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技巧班

想當作文高手 先學會觀察生活細節

書寫任何一種文體,都需要有好的「觀察」能力,方能寫好一篇文章。因「觀察」的角度不同,會影響描述事物或景物的方向,所以要好好的掌握「觀察」。為了能有效地學習「觀察」能力,作家葉曉文帶領同學,一起看看香港郊外的動、植物及風景,進行「觀察」訓練。(撰文:曾劍華) 香港農場多面睇 提起士多啤梨,或會想起日本的福岡縣或靜岡縣品種,甜度和酸度平衡,十分好吃。原來香港氣候適宜種植士多啤梨,土產紅臉頰絕不比日本遜色!葉曉文分享香港有農夫種植士多啤梨,「何解會當上士多啤梨農夫?種植怎樣的品種?經營士多啤梨園困難嗎?」一連串問題,揭開香港農夫的辛酸史。 「朗屏士多啤梨葡萄園」合伙人周生分享父母是農夫,自小已幫忙下田耕種,裁種蘿蔔、粟米及蔬菜類;近年則種植士多啤梨。「香港土地少,不易找到地方耕種,就算有興趣裁種,當面對着高昂的租金,容易叫人卻步。因此改用科學化的耕種,種植士多啤梨而增加銷售額。說真,香港氣候十分適合培植士多啤梨。正所謂萬事起頭難,園區最初是一片野草,經過大家的齊心合力,花上五年時間便打造成現在規模。品種有天仙醉、紅寶石、茉莉香、紅臉頰、牛奶草莓、妙之香、久久香、甜莓等品種,滿足客人需求。」 周生還分享天仙醉果肉細膩爽脆,酸甜適中;牛奶草莓奶香味濃,口感甜中帶酸;紅臉頰偏長較尖,香味濃鬱;佐賀清香則香味較濃,甜度大等每個品種食法各異。「如果吃到不甜的士多啤梨,很大可能跟雨水有關。因士多啤梨吸收雨水後會變酸且易腐爛,所以少雨水或較凍的季節,氣溫約15至25度下栽種,最為理想。」 她有感郊野除看到美景,亦對農村耕作多了份認識,「雖然香港的農場不多,耕作的農夫也寥寥可數,但仍有一班有心人默默地經營着。因此,可跟家人去元朗、上水等農莊參觀,除可放下平日忙碌的心情,呼吸新鮮空氣,更能感受到耕種的樂趣。正如周生分享,士多啤梨收成季節從冬季至翌年春季下雨季之前,在這段時間前來有機會遇到收成,最適合一家人、朋友及同學一起品嚐美味的士多啤梨。」 行山最廣闊眼界 因葉曉文愛郊遊,經常到香港郊野公園等不同地方觀察,因而書寫了多本著作。「從20 1 3年至今,不時去行山看風景。每當看到很美的風景,或遇上有趣的動、植物,就會拿起相機拍照,或用文字記錄下來,或用畫筆把這些景物繪畫出來。為了好好記錄, 每次出外遊歷必帶上寫生簿,並輯錄成多本關於香港原生動、植物的著作。」 多次遊郊野,看日出給她蠻深刻的印象。「有次特地在荔枝窩住一晚,為的是於清晨6點登上老虎石頂處看日出。當看到太陽從山脈後的水平線上升來,那刻的美便叫我畫下來,成了一幅作品『香港自然之美與文藝』。另一次看日出,前往大嶼山昂坪的鳳凰山。因大家到昂坪,多體驗昂坪360纜車,或到寺廟吃素賞大佛,卻忽略了看日出最佳位置;不然怎會有『鳳凰觀日』之名堂。」 此外,她還分享秋季登山最舒服,「大東山山頂有個廣闊平原, 有數間富歷史價值的小屋。這是昔日傳教士退修時,特地住下來作閉門修行。那兒風景很美,尤其是秋天前來,芒草維持到12月中旬,由青綠色變成金黃色,整個顏色呈現金黃色,吸引大家『打卡』。」 著作可認識香港 葉曉文在課堂上,特地推介台灣作家劉克襄的著作《四分之二的香港》, 記錄香港的行山路線, 及留意到沿路的動、植物。「自己有行山經驗外,也會透過閱讀他人的作品來認識香港的郊野。當中欣賞台灣作家劉克襄撰寫的《四分之二的香港》,寫了近二十條香港行山路線, 仔細記錄沿途風光, 例如經過的村落面貌,當地風土民情,描述細緻。當中一篇分享大澳的見聞,描述海邊建有棚屋,發現每間屋備有木梯通向水面, 讓人可以下到停泊水中的小艇。在村口見有黃皮樹,開滿水果,味道酸甜,正如有句諺語『黄皮樹了哥—唔熟唔食』, 說明了哥最會挑食。不期然令我想起『朗屏士多啤梨葡萄園』因為怕雀鳥吃士多啤梨,便築起天羅地網來保護水果呢!因此啟發了自己多留意郊野的細節, 書寫了《尋牠—香港野外動物手札》、《尋牠2》兩本著作,記錄百多種於野外出現的動、植物。」最後,她希望同學每到周末放假,可走遠一點,觀察周圍環境, 用文字進行記錄。例如郊遊處的風景是怎樣?村邊種了什麼類型的植物?為何會種這些品種?對於種植上, 會否有新的想法? 如能把看到的風景仔細地描述,便可完成一篇關於香港郊野的散文遊記。 葉曉文以「種植香港:郊野樂悠悠」作為培訓寫作的切入點,透過認識香港的郊野,培養出愛護環境及欣賞大自然的心,從而提升寫作能力。她分享香港擁有許多靚景值得細看,「雖然香港有更多高樓大廈,但綠色地帶亦不少,遠離市中心的新界有許多靚風景值得被發掘和欣賞。因此透過主題『種植』,引起大家的好奇心,學會『觀察』和表達感受。」 小作家心聲 保良局馮晴紀念小學 小五 高雨烔 是次活動教曉我在郊遊時,可多觀察身邊一切,並仔細地記錄下來。最叫人印象深刻的是作家帶大家了解士多啤梨園,有感當農夫非常辛苦,花盡心機培植出土產士多啤梨。不期然啓發了我的寫作興趣,以後我郊遊時,會詳細分享所見所聞。 般咸道官立小學 小六 謝樂怡 這次課堂,我學習到寫作不只局限於文字,還可以通過繪畫、親身體驗等方式來增加寫作靈感。同時,也增強了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 學習到多觀察身邊的事物,並加以放大、介紹及解說。尤其是導師介紹本地原生物種,真不知香港有種士多啤梨,頓時加深了對香港郊野的認識。

林珍真編劇速成班 小作家即場「飛紙仔」排戲

有不少戲劇劇本改編自文學作品,然而劇本本身就是一種文體。它比文學更立體,在戲本文字以外,還借助演員、舞台燈光及音樂等多官能表達內容,令觀眾看起來自不然更有感染力。較早前,「小作家培訓計劃」請來跨媒體創作人林珍真,以「戲劇的建構與創作」為主題,引導一眾小作家找出編寫劇本的靈感,透過觀察身邊的事物,在故事中表達最深刻的感情。 戲劇劇本與詩歌、散文寫作最大的分別,是劇本可以通過演員及道具來演繹。今次小作家流動教室以活動形式進行,林珍真與眾小作家圍坐,討論編寫劇本的要點,更鼓勵他們分成小組,演繹屬於自己的劇本。 創作劇本三大要素:HAT 構思一齣戲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林珍真教導小作家謹記「HAT」三大創作要素,即:Heart(熱情)、Action(行動)及Theme(主題),它們編寫劇本有很大幫助。她說:「無論是創作小說或編寫舞台劇劇本,必定會遇到很多困難。當我們為欠缺創作靈感感到苦惱時,不妨回想自己動筆創作的初衷。憑着這股對創作的熱情,可以重新給予自己力量,衝破每一道難關。」 她續表示,「每一個劇本都要在舞台上演繹出來,無論故事如何天馬行空,簡單來說都是敘述一件事情、一個行動來推進劇情發展,小作家描寫這些事件及行動時需要加入衝突來掀起高潮。」 ▲「戲劇的建構與創作」流動教室以活動形式進行 林珍真提醒小作家需要構思好劇本的主旨,透過劇情帶出劇本盛載的重要訊息。小作家們活學活用,其中一組即席編寫了一個小故事,以智能手機作媒界,反映現今情侶關係疏離的現象。 細畫童年快樂回憶 捕捉靈感建構劇本框架 「流動教室」以活動形成進行,引導小作家回憶快樂童年,追憶幼年時期愛幻想的宇宙,啟發創造劇本的靈感。林珍真先親身上陣,演出自編自導的舞台劇--《我們很快樂》的其中一幕作為引子,然後向每位小作家派發一張明信片,請他們以文字或畫畫記錄童年時最快樂的事情。 這疊明信片,上邊記載的都是微細而平淡的片刻,例如:每日最期待父母雙雙接放學;最享受秋天乘巴士時,從窗外吹入涼爽的風;最難忘拿着禁區紙跨區上學,沿途欣賞美麗的風景。事情微小卻因為感覺深刻,令小作家記得仔細。小作家若把感受放大,把事件說得流暢,已為劇本建構好初步的框架。 ▲林珍真親身上陣,演出自編自導的舞台劇 --《我們很快樂》的其中一幕 「其實童年時每一件快樂事情,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只是大家成長後將它們遺忘。回憶起這些往事,大家仍然會感到開心。我希望透過這練習,小作家能夠尋找更多快樂泉源,成為創作靈感。」 轉個新角度觀察最熟悉的物件 塑造立體劇本 除了快樂的經歷外,一件有感情的「信物」也是勾起靈感的好幫手。較早前,林珍真要求參加流動教室的小作家們,帶上一件最喜愛的玩具或最熟悉的物件到來。現場所見物件包羅萬有,包括:毛公仔、手鍊、茶具模型、名星寫真集、智能手機等等。 然後,兩至三位小作家分成一組,細心觀察這些物品的顏色、形狀及特徵,再作一分鐘介紹。「在觀察過程中,組員可以互相分享、提問如物件的來歷、與主人的關係等等,帶來新的思考角度。」 ▲林珍真引導一眾小作家觀察自己最熟悉的事物,並進一步編寫出劇本內容。 在一分鐘介紹環節後,林珍真鼓勵各小組利用這些物件來創作短劇,設計故事背景、發生地點、事件及人物關係,並且即場排練演出。「這是一個很好的劇本編寫訓練,無論故事主題是科幻或反映社會現實,都以作者喜歡或最熟悉的事件為起點。由於自己對這些事物有深刻的感情,創作的劇情會更具感染力。同時,我也建議小作家透過排練,將創作的故事演繹出來,透過與身邊人對話、問與答,發掘自己留意不到的盲點,從而完善自己的劇本。」 編劇陷阱:把話說得太清楚 適當留白給觀眾更大的想像空間 在每一個劇本裏,作家都有想傳達的思想,林珍真認為適當的留白,可讓觀眾有更大的想像空間。「編寫劇本往往遇到一個陷阱,就是作家不經意地將自己想表達的道理,直接放入劇本之中。除了文字之外,編劇、導演還可以透過燈光、音樂來交代故事。好的編劇懂得留白,曖昧的地方更加扣人心弦,更能引導觀眾進入思考空間。因此,寫成劇本後不妨自己讀出來,聆聽有沒有過於直接表達的地方。」 作家簡介 ▲林珍真 跨媒體創辦人 ❝土生土長香港人,也是一名跨媒體創作人, 遊走導演、編劇、演員及主持身分,曾於美國及澳洲主修表演,並參演多個經典舞台劇劇目。於2013年成立業餘藝術創作單位《一舊飯團》,透過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分享創作。編寫並執導多部作品,包括:舞台劇《我們很快樂》、《親愛的, 請留言》、《差一點我們墜機》、《11520 》、音樂劇《米!發夢啦》(2度公演)、網上廣播劇場《Girls on wire》、網上音樂節目《珍點真唱》製作及主持。同時,林珍真自編自導自演的舞台劇《我們很快樂》,現正七度公演。❞ 小作家心聲 余汶蕙 聖安當女書院 中三 平日學校裏並沒有編劇課,所以對這次活動教室特別感興趣。相比起散文寫作,編寫劇本更加立體,需要考慮故事格局、場景轉換、事件衝突等。今次活動獲益良多,例如在數分鐘內即興撰寫劇本,是一次很好的訓練。❞ 陳欣豫 張祝珊英文中學 中三 ❝我一向很喜歡寫作,夢想成為一位作家。在今次工作坊中,作家林珍真教我們的「HAT」理念很重要,尤其是從心出發去創作。同時,她提到的留白技巧也令我印象深刻,未來我會構思一下好題材,嘗試編寫劇本。❞ 許馨 福建中學(觀塘)中三 ❝在這次流動教室裏,最深刻是回憶童年的環節,重拾成長中已經遺忘的快樂,例如自己每日最期待父母一起接放學一刻。活動中我們也要演出自己編寫的劇本,要在短時間內編寫及排演,我覺得是蠻有趣。❞

藉童話認識普世價值 用文學連結現實生活

生活與文字的世界,往往是互相影響和扣連,讀者受文字創作而有所啟發,作家因應環境轉變然後在創作中回應,彼此的關係密不可分。這次的小作家培訓班邀請了繪本作家楊瑾和青年作家游欣妮,他們除了跟小作家們分享發掘靈感的心得之外,更教導他們從閱讀中學習待人處事的態度和精神。 每個人都是地球村的一份子,應該擁抱公義、多元、愛、和平及可持續發展等價值觀。作家楊瑾利用繪本故事書,引導小作家從童話故事中,學習如何成為「世界公民」,關懷地球村上發生的事情。 公民教育 令世界變得更美好 楊瑾透過繪本故事書,向小作家灌輸「世界公民教育」,她列舉了許多地球村上出現的問題,例如「清潔姨姨沒有足夠口罩開工」、「海龜被膠帶纏住,活活餓死」、「菲律賓的香蕉小農,孩子沒有錢上學」、「全球氣溫上升,東非國家農作物失收」等,並且引導小作家思考這些問題究竟由誰造成?大家有沒有能力改變? 楊瑾表示:「『世界公民教育』即知識、價值觀及批判能力,讓大家明白自己和其他人及生物是相互依存的;相信別人的情感和權利與我同樣重要;相信行動能改變不公義,以及相信世界可以變得更美好。對於小作家而言,這些大道理較為深奧,而繪本故事書便是一個好媒介,讓他們建立『世界小公民』意識。」 圖畫配文字 繪本產生化學作用 繪本故事書最大的特色是以精美的插畫為主,配以簡單的文字來講故事。「繪本故事有神奇的魔力,貼近孩子的視覺,吸引他們走進遙遠而陌生的國度。由於繪本故事書以圖畫為主導,創作上也可以更加天馬行空和有趣,從而衝破文字的框框。 「日本作家長谷川義史的《肚臍的洞洞》便是一個好例子,這本書講述胎兒出生前,從肚臍感受『未來世界』,由於小寶寶出生前數月,頭部會朝向下方,所以作者亦將書中所有的圖畫上下顛倒,用小寶寶的視覺來看世界。這種有趣的創作方法,只有繪本故事書才能呈現出來。」 借粟米反思糧食公義 繪本故事書透過圖畫與文字的結合,也有利表達難以言喻的感情。「正如一首詩或流行歌詞,短短的篇幅已經可以蓋過千言萬語,表達憤怒、嫉妒及哀傷的情感。繪本故事書便具有這種神奇魔力。」 楊瑾創作的《風吹過,粟米田》,便是一本反思糧食公義的繪本故事書,它講述粟米寶寶(粟米花粉)在風力吹送下遊歷不同的國家,見盡每條粟米背後的不同故事,有些地方粟米是主糧,有些地方則是小吃;有些國家為種粟米,令原居民世代居住的森林被砍伐;有些人每日都捱餓,有些國家卻用粟米來飼養農場的禽畜。「我用粟米來當這個故事主角,因為它既平凡又獨特,是全球第二大農作物,亦可以製作成不同的食品,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故事探討糧食公義的議題,角色必須與世界有關連性,所以我用粟米、花粉與風,將全世界串連起來。」 小作家心聲 趙容漪 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 小三 “我很喜歡閱讀繪本故事書,從中對世界有更深的認識,工作坊上分享了《風吹過,粟米田》,令我明白珍惜食物的重要性外,亦知道粟米繁衍的過程,原來是靠風力來傳播。” 陳祉希 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 小三 “作家楊瑾以繪本故事來講解「世界公民教育」,讓我學會何謂 「同理心」,即代入他人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工作坊上亦教我們製作自己的繪本故事,我曾以這方法創作了幾本書,介紹不同顏色可以代表的感情。透過繪本的形式,我覺得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文學創作過程中,需要不斷發掘新靈感。作家游欣妮向小作家介紹了閱讀及總結生活經驗的方法,以及引導他們以這方法豐富自己的見聞及想像力,並且轉化為創作上的泉源。 閱讀像尋寶 蒐集別人的故事、經歷 小作家年紀輕輕,人生閱歷不多,如何累積各種創作靈感?游欣妮說:「閱讀便是一個好方法,幫助我們蒐集別人的故事及經歷,不單開闊自己的眼界,亦可以引發更多意想不到的聯想。無論閱讀文字小說、繪本,甚至是字典,過程就像尋寶一樣,對各種事物有新認識。例如我的學生愛看旅遊書籍,因為他們從未去過外國旅行,透過閱讀這類書籍,就像遊覽了這些地方。」 當小作家訂立了寫作主題後,便可到圖書館尋找相關主題,並且將閱讀材料轉化為創作靈感,「例如以大自然為主題時,我們可以閱讀相關材料,包括文本、雜誌、影片等,思考土地、動植物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時帶出尊重生命和健康飲食的信息;或寫視障人士時,我們可以閱讀視障人士的創作、關於導盲犬或講述肢體障礙人士生活的作品。認識不同人的需要,學習關顧他人,勇敢面對困境及克服困難,同時建立珍惜生命、尊重、愛護他人的正面價值觀。」 寫作與現實生活扣連 除了閱讀不同的圖書外,小作家也可以從生活上的體驗、觀察,累積創作上的靈感及材料。「我平日在教學上,也安排了不同的活動,讓學生親自觀察及體驗不同的事情。當這些觀察與聯想力扣連起來,學生寫作的文章內容便更加豐厚,並且從中賦予自己的感情。同樣以大自然為主題,我為學生安排了田野考察活動,讓他們走進大自然。學生走到有機耕地觀察植物生長情況和特質,親身體驗種植的樂與憂,學習珍惜食物,也反思大自然對人的供應與人的需求。有些同學寫文章鼓勵弱小的植物努力生長以自勉;有的寫觀察到植物的缺陷,聯想到成長的困惑和感悟,借景、借物抒情兼備。」她也在校內舉辦了「Green Monday」活動,一邊與學生製作鮮果素菜米紙卷;一邊重點閱讀《為甚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鼓勵同學多注意素食材料,建立均衡健康的飲食習慣,尊重生命與動物權益,反思是否仍堅持長期做餐桌上的食肉獸。 游欣妮也為學生安排多項活動,感受視障人士的需要,「我讓同學輪流矇住眼睛和嘗試口述影像,例如圖片或影片,讓大家初步認識「藝術通達服務」相關資訊,設身處地感受視障人士觀賞圖畫或影像時的需要,並學習與他們相處的技巧;亦讓他們學習英文字母的點字,嘗試用點字組成句子,配合立體素材製成觸感書籤,讓同學感受視障人士閱讀時的限制和需要。」 從生活觀察 發掘有趣地方 生活經驗是轉化為寫作題材的好方法,游欣妮鼓勵小作家由此出發,「我們可以從親身經歷、校園、家庭,甚至是街道上的所見所聞,作為寫作的材料。即使是千篇一律的校園生活,我們仍然能夠從中找到有趣、獨特的事情。」 小作家經常擔心自己的經歷有限,難以找到適合的材料,游欣妮指出:「我們可以從回憶入手,將兒時的經歷與現今比較,例如幼稚園畢業,離開校園的感受,如今有否改變?我們也可以在生活圈子中,找出感興趣的話題及見聞,這些都是寫作的好材料。」 小作家心聲 黃翊翹 聖公會馬鞍山主風小學 小四 “游老師很清晰地講解如何在生活經驗中找創作靈感,她更建議我們選擇一個器官為主角,寫出對生活的感受。我會選耳朵為主角,因為我很喜歡大自然,可以用耳朵聽到蜜蜂的「嗡嗡聲」、雀鳥的叫聲,這些都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事物。”

龍虎山古蹟遊 看香港歷史建築文化

風景優美的龍虎山, 一直是香港大學的後花園, 附近更有愈百年歷史建築及戰事遺跡, 都是很好的寫作題材。今次小作家流動教室帶大家參觀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龍虎山郊野公園及松林廢堡, 引發他們對香港歷史及文化的興趣; 作家何駿傑亦教小作家利用文字, 交代相片背後的歷史故事, 或抒發豐富的感情。(撰文:曾劍華)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105/BUS20210512_01.mp4   保留維多利亞建築風格 沿香港大學研究生堂、大學道而上,步行約2分鐘便可到達「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中心建築群由一幢一級以及兩幢二級歷史建築組成,最古老的建築物是一座建於1890年的白色平房;另外兩座紅磚屋屬於二級歷史建築,分別於1904年及1940年興建。中心建築群前身為政府水務處員工宿舍,看守員負責確保附近薄扶林濾水池食水安全。 逾百年歷史的白色平房,是香港鮮有保存的維多利亞時代建築,因應本港潮濕天氣,平房地基稍作升起來排氣;並設有一條迴廊,既可防止陽光直接照入室內,亦有通風效果。至於兩幢紅磚屋主要給工作人員居住,建築風格簡約平實,磚牆用「荷蘭式砌法」,是一種縱橫交錯砌疊方法,令結構更紮實。屋頂採用「雙瓦雙筒」結構,兩層瓦頂之間有透氣及散熱功能。   善用形容及動詞 - 生動描寫場景 中國歷代文學家,遊歷完偉大壯闊的自然山河後,都善於形容當下感受,作家何駿傑表示李白《蜀道難》及《前赤壁賦》兩篇作品都善用動詞去引導讀者同遊,仿如親歷其境。「在《蜀道難》中,李白寫到只有飛鳥才能橫越峨眉山頂,成功凸顯了蜀道難行的程度;而《前赤壁賦》「羨長江之無窮」一句,亦將長河廣闊無垠的一面,形容得非常貼切。「古人沒有拍照技術,怎樣交代自己的遊歷呢?清作家姚鼐《登泰山記》一文中,便用了大量動詞,如『乘、歷、穿、越、至』等,引導讀者視線,逐步移向不同景象。」   歷史建築圖片對照 敘述歷史建築物時,常用新舊圖片作對照,常見用第一身方法描寫,不帶個人感受,客觀描寫所見事物,以下是用第一身方式寫中環皇后像廣場,附以新舊圖片對照。   小作家心聲 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 小四 陳諾 因為沒法每年被挑選參加小作家培訓計劃, 所以很珍惜每次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這次導師分享了在港可找到許多富歷史價值的建築物, 如松林廢堡等英軍設立的炮台, 令人眼界大開。這啟發了我早前去了尋幽探秘, 參觀了位於尖沙咀的舊九龍消防局宿舍; 還搜集了海防博物館的資料,作為日後寫作的題材。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小六 梁穎欣 自己從未去過導師於課堂內所分享的歷史古跡,感受到背後文化值得細看,故很想找機會作實地究察。在未參加培訓計劃以前,我完全沒題材可寫; 直到參加後,寫作靈感隨即湧現。像今次導師分享了建築遊記的技巧,令我很想看看他的著作,從中再吸收更多創作的要點。 「植林三寶」重現生氣 離開中心後,經克頓道登上龍虎山效野公園,亦可細味香港歷史及自然生態,包括香草園、有機種植閣、蝴蝶園、生機池等。走過路邊一條不起眼的石柱,其實是全港僅存6塊的「維多利亞城」界石,用花崗岩雕刻而成,名為「克頓道界石」。在香港開埠初期,政府將銅鑼灣至堅尼地城一帶劃分為商業及政治中心,用界石劃分為「維多利亞城」,城內外實行不同的政策來管治。 界石後亦有一條特別寧靜的小路,其實與植林政策有關。日佔時期資源短缺,附近居民上山斬柴,令龍虎山變成光禿禿的山頭。戰後政府重新規劃, 在這裏大量栽種「植林三寶」—紅膠木、愛氏松及台灣相思,它們都是生長快、適應力強的植物,讓龍虎山很快回復生氣。   戰事觸目驚心 行近山頂,愈近「松林廢堡」位置,沿路會見到許多戰爭時期的戰鬥掩蔽體、士兵營房、指揮所、彈藥庫等遺址,其中香港最高的海防炮台遺址,已被列入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物。由於炮台被許多松樹及密林包圍,位置非常隱蔽,故被稱為「松林炮台」。 「松林炮台」曾經是香港海防及空防上效力,可惜在日本侵華期間被炸彈擊中。雖然「松林廢堡」風光不再,但是從建築物牆上的子彈孔,可見當年戰況激烈。現時「松林廢堡」歷史徑已經成為郊遊區,登山人士或遊客可由此重溫「松林炮台」背後的光輝歲月。   投入感情 - 寫出照片以外故事 照片及文字可以互相補足,其至透過文字投入個人感情,寫出照片以外的故事,張愛玲《對照記》這樣寫, 「然後時間加速,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繁弦急管轉傷急管哀弦,急景凋年倒已經遙遙在望。一連串的蒙太奇,下接淡出,其餘不足觀也已, 但是我希望還有點值得一看的東西寫出來, 能與讀者保持聯繫。」 何駿傑表示:「在這本作品中,張愛玲用了許多舊照片,作為一點懷念,或記載孩童時期的片段。由於照片是死物,我們可以用跳脫的文字作輔助,交代照片以外特別的事及感情。」如果對照今日西環半山區巴丙頓道,難以想像這裏曾經是戰場,張愛玲《傾城之戀》便描繪了這條街道的戰時狀況, 「流蘇孤身留在巴丙頓道,哪裡知道甚麼, 等到阿栗從左鄰右舍探到了消息, 倉皇喚醒了她,外面已經進入了酣戰階段。 巴丙頓道的附近有一座科學試驗館,屋頂山架著高射炮, 流彈不倒的飛過來,尖溜溜一聲長叫:『吱呦呃呃呃呃』 然後『砰』,落下地去。那一聲聲的『吱呦呃呃呃呃』, 撕裂了空氣,撕裂了神經,淡藍的天幕被扯成一條一條,在寒風中 簌簌飄動。」 「作者運用了一些短句,描繪日軍轟炸街道、流彈橫飛的情況;亦將寫出流蘇心情混亂的感受。」 已經活化為文化藝術建築群的「大館」,前身是域多利監獄,從戴望舒《獄中題壁》對照出同一座建築物,昔日的黑暗與今天的熱鬧氣氛,「如果我死在這裡,朋友啊,不要悲傷,我會永遠地生存,在你 們的心上。你們之中一個死了,在日本佔領地的牢裡,他懷著深深仇恨,你們應該永遠地記憶。當你們回來,從泥土,掘起他傷損的肢體,用你們勝利的歡呼,把他的靈魂高高舉起,然後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著太陽,沐著春風:在那時暗黑潮濕的土牢,這曾是他唯一的美夢。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從篆刻藝術開始 理解文字本意

中國文字源遠流長,從最早的甲骨文,逐步演變成篆書、隸書等書體;而用來蓋上名字的印章—「篆刻」,也成為中國傳統藝術。今次小作家「流動教室」除了介紹篆刻藝術外,作家袁兆昌拆解了許多甲骨文的字型及字義,讓小作家了解不同文字蘊含的深意。

顛覆框架尋突破 創新思維放異彩

寫作是一種創意思維的活動,不應該受到公式化的框框限制,無論是寫小說還是抒發情感,都盡可能突破既有的模式,嘗試加入新元素,務求讓讀者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想要突破,談何容易?較早前,小作家培訓計劃請來作家麥曉帆和利倚恩主持培訓班活動,啟發一眾小作家突破局限,學習寫出充滿驚喜的作品。 ▲麥曉帆邀請同學分享創作成果。 巧設懸念 引人入勝 閱讀推理小說比其他類型的書籍,感覺與別不同。讀者打開書本時,就進入了作者設下的迷局之中,一步一步隨着事情發展,再一口氣揭開謎底時,頓感豁然開朗、暢快淋漓。但是,要創作一部曲折離奇的推理小說,對高小組的小作家而言,可謂是一項大挑戰。 著有受歡迎童書《愛生事三人組》的作家麥曉帆解釋,寫作推理小說就像吃「自助餐」一樣,任何元素也能包括在推理小說之中,例如愛情、友情等,都能成為推理小說的主線元素,因此在寫作的時候,作者的靈活度很大,不過要更花心思處理主題。 ▲麥曉帆 作家 麥曉帆自少喜歡閱讀漫畫和推理小說, 如《柯南》、《金田一少年事件簿》、《衞斯理》、《福爾摩斯探案》等等。他向小作家們分享了一些有趣的推理作品,不只書籍,也有戲劇、舞台劇和音樂劇。吸引的推理故事不只在書本中才有,小作家們也能從不同的作品之中取得寫作的靈感。 5個故事創作元素 開始創作推理小說時,麥曉帆讓小作家們先從5個元素入手,為故事加入吸引讀者的有趣之處。第一是「人物角色」,可嘗試運用「影子法則」,為角色塑造一個獨特的外形,「讓人即使從影子之中,也能認出角色」,如此在閱讀情節前,角色已給讀者一個深刻印象。 第二是「故事主題」,麥曉帆認為主題「老土」也不要緊,只要靈活運用,故事也可相當出色。他以《五星級大鼠》為例,主題是「每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說穿了也是老掉牙的主題,但故事一氣呵成,而且老鼠煮食令人感到耳目一新,亦能夠清晰地表達主題。 ▲小作家們紛紛拿出麥曉帆的書籍請他簽名。 他又鼓勵小作家們跳出框框,主題不一定要很偉大,「一板一眼的規則反而不有趣」。他介紹日本有「輕小說」,主題就是讓讀者能輕鬆地閱讀故事,消磨時間,其實這類型的主題亦是讀者能接受的。 第三是「出人意表的手法」,在處理故事情節時,如果運用不同的手法,便能讓讀者更投入於故事的推進之中。他介紹了6種常見的手法,例如「埋下伏線」、「故意誤導讀者」等,給小作家們不少寫作上的啟發。 第四和第五項元素分別是「對白」和「個人風格」。麥曉帆坦言,小作家們不要介意參考其他人的作品,見到有趣的句子和寫作手法也可以記下,待自行創作時再作參考。而寫作故事最困難的是尋找靈感,在日常生活之中想到寫作的靈感時,他建議寫下來供日後運用。 ▲小作家在課堂上與同學進行交流。 小作家創意非凡 小作家聽完麥曉帆的分享後,即席嘗試創作自己的故事。有同學以外星人為主題,主角無意中捲入了大陰謀之中,令大家都很期待主角能否成功脫身和阻止陰謀;又有同學以自己為角色藍本,也加入了現實之中的朋友角色,即將進行一場大冒險,他們也會在故事之中日漸成長,叫人期待角色們的轉變。麥曉帆十分欣賞小作家們的創意,表示非常期待他們的作品。 小作家心聲 黃欣朗 德望學校(小學部) 小六 我平日喜歡閱讀推理小說,最愛《福爾摩斯》系列故事。這次在工作坊中學到的寫作手法非常有用,我希望能在日後的寫作之中運用出來。另外,我期望在故事之中創作一個和自己性格截然不同的角色,讓讀者更為驚喜。 徐鈺瑩 大埔循道衛理小學 小五 我喜歡不同類型的圖書,包括小說、漫畫和科學叢書,以往也嘗試創作故事,囊括各式各樣的元素。未來,我也想嘗試寫作推理小說,不過往往寫結局時感到苦惱,我會嘗試今次學到的技巧,為故事寫下完整的結局。 在創作文章的時候,我們習慣先把事情敘述,再將個人的情感放到文章的末段。作家利倚恩則帶領初小組的小作家們認識自己的情緒,嘗試把不同程度的情感融入文章之中,創作出情感豐富多彩的作品。 ▲利倚恩向小作家介紹《早安!阿尼、早安!阿布》 除了「依依不捨」的情感以外,利倚恩告訴小作家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每當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也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她舉例,當被人稱讚時,我們會感到開心;被媽媽責罵時,我們會感到驚慌、哀傷,甚至憤怒;當大黃蜂飛入課室時,有人會表現平靜,也有人會很害怕。原來,即使遇上同一件的事情,每人的感覺也會有所不同。 ▲利倚恩 作家 她再次舉例,當事情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我們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感覺。當媽媽責罵弟弟的時候,我們可能就不再感到哀傷,或是轉為有些幸災樂禍的心情;當下課鐘聲在隔壁的學校響起,我們的心情也會由期待放學的興奮,轉為失落。 情感每天都陪伴着我們,隨我們經歷每件事,只是我們感受到,卻不會每次都說出來、寫下來。利倚恩告訴小作家們:「除了我們常說的喜、怒、哀及樂這些常見的情感外,還有懼、惡及愛。小作家們不妨加入它們在故事的情節之中,加深讀者的感受。」 情感有程度之分 利倚恩和小作家們分享《早安!阿尼、早安!阿布》的故事,述說一隻沒有朋友的小狐狸阿尼,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小豬阿布,生活由寂寞變得快樂,又因暴風雨來臨,兩個好朋友又變得驚慌失措,到雨過天晴的溫暖故事。 ▲小作家發揮創意,寫下創作構思。 兩個主角的情感充滿起伏,而且面對不同的事情都有獨特的感受和想法。利倚恩藉此告訴小作家,原來情感並非扁平單一,同一種情緒也會有程度的分別。 「如果只用上『很生氣』、『非常生氣』或是『超級無敵霹靂生氣』,讀者也未必明白故事主角生氣的程度,因此我們要想方法去說明,把情感描寫得更具體。」她補充說。 善用比喻、動作、誇張手法 生氣的時候,怎樣才能讓對方知道我們有多生氣呢?這個時候,比喻、動作的側面描寫和誇張的修辭手法便能幫上大忙了! 小作家掌握了技巧後,紛紛創作出不同程度的情感表達:「生氣得頭頂如火山爆發」、「眼淚流得像瀑布」、「厭惡得伏在桌上不願動」等等。學生們思如泉湧,寫得不亦樂乎。 小作家心聲 陳諾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 小二 在日常生活中,最令我深刻的情感就是被媽媽罵的時候,會感到不開心。日後,我懂得用比喻把不開心的感覺寫出來,及運用在作文之中。 古蔚然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 小二 今天的課堂很開心,學到很多寫作的技巧,我覺得很有用。當中最有趣的是比喻法和誇張法,可以把開心、傷心的情感活潑地表達出來。我以後一定會試用這些技巧。 此活動及相關版面由明報市場部統籌及編輯 查詢:2515 5052(馮小姐)

借古鑑今 取長補短 由經典作品拼發創作宇宙

歷史上偉大的著作有許多,由中國文學到西方童話比比皆是,箇中引人入勝的原因,實在值得參考。早前,作家唐希文及田南君擔任培訓班導師,分別為初小和初中小作家分享創作心得,特別教導小作家如何從童話故事和中國典籍中汲取靈感及應用到創作上,讓小作家獲益良多。 換個新主角 在閱讀故事時,我們往往會討厭某些角色,或不滿意某些情節。小作家不妨由此入手,為這些故事換個新主角,改編全新的故事。唐希文說:「我們可以代入故事裏的配角,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寫出另一個版本的精彩故事,例如在《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便以大野狼為主角,將牠由大壞蛋改編為孝順的孫子,為了讓祖母吃到美味的蛋糕,向鄰居小豬借糖時引發了一連串的誤會,藉此寫出一個新故事。」 她又舉了《睡公主》作例子,故事中向公主下詛咒的巫婆原本戲份不多,然而迪士尼卻以她為主角,拍成兩齣《黑魔后》電影。「改編後黑魔后變成淒美的故事,她原本是森林精靈,卻被睡公主的父親偷去珍貴的翅膀,她為了報復才向公主下詛咒,事後感到十分後悔,並且幫助睡公主度過很多難關。小作家可為故事換個新主角,加插許多新的經歷,令整個故事的劇情更加豐富。」 以不同視角帶出劇情 當小作家決定轉換新主角後,下一步便是運用想像力,構思新劇情。「這些新角色可以是人類、動物或物件,例如《灰姑娘》故事,我們可以選擇繼母、仙子、老鼠、南瓜車及玻璃鞋為主角,嘗試以這些新角色的視角出發。例如:繼母千方百計阻止灰姑娘去舞會,可能只是擔心她夜歸有危險;或者為南瓜車賦予神奇魔法,讓它可以隨時上天下海,載着灰姑娘與王子一起幸福快樂地生活。」 從新角色的角度出發,也可以幫助修補原故事的漏洞。「許多讀者都有疑問,為何只有灰姑娘才能穿上玻璃鞋?如果我們以有生命的玻璃鞋為主角,便可以從『它』的角度出發,只有真正主人出現時,才會變成最合適的尺寸,讓王子找出灰姑娘。」 換個新時空 穿越古今 引發趣事 除了更換新主角外,小作家也可以為經典故事換一個時空背景,為讀者帶來更大的驚喜!例如:迪士尼的公主來到現代世界;或者現代人返回古代,與名人或藝術家一起遊歷。 唐希文的作品《時空遊學園》,便講述一群資優學生返回18世紀的奧地利,在這個音樂之都與音樂家們會面。她說:「寫這些穿越故事時,小作家先要做好資料搜集,若要寫音樂之都維也納,便要熟悉當地曾有哪些音樂名家,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還有當地的建築、飲食文化,將這些細節融入,才能令故事更加真實。」 小作家心聲 譚存希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 小三 “「小作家活動很有趣,教曉我許多寫作技巧。參與工作坊後,我想創作一個穿越時空的故事,以我最喜歡的恐龍為主角,講述牠們與人類相處的故事。」” 陳恩陶 九龍禮賢學校 小三 “「在這次活動中,我學會可以換個主角,就能寫出許多新故事。例如公主不一定溫柔斯文。工作坊也教我們設計一些小道具及情節,令穿越時空的故事更加合理。我正構思寫作這樣的故事,透過旋轉樓梯或彈一首歌,便可穿越時空。」” 中國文學源遠流長,自詩經、楚辭、唐詩、宋詩,留下大量經典名句,小作家可引用這些古人累積下來的智慧,透過這些豐富的言辭來抒發情感;寫議論文時亦可引經據典,來增強立論的說服力。 引用典故 生活日常隨處見 引用典故是一種修辭手法,無論是詩詞、成語、寓言、諺語及俗語,都可以成為引用的對象。文言專家田南君表示:「即使創作於數百年前的詩詞典故,今日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仍然隨處可見。較早前我乘搭渡海小輪時便看到一句呼籲『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詩引用自唐王之澳《登觀雀樓》,原意是寫登樓觀景,如今便借用為呼籲乘客登上甲板欣賞海景。」 又如飲品「百事可樂」的名稱,原來亦來自宋蘇軾〈與鞠持正書〉:「文登雖稍遠,百事可樂。島中出一藥,名曰:『石芝』者,香味初嚼茶,久之甚美,聞甚益人!」田南君說:「『百事可樂』的英文名為PepsiCola,而宋代有一種飲料叫『石芝』,故相信『百事可樂』的起名,是音譯、意譯及引用典故三者結合而來。」此外,許多人的名字,都是引用古代的經典,例如明星趙學而及蘇有朋等,都引用自《論語‧學而》篇中「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等名句。 明用 暗用典故 文章更加生動 在引用古典詩句時,小作家可採「明用」或「暗用」的方法,令文章更加生動有趣。明用、明典都是直接引用的方法,例如周作人《蜘蛛》一文中:「天氣暖起來了,蜘蛛又出來在房檐底下做網。這使我記起小時候猜過的一個謎語:『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排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田南君指出:「這裏明用諸葛亮喻蜘蛛,令文章更加生動;而散文引用五言詩,令句式有所變化,更具韻味。 至於暗用、暗典,則是不會說明出處,如金兆梓《風雪中的北平》一文寫到:「俯視足下的五龍亭、漪瀾堂一帶,盡成了『瓊樓玉宇』,而我已聳身在『瓊樓玉宇』之巔。這時候,我真覺有些『高處不勝寒』了。」「文中的『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出自宋蘇軾《水調歌頭》,作者雖然未有表明出處,卻將其意境融入文章之中,令行文更加流暢。」 議論文引典故 增強說服力 小作家寫議論文時,不妨加入一些詩詞典故,有助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其中黃永武《在錯誤中學習》一文中寫到,「由此也可以想起《潛虛》上的一句名言:『項羽日勝而亡,高祖日敗而王。』日勝反而滅亡,就是缺少學習改進的機會,自始至終只有一套僵硬的戰略。日敗反而稱王,就是失敗之中,有許多可資學習策勵的地方。」田南君表示:「作者在這裏引用了史學家司馬光評價漢高祖,常從敗戰中汲取教訓,最終成王稱霸的故事,藉此加強『從錯誤中學習』論點的說服力。」 此外,如果反用典故,更加可以帶出諷刺、標新立異的文風,朱自清在《海行雜記》寫到「『子入太廟,每事問,』至今傳為美談。但你入輪船,最好每事不必問。茶房之怕麻煩,之懶惰,是他們的特徵。」「這個典故出自《論語‧八佾》篇,原意是讚揚孔子的恭敬謹慎,朱自清卻以此與船上茶房的懶散作對比。」 小作家心聲 袁皓華 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 中一 “「這次活動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百事可樂的名稱是來自蘇軾的詞句,引 用的例子並不限文章,還經常在日常生活中出現。」” 姜恩澄 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中一 “「除了物品外,原來許多文學家、明星藝人的名字都是來自中國古典詩詞。我希望寫議論文時能運用引用相關的修辭技巧,相信會較易掌握。」”

提升思考表達能力 從作家創作學習寫作訣竅

寫作需要三分天才,七分努力;如果本身沒有資質,就要將勤補拙,多看書多學習,或借助名人著作來吸取文學底蘊,從而寫好文章。為了讓小作家掌握深層次的思維訓練,講者梁科慶借劉以鬯的小說分享寫作可跳出慣常的二維思維,學習構思、推理是怎樣的一回事;並分享更多思考和思維能力之間的區別。另一作家游欣妮,則介紹吉竹伸介的繪本,有助培育出天馬行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撰文:曾劍華) 學習敘事方式 研究劉以鬯作品講故事技巧 寫出一篇好文章絕非易事,既要有「起承轉合」,情節更要留下伏線。講者梁科慶看過不少著作,有感劉以鬯的小說世界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因此以「名著解讀—劉以鬯《對倒》」為題,指導結構和意識流手法,有助文章變得引人入勝。 認識創作之路 講者笑說同學年輕,未必認識劉以鬯,除非特別喜歡香港文學,才會留意其作品。 他分享劉以鬯一天會寫出超過十份報紙的專欄內容,他對寫作的熱情非常澎湃;就讓小作家認識他何解會有這麼豐富的創作力。「劉以鬯生於上海,40年代當過編輯,50年代出任《星島周報》執行編輯及《西點》雜誌主編。之後旅居星馬,並於1958年回港出任多份報紙副刊編輯, 包括《香港時報》、 《星島晚報》 、《快報 》等。80年代,他創辦月刊《香港文學》,提升香港的文學價值與地位,其文字與眾不同,既做到自我娛樂,也能娛樂別人,同時具備實驗精神和反傳統意識。作品《對倒》是部有人沒故事的小說;《酒徒》中的意識流,顛覆了當時文人以寫實方式寫作的方式;《吵架》創作出來的小說以物件來講故事,文中沒有人物、沒有高潮迭起的情節。還有《動亂》,以寫物的表述來寫人,每本作品都值得欣賞。」 讓對倒說故事 好的作品往往能引起閱讀的興趣,像作品《對倒》多次被改編成電視電影作品,就明白到著作何其出色!「《對倒》寫於1972年,曾因為沒有激昂的情節,刊載了一陣子後被報章叫停。直到93年在北京出版後,才於20 0 3年由香港發行。「著作共42個小節,一人一節,梅花間竹,互相穿插,長篇有64節,其寫法很有電影感,包括香港電台小說家族找來林正英、李麗蕊拍攝《對倒》;王家衛則借情節拍攝《花樣年華》,借音樂融入在電影中,深化情節的敘事手法。」 還有早年一項藝術裝置《二十五分鐘後》黑盒電車,按照作者構想坐上電車,從筲箕灣坐到西港城。「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伍韶勁的創作,與原作同出一轍,從西港城開出,將車頭位置佈局成針孔相機,把沿路的城市風景倒轉投影在車廂內,坐客聽着耳機聆聽主角的讀白,蠻有趣的表達方式。」 小作家心聲 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 中二 林莉莉 此次解讀劉以鬯,開拓了我對文學作品的認知。例如作品啟發了王家衛導演創作《花樣年華》,或創作《二十五分鐘後》黑盒電車,沒想到作品擁有多元的面向啟發不同人的構想,實驗精神與大膽創新。還選讀《吵架》,有人沒物的現代主義表現手法,啟發了我對於寫作的興趣,可通過描寫特定環境中散落的物件,帶出事件或人物情感,為故事添加了趣味性。因此,啟發了我這次的投稿題目「讓物件說話」,充滿了鬥志。 基督教崇真中學 中四 關子喬 我是個很喜歡創作的,又愛代入他人的心理來講故事。故很欣賞劉以鬯所寫的《對倒》, 人物個性塑造得鮮明,讓我學會不用平鋪直敘的方式來塑造人物個性。若果劉以鬯與梁科慶兩位時代不一樣的人交換了身份,不知會否有不同的故事衍生出來呢?我希望自己能學習到作者與講者看事物的仔細度,不單學習如何敘述單一事情,而且能創作出令人反思的故事! 閱讀激發思考 捕捉寫作思路 讀書時,老師說作文時要避免胡思亂想;但游欣妮希望大家多些胡思亂想,不然沒法打開思路,豐富文章內容。 好奇心作祟 找出問題點 日常中,我們會否有想探求事物的心? 有些人會喜歡看文字,有些則愛看圖畫,但亦有些結合兩者元素,就是繪本。游欣妮特地分享吉竹伸介,他的創意繪本蠻有名,將日常生活不重要的事物,卻燃起好奇的心探索起來。「他是日本超人氣繪本作家,擅長捕捉日常中不經意的事物,以自身獨特角度切入取材,寫成繪本。除此, 他還涵蓋素描、童書插畫、裝飾畫及廣告藝術等範疇,令其作品題材變得多樣性。因此,當我們寫作或創作時,可以想想何解這東西如此獨特,怎麼會令自己感受深刻?非要將這個題材創作不可呢?只要多思考,就能寫出好的文章!」 創作與幻想 會嚇你一跳 游欣妮問小作家愛睡覺嗎?課堂上,有三分一的小作家回應愛睡。她續說未入睡前, 會想什麼? 有沒有想過睡了後,周圍的人或物會做什麼嗎?你以外的世界,又會發生什麼事? 她分享吉竹伸介創作過許多作品, 著作《怎麼睡成這樣子》說明粉紅色頭髮的主角睡着後,會被一些東西抱起來拍照,或被設計髮型等,所以睡來後頭髮才如此亂。「著作嘗試將睡着後,有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圖像解說出來,充滿想像力。所以當我們醒來後,會發現公仔放置的位置不同嗎?這些有趣的題材,可豐富我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換到寫作,就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及敏銳的觀察力,作品才會變得生動。」 小作家心聲 聖保羅書院小學 小一 余天呈 吉竹伸介的作品, 文字不多, 但卻好笑。因我沒想過將睡覺後的事物創作出 來,或許就是沒有像作者般敢去創作; 使我認為寫文章只要是自己想寫的,就 應放膽去寫。課堂中,最令我印象深刻 的地方,是作家介紹了吉竹伸介多部有 趣的創作,...

踏上寫作之旅 多元活動激盪創意花火

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及《明報》合辦的「小作家培訓計劃」,透過不同類型的寫作活動,啟發中、小學生的寫作潛能。其中作家精讀坊活動,由導師剖析指定著名古今中外作家的寫作技巧及作品意念,令學生可從作家身上取經,寫作不同類型的文章。 科幻故事不能缺少諷刺元素 科幻小說不一定要寫未來,也不一定要寫科技。科幻小說的創作動機主要有兩個,第一是源於對現今科技過分發達感到不安與憂慮;第二想要揭示人性的醜惡。早前,作家精讀坊邀請擅於創作科幻小說的作家徐焯賢,教導一眾高小組小作家創作科幻故事。 徐焯賢以科幻電影《廿二世紀殺人網絡》及短篇小說《零件》為例,說明科幻小說的特色。除了奇幻、天馬行空的元素,更重要的是帶出被看好的科技發展,或會帶來難以想像的負面影響,如:嚴重的污染問題等。另外,他以科幻短片及短篇小說《我》,解釋科幻小說另一種揭示人心黑暗的題材。科幻小說的創作靈感可從新聞中找到,正如「無人超市」,看似為人們帶來了便利,節省了人力資源。徐焯賢卻說:「若想深一層,未來所有人都不用工作,超市的運作全自動化,甚至蔬菜的種植亦不需要人類,那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這些因科技太發達而產生對未來的不安想像,都能成為科幻小說的題材。」 ▲作家徐焯賢 當日,徐焯賢帶領小作家們進行一項課堂活動,建立「未來博物館」。他首先講述故事背景:一千年後,地球污染太嚴重,大部分人已經去了別的星球殖民,只留下少數低下階層人士居住。原本擁有的很多東西都沒有了,例如:水果、電腦、手機等。然後,他把一些我們常見的物品,例如:飛行棋、光碟、牙線棒和樹葉等分派給不同組別的學生,讓他們以未來人的角度,介紹那些物品,體驗創作科幻的故事。 創作奇幻童話角色 《愛麗絲夢遊仙境》自1865年出版以來,已被翻譯為174種語言,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童話故事之一,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兒童成長。早前,曾改編及延續愛麗絲故事、出版《給失約的愛麗絲》的作家唐希文,主持初小組作家精讀坊,帶領一眾小作家走進愛麗絲的奇幻世界,教導設計童話角色的技巧。 《愛麗絲夢遊仙境》講述了愛麗絲在夢境中,遇見各種各樣的奇怪動物角色,並一起冒險。唐希文透過介紹不同動物角色的特徵及性格,如:柴郡貓、毛毛蟲、三月兔等,教導小作家們如何設計動物角色。 ▲作家唐希文 唐希文表示,創造有趣、深刻的動物角色,需要首先觀察動物既有特質及形象,然後利用擬人法,豐富原有特性,例如:三月是兔子發情期,牠們會比較活潑和行為瘋狂,所以童話故事中的三月兔,性格設計為比較神經質,看起來瘋瘋癲癲的。 另外,賦予「死物」生命,可創造出有趣的童話角色,正如愛麗絲故事中的門鎖一樣,把手是鼻子,鑰孔是嘴巴可以說話,十分生動。 學古文 實用與文化兼備 文言文字句精練,惟部分人覺得艱深難明而選擇逃避。作家精讀坊首次以古文(文言文)為題。由資深中文科科主任、作家及教科書編者蒲葦先生帶領導讀「古文研討-韓愈」,讓初中組小作家明白古文的重要性。蒲葦強調:「學古文不只為了考試,更可畢生受用。」 蒲葦指出:「不少粵語在古文中呈現,例如佢、係、傾偈、卒之等,在古文屢見不鮮。另外,短小精幹的古文,如敬啟者、久違、台端等,亦有助書寫實用文及獲取考試分數。因此學習古文既有現實需要,亦可增加文化素養。」 ▲蒲葦強調古文的重要性,提醒學生不要害怕古文。 「卯」意指兩兩相對,衍生兩人共食的「卿」、金錢交易的「貿」等。蒲葦強調:「識字越多,中文就越好。通過象形字或漢字樹,有助了解字意。所謂一理通百理明,學古文最重要有足夠的聯想力,能夠舉一反三。若只作背誦,中文只會停滯不前。」 韓愈是蘇東坡極為讚賞的人物,他的著作不乏有用例句。蒲葦表示:「明白作者生平事蹟再觀賞其作品,就會產生共鳴及看得透徹。」他還介紹《唐宋散文選評》、《世說新語》、《笑得好》等作品,鼓勵小作家追求文學昇華。 小作家心聲 區珮瑤 聖公會奉基千禧小學 小四 這次講座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課堂活動,向一千年後的人,介紹我們現在很常見的物品。我覺得很有趣,可發揮無限創意,想像未來世界。 楊展穎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小三 今次活動學習到創作童話故事中的動物角色,首先要了解動物的特徵,然後多加想像,運用擬人法,豐富牠原有的性格特徵。 郭子弘 聖芳濟書院 中三 一向認為古文的字句有不同解釋及意思,須花時間理解。在講座中發覺象形文字也可拆開解釋,老師還介紹一些參考書,有興趣找來閱讀。 撰文:李翠琼、王文斌 攝影:陳國良

創作童話故事 將文字轉化為畫面

寫作就像一杯白開水,看似透明,喝起來淡而無味,但其實可以在平淡中品味出人生哲理,感悟出酸甜苦辣。像作家周蜜蜜、圖文作家魏寶婷喜歡把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人、事、物,運用想像力描寫出來,因此文章往往能充滿生命力,讓人閱讀下去都能得到啟發。今次她們分享更多如何運用語文能力、想像力、觀察力,創作出有畫面和質感的故事。(撰文:曾劍華) 讓寫作靈感源源不絕的方法 從生活開始入手觀察 有人靈感像天地宇宙山河般奔流不息,亦有人靈感來自現實生活上的情感,轉化為創作。其實,寫作靈感可以從生活上取得,像講者魏寶婷喜歡從生活中尋找靈感,並於今次活動分享如何在日常中取得創作及寫作靈感。 要多留意事物 魏寶婷認為一個好的創作者是一個好的觀察者,因平日會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到有趣的事物,並轉化為一個寫作靈感。在課堂上,借一幅錯視圖畫來舉例,「只要將視點向上或向下移動,就能看見一名黑髮少女的側臉;或換個角度,以少女的耳朵作為眼睛,就會看到一位老婆婆。單憑小小的圖畫,可有不同的詮釋與呈現方向。這跟寫作一樣,同一個主題都可以有不同的切入點來寫。」 除此之外,可從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事物來找靈感,「在看恐龍圖書時,同學可知恐龍身上的顏色除有綠色外,還有其他顏色。況且恐龍有不同品種,可在圖書館找到不同作者撰寫的圖書,從內文了解恐龍知識;甚至可啟發自己寫一個跟恐龍有關的故事。又或者公主系列的圖書,除欣賞到美麗的城堡設計外,亦可看看主角背後的歷險與奇幻故事,或研究主角服飾及頭髮等,從而找到閱讀的樂趣。 引發創意聯想 她鼓勵同學可多寫自己喜歡的題目和故事,例如隨身帶備一本「簿仔」(筆記本),把平日看到有趣的事物記錄下來,作為日後寫作的素材。 另一啟發寫作靈感的來源是電視或電影,特別是角色人物與故事背景的設計,都可作為鍛鍊寫作的技巧。「小時候,每當放學做完功課後,便會追看電視播放的卡通片。因故事裏所描述的角色、故事情節富想像力,從而啟發了我對創作的興趣。就好似《哆啦A夢》的「法寶」設計及用途極具創意,每當主角大雄有難,那些「法寶」就可解困,這對創作很有啟發性。或是《寵物小精靈》主角比卡超,靈感來自松鼠,長長的尾巴是從閃電啟發出來。實在,在日常生活中可找到許多創作及寫作的靈感。」 寫作另一重點是要保持好奇心,方能享受創作的樂趣。她建議大家完成創作後多跟家人朋友分享。最後她補充,「寫作是沒有規限,字數亦不限,只要寫到自己感滿意便可以了。如有興趣的話,可以繪畫人物角色,甚至為這個故事附加圖像或相片來豐富作品。」 小作家心聲 黃埔宣道小學 小一 陸詩語 小作家培訓計劃十分吸引,自參加後我比以前更愛看書, 期待再有下次參加機會。課堂上,最令我驚訝的是原來寫作靈感可以從書本上或從生活上觀察汲取的;由於自己喜歡吃,或可能將食物作為寫作靈感,把最愛吃的甜品寫下來。 香港培正小學 小一 劉盈妤 首次參加小作家培訓計劃覺得很有啟發性,令我更愛看書,特別是偵探故事。我會嘗試透過偵探故事來取得寫作靈感,或許日後可當上偵探家或寫偵探故事的作家。對於是次課堂,美中不足是無法跟導師面對面交談,希望疫情快受控,大家可以回復面授課堂的模式,很期待下次再參加其他導師的培訓班。   寫好童話故事 學習捕捉人世間各種情感 雖說童話是給小孩看的文體,但亦可作為吸取對寫作興趣的養份。特別是兒童文學作家阿濃之著作,當中想表達的主題,往往令人看後有所得著。為了進一步提升寫作技巧,作家周蜜蜜於作家精讀坊,以阿濃的作品為例,讓同學掌握書寫情感的方法。 阿濃原名朱溥生,從二十多歲開始就投稿寫作,因對寫作有濃厚的情感,便改了此筆名。他出書過百本,得獎無數,五度獲選「中學生最喜愛作家」,最受讀者喜愛之作為《阿濃集》,字裏行間充滿感情,是學習寫作的最好途徑。周蜜蜜於課堂裏特別推介阿濃另一著作《阿濃的有情世界》,可從文中進入一個充滿愛的世界,感受什麼是濃情,以及如何表達出富深度的意念。 以物喻人 從情感出發創作 《阿濃的有情世界》是作者與兒子打造的有情世界,圖文並茂收錄了二十一個有趣故事,並區分了多個部份來着墨,包括「動物的有情世界」、「人間有情」、「這些人」、「這些物」及「語文故事」。「著作的字裡行間,充分展現出作者的有情世界,尤其是以物喻人,很有幽默感,可透過描寫故事的手法理解如何用真情待人,學會體諒、包容與珍惜。」 周蜜蜜在書中挑了其中一個故事《刺蝟寶寶》來跟同學分析作者寫情感世界包含了多方面的建構。「人和動物最大分別是人類有情感,作者運用文字的力量寫出有情感的故事,亦刻畫出有感情的畫面。例如描述主角擁有的刺蝟特徵,其媽媽為了打毛衣,從身上拔下刺,引喻為人著想,保護大家的想法。其實,寫童話世界,可把物件寫成有生命、個性,透過主角的性格或言行舉止,立體地塑造出角色的性格。」 寓言手法 把故事推向高潮 當一個出色的作家,不但不會讓讀者看穿故事發展,更會帶出意想不到的結局。尤其是創作童話,更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藉助虛構的事物來表達出精彩寓意。「正如文中的結尾部分,提到主角為了不想傷害對方,竟把身上的刺拔掉。這場高潮戲,帶來富深度的寓意,就是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是最寶貴?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管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所有的感情都需要被溫柔對待。所以,當我們學習寫童話,可描述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係,或怎樣構成不同的事件和情節,或透過故事想表達什麼主題。」 小作家心聲 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小三 麥詠淳 自己平日喜歡寫作,特別鍾情於創作故事,透過寫故事來培養出自己的想像力。由於學校較為著重文體培訓,甚少談及如何應用想像力。當參加培訓班後,能夠有空間讓自己自由地發揮想像力。現正計劃遞上第二篇文章,希望可從每次的投稿來挑戰自己過往沒寫過的文體。 馬鞍山靈糧小學 小三 時若詩 自己很喜歡看書,亦會自行創作漫畫,有感發表漫畫需要文字來輔助,希望能透過課堂內容得到啟發,所以參加培訓班。最深刻是課堂內容充實,導師借圖畫來引導大家,如何掌握寫情感的手法,有感計劃可助自己提升寫作技巧,希望日後可以有更多機會參加其他培訓班,或會有更多的得著。

活動 / 投稿

焦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