昀諭 「以前雖看過童詩, 卻沒寫過這類文體,但只要從童心出發,相信不會太難掌握。而且導師講得有趣,以『鬼』作為切入點,帶來無比的想像空間,激發起無窮創意,令我對寫作的熱愛有增無減,所以我很喜歡是次培訓班。其實,去年已參加過培訓計劃,學習微小說創作;今次學童詩,讓我每次都很享受整個學習過程。」 德信學校 小五 李鎵灃 「最初學習童詩感到有點難理解,也許是因為以前沒有學過,這是首次接觸, 看了幾篇例子後感到很有啟發性, 原來寫一篇童詩是很好玩有趣的。例如童詩有許多類型可呈現,也可以透過文字想像繪成一幅奇妙圖畫。參與這活動,學到很多課堂以外不知道的文體,這將來會繼續參加,令自己的寫作有更多變化。 」 學作詩詞 需讀通詩歌的弦外之音 常說詩情畫意,其實詩中言情固然直接令人感動,懂得聽弦外之音,亦是學習創作詩詞要具備的能力,作家葉德平在初中組以「工夫在詩外——讀詩詞,學寫作」為主題,點出大家學習寫詩歌時,容易忽略的要點。 「工夫在詩外」是宋代詩人陸游的名句,意思是如果讀詩詞學寫作,真正學習詩歌技巧的方法,是要留意詩以外的世界,葉德平借名人的詩歌來點題,希望同學在寫作時可以汲取到箇中知識。 解讀詩詞豐富語彙 葉德平指出,寫作是語言表達的一種方式,不能準確地運用語言表達,就無法傳達自己的意思,也就無法寫出好文章,所以只有擁有豐富的語彙,才能通過語言表達的感情。「詩詞語言,精煉而又讓人感受到美感,這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它自身就是語言中的代表,通過千年的傳承,經過了不同時代,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藝術形象。所以,學習及深入解讀詩詞,可以豐富自己的詞彙,使得寫作時能進行有效的運用,這樣也就使寫作語言更具有文學和詩意。」   逐步培養創作的能力 創作 》》》字詞 》》》知人 》》》論世 》》》感受 借名詩提升寫作能力 葉德平更借具代表性的古詩詞為例,展示出詩詞可帶出意象的威力。「唐代詩人盧廷讓《苦吟》的『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鬚』、賈島《題詩後》的『兩句三年得, 一吟雙淚流』,都是用字造句非常精準,這就是古人用字功夫的體現。」 詩人為了在簡短有限的語言中,將自己所表達的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往往須要使用獨特而又豐富的表現手法。葉德平還表示,能流傳至今者,皆是千百年來經典之作。「這些詩詞,在抒情思想的表達,人物角度的刻畫、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上,對於中學生的寫作來說,是具有極高的借鑒和可參考的價值,都會成為課堂中寫作能力提升的最好的教材。」 按部就班實踐創作 雖說創作是很個人的事,但在學習古詩詞時,需要累積經驗才能創作出來;如果沒有根底,創作不會見得好。葉德平表示學習詩歌時就不能只欣賞詩詞,更需要認識詩歌以外的東西,以及欣賞古詩詞的美學藝術,才能增強文章的美感。「在文體的運用上,可以在自由命題創作時,引用詩詞作文章題目,也可以作為各段小標題,引用詩詞作為文章段落開頭。例如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作為文章開頭,開門見山地表明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的重要性。如果學生今後能夠用行雲流水的文字,創作出內容豐富且極有內涵的詩詞,是最吸引的。總之,要結合詩詞與生活,多對生活進行觀察和感受,發揮創作的美!」 從過程中,他希望學生多嘗試創作及練習如何閱讀詩詞以外的世界,建議學生可以跟從作品在什麼背景下創作?作者心情又如何?寫的是什麼主題?表層及深層意思是怎樣?詩歌與生活的經驗能否給合?有沒有啟發?一連串問題,加深了解詩詞。 小作家心聲 迦密中學 中一 侯銘恩 平日沒有寫詩詞,雖然年幼時在課外活動有接觸,但是對創作詩詞的技巧感到陌生。首次參加,有感活動吸引。經過這次活動,學習到原來可以把詩詞用於作文中,我會嘗試按葉德平的方法去翻查資料,認識詩以外的元素。 屯門官立中學 中二 楊雯雯 因自己對詩詞了解不多, 經過導師的分享, 對文學、古代文化提升了興趣。如此, 看多了詩詞, 從中可引用在平日創作,豐富了作文詞彙。其實,有感多了解作者生平、寫作背景, 就能容易掌握詩詞。在簡報上,最深刻是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一來有歌者將古詩詞改編成歌曲蠻有趣;亦因作為女性,能在男詩人的世界裏脫穎而出,令人記憶猶新。

創作故事有序 真實經歷 + 想像力 = 創作好故事

每個人的成長旅程,是由無數精彩故事組合起來,有哭有笑,不同階段各有經歷,令人生豐富多姿。要創作一本好看的小說,可以把真實的故事寫下來,並加入豐富的想像力,令作品引起讀者的共鳴和閱讀興趣。今次邀請兩位作家黃雅文及金鈴分享各自的寫作心得,既要懂得把玩文字,加上做好資料搜集,令文章看起來有根有據,說服力更強。(撰文:曾劍華) 寫故事竅訣: 多運用想像力 邏輯要合乎情理 一篇好的文章,從字裏行間勾勒故事情節與意境,給予讀者更多的想像空間。為了讓同學更加掌握寫好故事的技巧,導師黃雅文分享寫作落筆前應該要準備哪些功夫! 她認為寫作不是嚴肅的事,可換個角度把玩文字、變成遊戲。「我們不要習慣把寫作變成一種嚴肅的工作,反之可將之當作遊戲。正如玩遊戲,都會按不同遊戲規則去玩;當把寫作變成遊戲時,究竟有什麼潛藏的規則?如何去書寫才會好玩呢?」 先仔細構想 寫作中最常犯錯,就是把所有臨時想到的東西直接寫下來。其實寫作前,導師分享該「想一想」才落筆。「我們很習慣把第一個跳進腦海的點子寫下來,可是這未必是最好的意念,不妨先構想故事會牽涉什麼人物?動物或物件?或可通過擬人法把物當作人物來寫,例如將石頭比喻為人,擁有硬心腸的性格。然後再想想內容會關於什麼主題,是愛情?環保?移民?或是其他呢?又或是要借什麼東西來說明想表達的訊息?或有什麼想法?」 導師言簡意賅地道出寫一個故事可以有多種解說,不一定有完滿的答案,或可以借故事來思考箇中道理,甚至透過自己的觀察來跟大家分享故事的趣味。 培養想像力 導師給予同學一些故事的開端,好讓同學接下來,例如一家人在野生動物園看到小鹿後引發的討論。並隨即給予同學一些延伸創作的方向,例如可引伸出一句成語;或說明顛倒黑白的想法,或是關於遊動物園的開心經歷。 導師認為寫作可以是一種想像、一種觀察。並提點同學不要害怕把故事延伸下去,最重要有沒有好好運用豐富的想像力。「當我們要寫故事,第一個規則是出奇制勝,就是不要把第一個印象寫下來,要讓讀者看後有出乎意料的想法,猜不到故事情節的發展。沒錯,寫作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但也要合乎邏輯,例如不能飛上太空月球後卻去了秦朝;所以落筆前,要花點時間去構想內容情節。」 創作延續性 寫作固然要文筆流暢通順,但也要好好發揮想像力,所以從小發揮想像和創意,就能培養出真正具有創造力、思考力和想像力的力量。她表示,「寫作是對生活觀察的小訓練。」 導師又列出一篇借成語故事《坐井觀天》,描述主角青蛙擁有一個幸福的家的故事,分享不同延伸的故事。好讓同學理解運用想像力是怎樣的一回事。最後,借成語豬朋狗友發展了一段有趣的對話作為投稿題目。究竟故事之後的發展會是怎樣呢?就讓同學打開想像的大門,把故事發展下去! 小作家心聲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小五 林靖 由於學校只講文體,少談怎樣才可以寫得好,所以我對培訓班課堂內容感興趣,特別提及盡量不要以發夢作為結尾,令自己對寫作有點想法。我會嘗試活用導師教授的寫作技巧,先好好構想要分享的主題,再加點想像力才好動筆。 德望學校(小學部)小四 麥芷浠 因自己很喜歡寫小說,所以得知計劃後就很想參加,沒想到導師講解清晰,令自己對培訓班課堂內容感到有啟發性。尤其是教曉了學校沒談及過的寫作技巧,如何透過想像力使文章變得生動、有趣。期望參與計劃後,可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寫歷險小說 多搜集資料 文章才扎實 一般來說,寫文章不是虛假發表,也非憑空想像,完全是有事實根據。當資料愈多,就可以令文章活潑生動,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對於創作魔幻歷險小說的作家金鈴,特別以「如何創作與眾不同的歷險故事」為題,分享創作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究竟怎樣才稱得上歷險小說?怎樣才能撰寫出與眾不同的歷險故事?何解本土作者沒有寫作歷險小說?要書寫一本出色的歷險小說,除了加入想像元素外,更有賴過往的旅遊閱歷。 從旅遊到神話研究 金鈴從事寫作工作逾20年,撰寫近50本著作。她分享自己喜愛寫作,跟同學在這個年紀一樣便開始創作,「因為喜歡旅行,所以去了超過120個城市;因為發現沒有港人撰寫歷險小說,就開始創作起來。首本作品《埃及猜‧情‧尋》是把法老王、金字塔等元素放進著作內,帶有科幻、歷史,以及人與人的愛情元素,成了一本別樹一格的小說。自此,便朝着這方向一路創作至今。」 她創作時,發現西方神話與亞洲神話很相似。「例如希臘神話中創造天地的神明,與中國傳說時代中的始祖都是女性,前者叫蓋亞,後者稱女媧,大家都是所有神靈和人類的始祖母神。其後愈找愈多共通點,就連柬埔寨或印度的神話也跟歐洲神話甚似,同樣有九頭蛇的典故。有感神話的奧妙,並不在異,而是在同,故此寫一個神話作為背景的故事頗有趣。」 正因世界各處有類似的事與物,令她創作了「覺醒世紀」系列的著作,讓讀者走進她潛藏內心的真實世界。 多練佈局學好歷史 創作故事時,先問自己的作品想跟讀者有什麼連繫?讓讀者透過著作反思什麼議題? 為了創作魔幻故事,金鈴會參考真實的地方與歷史,「有時候所寫的作品,大都會加入相關歷史;不要認為歷史是沉悶的記載,它是人類過去的故事,可以透過著作認識某時某刻的事跡。就如著作《蜜涅瓦的貓頭鷹》地域涉足中原南方的世界,於是參考雲南至緬甸等地的山脈與河流後,再描繪出自己心中的地圖,主角們必會經過這些地方,再加些史詩來揭示正與邪、好與壞。」 她更指出,創作如同電影一樣有「起承轉合」的結構,「很多電影的佈局都有「起承轉合」,甚少會把『高潮』放在作品的開端,皆因餘下的章節就會顯得沉悶;而且情節沒鋪排,難以吸引讀者提起閱讀興趣。另外,如要涉及歷史部分,也得確保蒐集的資料沒有錯誤。還有,說到出乎意料的結尾,要以整體故事來看,基本上一開始是埋下伏線,引導或誤導讀者,猜想接下來的情節會是怎樣的呢?」 小作家心聲 香港培道中學 中三 袁禎雪 因去年參加了培訓計劃,甚有得著,故今年再接再厲去學習,讓自己的創意可繼續發揮。導師特別分享撰寫魔幻歷險這類題材不是全憑空想,而是要多做資料搜集, 令自己意識到寫作絕不簡單;但有感富挑戰性,一步步去給大綱加內容。 港島民生書院 中四 吳仲賢                   平日有參加校外寫作比賽,對於能幫助自己提升寫作水平的培訓班很有興趣。加上學校主要學習記敘文等文體,少有提及小說類型。我感到課堂內容有趣吸引;還有導師分享許多結構式佈局的寫作方法, 及注入地方歷史資訊,令文章變得更豐富立體,使自己對寫作有了新的啟發性。

激發 寫作靈感 從個人興趣出發 深入研究成題材

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可從自己的興趣入手,興趣可產生原動力,激發源源不絕的寫作靈感。正如作者阿翔與陳廣隆,都是因為對事物有着濃厚的興趣,從而身體力行,或展開研究,成為出版著作的泉源。前者踩單車遊歷世界各地,把沿途見聞輯錄成書;後者因為對金庸著作充滿好奇,就連唸碩士的畢業論文亦以此為題。所以當你遇上思維阻塞,或苦無寫作靈感的時候,不妨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作為切入點就能寫出很多好文章。 遊記怎麼寫?用心出發 寫到世界盡頭  歷代不少文人雅士都愛遊歷,喜歡將沿途風光和體驗比喻為人生路。像古文學《桃花源記》描寫陶淵明憧憬「世外桃源」的生活,暗示他的生命哲理。從香港踩單車踩到南非的旅遊作家「阿翔」分享遊記寫作,指導同學怎樣把一段悠長旅程演繹成文字。 阿翔幾年前提出一個疑問:能否踩單車由大埔去到南非呢?經過兩年的籌備,他於2016年由大埔的家出發,用了一年半時間,途經二十多個國家,最後踩到目的地南非好望角。「究竟如何將踩單車之旅寫成遊記? 何謂遊記? 如何篩選合適內容撰文並結集成書?怎樣的遊記會吸引讀者有興趣閱讀?一連串問題讓同學好好思考。以我的遊記為例,我會把每天看過、遇過的人和事記錄下來,回港後花幾個月的時間,再把當中最有趣的部份結集成書。」 阿翔,自由身旅遊書作者、深度遊行程策劃及領隊。熱愛戶外、運動型旅遊及文化深度遊。曾以1年半時間用單車由香港騎行到南非好望角,並將旅程紀錄於《滾動到世界盡頭》一書。其他著作包括《我們都是在旅途上長大的》、《Lonely Planet台灣》及《Lonely Planet北海道》。 何謂遊記? 寫遊記,表面看似是較易寫的文體,但要令讀者看得投入或有共鳴,卻非易事。究竟阿翔怎樣通過自己喜歡的旅遊體驗,引發同學書寫遊記呢? 遊記文體有許多種,可以是記敍文,也可以是描寫文。「遊記主要記錄旅行經歷的所見所聞,部分可描寫當地風景,讓人知道我去到非洲,看到的沙漠是怎樣的。除了這些,也會把看到的風土人情、當地特產飲食、平日的生活一一介紹,還會提及當地歷史文化等。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個人感受,正如你去過的東京鐵塔,跟我去過的有何分別,怎樣跟別人的遊歷不同呢?例如在踩單車的旅途中,在廣東獅嶺鎮遇到一位老人,勉勵我不要懶、不要怕難!起初真的不適應每天的長時間騎行,還有天氣是最大挑戰,最怕下雨或遇上逆風,所以每次想放棄的時候,就會想起伯伯的說話。當說出了自己最真摯的感覺,遊記的果效就更突出。」 結構性寫作 如何寫好一篇遊記?阿翔指出,最重要是選材好,切忌拋書包,或可加些幽默感,用對話引起讀者的興趣,使內容生動些。在結尾部分,通常是帶出個人感受,反思問題。 「寫遊記,不能把所有見聞全部寫下來,這樣的「流水帳」未必好看。如描述早上在酒店起床刷牙梳洗,到服務生幫忙拿行李,然後上的士之類,太過詳細記錄事情,令讀者不會有興趣去追看。所以描述故事的手法要特別,才會令讀者有新鮮感。還有,旅遊經歷要獨一無二,尤其人物故事永遠最有趣,即描述當地遇上的人物和故事。此外,取材上可選擇一些能引起讀者共鳴、令人反思的事情。例如一次以色列之旅我住在青年旅舍,老闆是退役軍人,有位德國女住客問老闆有否殺過人,老闆回應如果我不殺、就會被殺,這就是戰爭!這句說話令我印象深刻,所以寫遊記重點是道出個人感受,形容當刻的感覺。另外,如想描寫風景,切忌濫用『美麗』、『壯觀』、『廣闊』等形容詞。若描述當地歷史文化,一定要做足資料搜集,避免資料錯誤。」 小作家心聲 余希晨 慈幼葉漢千禧小學 小五 “「在學校沒有機會與作家接觸,更不會跟旅遊作家交流,所以我很開心可以參加培訓班。對課堂內容最深刻的印象,是當老師提到用真實的感受去寫作,原來寫作除了想像外,更需要有真實的體驗,啟發我對余希晨 寫作充滿熱情。」” 黃苡因 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小四 “「我在去年已參加「小作家培訓計劃」, 有感今年的課堂內容新穎有趣,充滿挑戰性及驚喜。透過兩年不同導師的指導,我已掌握書寫不同文體的技巧。這次學會寫遊記,認識到如何選材。可惜在疫情影響下不能外遊,但無阻我書寫遊記的決心。我將會把過往曾到美國、台灣和日本等地的見聞寫下來,期待盡快投稿,讓大家欣賞。」” 林海嵐 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 小五 “「對作家踩單車到南非的印象很深刻,可惜自己沒有踩單車的天分,沒機會有像老師般的體驗。因我未有機會在學校學習寫遊記,參加培訓班讓我感到具挑戰性,期望自己的作文會有進步、技巧有所提升。另會嘗試運用老師教導的方向來回憶英國之行,把造訪多位文學作家故居的感想寫下來,希望能做到老師的要求吧!」”   要寫好人物從小說筆下入手學習外貌描寫  記敘文是寫作體裁中最常用的文體,一般分成寫人、狀物、敘事與記景四類。怎樣把人物透過「記」、「敘」寫得活靈活現,令人看後如見其人?其精髓在於平日有沒有仔細觀察,把親身感受和經歷,通過生動、形象化語言描述出來。陳廣隆擔任初中組活動講者,以淺談金庸小說的人物塑造和武藝為主題,分享描寫人物的竅訣。 金庸創作了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 包括《射雕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作品。小說所刻劃的人物性格,以至對武功的描寫,往往能突出人物的鮮明形象。從賞析角度來看,從90年代開始陸續有評論家認為其精采之處可與殿堂級文學作家看齊,包括魯迅、巴金等。從寫作技巧來看,金庸將人物心理捕捉得很具體,我們可從中學會書寫人物的手法。 從興趣到研究 多年來金庸小說曾多次被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包括94年的《射鵰英雄傳》、95年的《神鵰俠侶》、97年的《天龍八部》等多部作品。 為何金庸的作品多次被改編呢?陳廣隆表示,「金庸作品不只是消閒書籍或通俗小說,還把琴棋書畫,甚至易經等知識滲入字裏行間。讀大學碩士時,我更以他的著作為研究對象。」在課堂上,他更分析歷代影視媒體中曾飾演楊過與小龍女的人物,哪個版本最接近小說裏的描述。像服裝方面,以吳倩蓮夥拍任賢齊的版本為例,小龍女以黑色衫示人,跟以往作品的白色服飾有別。由此可見,不妨從多角度探討金庸筆下的人物和描寫技巧等方向,對寫作甚有啟發性。」 從影像到文字 陳廣隆指出,以《神鵰俠侶》所使用的武器「玄鐵重劍」為例,哪個版本最接近小說的描述?他借不同版本的描述來分析「想像」與「寫作」之間的關係。95年的版本,古天樂飾演楊過,所背着的「玄鐵重劍」較輕身。到2006年黃曉明飾演的版本,展現出既巨大又誇張的兵器;至於數年前3D手遊《射鵰英雄傳》出現的版本,設計完全有別,究竟哪個版本最接近小說裏的描述? 陳廣隆闡釋道,其實小說內所描述的是「那劍黑黝黝的毫無異狀,三尺多長的一把劍,兩邊劍鋒都是鈍口,劍尖更圓圓的似是個半球」,金庸就是想借此道出「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意思。「原來最強的劍招並非繁複而是簡單的,只要對準焦點,以最強力度揮出去,就能『遠勝世上諸般最巧妙的劍招』。多齣作品中所呈現的版本,都沒有一個能接近原著。反而新加坡漫畫家黃展鳴主筆的《神雕俠侶》漫畫內描繪的模樣,較接近小說裏的神態。 陳廣隆,語文教師,「香港粵語片研究會」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成員。自小愛讀金庸小說,為此醉心不已,著有《誰是金庸小說武功第一人?》。報章專欄作者之一,文章現散見於報章及網站。 他又借兵器的描述,帶出影像可跳出文字的想像空間。「我們未讀作品,往往已因流行文化有初步的『印象』;可是當回到『文字』本身,就能細味到其特色之處,從而引發到新的『想像』,而這種『想像』或可改變我們下次閱讀時的『預期』和『印象』。因此每次閱讀,都可『綜合』出新的理解,從而豐富了閱讀和寫作技巧。」 小作家心聲 李美慧 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 中四 “「自己確實很少看金庸作品或武俠小說,亦相對較少描寫人物,是次首度參加「小作家培訓計劃」,對如何描寫人物有了另一番理解。特別是導師分折金庸所描寫的人物非常仔細,像提到洪七公的衣着邋遢,突顯其粗豪性格。換着自己來寫,就一定很直接地寫他外觀。當理解導師講述的內容後,日後作文時,可多利用外在衣飾或內在因素來帶出人物性格。」” 方悠 播道書院 中四 “「學校課堂有教授人物描寫,但沒有像導師般仔細分析金庸筆下暗示式的寫作技巧,例如簡單地通過引用《射雕英雄傳》的動作、兵器等,教大家描寫如何透過外在物件來展現出鮮明的人物形象。這種寫作技巧對我來說有點難掌握,需要時間來消化;但確實對寫作得到很多啟發。」”

以物抒情 藉文字力量引起心靈共鳴

很多人都喜歡到處吃喝、旅遊或享受人生。不同的事、物令人產生各種感覺,全因那些東西能觸動心靈。對於擅長以文字表達內心感覺的兩位作家思詩及唐啟灃,特別為今次的「小作家培訓計劃」分享如何醞釀情感、托言志,好讓同學能夠掌握以物抒情的寫作技巧。 在課堂上,思詩通過自己喜歡的美食,啟發初小同學的創意思維。例如:如何從生活上取得寫作靈感?漢堡包、汽水或甜品等美食, 除了可以吃, 也可了解自己的個性,「自己是繪本作家、插畫師,也是內容創作者,即在網絡社交媒體上的Facebook 、Instagram或為品牌撰寫故事。我從小已喜歡吃、繪畫, 超過十年時間進行寫作及創作。2006年流行網上寫作,我於是在網誌上開始發表畫作,畫些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並寫下對那些美食的感覺。有幸被出版社發掘,晉身為繪本作家。」 多角度美食之旅 思詩問初小同學是否喜歡吃,這「提問」就是誘發同學們以多角度去思考食物的趣味, 「有一天, 當你走進快餐店,點好一份套餐,你會先吃哪項?」初小同學十分踴躍地回答,結果大多同學揀選薯條。原來先選薯條的,代表個人喜歡規律的生活, 次序不能突然遭打亂。選漢堡包的,則代表他是「非黑即白」的人,做事很直接,有追求完美的心態、好勝心很強。選汽水的,代表他從不正面去表達自己的意圖,很喜歡從側面去探討事情。最後選甜品的,是個不能被猜透的人,意謂以為自己考試成績差,結果考得很好。」         思詩,繪本作家 / 內容創作者,畢業於香港插圖設計學院,作品散見於不同媒體。2007年被出版社發掘,由網誌小畫家踏上繪本作家之路,出版多本繪本作品,其中兩本筆下著作連續兩年獲得「十本好讀」獎項,深受老師及同學愛戴。2012年,思詩由教育界轉戰數碼營銷公司擔任社交媒體廣告人,包括內容創作、市場營銷、公關等工作。至今已為超過50個品牌構思內容策略寫作點子,筆下創作帖子超過2500條。         思詩隨即以寫作技巧舉例,「要多觀察事物,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觀點,然後寫下來成為記錄。或者可以簡單地列出一些方向,例如它叫什麼名字?這是什麼?從哪兒得到?喜歡或不喜歡?為什麼?有什麼趣事等,便能容易地掌握寫作技巧。以大白兔糖為例,它的名叫大白兔糖,或大白兔奶糖。類似西方的太妃糖、牛軋糖,白色的,成份有牛奶,由米紙包裹着。相傳用7粒大白兔糖沖水後等同一杯牛奶,在士多或超市有售。」 她表示因為美食可以帶出個人成長、環境變遷,人物來去的故事等,因此更加要記錄這些食物背後的故事。「尤其飲食文化的演變歷史頗有趣,而不同的飲食喜好都可成為被觀察的方向,建議同學可從自己身邊的飲食趣事作為寫作靈感。如想多點發掘身邊飲食趣事,不妨留意坊間有哪些零食正在消失。所以食物不只形容味道,也能從視覺、觸覺、回憶等去擴張寫作方向。」 寫作靈感從何來 寫作靈感可以從寫日記的習慣來鍛練,以抒發自己生命的痕跡和心情,也可反省一天的對與錯。「例如當天返學放學遇上有趣事,媽媽買了很好味的雞給我吃。這就是透過身邊的人和事加以觀察,從而提升寫作技巧。」 她自言有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有多種表達形式,如筆記本、電腦或於網上寫下來;或可以把發過的夢寫成夢遊日記。例如曾經夢過與殭屍交了朋友,又或夢過全校同學被剃光頭,這些夢境都可成為寫作題材。自己很喜歡繪畫,成了有圖有文字的繪本日記。或是每天選一張相,寫下句子抒發當時的心情,或寫作相片日記。我亦試過與好友每周交換對方日記,寫下一些回應,成了『交換日記』。還有貼滿紙膠帶、小貼紙及相片,用彩色筆加以美化,成了另一種手帳。」 小作家心聲 王苡說 嘉諾撒聖心學校 小二 “「很開心可以首次參與培訓班,有感老師的教學與學校課堂所學習的寫作很不同,例如課堂內容有趣生動及輕鬆,給予同學多點時間慢慢消化,從中會發現原來食物都可成為寫作題材,擴闊了寫作靈感。我自己很喜歡吃芒果雪糕、棉花糖,或許可作為寫作題材。」”   胡瑋晴 聖公會德田 李兆強小學 小三 “「課堂內容很有趣。平日沒想過可以用食物作為寫作題材,老師清晰地分享了如何描寫食物,例如以趣事入手,啟發我的寫作靈感。雖然還未想到將會寫什麼,但老師講解淺白易明,日後動筆都不會感到困難,亦會嘗試將老師所講的方法融會貫通。」”   感情是抽象的東西,沒有實體存在,透過寫文章來抒情,是表達感情的好方法。在抒情文中,有抒情的對象或意象,也有想抒情的主體,及對抒情主體的抒發態度。撰寫多本以「見字抒情」著稱的作者唐啟灃,於初中組活動擔任導師,分享抒情文定義、寫作之原則與方法,以【見字抒情 · 由構思到出版的旅程】提出個人觀點,讓同學加深理解「抒情文」的寫作技巧。 唐啟灃,寫作旅程只有數年,就出版了6本著作,包括書寫美國唸書經歷的《逃學到美國》,到最新著作《回憶維修師》,主題各有不同。他以網絡流行的標籤「#」來形容自己及其著作,如「#九十後」、「#作家」、「#回憶維修師」、「#喜歡寫作」;「#治癒」、「#情感」;但稱「#文字」最能表達自己。「因為文字,才能讓讀者認識自己;因為文字,我才可以認識不同的人,所以在創作路上,要寫好一篇文章,文字可謂相當重要。」 從內心深處出發  導師主打抒情文、散文,先拋出一大堆問題,讓同學想想抒情文有什麼要素,「怎樣寫好一篇抒情文?如何去書寫?怎樣令抒情文變得突出?從構思到出版等工序與步驟,是怎麼的一回事?」 他以「旅程」作為切入點,講解如何寫好一篇抒情文。「從旅程出發,目的地是『抒情』,首要條件先了解何謂『抒情』要具備怎樣的條件才能表達情緒?例如一個旅程,一定要帶上機票、護照,這好比寫抒情文,條件是帶『情』,可以是『親情』、『愛情』、『友情』;但每種情都一定跟自己有關。情感是如何尋找?由自己內心出發,寫出來就會夠真。」接著拋出另一組提問:「世間物,有哪些跟情有關?如人物、植物,時物、景物,舊物,動物,事物等。」逐步引發同學該如何掌握寫抒情文的技巧。 要表達細膩的情感,應該怎樣來形容呢?導師建議用「五感」來寫。「要寫出細膩的情緒,可以有百感交集、喜怒哀樂;但怎樣形容,都不夠入肉,那就需要拿着放大鏡,把每個情緒放大,像把肌膚放大到能看清楚毛孔般,才能將敏感的情緒寫得細緻。此外,可用五感來嘗試形容秋天,會看到什麼?聞到什麼?吃到什麼?」同學們隨即回應,能令人聯想到秋天的詞語:涼意、乾燥、風箏、橙色、登高等。 」 小作家心聲 郭麗明 五邑司徒浩中學 中二 “「今次導師所分享,合符我們年紀寫作的需要;寫作好比一場旅程,要預備護照之類。讓我了解到應該怎樣寫作,怎樣規劃文章結構,更了解如何運用想像來豐富內容,頗有得著。現在我不時跟同學私下分享自己所創作的短篇小說。日後再舉辦培訓班,很想推介給同學,讓他們也知道這是個很好的計劃。」” 廖謙瑜 中華基督教會 蒙民偉書院 中三 “「首次參加培訓計劃,有感跟學校課堂不同,加上導師分享得很立體,讓我們有當作家的願景。也許導師本身是作家,已具說服力,還有簡報花了心思排版,令人印象深刻。除了解寫作技巧外,導師建議多用比喻修辭手法,更強調「拿着筆的人是你」,不要被框架限制,也不要模仿別人筆風,自己就是作者,不要隨便放棄對寫作的熱情和夢想。這是一個很有建設及鼓勵性的課堂,真能燃點我對寫作的熱情。雖然還未想到將來會不會當作家,但一定不會放棄用文字來表達自己日常生活的點滴。」”   唐啟灃,一位喜愛文字的香港人。文字創作的路上,沒有深厚的文學基礎,沒有膾炙人口的著作,有的,只是單純的喜愛。但能在這浮華盛世找到一件打從心底喜愛的事情,卻是一種單純的幸福。個人作品:《逃學到美國》、《別怕不一樣》、《在相遇與別離之間》、《我傷故我在》、《花與花語》、《回憶維修師》 作結構借物策略 要寫好一篇抒情文,還有其他元素,唐啟灃再舉例說明。他認為要寫好一本著作,至少要有十萬字;寫好一篇抒情文,要有千字。如要寫一篇好看的抒情文,那就要通過鋪排才能突出。「像廸士尼與彼思所創作的動畫手法,故事開頭與結尾會帶出想傳達的價值觀。在轉、合的過程,通常會加插大量冒險情節,叫人看得緊湊。這跟寫作一樣,要有說故事的技巧,怎樣將故事鋪排有序地說出來?用什麼角度來描述?透過看電影,是學習講故事的最佳方法。」 在最後部份,導師特別指出,寫作沒有對與錯,最重要是放膽去嘗試。「不需要完美得可怕,不要怕寫錯,因為永遠都不會十全十美。記住,拿着筆的人是你,不需要跟人家的筆來比較,你寫什麼都沒有所謂,想寫什麼就寫什麼。」還以「如果今天我變成了___」為功課題目,讓同學運用是次課堂所學技巧來寫抒情文章。

認識水上人生活文化 學習微小說創作三大重點

昔日香港是一條小漁村,許多居民都是水上人,他們的生活文化,與今日的陸上人有哪些差異呢?今次小作家流動教室走訪第二代水上人鄭先生和美寶,了解艇戶的生活文化外,作家陳志堅亦以水上人的生活為主題,介紹了創作微型小說的三個重點,包括「身分錯換」、「張力拉扯」及「意料之外」,寫出叫人驚喜的短篇作品。

從篆刻藝術開始 理解文字本意

中國文字源遠流長,從最早的甲骨文,逐步演變成篆書、隸書等書體;而用來蓋上名字的印章—「篆刻」,也成為中國傳統藝術。今次小作家「流動教室」除了介紹篆刻藝術外,作家袁兆昌拆解了許多甲骨文的字型及字義,讓小作家了解不同文字蘊含的深意。

跟「講古佬」學寫故事 跟「小紅帽」改寫童話

將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經驗,透過文字引起讀者共鳴,當中有什麼竅門呢?今次「作家精讀坊」邀請被稱「講古佬」的雄仔叔叔和兒童及青少年文學作家利倚恩,教導小作家們透過「創作三寶」和改寫童話的練習,加強創意寫作的技巧。 小作家創作時,會否為尋找靈感而煩惱?善於「講古」及創作的雄仔叔叔告訴大家,靈感並非憑空而至,透過觀察生活可以帶來許多創作材料。他更分享了自己的「創作三寶」—— 生活、情感及想像,藉此創作出更多動人的故事。 生活遇上觸動事物 雄仔叔叔創作豐富,曾經有人問誰是他的師傅?他說:「每當有人問我這條問題時,我的腦海便憶起童年居於深水埗舊區,遇到一位失明伯伯,他撐著拐杖,逐家逐戶拍門賣唱,用南音唱出自己日常生活的事。當時我為他的表演入迷,經常跟著他賣唱,有街坊甚至以為我是他的徒弟呢。這些生活上遇到的事物,無論是否相識的人,或者身邊的花草樹木,只要有觸動自己的地方,便可以成為創作的一部份。」 借事件抒發感情 創作能夠觸動人心的故事,情感的表達非常重要,透過記述不同的事物,更加容易表達可愛、親切、溫馨等感情。「我還記得小時候搬到屋?,隨家人探望一位患病的伯伯,他很想吃雪梨,但親友不想他吃『生冷』東西而拒絕,當時我很同情他,便偷偷給了他一片雪梨。即使隔了幾十年,我仍然清晰記得這段兒時回憶,因為當中有溫馨的感情。」 小作家又有那些兒時經歷,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情?「有些細路仔/女會很喜歡兒時冚過的一張被,當它被風吹走時,你們會不捨得嗎?這些已經是一種情感的表達了。」 運用想像 打破固有限制 小作家創作時感到困難,往往是受固定的詞語或概念限制,雄仔叔叔分享了他一次到幼兒園教創作的經歷,講解了如何運用想像力,令創作更加天馬行空,「我們講到『死亡』時,幼兒對此沒有概念,有人說像睡覺、睡得像石頭一樣,這都是有趣的想法,用一個新角度來形容『死亡』。」 運用想像也可以令描寫的對象更加豐富,「例如寫一條漂亮的頸巾,除了用『漂亮』來形容外,我們可以想像更多細節,包括它有七彩的顏色,或繡有各種動物圖案,能夠為讀者帶來更多聯想。」 小作家心聲 袁靖然 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 小六 “雄仔叔叔教我們從生活中找創作靈感,其實有許多事物都值得寫,只是我們平日沒有留意到,例如昔日遊樂場的滑梯很長,如今這些設施卻愈來愈少見。” 黃愷恩 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 (小學部) 小四 “雄仔叔叔分享了兒時遇見盲人賣唱者的經歷,令我印象最深刻,我會嘗試在校園生活中發掘創作靈感,例如與同學一起參與的運動會。” 《快樂王子》、《白雪公主》、《三隻小豬》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小作家可以運用想像,為這些經典注入新靈感,改編出新的情節或結局。作家利倚恩教小作家用好玩的方法,享受改編故事的樂趣。 嘗試創作新版本 帶來不一樣的結局 在工作坊上,利倚恩分享了科幻版《快樂王子》,快樂王子得到穿越時空的小燕子幫助,利用攝影機、投影機等新科技,拍攝向父皇請求幫助窮苦百姓的短片,最終國民得到救濟,而快樂王子亦避免賣盡寶石、金屬身體被熔化的悲傷結局。 利倚恩鼓勵小作家運用創意,嘗試將童話故事改編成不同的版本,例如科幻、推理、恐怖、快樂版本等。「改編童話故事,除了可以為經典帶來新意外,亦可以改寫自己不滿意的結局,例如《小紅帽》中大野狼被?肚的情節太殘忍;或《快樂王子》的結局太悲傷,我們可以將這些情節改編,變成自己喜愛的版本。」 童話故事二合一 創造無限可能 改編童話故事,有許多好玩的方法,「首先,我們可以為故事加入新材料,例如穿越的效果、新科技等,藉此引發新劇情。以《三隻小豬》為例,除了小豬、草屋、木屋、磚屋、大野狼等舊有角色及元素外,如果加入一部單車或手提電話,故事會有甚麼變化呢?逃跑的過程會否更加驚險?小豬兄弟可以用手提電話來互相通風報訊?」 小作家也可以發揮想像力,將童話故事二合一,「關鍵是從兩個童話故事中找到共通點,例如在《小紅帽》及《三隻小豬》中,都有相同的角色  大野狼;在《小紅帽》及《白雪公主》中,便有相同的地點  森林,小作家可以利用這些共通點,將童話故事串連起來,例如小紅帽與三隻小豬合力對抗大野狼、白雪公主逃避追殺,在森林裏巧遇小紅帽等。另外,小作家也可以挑戰難度,將沒有共通點的童話故事混合,例子是《三隻小豬》及《國王的新衣》,三隻小豬可以化成裁縫、誠實小孩的角色,為故事帶來意外驚喜。」 活潑的字詞、比喻 故事更加生動有趣 小作家也要利用各種寫作技巧,令童話故事更加生動有趣,「活用詞頭、詞尾是一個好方法,重複的聲音令人印象深刻,如以『老』為字首的詞語串連成句子,例句是『利老師在老人院養了一隻老虎』;或以『子』為字尾的詞語練習,例句為『兔子跳上桌子吃瓜子』,令故事更加順口、有趣。」 利倚恩以自己創作的《烏龍小陶笛》解釋,「其中一段寫校園姨姨被魔法紙鶴追擊,『姨姨丟掉掃把,拔腿就跑,跑過走廊,跑上樓梯,跑到四樓,回頭一望……』,這裏用了多個『跑』字,製造了驚險的氣氛。」 此外,運用生動的比喻,也有助令故事更加吸引,《烏龍小陶笛》便有以下寫法:「小陶笛們抬起頭,看到一隻老虎狗,口水像瀑布向下流。」作者用瀑布來形容老虎狗的口水,貼切地形容口水流動的動態;而「傑仔好像一隻獅子,毛髮一根根豎起,還噴了特硬定型水,令人難以親近。」一段,更加有層次地比喻傑仔難以親近的程度。 小作家心聲 袁靖然 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 小六 “我很喜歡閱讀《童話夢工場》系列,它改編了很多經典童話故事。利老師教我們運用生動的形容詞,寫故事時便更加有趣,我會嘗試改編《灰姑娘》的故事。” 黃愷恩 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 (小學部) 小四 “利老師教了我們許多改編童話的技巧,例如將它們二合為一,我想改編《三隻小豬》,因為它的主要場景是森林,較易與其他故事串連起來。”

藉童話認識普世價值 用文學連結現實生活

生活與文字的世界,往往是互相影響和扣連,讀者受文字創作而有所啟發,作家因應環境轉變然後在創作中回應,彼此的關係密不可分。這次的小作家培訓班邀請了繪本作家楊瑾和青年作家游欣妮,他們除了跟小作家們分享發掘靈感的心得之外,更教導他們從閱讀中學習待人處事的態度和精神。 每個人都是地球村的一份子,應該擁抱公義、多元、愛、和平及可持續發展等價值觀。作家楊瑾利用繪本故事書,引導小作家從童話故事中,學習如何成為「世界公民」,關懷地球村上發生的事情。 公民教育 令世界變得更美好 楊瑾透過繪本故事書,向小作家灌輸「世界公民教育」,她列舉了許多地球村上出現的問題,例如「清潔姨姨沒有足夠口罩開工」、「海龜被膠帶纏住,活活餓死」、「菲律賓的香蕉小農,孩子沒有錢上學」、「全球氣溫上升,東非國家農作物失收」等,並且引導小作家思考這些問題究竟由誰造成?大家有沒有能力改變? 楊瑾表示:「『世界公民教育』即知識、價值觀及批判能力,讓大家明白自己和其他人及生物是相互依存的;相信別人的情感和權利與我同樣重要;相信行動能改變不公義,以及相信世界可以變得更美好。對於小作家而言,這些大道理較為深奧,而繪本故事書便是一個好媒介,讓他們建立『世界小公民』意識。」 圖畫配文字 繪本產生化學作用 繪本故事書最大的特色是以精美的插畫為主,配以簡單的文字來講故事。「繪本故事有神奇的魔力,貼近孩子的視覺,吸引他們走進遙遠而陌生的國度。由於繪本故事書以圖畫為主導,創作上也可以更加天馬行空和有趣,從而衝破文字的框框。 「日本作家長谷川義史的《肚臍的洞洞》便是一個好例子,這本書講述胎兒出生前,從肚臍感受『未來世界』,由於小寶寶出生前數月,頭部會朝向下方,所以作者亦將書中所有的圖畫上下顛倒,用小寶寶的視覺來看世界。這種有趣的創作方法,只有繪本故事書才能呈現出來。」 借粟米反思糧食公義 繪本故事書透過圖畫與文字的結合,也有利表達難以言喻的感情。「正如一首詩或流行歌詞,短短的篇幅已經可以蓋過千言萬語,表達憤怒、嫉妒及哀傷的情感。繪本故事書便具有這種神奇魔力。」 楊瑾創作的《風吹過,粟米田》,便是一本反思糧食公義的繪本故事書,它講述粟米寶寶(粟米花粉)在風力吹送下遊歷不同的國家,見盡每條粟米背後的不同故事,有些地方粟米是主糧,有些地方則是小吃;有些國家為種粟米,令原居民世代居住的森林被砍伐;有些人每日都捱餓,有些國家卻用粟米來飼養農場的禽畜。「我用粟米來當這個故事主角,因為它既平凡又獨特,是全球第二大農作物,亦可以製作成不同的食品,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故事探討糧食公義的議題,角色必須與世界有關連性,所以我用粟米、花粉與風,將全世界串連起來。」 小作家心聲 趙容漪 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 小三 “我很喜歡閱讀繪本故事書,從中對世界有更深的認識,工作坊上分享了《風吹過,粟米田》,令我明白珍惜食物的重要性外,亦知道粟米繁衍的過程,原來是靠風力來傳播。” 陳祉希 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 小三 “作家楊瑾以繪本故事來講解「世界公民教育」,讓我學會何謂 「同理心」,即代入他人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工作坊上亦教我們製作自己的繪本故事,我曾以這方法創作了幾本書,介紹不同顏色可以代表的感情。透過繪本的形式,我覺得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文學創作過程中,需要不斷發掘新靈感。作家游欣妮向小作家介紹了閱讀及總結生活經驗的方法,以及引導他們以這方法豐富自己的見聞及想像力,並且轉化為創作上的泉源。 閱讀像尋寶 蒐集別人的故事、經歷 小作家年紀輕輕,人生閱歷不多,如何累積各種創作靈感?游欣妮說:「閱讀便是一個好方法,幫助我們蒐集別人的故事及經歷,不單開闊自己的眼界,亦可以引發更多意想不到的聯想。無論閱讀文字小說、繪本,甚至是字典,過程就像尋寶一樣,對各種事物有新認識。例如我的學生愛看旅遊書籍,因為他們從未去過外國旅行,透過閱讀這類書籍,就像遊覽了這些地方。」 當小作家訂立了寫作主題後,便可到圖書館尋找相關主題,並且將閱讀材料轉化為創作靈感,「例如以大自然為主題時,我們可以閱讀相關材料,包括文本、雜誌、影片等,思考土地、動植物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時帶出尊重生命和健康飲食的信息;或寫視障人士時,我們可以閱讀視障人士的創作、關於導盲犬或講述肢體障礙人士生活的作品。認識不同人的需要,學習關顧他人,勇敢面對困境及克服困難,同時建立珍惜生命、尊重、愛護他人的正面價值觀。」 寫作與現實生活扣連 除了閱讀不同的圖書外,小作家也可以從生活上的體驗、觀察,累積創作上的靈感及材料。「我平日在教學上,也安排了不同的活動,讓學生親自觀察及體驗不同的事情。當這些觀察與聯想力扣連起來,學生寫作的文章內容便更加豐厚,並且從中賦予自己的感情。同樣以大自然為主題,我為學生安排了田野考察活動,讓他們走進大自然。學生走到有機耕地觀察植物生長情況和特質,親身體驗種植的樂與憂,學習珍惜食物,也反思大自然對人的供應與人的需求。有些同學寫文章鼓勵弱小的植物努力生長以自勉;有的寫觀察到植物的缺陷,聯想到成長的困惑和感悟,借景、借物抒情兼備。」她也在校內舉辦了「Green Monday」活動,一邊與學生製作鮮果素菜米紙卷;一邊重點閱讀《為甚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鼓勵同學多注意素食材料,建立均衡健康的飲食習慣,尊重生命與動物權益,反思是否仍堅持長期做餐桌上的食肉獸。 游欣妮也為學生安排多項活動,感受視障人士的需要,「我讓同學輪流矇住眼睛和嘗試口述影像,例如圖片或影片,讓大家初步認識「藝術通達服務」相關資訊,設身處地感受視障人士觀賞圖畫或影像時的需要,並學習與他們相處的技巧;亦讓他們學習英文字母的點字,嘗試用點字組成句子,配合立體素材製成觸感書籤,讓同學感受視障人士閱讀時的限制和需要。」 從生活觀察 發掘有趣地方 生活經驗是轉化為寫作題材的好方法,游欣妮鼓勵小作家由此出發,「我們可以從親身經歷、校園、家庭,甚至是街道上的所見所聞,作為寫作的材料。即使是千篇一律的校園生活,我們仍然能夠從中找到有趣、獨特的事情。」 小作家經常擔心自己的經歷有限,難以找到適合的材料,游欣妮指出:「我們可以從回憶入手,將兒時的經歷與現今比較,例如幼稚園畢業,離開校園的感受,如今有否改變?我們也可以在生活圈子中,找出感興趣的話題及見聞,這些都是寫作的好材料。」 小作家心聲 黃翊翹 聖公會馬鞍山主風小學 小四 “游老師很清晰地講解如何在生活經驗中找創作靈感,她更建議我們選擇一個器官為主角,寫出對生活的感受。我會選耳朵為主角,因為我很喜歡大自然,可以用耳朵聽到蜜蜂的「嗡嗡聲」、雀鳥的叫聲,這些都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事物。”

跟村上春樹細味文學 借舊人舊地抒發感情

要在文學著作中展現濃厚的個人風格,作者事前必須掌握一些創作技巧。有人會透過出色的作家借鏡,也有人會透過重遊舊地啟發靈感。今次「作家精讀坊」請來了老師兼作家徐振邦及多媒體創作人何故,分別教授小作家們透過場景抒情,以及參考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的寫作風格,寫出具自己特色的作品。 成長經歷 奠定創作路向 村上春樹是一位多產作家,作品的種類多樣化,曾出版10本短篇小說、5本遊記、3本紀實文學、7本翻譯作品、9本共同創作作品及5部小說改編成電影。想深入剖析村上春樹的文學哲學,必須了解他的經歷及喜好。村上春樹除了是一位著名小說家,亦是一個愛貓的男人、美國文學翻譯家和熱愛音樂的咖啡店長,這些元素也影響了他的創作生命。 何故是村上春樹的書迷,他向小作家介紹村上春樹的成長經歷。村上春樹從13歲到現在都一直有收集唱片的習慣。爵士樂對村上春樹寫作風格的形塑有極大影響。他曾經這樣說過:「若沒有迷醉於音樂,我可能不會成為小說家。」美國文學對村上春樹的影響也很深。他高中時期常在校刊上發表文章,翻譯一段段自己喜歡的美國驚悚小說。 後來,村上春樹報考法律系落榜,自修重考時在一本英文參考書裏讀到楚門.卡波(Truman Capote)的短篇小說《無頭鷹》(The Headless Hawk),大受感動並且確定自己喜歡文學,重考後入讀東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戲劇系。 經典金句 突顯鮮明個性 何故指出,村上春樹是一位成功的作家,他本人創作了不少金句,例如《舞!舞!舞!》中寫到:「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甚麼》:「我們在學校學到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最重要的東西不可能在學校學到。」這些都成為了村上春樹的經典金句,呈現出他鮮明的個性。 另外,我們也可以在一些金句中,找到他對創作的看法。「村上春樹第一部作品《聽風的歌》便這樣寫:『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而他在《身為職業小說家》亦提到:『如果不能讓全部人快樂,就只好讓自己快樂。』」 虛幻的寫作手法 村上春樹見證日本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學運潮,大學長期遭封鎖而停課,他原本採取支持的態度,但後來隨着反體制的派系間對立加深,使他開始對運動的方式感到幻滅。因此,村上春樹以「虛無主義」寫成《挪威的森林》,由「虛無」衍生出「孤獨」和「死亡」。 另外,村上春樹是愛貓之人,貓甚至成為了他的寫作手法。專門研究村上春樹作品的日本評論家鈴村和成認為:「在村上的小說中,我是貓的同類,是貓的分身;貓也是我的同類,是我的分身。」 小作家心聲 呂宛渝 可風中學 中三 “這次活動讓我更加了解村上春樹的作品,他不但忠於自己,亦會將自己生活上的愛好融入作品。我將閱讀他的名作《1Q84》,參考他如何演繹兩個對立的世界,藉此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 周子媛 真光女書院 中三(右) “作家何故是村上春樹的粉絲,從他的介紹,令我更加了解這位作家的風格,例如憂鬱、超現實及時空交錯的寫法。出席這次工作坊後,我想多閱讀村上春樹的作品,例如《挪威的森林》、《身為職業小說家》,更深入認識這位作家。” 5個寫作素材 豐富寫作場景 簡單來說,「景」是最重要的一部份,小作家可以描寫一個曾經到訪的地方,透過對眼前景物的描寫,產生出不同的感情。對於固有的場景,怎樣才能寫得更加精彩呢? 徐振邦表示:「關鍵是掌握『時、地、人、景及情』5個元素,即使是同一個場景,在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下,畫面及產生的情感也會變得不一樣。因此,只要眼前的『景』,無論是動態、靜態;無論視覺、味覺、嗅覺如何;無論是生物還是死物,所有花草樹木、山水河雪、春夏秋冬、早午晚上、陰晴圓缺,都可以寫出來。」 此外,小作家也可以運用不同的視角來寫景,令文章有更多變化,「例如寫北角春秧街景色,我們可以從電車司機、電車上乘客、街道旁商戶、小販,以及街坊的角度出發,大家留意的景色也會有所不同。」 取「景」三大要訣 寫「景」時面對另一難題,是怎樣將眼前的景物,與想表達的情感扣連?我們應該怎樣選取適當的場景?「首先,我們寫景是可以加入聯想,但不能完全靠想像。如果你要寫沒有到過的地方,便難以寫得好,甚至可以說,不可能寫得到;其次,取景『宜取易不取難』、『宜取熟悉不取陌生』及『宜取能產生情感而不取沒有聯想的物件』,例如曾光顧的食肆、熟悉的街道、遊覽過的公園、跟朋友一起到訪的地方、與同學一起參加、有家人留下痕跡的活動、很久沒有嚐過的兒時小吃、勾起童年回憶的地方、找到失落了的物件等,都是很好的題材。」 同時,寫景時也可以與其他人物扯上關係,藉此帶出深刻的情感,「例如推着手推車的婆婆、拖着小朋友的母親、在街上叫賣的小販。」 從新聞取材 發掘動人的場景 小作家的閱歷未必夠多,可以從新聞、圖書中找到特別的場景,「有時我們可從新聞報道中選取素材。一件新聞事件,當中所出現的景,或許會成為你寫作的題材。舉例說,剛結業的珍寶海鮮舫是香港重要的建築,它附近一帶的香港仔避風塘、當地特色的艇仔粉,都是值得細味的『景』。」 除了從新聞取材外,小作家也要多閱讀,「如果可以的話,找一找作家寫過有關街道的文章,再去了解自己角度出發的街道,比對兩者,看看箇中有什麼不同。或許,你會對作家的文章、對自己的看法甚至對街道的認識,有另一番的體會。」 在珍寶海鮮舫附近一帶,也有不少值得細味的景物,例如:香港仔避風塘、當地特色的艇仔粉。「有些景物,可能在自己眼中,是平平無奇,沒有特別之處,但在別人眼中,卻是很新鮮、很有感覺、很特別。」 小作家心聲 簡裕峰 陳瑞祺(喇沙)小學 小六 “我希望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所以踴躍參加小作家活動。徐老 師在工作坊上教我們要夠「八卦」,多留意身邊的事物才能寫出好文章。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台灣,因為在飛機航班上我掉了一顆牙齒,以後每次到台灣我都會想起這件事。” 董諾澄 嘉諾撒聖心學校(全日及下午) 小四 “以前寫描寫景物的文章,我都欠缺抒發自己的感情,今次工作坊令我學懂「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我對新加坡的水上樂園有深刻印象,因為我很喜歡游水,在那裏既可以玩很多水上活動,又可以接近海豚。”

靈感大爆發 五感探索 由食出發 精煉創作 從微入門

作家是一門非常講求觀察力的職業,他們假若欠缺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力,寫作時很容易因為缺乏靈感而陷入瓶頸。著名作家蒲葦及蕭欣浩早前獲邀擔任小作家計劃的培訓班導師,分別向小作家們分享從生活細節取材的竅門,以及教授別開生面的寫作文體,讓小作家們大開眼界。 一次品嚐美食的經歷,可會勾起小作家的深刻回憶?作家蕭欣浩以飲食為主題,分享運用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來寫作,能夠更加生動、細膩地描繪事物。小作家也可以透過描寫食物,引發更多寫作聯想,例如懷緬與家人分享美食、難忘的旅行經歷,達到借事抒情的效果。 五感立體呈現美食面貌 在日常生活中,飲食與我們的關係最密切,也是順手拈來的寫作題材。蕭欣浩表示:「味道是一種很抽象的感覺,小作家可以利用五感,更加形象化地表達食物的味道及面貌。」他以英國美食作家Nigel Slater的著作《吐司》,解釋如何巧妙地使用五感來描寫美食,例如吐司、果凍等。 Nigel Slater運用了視覺、嗅覺及觸覺,將平日吃早餐時常見的吐司(多士)活現眼前,「我的母親懊惱地皺着眉頭,把一片吐司烤焦的部分刮到窗外…」(視覺)、「事實上,我懷疑她這輩子沒有一天不使廚房充滿嗆鼻的焦吐司味。」(嗅覺)、「一旦那帶點鹹味的溫熱奶油接觸到你的舌尖,你立刻為之神魂顛倒,聽任他們擺佈。」(味覺及觸覺)。 他在另一文章裏,更用了聽覺來描寫果凍,「…世上只有一種真正不可或缺的果凍,就是當你用湯匙挖進它的深處時,會發出『噗』的一聲那種…把兩小包果凍粉放入水中,這樣你就能做出放響屁的果凍。」 借事抒情 飲食與人的關係 小作家也可以透過描寫食物,帶出對不同人物、事情的回憶,抒發內心的情懷,「飲食可以引發許多創作上的聯想,除了食物本身外,煮食的過程、期間出現的人物及場景及品嚐美食的感覺,都可以成為豐富的寫作靈感。就像Nigel Slater寫《吐司》時,便同時表達了與母親的關係,其中一段『你不可能不愛為你烤吐司的人。當你的牙齒穿透烤過後的吐司粗糙的表面,進入底下鬆軟的白麵包時, 這些人的所有缺點,包括逼你穿短褲去上學這種天大的缺點,立刻變得無足輕重。』從這段進食吐司的過程,作者自然流露了與母親相處的真感情。」 以飲食帶出地道文化 除了帶出人物感情外,飲食也可以表達不同地方的文化,「台灣一位作家寫的《涼茶舖》,便寫出香港的特色,『…今年又踫上全球一百四十年最熱的夏天…趁着還有奄奄一息,趕緊搭船進城,去上環的涼茶舖喝碗救命水。』作者不單寫出香港的炎夏、特色的涼茶舖,還生動地以『救命水』來形容涼茶的消暑作用。」 小作家心聲 李蘊琦 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 小五 “「我參加小作家培訓計劃,希望改進自己的寫作技巧。今次活動很有趣,原來五感也可以用來寫作。我也有一些下廚經驗,希望寫一篇關於製作蕃茄炒蛋、班戟的文章。」” 陳睿姿 天主教明德學校 小五 “「活動中最深刻是蕭博士分享有關果涷的文章。在味道以外,聲音也是一種描寫食物的方式,用「響屁」來形容刮開果凍的聲音十分生動、貼切。另外,我也學到通過食物來刻劃感情,藉此拉近人與人的關係。」” 步入生活步伐快速的時代,小說文體的篇幅也不斷改短,在長、中、短篇小說外,近來更出現了微型小說,在短至一千字內帶出故事,更加考驗作家的功力。作家蒲葦歸納創作微型小說的七大要訣,讓小作家深入淺出地掌握箇中技巧。 四一三不 微型小說的篇幅較短,更加注重寫作技巧,作家必須快速吸引讀者追看下去。蒲葦引用小說家陳葒(陳校長)《微型小說和語文教學》中「四一三不」,作為創作微型小說的注意事項,「四一是指『一千字』、『一時段』、『一場景』、『一件事』,簡而言之要集中情節,免得故事流於走馬看花,不能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而『三不』是指不是散文、不是詩歌、不是故事大綱,提醒作家的創作不要偏離微型小說文體。」 許多人容易將散文及微型小說混淆,蒲葦解釋:「與散文作比較,微型小說更著重故事佈局,也會加插人物對白,令情節更加生動,或者製造高潮爆發點。」 不作無謂情節安排 如何運用短小的篇幅,寫出引人入勝的故事?香港小說家董啟章便在專欄中分享過「契訶夫的槍」(Chekhov’s gun)的寫作理論,大意是「如果在故事的開頭,在房間的牆上掛着一把槍,在故事的後面這把槍一定要發射。」蒲葦指出:「在這理論中,其實『槍』只是一個代號,真正的意思是指『不作無謂的安排和描繪』,在作品出現的事物要符合讀者或觀眾的預期。」上述理論還有其他要點,例如:「藝術不應該解決問題,它只應該提出問題」、「不要說教」,為讀者預留更大思考空間;而「忠實地描繪人生」、「不要?造你沒有經驗過的痛苦」,均有助更真實地刻劃故事情節。 巧設懸念 加強追看性 即使篇幅有限,作家也可以運用各種技巧,例如設計一些懸念,加強微型小說的追看性及趣味。香港著名小說家劉以鬯的《打錯了》便是一經典示範,「整個短篇由兩段結構相似的文字組成,分別只是一個打錯電話的橋段,故事主角的結局已經有生死變化。作者透過看似重覆的文字,當中只有微細的文字改動,便寫出『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對比結果,在讀者腦海裏製造震撼衝擊。」 另一篇由小作家大使陳欣豫創作的《羅生門》,亦是善於巧設懸念的作品。作者設計了富翁、窮學生及書包三個角色,從不同的角色的自述,拼貼了富翁跳傘失事的真相。「小作家創作時,也不宜平鋪直敘,不妨加入倒序、插序,或製造一些誤會情節,均可加強小說的趣味。」 小作家心聲 葉凱瑩 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 中五 “「活動加強了我對微型小說的認識。蒲葦老師解答了我對散文及微型小說的疑問,散文較重描寫、抒情;而微型小說則重視情節的帶動。我亦對劉以鬯《打錯了》的深象很深,作者巧妙微細的改動,為故事帶來大變化。」” 黃秀怡 嘉諾撒聖家書院 中五 “「蒲葦老師在活動上分享了許多有趣的例子,例如林夕填詞的《她成功了他沒有》,簡短歌詞寫出了精彩故事;而陳欣豫的《羅生門》,亦有懸疑推理小說的味道。另外,我也十分認同「不要揑造你沒有經驗過的痛苦」這一點,可能令小說情節更加紮實。”

活動 / 投稿

焦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