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論 尋找鑑賞方法

在常規的課堂上,小作家們該很少接觸「評論」,因此我們邀請了講者黃怡分享如何透過欣賞玻璃藝術,學習從形容玻璃工藝,從而掌握甚麼是「評論」。此外,我們也特地找來玻璃工藝家謝樂筠分享玻璃藝術與歷史,幫助小作家了解製作玻璃的過程及學習描述玻璃的「外表」與「功能」,並將感覺描寫出來。再引用香港作家劉偉成詩作〈鋼綿玻璃〉,認識一些藝術評論的手法和技巧。(撰文:曾劍華)

了解玻璃工藝

晶瑩剔透外表,敲撞時會發出清脆聲響的玻璃,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被廣泛般應用。講者黃怡指出玻璃有千變萬化的演釋方式,「如杯碟等器皿,花樽等裝飾物,或玻璃窗等建築用物,都是玻璃工藝品。」

要學習形容一件玻璃工藝品,可從「外表」與「功能」入手。「一盞油燈外形圓圓的,用多塊茶色玻璃製作,內裏有金屬組件組合起來。其『功能』是將器皿底部的油吸引到棉芯,燃點後便可照明。當我們要評論,可描述其『外表』或理解其價值,或進一步解說玻璃製作的過程,如何燒出弧度;或調製茶色玻璃是否很難;玻璃的厚薄是否適中、均勻; 玻璃的顏色及透光度是否理想; 表面是否光滑,或者有紋路的是否理想;有沒有非刻意的裂紋、工具痕跡、粗糙的切口;或使用什麼材料、顏色、技法、難度高不高;這件作品中有沒有創新性等,都有助我們掌握學習『欣賞』的要點。」

說起玻璃歷史,源遠流長。玻璃工藝家講解以前的人視玻璃為擺設品,「玻璃在歷史上被視為奢侈品,作為進貢皇室貴族享用,或放置在宮廷內欣賞。到工業時代後,它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用來盛載水或成為家用的玻璃窗;亦有實驗室使用的試管。可是因玻璃質料容易受損,難於尋找文物考證其歷史有多久。製作玻璃的原料是矽砂, 將矽砂放進窯遇熱後就會變軟, 就成了透明狀的液態,然後改變其形狀,再經過迅速冷卻後成了玻璃品,此美麗的玻璃工藝品就是這樣燒製而成了。玻璃品最大的分別是有工廠形式及工藝品兩類。前者通常由機器自動化生產,大概1至2分鐘便做好一件玻璃品,製成品有啤酒樽及水樽等。後者則由人手製作,簡單的一件工藝製成品可花上幾小時甚至幾天製作,有的更需要助手幫忙處理才能成形;因此在藝術層面上,由本來只作為器皿,搖身成塑雕類型或擺設等藝術品。其實,欣賞玻璃工藝很主觀,可以從技術層面來看,例如吹製玻璃的厚度是否薄身;用窯燒則追求光滑度;顏色是否均勻,且能否清晰地呈現出來。像玻璃珠吊飾,看看是否夠圓,表面是否光滑,會否有花痕等,都是一些欣賞的心得。」

以物品比喻人性

玻璃有多種形態,鋼線玻璃是其中一類,其結構特色、功能、應用方法又是怎樣? 詩人劉偉成寫的短詩〈鋼線玻璃〉,除說明鋼線的基本要素外,也用了擬人法比喻人的傲骨性格。

進入詩前,講者先介紹劉偉成榮獲「香港藝術發展獎──文學藝術」,是位資深詩人。「他寫的詩,大多都是對日常生活裏的一些回應。〈鋼線玻璃〉寫於1997年,主題關於鋼線玻璃,多見於樓宇防火門。這種玻璃有層鐵絲網,表面不光滑且凹凸有坑紋,跟家中清澈透明光滑的玻璃窗有別。這玻璃的功能,縱使被打碎也不會四散,不會傷害到人;就是因表面有鋼線,在保安上起到保護作用。這可以想像,若遇上火警或發生危險狀況之下,玻璃不小心被打碎,也不會引起受傷或阻礙逃生。劉偉成用了擬人法聯起這玻璃的『外表』與『功能』,描述綱線玻璃本身的性格似人。詩中有這樣的描述『不屈的傲骨,像蛛網般』,玻璃表面的鐵絲網,令人聯想為一個好有尊嚴的人,跟其他講求通透玻璃有別,絕不適用於客廳,或『講求通明的睡房中』;更不介意『把我放逐到沒有人願意久留的浴室或廚房敢於處身屋的外圍』。這描述,除了是詩人本身的想像之外, 結合了玻璃原有放在廚房、浴室中的『功能』,那種傲骨的性格跟其他玻璃不同,構連起鋼線玻璃的結構。因此閱讀該詩時,可留意作者在那些地方使用擬人法。」

評論要有深度

當評論玻璃工藝品時,跟小作家平日書寫閱讀報告一樣,須列明報告目的、主題及大綱。「這跟描述玻璃『外表』一樣,其表達形式可以影響我們如何理解作品,因此要讓讀者清楚知道要討論的基礎,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去描寫。」

講者更列出一些評論玻璃工藝品的方向,例如想表達玻璃樽的「功能」要安全不漏水,或樽的表面有裂痕就會割傷皮膚等。「玻璃工藝家提及玻璃工藝品講求審美觀和意念與製作手法,如玻璃首飾選用的材料、顏色、技法,或穿載效果是否有美感,都可以詳細去描述。」透過是次理解玻璃工藝的切入點,大概希望各小作家能學懂一些「欣賞」及「評論」的方法吧!

小作家心聲

聖公會馬鞍山主風小學 小五 黃翊翹

講者用心分享創作藝術背後所牽涉的功夫,但不明這些跟寫作有何關係。或許可以分享多些創作藝術如何跟寫作有連繫,或列清楚一篇文章的要點。雖然非首次參加小作家計劃,卻有感課堂內容滿挑戰性,使我滿腦子都充滿疑問; 卻無阻自己繼續熱愛寫作!

聖母小學 小五 李柏瑤

作家黃怡介紹了玻璃製作的過程,令我知道原來製作玻璃需要很多步驟。特別在課堂上,她說過〈鋼線玻璃〉一詩,把物品比喻人,這種創作手法很有趣,可以把物品的「感受」呈現出來,令我認識到修辭手法該如何應用在物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