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技巧班

依託景物抒情詠志 緣由自然深化聯想

描寫人物,一般會從外表、語言及個性入手。兒童文學作家周蜜蜜在主持高小組「人物、情景的寫作技巧」工作坊時則認為,很多人都以平鋪直述的方式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及動作,然而文章要寫得好,應要把個人特色帶到寫作上。 描寫心目中形象 周蜜蜜以蕭紅描寫魯迅的作品作範文教導小作家:「描寫人物、情景的文章是以抒發主觀色彩的語言為着力點。」她表示:「要將人物寫得深入,造詞造句運用固得準確,形象生動,作者還須懂得創造與別不同的語言文字。蕭紅寫魯迅的文章最大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借助事物,或寫景狀物來抒發主觀情感。」她鼓勵小作家描寫心目中人物的形象時,不一定要直接寫人物的外貌,嘗試依託景物來抒情詠志,如蕭紅運用萬年青來寄託對魯迅先生憶念。 周蜜蜜:作者仿如穿線人 描寫人物與情景的寫作技巧,大致可分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類。周蜜蜜表示當中有幾個特色:「第一,抒情散文是作者抒發情感的表現,要做到『文中有我,重在抒情』;第二是詩情畫意,『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借景寄情;第三是抒情語言的表達,具體地說,可以託物抒情、因事或人抒情及借景抒情;第四是語言要準確、簡練、形像、生動、音律優美,讓文章如詩一樣。」她再指出:「作者是文中的穿線人,由作者的聯想來描寫景物、抒發感情。寫作時可把作者的行蹤當成線一般串聯起來,移走換景,景不離步;進一步要交代明確地點,讓虛實相間,才能清晰而深廣。還要注意描寫手法的使用,讓眾多景物的描述詳略得當。」 最後,周蜜蜜要求小作家以「年宵花市的所見所聞」和「拜年」為題分組討論,分享感受,從而教導他們要先觀察人物和情景,才再根據範文注意的事項加以發揮,文字表達要有自己特色,與別不同。她更鼓勵小作家:「我手寫我心,將文字好好發揮。」

跟「講古佬」學寫故事 跟「小紅帽」改寫童話

將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經驗,透過文字引起讀者共鳴,當中有什麼竅門呢?今次「作家精讀坊」邀請被稱「講古佬」的雄仔叔叔和兒童及青少年文學作家利倚恩,教導小作家們透過「創作三寶」和改寫童話的練習,加強創意寫作的技巧。 小作家創作時,會否為尋找靈感而煩惱?善於「講古」及創作的雄仔叔叔告訴大家,靈感並非憑空而至,透過觀察生活可以帶來許多創作材料。他更分享了自己的「創作三寶」—— 生活、情感及想像,藉此創作出更多動人的故事。 生活遇上觸動事物 雄仔叔叔創作豐富,曾經有人問誰是他的師傅?他說:「每當有人問我這條問題時,我的腦海便憶起童年居於深水埗舊區,遇到一位失明伯伯,他撐著拐杖,逐家逐戶拍門賣唱,用南音唱出自己日常生活的事。當時我為他的表演入迷,經常跟著他賣唱,有街坊甚至以為我是他的徒弟呢。這些生活上遇到的事物,無論是否相識的人,或者身邊的花草樹木,只要有觸動自己的地方,便可以成為創作的一部份。」 借事件抒發感情 創作能夠觸動人心的故事,情感的表達非常重要,透過記述不同的事物,更加容易表達可愛、親切、溫馨等感情。「我還記得小時候搬到屋?,隨家人探望一位患病的伯伯,他很想吃雪梨,但親友不想他吃『生冷』東西而拒絕,當時我很同情他,便偷偷給了他一片雪梨。即使隔了幾十年,我仍然清晰記得這段兒時回憶,因為當中有溫馨的感情。」 小作家又有那些兒時經歷,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情?「有些細路仔/女會很喜歡兒時冚過的一張被,當它被風吹走時,你們會不捨得嗎?這些已經是一種情感的表達了。」 運用想像 打破固有限制 小作家創作時感到困難,往往是受固定的詞語或概念限制,雄仔叔叔分享了他一次到幼兒園教創作的經歷,講解了如何運用想像力,令創作更加天馬行空,「我們講到『死亡』時,幼兒對此沒有概念,有人說像睡覺、睡得像石頭一樣,這都是有趣的想法,用一個新角度來形容『死亡』。」 運用想像也可以令描寫的對象更加豐富,「例如寫一條漂亮的頸巾,除了用『漂亮』來形容外,我們可以想像更多細節,包括它有七彩的顏色,或繡有各種動物圖案,能夠為讀者帶來更多聯想。」 小作家心聲 袁靖然 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 小六 “雄仔叔叔教我們從生活中找創作靈感,其實有許多事物都值得寫,只是我們平日沒有留意到,例如昔日遊樂場的滑梯很長,如今這些設施卻愈來愈少見。” 黃愷恩 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 (小學部) 小四 “雄仔叔叔分享了兒時遇見盲人賣唱者的經歷,令我印象最深刻,我會嘗試在校園生活中發掘創作靈感,例如與同學一起參與的運動會。” 《快樂王子》、《白雪公主》、《三隻小豬》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小作家可以運用想像,為這些經典注入新靈感,改編出新的情節或結局。作家利倚恩教小作家用好玩的方法,享受改編故事的樂趣。 嘗試創作新版本 帶來不一樣的結局 在工作坊上,利倚恩分享了科幻版《快樂王子》,快樂王子得到穿越時空的小燕子幫助,利用攝影機、投影機等新科技,拍攝向父皇請求幫助窮苦百姓的短片,最終國民得到救濟,而快樂王子亦避免賣盡寶石、金屬身體被熔化的悲傷結局。 利倚恩鼓勵小作家運用創意,嘗試將童話故事改編成不同的版本,例如科幻、推理、恐怖、快樂版本等。「改編童話故事,除了可以為經典帶來新意外,亦可以改寫自己不滿意的結局,例如《小紅帽》中大野狼被?肚的情節太殘忍;或《快樂王子》的結局太悲傷,我們可以將這些情節改編,變成自己喜愛的版本。」 童話故事二合一 創造無限可能 改編童話故事,有許多好玩的方法,「首先,我們可以為故事加入新材料,例如穿越的效果、新科技等,藉此引發新劇情。以《三隻小豬》為例,除了小豬、草屋、木屋、磚屋、大野狼等舊有角色及元素外,如果加入一部單車或手提電話,故事會有甚麼變化呢?逃跑的過程會否更加驚險?小豬兄弟可以用手提電話來互相通風報訊?」 小作家也可以發揮想像力,將童話故事二合一,「關鍵是從兩個童話故事中找到共通點,例如在《小紅帽》及《三隻小豬》中,都有相同的角色  大野狼;在《小紅帽》及《白雪公主》中,便有相同的地點  森林,小作家可以利用這些共通點,將童話故事串連起來,例如小紅帽與三隻小豬合力對抗大野狼、白雪公主逃避追殺,在森林裏巧遇小紅帽等。另外,小作家也可以挑戰難度,將沒有共通點的童話故事混合,例子是《三隻小豬》及《國王的新衣》,三隻小豬可以化成裁縫、誠實小孩的角色,為故事帶來意外驚喜。」 活潑的字詞、比喻 故事更加生動有趣 小作家也要利用各種寫作技巧,令童話故事更加生動有趣,「活用詞頭、詞尾是一個好方法,重複的聲音令人印象深刻,如以『老』為字首的詞語串連成句子,例句是『利老師在老人院養了一隻老虎』;或以『子』為字尾的詞語練習,例句為『兔子跳上桌子吃瓜子』,令故事更加順口、有趣。」 利倚恩以自己創作的《烏龍小陶笛》解釋,「其中一段寫校園姨姨被魔法紙鶴追擊,『姨姨丟掉掃把,拔腿就跑,跑過走廊,跑上樓梯,跑到四樓,回頭一望……』,這裏用了多個『跑』字,製造了驚險的氣氛。」 此外,運用生動的比喻,也有助令故事更加吸引,《烏龍小陶笛》便有以下寫法:「小陶笛們抬起頭,看到一隻老虎狗,口水像瀑布向下流。」作者用瀑布來形容老虎狗的口水,貼切地形容口水流動的動態;而「傑仔好像一隻獅子,毛髮一根根豎起,還噴了特硬定型水,令人難以親近。」一段,更加有層次地比喻傑仔難以親近的程度。 小作家心聲 袁靖然 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 小六 “我很喜歡閱讀《童話夢工場》系列,它改編了很多經典童話故事。利老師教我們運用生動的形容詞,寫故事時便更加有趣,我會嘗試改編《灰姑娘》的故事。” 黃愷恩 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 (小學部) 小四 “利老師教了我們許多改編童話的技巧,例如將它們二合為一,我想改編《三隻小豬》,因為它的主要場景是森林,較易與其他故事串連起來。”

激發 寫作靈感 從個人興趣出發 深入研究成題材

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可從自己的興趣入手,興趣可產生原動力,激發源源不絕的寫作靈感。正如作者阿翔與陳廣隆,都是因為對事物有着濃厚的興趣,從而身體力行,或展開研究,成為出版著作的泉源。前者踩單車遊歷世界各地,把沿途見聞輯錄成書;後者因為對金庸著作充滿好奇,就連唸碩士的畢業論文亦以此為題。所以當你遇上思維阻塞,或苦無寫作靈感的時候,不妨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作為切入點就能寫出很多好文章。 遊記怎麼寫?用心出發 寫到世界盡頭  歷代不少文人雅士都愛遊歷,喜歡將沿途風光和體驗比喻為人生路。像古文學《桃花源記》描寫陶淵明憧憬「世外桃源」的生活,暗示他的生命哲理。從香港踩單車踩到南非的旅遊作家「阿翔」分享遊記寫作,指導同學怎樣把一段悠長旅程演繹成文字。 阿翔幾年前提出一個疑問:能否踩單車由大埔去到南非呢?經過兩年的籌備,他於2016年由大埔的家出發,用了一年半時間,途經二十多個國家,最後踩到目的地南非好望角。「究竟如何將踩單車之旅寫成遊記? 何謂遊記? 如何篩選合適內容撰文並結集成書?怎樣的遊記會吸引讀者有興趣閱讀?一連串問題讓同學好好思考。以我的遊記為例,我會把每天看過、遇過的人和事記錄下來,回港後花幾個月的時間,再把當中最有趣的部份結集成書。」 阿翔,自由身旅遊書作者、深度遊行程策劃及領隊。熱愛戶外、運動型旅遊及文化深度遊。曾以1年半時間用單車由香港騎行到南非好望角,並將旅程紀錄於《滾動到世界盡頭》一書。其他著作包括《我們都是在旅途上長大的》、《Lonely Planet台灣》及《Lonely Planet北海道》。 何謂遊記? 寫遊記,表面看似是較易寫的文體,但要令讀者看得投入或有共鳴,卻非易事。究竟阿翔怎樣通過自己喜歡的旅遊體驗,引發同學書寫遊記呢? 遊記文體有許多種,可以是記敍文,也可以是描寫文。「遊記主要記錄旅行經歷的所見所聞,部分可描寫當地風景,讓人知道我去到非洲,看到的沙漠是怎樣的。除了這些,也會把看到的風土人情、當地特產飲食、平日的生活一一介紹,還會提及當地歷史文化等。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個人感受,正如你去過的東京鐵塔,跟我去過的有何分別,怎樣跟別人的遊歷不同呢?例如在踩單車的旅途中,在廣東獅嶺鎮遇到一位老人,勉勵我不要懶、不要怕難!起初真的不適應每天的長時間騎行,還有天氣是最大挑戰,最怕下雨或遇上逆風,所以每次想放棄的時候,就會想起伯伯的說話。當說出了自己最真摯的感覺,遊記的果效就更突出。」 結構性寫作 如何寫好一篇遊記?阿翔指出,最重要是選材好,切忌拋書包,或可加些幽默感,用對話引起讀者的興趣,使內容生動些。在結尾部分,通常是帶出個人感受,反思問題。 「寫遊記,不能把所有見聞全部寫下來,這樣的「流水帳」未必好看。如描述早上在酒店起床刷牙梳洗,到服務生幫忙拿行李,然後上的士之類,太過詳細記錄事情,令讀者不會有興趣去追看。所以描述故事的手法要特別,才會令讀者有新鮮感。還有,旅遊經歷要獨一無二,尤其人物故事永遠最有趣,即描述當地遇上的人物和故事。此外,取材上可選擇一些能引起讀者共鳴、令人反思的事情。例如一次以色列之旅我住在青年旅舍,老闆是退役軍人,有位德國女住客問老闆有否殺過人,老闆回應如果我不殺、就會被殺,這就是戰爭!這句說話令我印象深刻,所以寫遊記重點是道出個人感受,形容當刻的感覺。另外,如想描寫風景,切忌濫用『美麗』、『壯觀』、『廣闊』等形容詞。若描述當地歷史文化,一定要做足資料搜集,避免資料錯誤。」 小作家心聲 余希晨 慈幼葉漢千禧小學 小五 “「在學校沒有機會與作家接觸,更不會跟旅遊作家交流,所以我很開心可以參加培訓班。對課堂內容最深刻的印象,是當老師提到用真實的感受去寫作,原來寫作除了想像外,更需要有真實的體驗,啟發我對余希晨 寫作充滿熱情。」” 黃苡因 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小四 “「我在去年已參加「小作家培訓計劃」, 有感今年的課堂內容新穎有趣,充滿挑戰性及驚喜。透過兩年不同導師的指導,我已掌握書寫不同文體的技巧。這次學會寫遊記,認識到如何選材。可惜在疫情影響下不能外遊,但無阻我書寫遊記的決心。我將會把過往曾到美國、台灣和日本等地的見聞寫下來,期待盡快投稿,讓大家欣賞。」” 林海嵐 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 小五 “「對作家踩單車到南非的印象很深刻,可惜自己沒有踩單車的天分,沒機會有像老師般的體驗。因我未有機會在學校學習寫遊記,參加培訓班讓我感到具挑戰性,期望自己的作文會有進步、技巧有所提升。另會嘗試運用老師教導的方向來回憶英國之行,把造訪多位文學作家故居的感想寫下來,希望能做到老師的要求吧!」”   要寫好人物從小說筆下入手學習外貌描寫  記敘文是寫作體裁中最常用的文體,一般分成寫人、狀物、敘事與記景四類。怎樣把人物透過「記」、「敘」寫得活靈活現,令人看後如見其人?其精髓在於平日有沒有仔細觀察,把親身感受和經歷,通過生動、形象化語言描述出來。陳廣隆擔任初中組活動講者,以淺談金庸小說的人物塑造和武藝為主題,分享描寫人物的竅訣。 金庸創作了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 包括《射雕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作品。小說所刻劃的人物性格,以至對武功的描寫,往往能突出人物的鮮明形象。從賞析角度來看,從90年代開始陸續有評論家認為其精采之處可與殿堂級文學作家看齊,包括魯迅、巴金等。從寫作技巧來看,金庸將人物心理捕捉得很具體,我們可從中學會書寫人物的手法。 從興趣到研究 多年來金庸小說曾多次被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包括94年的《射鵰英雄傳》、95年的《神鵰俠侶》、97年的《天龍八部》等多部作品。 為何金庸的作品多次被改編呢?陳廣隆表示,「金庸作品不只是消閒書籍或通俗小說,還把琴棋書畫,甚至易經等知識滲入字裏行間。讀大學碩士時,我更以他的著作為研究對象。」在課堂上,他更分析歷代影視媒體中曾飾演楊過與小龍女的人物,哪個版本最接近小說裏的描述。像服裝方面,以吳倩蓮夥拍任賢齊的版本為例,小龍女以黑色衫示人,跟以往作品的白色服飾有別。由此可見,不妨從多角度探討金庸筆下的人物和描寫技巧等方向,對寫作甚有啟發性。」 從影像到文字 陳廣隆指出,以《神鵰俠侶》所使用的武器「玄鐵重劍」為例,哪個版本最接近小說的描述?他借不同版本的描述來分析「想像」與「寫作」之間的關係。95年的版本,古天樂飾演楊過,所背着的「玄鐵重劍」較輕身。到2006年黃曉明飾演的版本,展現出既巨大又誇張的兵器;至於數年前3D手遊《射鵰英雄傳》出現的版本,設計完全有別,究竟哪個版本最接近小說裏的描述? 陳廣隆闡釋道,其實小說內所描述的是「那劍黑黝黝的毫無異狀,三尺多長的一把劍,兩邊劍鋒都是鈍口,劍尖更圓圓的似是個半球」,金庸就是想借此道出「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意思。「原來最強的劍招並非繁複而是簡單的,只要對準焦點,以最強力度揮出去,就能『遠勝世上諸般最巧妙的劍招』。多齣作品中所呈現的版本,都沒有一個能接近原著。反而新加坡漫畫家黃展鳴主筆的《神雕俠侶》漫畫內描繪的模樣,較接近小說裏的神態。 陳廣隆,語文教師,「香港粵語片研究會」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成員。自小愛讀金庸小說,為此醉心不已,著有《誰是金庸小說武功第一人?》。報章專欄作者之一,文章現散見於報章及網站。 他又借兵器的描述,帶出影像可跳出文字的想像空間。「我們未讀作品,往往已因流行文化有初步的『印象』;可是當回到『文字』本身,就能細味到其特色之處,從而引發到新的『想像』,而這種『想像』或可改變我們下次閱讀時的『預期』和『印象』。因此每次閱讀,都可『綜合』出新的理解,從而豐富了閱讀和寫作技巧。」 小作家心聲 李美慧 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 中四 “「自己確實很少看金庸作品或武俠小說,亦相對較少描寫人物,是次首度參加「小作家培訓計劃」,對如何描寫人物有了另一番理解。特別是導師分折金庸所描寫的人物非常仔細,像提到洪七公的衣着邋遢,突顯其粗豪性格。換着自己來寫,就一定很直接地寫他外觀。當理解導師講述的內容後,日後作文時,可多利用外在衣飾或內在因素來帶出人物性格。」” 方悠 播道書院 中四 “「學校課堂有教授人物描寫,但沒有像導師般仔細分析金庸筆下暗示式的寫作技巧,例如簡單地通過引用《射雕英雄傳》的動作、兵器等,教大家描寫如何透過外在物件來展現出鮮明的人物形象。這種寫作技巧對我來說有點難掌握,需要時間來消化;但確實對寫作得到很多啟發。」”

想當作文高手 先學會觀察生活細節

書寫任何一種文體,都需要有好的「觀察」能力,方能寫好一篇文章。因「觀察」的角度不同,會影響描述事物或景物的方向,所以要好好的掌握「觀察」。為了能有效地學習「觀察」能力,作家葉曉文帶領同學,一起看看香港郊外的動、植物及風景,進行「觀察」訓練。(撰文:曾劍華) 香港農場多面睇 提起士多啤梨,或會想起日本的福岡縣或靜岡縣品種,甜度和酸度平衡,十分好吃。原來香港氣候適宜種植士多啤梨,土產紅臉頰絕不比日本遜色!葉曉文分享香港有農夫種植士多啤梨,「何解會當上士多啤梨農夫?種植怎樣的品種?經營士多啤梨園困難嗎?」一連串問題,揭開香港農夫的辛酸史。 「朗屏士多啤梨葡萄園」合伙人周生分享父母是農夫,自小已幫忙下田耕種,裁種蘿蔔、粟米及蔬菜類;近年則種植士多啤梨。「香港土地少,不易找到地方耕種,就算有興趣裁種,當面對着高昂的租金,容易叫人卻步。因此改用科學化的耕種,種植士多啤梨而增加銷售額。說真,香港氣候十分適合培植士多啤梨。正所謂萬事起頭難,園區最初是一片野草,經過大家的齊心合力,花上五年時間便打造成現在規模。品種有天仙醉、紅寶石、茉莉香、紅臉頰、牛奶草莓、妙之香、久久香、甜莓等品種,滿足客人需求。」 周生還分享天仙醉果肉細膩爽脆,酸甜適中;牛奶草莓奶香味濃,口感甜中帶酸;紅臉頰偏長較尖,香味濃鬱;佐賀清香則香味較濃,甜度大等每個品種食法各異。「如果吃到不甜的士多啤梨,很大可能跟雨水有關。因士多啤梨吸收雨水後會變酸且易腐爛,所以少雨水或較凍的季節,氣溫約15至25度下栽種,最為理想。」 她有感郊野除看到美景,亦對農村耕作多了份認識,「雖然香港的農場不多,耕作的農夫也寥寥可數,但仍有一班有心人默默地經營着。因此,可跟家人去元朗、上水等農莊參觀,除可放下平日忙碌的心情,呼吸新鮮空氣,更能感受到耕種的樂趣。正如周生分享,士多啤梨收成季節從冬季至翌年春季下雨季之前,在這段時間前來有機會遇到收成,最適合一家人、朋友及同學一起品嚐美味的士多啤梨。」 行山最廣闊眼界 因葉曉文愛郊遊,經常到香港郊野公園等不同地方觀察,因而書寫了多本著作。「從20 1 3年至今,不時去行山看風景。每當看到很美的風景,或遇上有趣的動、植物,就會拿起相機拍照,或用文字記錄下來,或用畫筆把這些景物繪畫出來。為了好好記錄, 每次出外遊歷必帶上寫生簿,並輯錄成多本關於香港原生動、植物的著作。」 多次遊郊野,看日出給她蠻深刻的印象。「有次特地在荔枝窩住一晚,為的是於清晨6點登上老虎石頂處看日出。當看到太陽從山脈後的水平線上升來,那刻的美便叫我畫下來,成了一幅作品『香港自然之美與文藝』。另一次看日出,前往大嶼山昂坪的鳳凰山。因大家到昂坪,多體驗昂坪360纜車,或到寺廟吃素賞大佛,卻忽略了看日出最佳位置;不然怎會有『鳳凰觀日』之名堂。」 此外,她還分享秋季登山最舒服,「大東山山頂有個廣闊平原, 有數間富歷史價值的小屋。這是昔日傳教士退修時,特地住下來作閉門修行。那兒風景很美,尤其是秋天前來,芒草維持到12月中旬,由青綠色變成金黃色,整個顏色呈現金黃色,吸引大家『打卡』。」 著作可認識香港 葉曉文在課堂上,特地推介台灣作家劉克襄的著作《四分之二的香港》, 記錄香港的行山路線, 及留意到沿路的動、植物。「自己有行山經驗外,也會透過閱讀他人的作品來認識香港的郊野。當中欣賞台灣作家劉克襄撰寫的《四分之二的香港》,寫了近二十條香港行山路線, 仔細記錄沿途風光, 例如經過的村落面貌,當地風土民情,描述細緻。當中一篇分享大澳的見聞,描述海邊建有棚屋,發現每間屋備有木梯通向水面, 讓人可以下到停泊水中的小艇。在村口見有黃皮樹,開滿水果,味道酸甜,正如有句諺語『黄皮樹了哥—唔熟唔食』, 說明了哥最會挑食。不期然令我想起『朗屏士多啤梨葡萄園』因為怕雀鳥吃士多啤梨,便築起天羅地網來保護水果呢!因此啟發了自己多留意郊野的細節, 書寫了《尋牠—香港野外動物手札》、《尋牠2》兩本著作,記錄百多種於野外出現的動、植物。」最後,她希望同學每到周末放假,可走遠一點,觀察周圍環境, 用文字進行記錄。例如郊遊處的風景是怎樣?村邊種了什麼類型的植物?為何會種這些品種?對於種植上, 會否有新的想法? 如能把看到的風景仔細地描述,便可完成一篇關於香港郊野的散文遊記。 葉曉文以「種植香港:郊野樂悠悠」作為培訓寫作的切入點,透過認識香港的郊野,培養出愛護環境及欣賞大自然的心,從而提升寫作能力。她分享香港擁有許多靚景值得細看,「雖然香港有更多高樓大廈,但綠色地帶亦不少,遠離市中心的新界有許多靚風景值得被發掘和欣賞。因此透過主題『種植』,引起大家的好奇心,學會『觀察』和表達感受。」 小作家心聲 保良局馮晴紀念小學 小五 高雨烔 是次活動教曉我在郊遊時,可多觀察身邊一切,並仔細地記錄下來。最叫人印象深刻的是作家帶大家了解士多啤梨園,有感當農夫非常辛苦,花盡心機培植出土產士多啤梨。不期然啓發了我的寫作興趣,以後我郊遊時,會詳細分享所見所聞。 般咸道官立小學 小六 謝樂怡 這次課堂,我學習到寫作不只局限於文字,還可以通過繪畫、親身體驗等方式來增加寫作靈感。同時,也增強了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 學習到多觀察身邊的事物,並加以放大、介紹及解說。尤其是導師介紹本地原生物種,真不知香港有種士多啤梨,頓時加深了對香港郊野的認識。

新詩貴含蓄 散文重達意 認識現代文學體裁創作

新詩重視詩意的表達,意在言外;散文的詩意表達不集中,意在文中。詩具有精煉美、韻律美,而散文則較重視細緻描寫。 詩歌含蓄 意在弦外 早前,曾憑着《關夢南詩集》獲第七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新詩組雙年獎的詩人關夢南,來到初中組小作家課堂,教導新詩創作技巧。 關夢南說:「詩與非詩的分別在於詩意。非詩,淺露易見,清楚交代所要表達的內容。詩歌卻是含蓄的,把最想表達的內容隱藏起來,讓讀者自行想像及補充。記得有一次在地鐵站,遇到一個幾歲大的小女孩問媽媽:『如果我是一個蘋果,你會不會買我?』她這句話就是詩,因為她是在試探媽媽是否愛她,卻沒有直接表達。若把詩寫成散文應為:『媽媽你愛我嗎?』」 另外,他透過導讀淮遠的《癬》及戴天的《命》,解釋寫作詩歌應多運用比喻,把抽象事物化為具體的形象,增強藝術感。其中《癬》把「污染」比喻為「癬」,地球比喻為「好端端的頭」,生動形象。 再者,關老師強調新詩需要具有時代感,例如:顧城於文化大革命時期所寫的《一代人》就是對當時社會環境的回應。詩歌寫出了黑暗動盪的時代,人雖然不自由,卻給了人追求光明的動力。而香港作家劉芷韻的詩《再見的意義》中,「八條馬路二百六十四盞街燈五個公共屋邨兩幢私人樓宇/一座商場兩千噸被污染的空氣粒子」,這句詩別具現今香港地方文化之餘,亦運用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表達「萬水千山」這個意思,創意十足。 在詩歌語言運用方面,關老師提醒小作家們,創作新詩不能使用形容詞及四字詞,而是運用生活語言寫作。詩歌句與句間需要有空白,讓讀者去想像和補充,然而運用形容詞會把事或物描寫得過分具體,四字詞則有固定的解釋,不符合新詩要求,應要運用最簡單淺白文字,引人深思,令人感動。 淮遠《癬》 地球原是一個 好端端的頭 直到細菌 在它上面 鋪設牠們的文化 留下難看的疤痕 地球轉動 因為牠很癢 顧城《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小作家心聲 黃俊朗 聖芳濟書院 中三 「這次講座學習創作新詩。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老師提醒我們寫新詩時,需留給讀者想像空間,詩句中不可使用形容詞,跟散文寫作很不同。」 劉雅雯 麗澤中學 中二 「透過講座令我更明白如何創作新詩。寫作新詩不能直接表達內容,需要顧左右而言他,由此表達詩意。」 觀察生活 隨心寫作 細心觀察生活,把所見所感化為文字,看似隨心寫出的文章,經過細心巧妙的安排,會變得更精彩吸引。早前,「白貓黑貓」漫畫叢書出版人及總編輯方舒眉來到高小組小作家課堂,分享寫作心得。 ▲作家方舒眉 方舒眉透過導讀席慕蓉的《獨木》,講解短小的散文如何安排起承轉合。文章起首寫出了「我」坐火車的感受,就是旅途中間很自由,不受地方和人的束縛,「我只需要屬於我自己就夠了」。文章承接部分,講解很多的義務和責任,都在火車軌兩端承擔,而旅途中的「我」只需要看風景,暫時把煩惱拋開。轉折部分是「我」看到的窗外風景,其中「我看到了一棵孤獨的樹」象徵了作者一人出行的孤單。文章的收結把寫作主題娓娓道來,就是「學習獨立,在心靈最深處,學着不向任何人尋求依附」。 另外,方老師分析了章詒和的《只養仙人掌》,其中特別簡介了作家的背景,章詒和是一位中國內地作家,在文革時期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經歷了很大的磨難。因此,文章對仙人掌的讚美——「奇妙的外表和頑強的生命力」,映照出作家生命經過困苦,熬煉出堅強的個性,因此她特別鍾情於種植仙人掌。不同地方、時代,及成長背景的作家,思想會有很大的不同,由此方老師鼓勵小作家們,要創作出別具個人風格的作品。 ▲小作家踴躍地表達意見 小作家心聲 何澤欣 大坑東宣道小學 小五 「這次作家教導我們如何從生活中發掘寫作靈感,坐長途車、養花種草等都可以是寫作題材。」 蔡逸晴 培僑小學 小五 「這次講座作家給我們的寫作題目是『寵物眼中的我』,我打算寫與家中金魚的故事,把平時照顧牠們的互動交流情景,寫進文章中。」 寫出好文章 問:寫散文時,需要注意什麼? 答:「形散神聚」是散文的特點,「形散」主要指文章結構形式靈活多樣,取材廣泛自由;「神聚」則指文章主題集中,看似散亂的材料都緊密圍繞一個中心思想而服務。因此在寫作時,應該好好掌握「形」和「神」的關係,想好要表達的中心意思,文章切忌沒有主題,或多個主題。 問:如何寫散文的開頭和結尾? 答:文章開頭寫得好,可以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而結尾收得好,亦能起到錦上添花的功效,因此開頭和結尾都不能馬虎。除了常用的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外,小作家不妨多嘗試其他手法,例如欲揚先抑、奇句突起、發問結尾等方法,或者以對話、引用詩句作起首和收結。

踏上寫作之旅 多元活動激盪創意花火

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及《明報》合辦的「小作家培訓計劃」,透過不同類型的寫作活動,啟發中、小學生的寫作潛能。其中作家精讀坊活動,由導師剖析指定著名古今中外作家的寫作技巧及作品意念,令學生可從作家身上取經,寫作不同類型的文章。 科幻故事不能缺少諷刺元素 科幻小說不一定要寫未來,也不一定要寫科技。科幻小說的創作動機主要有兩個,第一是源於對現今科技過分發達感到不安與憂慮;第二想要揭示人性的醜惡。早前,作家精讀坊邀請擅於創作科幻小說的作家徐焯賢,教導一眾高小組小作家創作科幻故事。 徐焯賢以科幻電影《廿二世紀殺人網絡》及短篇小說《零件》為例,說明科幻小說的特色。除了奇幻、天馬行空的元素,更重要的是帶出被看好的科技發展,或會帶來難以想像的負面影響,如:嚴重的污染問題等。另外,他以科幻短片及短篇小說《我》,解釋科幻小說另一種揭示人心黑暗的題材。科幻小說的創作靈感可從新聞中找到,正如「無人超市」,看似為人們帶來了便利,節省了人力資源。徐焯賢卻說:「若想深一層,未來所有人都不用工作,超市的運作全自動化,甚至蔬菜的種植亦不需要人類,那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這些因科技太發達而產生對未來的不安想像,都能成為科幻小說的題材。」 ▲作家徐焯賢 當日,徐焯賢帶領小作家們進行一項課堂活動,建立「未來博物館」。他首先講述故事背景:一千年後,地球污染太嚴重,大部分人已經去了別的星球殖民,只留下少數低下階層人士居住。原本擁有的很多東西都沒有了,例如:水果、電腦、手機等。然後,他把一些我們常見的物品,例如:飛行棋、光碟、牙線棒和樹葉等分派給不同組別的學生,讓他們以未來人的角度,介紹那些物品,體驗創作科幻的故事。 創作奇幻童話角色 《愛麗絲夢遊仙境》自1865年出版以來,已被翻譯為174種語言,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童話故事之一,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兒童成長。早前,曾改編及延續愛麗絲故事、出版《給失約的愛麗絲》的作家唐希文,主持初小組作家精讀坊,帶領一眾小作家走進愛麗絲的奇幻世界,教導設計童話角色的技巧。 《愛麗絲夢遊仙境》講述了愛麗絲在夢境中,遇見各種各樣的奇怪動物角色,並一起冒險。唐希文透過介紹不同動物角色的特徵及性格,如:柴郡貓、毛毛蟲、三月兔等,教導小作家們如何設計動物角色。 ▲作家唐希文 唐希文表示,創造有趣、深刻的動物角色,需要首先觀察動物既有特質及形象,然後利用擬人法,豐富原有特性,例如:三月是兔子發情期,牠們會比較活潑和行為瘋狂,所以童話故事中的三月兔,性格設計為比較神經質,看起來瘋瘋癲癲的。 另外,賦予「死物」生命,可創造出有趣的童話角色,正如愛麗絲故事中的門鎖一樣,把手是鼻子,鑰孔是嘴巴可以說話,十分生動。 學古文 實用與文化兼備 文言文字句精練,惟部分人覺得艱深難明而選擇逃避。作家精讀坊首次以古文(文言文)為題。由資深中文科科主任、作家及教科書編者蒲葦先生帶領導讀「古文研討-韓愈」,讓初中組小作家明白古文的重要性。蒲葦強調:「學古文不只為了考試,更可畢生受用。」 蒲葦指出:「不少粵語在古文中呈現,例如佢、係、傾偈、卒之等,在古文屢見不鮮。另外,短小精幹的古文,如敬啟者、久違、台端等,亦有助書寫實用文及獲取考試分數。因此學習古文既有現實需要,亦可增加文化素養。」 ▲蒲葦強調古文的重要性,提醒學生不要害怕古文。 「卯」意指兩兩相對,衍生兩人共食的「卿」、金錢交易的「貿」等。蒲葦強調:「識字越多,中文就越好。通過象形字或漢字樹,有助了解字意。所謂一理通百理明,學古文最重要有足夠的聯想力,能夠舉一反三。若只作背誦,中文只會停滯不前。」 韓愈是蘇東坡極為讚賞的人物,他的著作不乏有用例句。蒲葦表示:「明白作者生平事蹟再觀賞其作品,就會產生共鳴及看得透徹。」他還介紹《唐宋散文選評》、《世說新語》、《笑得好》等作品,鼓勵小作家追求文學昇華。 小作家心聲 區珮瑤 聖公會奉基千禧小學 小四 這次講座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課堂活動,向一千年後的人,介紹我們現在很常見的物品。我覺得很有趣,可發揮無限創意,想像未來世界。 楊展穎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小三 今次活動學習到創作童話故事中的動物角色,首先要了解動物的特徵,然後多加想像,運用擬人法,豐富牠原有的性格特徵。 郭子弘 聖芳濟書院 中三 一向認為古文的字句有不同解釋及意思,須花時間理解。在講座中發覺象形文字也可拆開解釋,老師還介紹一些參考書,有興趣找來閱讀。 撰文:李翠琼、王文斌 攝影:陳國良

「黑暗中對話」 閉上眼用五感觀察法寫作

健視同學每天生活在光明世界中,似乎很難想像失去視力是怎麼一回事,更難以理解視障人士平日所遇到的種種挑戰。「小作家培訓計劃」今次就將流動教室移師至「黑暗中對話」體驗館,小作家們在漆黑一片的環境中,親身體驗視障人士的生活。年輕視障作家鄺頌安傳授「五感觀察法」要訣,將身處黑暗中的官感體驗寫出來。小作家們都大嘆這次獨特的黑暗體驗之旅令他們的創作靈感大爆發! 探索伸手不見五指的空間 在進入體驗館之前,義工先向小作家們各派發一支視障人士平日自由出行的好幫手 — 白杖。不講不知,原來健視人士初次使用這根白杖,也要注意技巧。義工解釋,身處黑暗環境中,只須面向前方以肩膊闊度左右擺動白杖,如無碰到障礙物,便知道前方通道有足夠空間前進,使用時切記不可在導賞行程中胡亂揮舞,否則或會傷及他人。一班小作家都懷着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準備出發! 穿過兩重黑色的垂幕,小作家們踏進了伸手不見五指的空間。原來真正漆黑無光的世界是這樣的,仿佛連空間感也頓時失去了。在一片混亂紛擾之中,突然傳來工作人員響亮的聲音:「大家稍安毋躁,我是Henry哥哥,現在將會帶領大家順利完成這次黑暗體驗旅程。」 摸黑感受日常 遊公園逛商場搭渡輪 一行八人先來到一個地面凹凸不平的空間,Henry哥哥建議小作家們伸出左手摸摸有那些東西。「樹葉!」(試形容一下它們的外型?)「有尖長的,也有扁闊的」(觸感如何?)「有些很堅硬粗糙,也有些很平滑柔軟。」(你們認為這裏有多少隻小鳥?)這時小作家們安靜下來,靜心傾聽四方八面傳來的雀鳥聲。有人說三隻,有人說五隻,有人數到18隻。 Henry哥哥繼續「聲音導航」,帶大家探索館內其他空間,一起走過熙來攘往的鬧市街頭,側耳聽著電子行人過路發聲裝置發出的指示橫過馬路;又通過了左搖右擺的渡輪甲板,原來在沒有視力輔助之下,踏上搖晃的甲格是一件如此驚心動魄的事!小作家們還去了超級市場,伸手觸摸貨物架上的每件貨品,辨認出各種水果和糧油雜貨。來到行程的尾站,Henry哥哥才告訴小作家們,其實他是一位視障義工:「剛才大家以為我戴上了夜視功能裝置,因此才能在漆黑中帶著大家走遍場內每個角落。其實只不過是因為我早已熟習這裏的環境,有沒有光線對我根本沒有分別。希望這次旅程,能讓大家明白視障人士日常所面對的處境,大家一起共建和諧共融的社會!」 五感觀察世界 描述更像真 「流動教室」的第二部分邀請了年輕視障作家鄺頌安,分享「看不見」的創作經驗,並教大家運用「五感觀察法」提升寫作技巧。鄺頌安在初中時確診青光眼,現時僅餘下一成視力,他形容收窄的視野好像透過一個小孔觀看四周環境一樣,而且光線濛瀧不清。鄺頌安先分享應用「五感觀察法」的心得,他說:「平日大家習慣依賴眼睛作出大部分的空間判斷,例如分辨日夜、高低、長短、距離,以及物件的顏色和形狀等。然而視覺之外,還有耳、鼻、舌及身等器官感受世界,加起來就是五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五感觀察法』能令描述更加豐富像真。」 「黑暗」為題 寫出細膩文章 一輪熱身之後,鄺頌安便開始指導一班小作家們,應用「五感觀察法」,將在「黑暗中對話」體驗館的經歷,以「黑暗」為主題進行創作。同學們都十分認真,細心回想剛才Henry哥哥如何帶領他們運用不同感官,探索黑暗中的環境,辨別出公園、鬧市街頭、渡輪和超市的場景,又加入許多主觀的情感,例如「當我明白原來視障人士在超市中既看不見貨架的位置,連貨品描述、成份介紹和售價標貼都看不到,實在相當不便。希望我們日後能想出更多方法,令他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一篇篇靈感來自「黑暗」、運用「五感觀察法」進行創作的精彩文章,便順利誕生了! 之後大家更在鄺頌安的鼓勵下,運用「自由寫作法」,嘗試創作「二人對談小故事」,完成後再輪流朗讀分享。鄺頌安強調,使用這種方法最重要是放下思考框架,突破既有思維、規限和邏輯,即管大膽地加入天馬行空的情節。小作家們果然在經過「暗黑魔法」的洗禮後,創作靈感即時大爆發! 「黑暗中對話」(Dialogue in the Dark) 是一個起源自德國的社會企業,自1988年至今已擴展至全球超過26個國家及150個城市。透過完全黑暗的環境,創造機會讓健視人士認識到視障人士的日常生活,放下一貫的有色眼鏡。視障人士在「黑暗中對話」擔任各類型的工作,發揮工作能力和提升自信。 ▲鄺頌安 視障作家 五感觀察法 以五感觀察法舉例,描述「媽媽帶著手袋出門」: 視覺:媽媽有一個渾圓的鮮紅色手袋,肩帶上印有許多細小的粉紅色星形圖案。 聽覺:拉鏈掛著一個小鈴,每當她拿起手袋時,便會叮叮作響。 觸覺:這個手袋摸起來柔軟舒適。 嗅覺:還散發一陣獨特的皮革氣味。 小作家心聲 劉適以 荃灣天主教小學 小五 ❝場景真是完全漆黑一片,剛開始時大家有點擔心會跌倒和誤踩其他人呢!不過在Henry哥哥的帶領之下,大家逐漸適應漆黑環境,減少了恐懼,也明白了這個體驗館的理念,是要讓健視人士理解視障人士的生活,提倡社會平等,我覺得很有意義。❞ 郭子悅 北角衛理小學 小五 ❝這次活動令我有很深刻的體會,明白原來擁有健全的視力並非必然,要珍惜上天送給我們的完整官能和健康,也祝福每位傷健人士安好,願大家都能一起勇敢面對挑戰!行程完畢後我們將剛才的體驗,透過「五感觀察法」以文字方式作記錄,我覺得很有活學活用的功效!❞ 黃尚賢 聖芳濟各英文小學 小四 ❝我平日有寫日記的的習慣,但很少運用「五感觀察法」,日後會多加運用。今次我寫的「二人對談小故事」是描述兩個朋友在爭辯誰是世界上寫作技巧最高超的人,並且驕傲地向對方宣示自己有多優秀,又互相批評對方的作品,但結果仍然無法分出勝負。這種「自由寫作法」真是很好玩!❞

顛覆框架尋突破 創新思維放異彩

寫作是一種創意思維的活動,不應該受到公式化的框框限制,無論是寫小說還是抒發情感,都盡可能突破既有的模式,嘗試加入新元素,務求讓讀者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想要突破,談何容易?較早前,小作家培訓計劃請來作家麥曉帆和利倚恩主持培訓班活動,啟發一眾小作家突破局限,學習寫出充滿驚喜的作品。 ▲麥曉帆邀請同學分享創作成果。 巧設懸念 引人入勝 閱讀推理小說比其他類型的書籍,感覺與別不同。讀者打開書本時,就進入了作者設下的迷局之中,一步一步隨着事情發展,再一口氣揭開謎底時,頓感豁然開朗、暢快淋漓。但是,要創作一部曲折離奇的推理小說,對高小組的小作家而言,可謂是一項大挑戰。 著有受歡迎童書《愛生事三人組》的作家麥曉帆解釋,寫作推理小說就像吃「自助餐」一樣,任何元素也能包括在推理小說之中,例如愛情、友情等,都能成為推理小說的主線元素,因此在寫作的時候,作者的靈活度很大,不過要更花心思處理主題。 ▲麥曉帆 作家 麥曉帆自少喜歡閱讀漫畫和推理小說, 如《柯南》、《金田一少年事件簿》、《衞斯理》、《福爾摩斯探案》等等。他向小作家們分享了一些有趣的推理作品,不只書籍,也有戲劇、舞台劇和音樂劇。吸引的推理故事不只在書本中才有,小作家們也能從不同的作品之中取得寫作的靈感。 5個故事創作元素 開始創作推理小說時,麥曉帆讓小作家們先從5個元素入手,為故事加入吸引讀者的有趣之處。第一是「人物角色」,可嘗試運用「影子法則」,為角色塑造一個獨特的外形,「讓人即使從影子之中,也能認出角色」,如此在閱讀情節前,角色已給讀者一個深刻印象。 第二是「故事主題」,麥曉帆認為主題「老土」也不要緊,只要靈活運用,故事也可相當出色。他以《五星級大鼠》為例,主題是「每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說穿了也是老掉牙的主題,但故事一氣呵成,而且老鼠煮食令人感到耳目一新,亦能夠清晰地表達主題。 ▲小作家們紛紛拿出麥曉帆的書籍請他簽名。 他又鼓勵小作家們跳出框框,主題不一定要很偉大,「一板一眼的規則反而不有趣」。他介紹日本有「輕小說」,主題就是讓讀者能輕鬆地閱讀故事,消磨時間,其實這類型的主題亦是讀者能接受的。 第三是「出人意表的手法」,在處理故事情節時,如果運用不同的手法,便能讓讀者更投入於故事的推進之中。他介紹了6種常見的手法,例如「埋下伏線」、「故意誤導讀者」等,給小作家們不少寫作上的啟發。 第四和第五項元素分別是「對白」和「個人風格」。麥曉帆坦言,小作家們不要介意參考其他人的作品,見到有趣的句子和寫作手法也可以記下,待自行創作時再作參考。而寫作故事最困難的是尋找靈感,在日常生活之中想到寫作的靈感時,他建議寫下來供日後運用。 ▲小作家在課堂上與同學進行交流。 小作家創意非凡 小作家聽完麥曉帆的分享後,即席嘗試創作自己的故事。有同學以外星人為主題,主角無意中捲入了大陰謀之中,令大家都很期待主角能否成功脫身和阻止陰謀;又有同學以自己為角色藍本,也加入了現實之中的朋友角色,即將進行一場大冒險,他們也會在故事之中日漸成長,叫人期待角色們的轉變。麥曉帆十分欣賞小作家們的創意,表示非常期待他們的作品。 小作家心聲 黃欣朗 德望學校(小學部) 小六 我平日喜歡閱讀推理小說,最愛《福爾摩斯》系列故事。這次在工作坊中學到的寫作手法非常有用,我希望能在日後的寫作之中運用出來。另外,我期望在故事之中創作一個和自己性格截然不同的角色,讓讀者更為驚喜。 徐鈺瑩 大埔循道衛理小學 小五 我喜歡不同類型的圖書,包括小說、漫畫和科學叢書,以往也嘗試創作故事,囊括各式各樣的元素。未來,我也想嘗試寫作推理小說,不過往往寫結局時感到苦惱,我會嘗試今次學到的技巧,為故事寫下完整的結局。 在創作文章的時候,我們習慣先把事情敘述,再將個人的情感放到文章的末段。作家利倚恩則帶領初小組的小作家們認識自己的情緒,嘗試把不同程度的情感融入文章之中,創作出情感豐富多彩的作品。 ▲利倚恩向小作家介紹《早安!阿尼、早安!阿布》 除了「依依不捨」的情感以外,利倚恩告訴小作家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每當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也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她舉例,當被人稱讚時,我們會感到開心;被媽媽責罵時,我們會感到驚慌、哀傷,甚至憤怒;當大黃蜂飛入課室時,有人會表現平靜,也有人會很害怕。原來,即使遇上同一件的事情,每人的感覺也會有所不同。 ▲利倚恩 作家 她再次舉例,當事情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我們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感覺。當媽媽責罵弟弟的時候,我們可能就不再感到哀傷,或是轉為有些幸災樂禍的心情;當下課鐘聲在隔壁的學校響起,我們的心情也會由期待放學的興奮,轉為失落。 情感每天都陪伴着我們,隨我們經歷每件事,只是我們感受到,卻不會每次都說出來、寫下來。利倚恩告訴小作家們:「除了我們常說的喜、怒、哀及樂這些常見的情感外,還有懼、惡及愛。小作家們不妨加入它們在故事的情節之中,加深讀者的感受。」 情感有程度之分 利倚恩和小作家們分享《早安!阿尼、早安!阿布》的故事,述說一隻沒有朋友的小狐狸阿尼,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小豬阿布,生活由寂寞變得快樂,又因暴風雨來臨,兩個好朋友又變得驚慌失措,到雨過天晴的溫暖故事。 ▲小作家發揮創意,寫下創作構思。 兩個主角的情感充滿起伏,而且面對不同的事情都有獨特的感受和想法。利倚恩藉此告訴小作家,原來情感並非扁平單一,同一種情緒也會有程度的分別。 「如果只用上『很生氣』、『非常生氣』或是『超級無敵霹靂生氣』,讀者也未必明白故事主角生氣的程度,因此我們要想方法去說明,把情感描寫得更具體。」她補充說。 善用比喻、動作、誇張手法 生氣的時候,怎樣才能讓對方知道我們有多生氣呢?這個時候,比喻、動作的側面描寫和誇張的修辭手法便能幫上大忙了! 小作家掌握了技巧後,紛紛創作出不同程度的情感表達:「生氣得頭頂如火山爆發」、「眼淚流得像瀑布」、「厭惡得伏在桌上不願動」等等。學生們思如泉湧,寫得不亦樂乎。 小作家心聲 陳諾 聖公會聖米迦勒小學 小二 在日常生活中,最令我深刻的情感就是被媽媽罵的時候,會感到不開心。日後,我懂得用比喻把不開心的感覺寫出來,及運用在作文之中。 古蔚然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 小二 今天的課堂很開心,學到很多寫作的技巧,我覺得很有用。當中最有趣的是比喻法和誇張法,可以把開心、傷心的情感活潑地表達出來。我以後一定會試用這些技巧。 此活動及相關版面由明報市場部統籌及編輯 查詢:2515 5052(馮小姐)

詩詞成才 淺談學寫詩詞的要法

文筆不好、詞彙貧乏,是否就不能寫出好文章?這也許只是缺乏練習、不懂技巧而已,當找對了學習方向,寫作便得心應手。像古詩詞內容含意豐富,用字精準,提供了寫作技巧的參考價值。今次小作家培訓計劃邀來關夢南及葉德平兩位作家,為小作家分享如何從詩詞中汲取寫作養分,從而提高寫作水準。(撰文:曾劍華) 寫好童詩 具童心童趣 自由無拘束 很多人都聽過兒歌,但有沒有唸過「童詩」?究竟童詩是甚麼、怎樣寫?與一般詩歌有何分別?連串問題也許你未有頭緒,就讓作家關夢南為小作家逐一解答。 關夢南今次在課堂與小作家分享寫童詩的心得與技巧。他還分享兒時讀過的李白詩歌《靜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寫法工整,每首詩歌有四至八句,每句五或七個字。但現在寫童詩,不受任何形式的限制,句子行數長短不拘,每句字數不限,可以四至五個字組成,甚至可以一句一字的。 放鬆心情像遊戲般 關夢南指出,童詩跟大人所寫的詩有別,「因大家年紀、思想不同,童詩就是兒童所寫的詩,是表現了兒童的心聲。有一次自己搭港鐵,看到一位小孩子與媽媽。小孩子問媽媽:如果我是一個蘋果,你會買我回家嗎?很簡單的三句,從兒童的心聲出發, 也許是小孩想測試媽媽對自己的愛有多深。」 他認為寫作童詩是表達兒童世界的一種方式。「尤其是要寫兒童的想像世界,或兒童遇到的事物,可不要一本正經地寫出偉大詩歌,也不要只著眼要寫一首非常可愛的詩歌;寫童詩最好的心態是像玩遊戲般,把日常愛玩的跳繩遊戲,捉波子棋、象棋等都可作為寫童詩的靈感,只要放鬆去寫便可以了。」 表現形式變化多端 寫童詩有很多種表達手法,可以是一行一行的歌謠,像童謠《月光光》描述「月光光,照地堂,蝦仔你乖乖瞓落床。聽朝阿爸要捕魚蝦咯,阿嫲織網要織到天光,啊……蝦仔你快高長大咯,划艇撒網就更在行。」但換到現在的生活狀況,也許同學對考試有較多想法,改寫成「月光光,照地堂,溫書溫到跌落床,聽朝考試要攞滿分啊,如果失手,阿媽喊打……阿爸唔比零用錢,咁就真係喊都無謂囉!」 另一種表達形式是將之變成一幅圖畫,利用標點符號充份發揮想像力。「例如字數與標點符號,把所有能夠調動的元素放進去。像《假期》一詩,弄成一幅釣魚的圖畫,作為藝術作品來欣賞。」*(示範圖) 又或者可以寫成一個謎語, 打造成「隱題詩」或「遊戲詩」,讓人猜謎。「但謎底不一定會有答案,就讓大家想像一下吧!」 他希望同學寫童詩時多加點想像,並以「鬼」作為投稿題目。他表示,「對於寫童詩要有多些想像,寫以『鬼』為題的童詩,不一定要集中寫鬼是多麼恐怖;其實不一定對人有傷害,可以寫得有趣正面的。」他接著又分享多篇以「鬼」為題的童詩,如《老漁夫和替死鬼的故事》說明鬼有人性化的一面,改善了主角的生活;或是《天空掉下一隻鬼》假設了很多對環境的聯想。《寂寞鬼》描寫一隻孤單的鬼,除影子以外,沒有人與他交朋友,暗喻非常寂寞的人。另一篇《走鬼》並非寫鬼,乃寫一種生活現象,描述無牌小販擺賣的日常生活。 小作家心聲 嘉諾撒聖芳濟各學校 小六 楊昀諭 「以前雖看過童詩, 卻沒寫過這類文體,但只要從童心出發,相信不會太難掌握。而且導師講得有趣,以『鬼』作為切入點,帶來無比的想像空間,激發起無窮創意,令我對寫作的熱愛有增無減,所以我很喜歡是次培訓班。其實,去年已參加過培訓計劃,學習微小說創作;今次學童詩,讓我每次都很享受整個學習過程。」 德信學校 小五 李鎵灃 「最初學習童詩感到有點難理解,也許是因為以前沒有學過,這是首次接觸, 看了幾篇例子後感到很有啟發性, 原來寫一篇童詩是很好玩有趣的。例如童詩有許多類型可呈現,也可以透過文字想像繪成一幅奇妙圖畫。參與這活動,學到很多課堂以外不知道的文體,這將來會繼續參加,令自己的寫作有更多變化。 」 學作詩詞 需讀通詩歌的弦外之音 常說詩情畫意,其實詩中言情固然直接令人感動,懂得聽弦外之音,亦是學習創作詩詞要具備的能力,作家葉德平在初中組以「工夫在詩外——讀詩詞,學寫作」為主題,點出大家學習寫詩歌時,容易忽略的要點。 「工夫在詩外」是宋代詩人陸游的名句,意思是如果讀詩詞學寫作,真正學習詩歌技巧的方法,是要留意詩以外的世界,葉德平借名人的詩歌來點題,希望同學在寫作時可以汲取到箇中知識。 解讀詩詞豐富語彙 葉德平指出,寫作是語言表達的一種方式,不能準確地運用語言表達,就無法傳達自己的意思,也就無法寫出好文章,所以只有擁有豐富的語彙,才能通過語言表達的感情。「詩詞語言,精煉而又讓人感受到美感,這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它自身就是語言中的代表,通過千年的傳承,經過了不同時代,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藝術形象。所以,學習及深入解讀詩詞,可以豐富自己的詞彙,使得寫作時能進行有效的運用,這樣也就使寫作語言更具有文學和詩意。」   逐步培養創作的能力 創作 》》》字詞 》》》知人 》》》論世 》》》感受 借名詩提升寫作能力 葉德平更借具代表性的古詩詞為例,展示出詩詞可帶出意象的威力。「唐代詩人盧廷讓《苦吟》的『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鬚』、賈島《題詩後》的『兩句三年得, 一吟雙淚流』,都是用字造句非常精準,這就是古人用字功夫的體現。」 詩人為了在簡短有限的語言中,將自己所表達的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往往須要使用獨特而又豐富的表現手法。葉德平還表示,能流傳至今者,皆是千百年來經典之作。「這些詩詞,在抒情思想的表達,人物角度的刻畫、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上,對於中學生的寫作來說,是具有極高的借鑒和可參考的價值,都會成為課堂中寫作能力提升的最好的教材。」 按部就班實踐創作 雖說創作是很個人的事,但在學習古詩詞時,需要累積經驗才能創作出來;如果沒有根底,創作不會見得好。葉德平表示學習詩歌時就不能只欣賞詩詞,更需要認識詩歌以外的東西,以及欣賞古詩詞的美學藝術,才能增強文章的美感。「在文體的運用上,可以在自由命題創作時,引用詩詞作文章題目,也可以作為各段小標題,引用詩詞作為文章段落開頭。例如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作為文章開頭,開門見山地表明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的重要性。如果學生今後能夠用行雲流水的文字,創作出內容豐富且極有內涵的詩詞,是最吸引的。總之,要結合詩詞與生活,多對生活進行觀察和感受,發揮創作的美!」 從過程中,他希望學生多嘗試創作及練習如何閱讀詩詞以外的世界,建議學生可以跟從作品在什麼背景下創作?作者心情又如何?寫的是什麼主題?表層及深層意思是怎樣?詩歌與生活的經驗能否給合?有沒有啟發?一連串問題,加深了解詩詞。 小作家心聲 迦密中學 中一 侯銘恩 平日沒有寫詩詞,雖然年幼時在課外活動有接觸,但是對創作詩詞的技巧感到陌生。首次參加,有感活動吸引。經過這次活動,學習到原來可以把詩詞用於作文中,我會嘗試按葉德平的方法去翻查資料,認識詩以外的元素。 屯門官立中學 中二 楊雯雯 因自己對詩詞了解不多, 經過導師的分享, 對文學、古代文化提升了興趣。如此, 看多了詩詞, 從中可引用在平日創作,豐富了作文詞彙。其實,有感多了解作者生平、寫作背景, 就能容易掌握詩詞。在簡報上,最深刻是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一來有歌者將古詩詞改編成歌曲蠻有趣;亦因作為女性,能在男詩人的世界裏脫穎而出,令人記憶猶新。

即興而畫 隨心而作 Art Jamming 靈感碰撞新體驗

近年,自助繪畫(Art Jamming)十分流行,透過即興、隨心的藝術創作,不但能陶冶性情,亦可碰撞出寫作靈感。早前,憑作品《等待》成為本港第一位獲得「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佳作獎的得獎者高佩聰,來到高小組小作家的流動教室,向大家介紹繪本創作中圖畫和文字的運用。另外,小作家們即席揮毫以動物為主題,繪畫圖畫,分享故事。 認識繪本 繪本是一種專為兒童設計的書籍,以圖畫為主,輔以文字,或是沒有文字。讀者可單從圖畫領略故事大概意思。高老師介紹道:「繪本作者可一個人完成圖畫及文字,或是跟個性、想法相近的作家合作,一人負責文字,一人負責圖畫。」 ▲高佩聰——繪本作家 創作繪本需要首先了解書的結構及閱讀繪本的方式。頁數方面,繪本需要被4或8整除,常見的繪本大概是32至40頁。書本開口方面,中式直排書,會從左邊開口,西式橫排書,則從右邊開口。閱讀繪本的次序,從封面、環襯、扉頁(又稱為蝴蝶頁)、正文、封底,每一處都不能錯過。高老師說:「繪本的每一頁都在說故事。以《等待》為例,繪本講述家中貓咪等待與小主人成為朋友的故事,然而封面的貓與封底的小嬰兒望向彼此,細心留意就會發現封面及封底已透露了結局。」 留心細節 當日,高老師透過導讀《你會咚咚咚嗎?》介紹繪本特色。此書講述小男孩到森林中,到處問不同的動物:「你會咚咚咚嗎?」遇到的動物,會有不同的回應,青蛙說:「呱!呱!呱!」獅子說:「吼!吼!吼!」而小男孩每一次都回答說:「你好棒呀!」到最後小男孩親自示範「咚咚咚」,原來是吃東西和喝水後,大便時會發出「咚咚咚」的響聲,此時森林中的動物一起說:「你好棒呀!」簡單,卻溫暖人心的故事,教導了小朋友欣賞別人。 ▲小作家們踴躍地分享自己的畫作故事。 高老師分析道:「看繪本需要細心留意圖畫細節,有些內容不會用文字提及的,就像《你會咚咚咚嗎?》蝴蝶頁中有一隻小蝸牛,他在小男孩訪問不同動物時,一直悄悄地出現,在池塘中喝水,在一旁吃東西,最後蝸牛有像小男孩一樣咚咚咚,十分有趣。此外,小男孩訪問獅子的時候,畫面的一角露出了一條小象鼻,讀者可猜測下一隻出現的動物,十分好玩。」 學生即席揮毫 在即席揮毫環節,小作家們發揮創意,有的畫出開心的童話,有的畫出驚恐的故事,有的涉獵了環保議題,有的繪畫了心愛寵物,形形色色的故事,構成了繽紛的大圖畫。其中,吳心瑜同學分享道:「我的作品,主角是一隻小鷹,牠因翅膀發展不健全飛不起來,然而牠努力學飛。同時,在遠處有一位坐着輪椅的小女生,在看鷹學飛。鷹的積極態度,鼓勵了坐輪椅的女孩站起來。」高老師讚賞她的作品完成度高,而且不同的圖畫細節也在說故事,十分精彩。 小作家心聲 陳雋曦 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 小六 「我畫了一幅畫,圖中的馬是從馬戲團逃出來的,牠在草地中自由自在地奔走。我的靈感源自之前看的一本書《動物解放》,在馬戲團生活的動物都痛苦,希望牠們可以回歸大自然,快快樂樂地生活。」 吳心瑜 北角衛理小學 小六 「這次學到了如何製作繪本,例如:頁數要被4或8整除,而封面、封底及蝴蝶頁的圖畫同樣重要,能說故事。另外,今天所畫圖畫的靈感來自以前的自己,雙腿長滿濕疹,不太能走路,所以聯想到用坐輪椅來表達。圖中的小女孩是我,希望鷹的積極態度能鼓勵自己。」 撰文:李翠琼 攝影:Mike Ho

活動 / 投稿

焦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