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察身邊平凡事 隨心寫作真感受
寫作源於日常生活的點滴累積,透過觀察將細節轉化為感受,並以文字表達出來。「小作家培訓計劃」請來作家及編輯方舒媚主持高小組培訓班,分享「觀察生活 隨心寫作」心得,以及如何增進文字溝通技巧。
方舒眉指出,最貼近現實的文字是以日常生活作為藍本,加上想像力和語言運用技巧,便能將個人所思所想發揮極致。因此,她教導小作家仔細觀察個人生活周遭的各項細節,用心感受發生在身邊的平凡事,把隨想化成文字。
怎樣藉觀察生活利於寫作?方舒媚先讓小作家閱讀她的作品〈溫暖的廚房〉,然後一眾小作家描述對廚房的感覺。有小作家表示家裏廚房很整潔,每次媽媽煮晚餐時,香氣都會洋溢屋內四周,方舒媚認為這樣的描繪令人有幸福的感覺。
靈感來自日常生活
另一篇導導讀文章是章詒和寫的《沙》,方舒眉表示,作者對沙的興趣源於一次由媽媽的朋友從巴西帶回來的沙瓶畫,她驚歎沙子能成畫作,從此便喜歡上沙,文章接着伸展至她的個人旅遊經歷,從泰國、土耳其到美國,從印度洋至太平洋,她都裝回一小瓶沙;章詒和看了沙灘,有了沙瓶,就開始嚮往沙漠,由此穿透人生觀點。
方舒媚建議寫作時可以先由自己熟悉的環境開始,她說古文中亦有以日常生活為靈感的寫作例子,即如《詩經‧唐風‧蟋蟀》:「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文中借蟋蟀住進屋子裏暗示歲末將至,連蟋蟀都要為自身打算,不再貪圖逸樂,表達出不要忘記本份、浪費光陰的主題。
以海為題 即席創作
方舒眉着小作家即席以大家熟悉的「海」為題創作散文,並在討論環節互相分享及加以點評。
其中一位小作家分享她的作品,表示喜歡看「海中的日落」,又指她的家人分別形容海洋是「天堂」、「地獄」、「墳場」,母親則說海洋是奇妙的,當她看著水中的倒影時,不禁思考「變化萬千的海洋中是否有另外一個我」。方舒媚認為:「這篇即席創作主旨清晰貼題,『海中的日落』是特別的地方,從多角度引述旁人的觀點構成文章的骨幹,最後的感想意猶未盡,可多加發揮,令文章更完整。」
其他小作家亦紛紛表達個人感想,有小作家認為海洋是「溫暖的」,因為受到陽光照射時反映出的顏色使人感覺暖和。最後方舒眉以〈沙〉的段落,指示小作家與自己以「海」為題的文章作比較,從中學習以描述海洋來表達心境的技巧。
小作家感想
童妮星 佐敦道官立小學 小六
即席創作很有趣,原來很多同學的文章都寫得很好,高手眾多,眼界大開。方老師教導及分享環節,加深我對各種寫作技巧的認識,例如如何觀察生活,將素材融於筆下。
譚愷玟 天水圍天主教小學 小六
今次培訓班對我很有意義,因為我以往忽略觀察,方老師的講解令我明白到觀察生活對寫作的重要性,例如將看到的新聞和家人分享,都屬於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有助思考和寫作。我有幸在班上分享自己的作品,而方老師對我的分享所作的評語,甚有啓發性。
活動回顧分層思考概念多 無限想像任意行
每個人都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然而如何把想像的情景具體地表達出來,卻是一種學問。「小作家培訓計劃」請來資深創意人劉遠章主持初小組培訓班,透過遊戲啟發小作家的創意思維,誘導他們踏出創作第一步,發揮無限創意,並享受當中樂趣。
勤於閱讀 勇於思考
劉遠章身兼視覺藝術家、作者及培訓師。是次培訓班先把小作家隨意分成六組,鼓勵他們嘗試想像:倘若流落荒島,一塊布有何用途?各組小作家相討論,在白紙上紀錄心得,然後匯報結果,得出的用途數個至十多個不等。劉遠章則表示,同類練習曾在不同年齡的群組進行,所得用途可多至上百個。
劉遠章藉着這個看似簡單的練習,引領小作家分層思考,由第一層次想起,再逐步延伸多個層次,復擴展很多旁枝,教導大家循着這個思考模式,持續想像,形成一個概念圖,便會愈來愈多,不怕搜索枯腸。
至於構思故事內容方面,劉遠章表示:「我的秘訣是想像得愈多,描寫得愈多。曾有一位外國專家說,寫作的氣力來自閱讀書本和思考,比如我大概要閱讀一百本書籍,才可以寫作一本書。」他鼓勵小作家一定要多閱讀、多思考,才能寫出好作品。
發揮天馬行空想像力
劉遠章指出:「有一句英文說話:『Writer is Leader』,意思是若然文章寫得好,作者可透過文字影響別人。練習寫作除了有機會成為作家外,同時可有效地將信息帶給別人、感染他人。」因此,劉遠章說不要輕視寫作背後的效能。
為了讓小作家發揮創意,劉遠章接着要求他們利用微波爐、老鼠兩個元素構思一件產品。有小作家想到「老鼠轉發器」,另外也有小作家想到「老鼠型微波爐」,分享時說得頭頭是道,創意無限。劉遠章認為小作家不妨天馬行空,任意發揮,不要擔心想出來的東西合理與否,因為歷來很多傑出的小,不少情節也未必合乎常理,尤其是科幻類別,但讀來卻令人津津有味。
小作家心聲
楊喜晴 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 小三
平時寫作多是看圖作文,今次活動很不同,我覺得以老鼠及微波爐構思新産品最好玩,可以發揮我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讓我們想像更多,我很喜歡這種學習方式。
莊睿桓 聖公會奉基小學 二年級
今次培訓班,印象最深刻是老師講述多閱閱讀、多思考的重要性。另外兩次遊戲練習很好玩,其中最喜歡的是嘗試發明產品,因為覺得很有創意。
依託景物抒情詠志 緣由自然深化聯想
描寫人物,一般會從外表、語言及個性入手。兒童文學作家周蜜蜜在主持高小組「人物、情景的寫作技巧」工作坊時則認為,很多人都以平鋪直述的方式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及動作,然而文章要寫得好,應要把個人特色帶到寫作上。
描寫心目中形象
周蜜蜜以蕭紅描寫魯迅的作品作範文教導小作家:「描寫人物、情景的文章是以抒發主觀色彩的語言為着力點。」她表示:「要將人物寫得深入,造詞造句運用固得準確,形象生動,作者還須懂得創造與別不同的語言文字。蕭紅寫魯迅的文章最大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借助事物,或寫景狀物來抒發主觀情感。」她鼓勵小作家描寫心目中人物的形象時,不一定要直接寫人物的外貌,嘗試依託景物來抒情詠志,如蕭紅運用萬年青來寄託對魯迅先生憶念。
周蜜蜜:作者仿如穿線人
描寫人物與情景的寫作技巧,大致可分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類。周蜜蜜表示當中有幾個特色:「第一,抒情散文是作者抒發情感的表現,要做到『文中有我,重在抒情』;第二是詩情畫意,『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借景寄情;第三是抒情語言的表達,具體地說,可以託物抒情、因事或人抒情及借景抒情;第四是語言要準確、簡練、形像、生動、音律優美,讓文章如詩一樣。」她再指出:「作者是文中的穿線人,由作者的聯想來描寫景物、抒發感情。寫作時可把作者的行蹤當成線一般串聯起來,移走換景,景不離步;進一步要交代明確地點,讓虛實相間,才能清晰而深廣。還要注意描寫手法的使用,讓眾多景物的描述詳略得當。」
最後,周蜜蜜要求小作家以「年宵花市的所見所聞」和「拜年」為題分組討論,分享感受,從而教導他們要先觀察人物和情景,才再根據範文注意的事項加以發揮,文字表達要有自己特色,與別不同。她更鼓勵小作家:「我手寫我心,將文字好好發揮。」
唐希文:靈感潛伏身邊 寫作從生活出發
小朋友想像力豐富,但寫作時每難以下筆,不少小作家更抱怨想不到可寫的題材。年輕作家唐希文卻說,靈感一直都潛伏在身邊。她以「找寫作題材經驗談」為題,在「高小組」的小作家培訓班上分享個人創作歷程,並引用不同例子,教一眾小學生從生活中抽出靈感泡泡,以自己或身邊人的經歷,或從不同文本而來的感覺寫故事和散文。
培訓班互動輕鬆,小作家亦踴躍回答問題及提出個人想法,唐希文讚賞他們的想像力非凡。及後,小作家就寫作題目「學校旅行」分組討論,探討可寫的情節然後即席揮毫,記述一次去旅行的經驗。有同學仔細描寫旅行的情景,有同學則創作了星際旅行後有家歸不得的故事,講者為完成作文的同學寫下評語並提供改善的建議。
擅觀親人朋友 寫作泉源不絕
唐希文認為靈感通常源自生活,不少作家最初的作品都是自己的故事,例如《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女孩》算是作者九把刀的自傳。他把自己從中學、大學,直至打工時,對初戀情人的思念寫成故事,小說有九成內容都是真實的,雖然沒有特地加插戲劇元素,但把最深刻的事寫出來反而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讓大家一起回想那些年的故事。
她鼓勵在座的小作家把生活中最熟悉及最有感受的事轉化為寫作資源,逐步從平鋪直述開始創作,如描寫家人或朋友的故事,或揉合他們的經歷再加上想像。唐希文引用自己的創作經驗,指她外婆患病去世帶給她很深刻的感受,於是把外婆患病後及臨終前的身體變化,融入小說中女主角的感情,再加上虛構的情節,成為一部愛情小說作品。此外,她亦建議同學可從不同的文本中培養及收集靈感,刺激想像力,諸如影像、音樂和繪本,甚至新聞報道和科學報告亦可派上用場。
至於角色塑造方面,唐希文認為可以先描寫自己或身邊的人,了解他們的外貌特徵,如衣著打扮、小動作和口頭禪。由於身邊人較容易觀察,同學可長備筆記簿,把聽過最有感染力的說話寫下來,亦能想像他們面對不同情境的反應,然後放進文章裏。經過這些訓練後,小作家們便可再下一城,自行為故事創作人物。
營造角色有法 抒情兼引共鳴
唐希文分享她的寫作習慣,就像電視電影創作人一樣,她寫小說前都會為主角及配角編寫人生傳記及履歷表,先行詳細寫下角色的性格及人生閱歷、甚至他們的星座和最愛的顏色。雖然這些資料最終未必會在故事中出現,但會令她更覺得這些角色真實存在,兼且有血有肉,並更認識這個角色,因此能想到筆下人物應有的態度和決定。
作為專欄作家,唐希文認為文章不只為了抒發個人經歷和感受,還可預留空間讓讀者連繫到自己的經歷。她把文章題材分開不同類型,有些是時效性的趣味、或是遊記、有關電影或書本的評語,和對時事的感受等,下筆時會考慮加入背景資料或作綜合評論,以引起社會討論和其他人的共鳴,引導讀者反思。
小作家心聲:
禤家駿:「我在培訓班上學到不同的寫作技巧,從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又找到寫作靈感,尤其喜歡班上與導師的交流,她對我的文章建議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