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黑暗,進入光明》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普光學校
小五
陳宥亦

  今天,我終於知道盲人的痛苦了。我作為一個眼睛沒有問題的人,從未體驗過盲人的世界是怎樣的,所以我便去了美孚黑暗中體驗館。

  在出發前,我先列舉了盲人的不需要,如下:

1•找不到路,分不清東南西北

2•要拿手杖

3•要走盲人道

4•眼前一片黑暗,心靈痛苦

   到達體驗館後,工作人員給了每人一枝手杖,然後,就叫我進去體驗。一進去,眼前一片黑暗,伸手不見五指。突然,工作人員説順着他的聲音走過去,我「聽聲辨位」,大概知道他在那個地方後,就拿着手杖一邊敲一邊走過去。「啊!」這是我第N次碰墻了。我雖然知道他在甚麽地方,但那知四周都是墻。工作人員等得不耐煩了,他走過來拉着我的手,説:「我們去買東西吧!」他就帶我去了超市。「你摸摸看這是什麼?」「番茄!」「錯!是蘋果!」我和工作人員正在猜水果。啊!盲人連買個水果都要猜,買錯就慘了!同情!同情!

  後來我還去了其他地方,我終於知道盲人的世界是怎樣的了:在黑暗的世界裏,在陌生的環境中,他們是多麼需要人們的幫助啊!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件事。

  我為我上一次的行為感到愧疚。那天,我急匆匆地趕着去上學。在路上,我看見一個盲人在用手杖敲打地板去找盲人道。我在一旁暗笑他:「你真傻!盲人道在哪邊,你卻往這邊找。」早知道那時我就去幫他一下,把他帶到盲人道上。

  我以後看到盲人要主動上前去幫助他們,關心他們。更重要的是,要珍惜自己的眼睛,保護視力,不要變成盲人!

評語:

「我先列舉了盲人的不需要」,這文句似乎有點語意不清,跟下文的清單不甚配合,詞語運用,需要小心,不然,就連傳達信息也未能做到。 從個人經歷帶出反思,讓文章不會流於純粹的記述,能引領讀者一起思考。 若然同情、愧疚和反思是文章的重點,不妨在文首賣個關子,引起讀者的好奇心。例如:透過一個反問,就能先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若能將活動前後的想法作出對比,文章立場更為鮮明。 為何以往會暗笑,如今卻要主動幫忙對方?這會否是更值得分享的呢?

評審人:鄺頌安

名銜:視障作家、報章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