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能與自我選擇

香港科技大學
小作家大使
朱天諾

某天在瀏覽網上帖文時,我偶爾看見一篇文章,當中寫了讓我不由得深思的一句—「人類是傾向自我毀滅的」這一句無疑是否定了儒學大家孔子的「性本善」論及儒家的思想,並肯定了荀子所相信的「性本惡」論以及韓非子的法家思想。可是,若然是如此人類又如何擁有接近600萬年的歷史存在痕跡?正當我為此所困擾之時,我忽然發現近期發生的種種帶給了我啟示。

踏入2020年,本應是普天同慶的喜事,但美國狂人總統特朗普偏在此時炸死伊朗精銳部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將軍,引起中東地區不穩,伊拉克親伊朗派更揚言要報復,惹來全球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謠傳。全世界的社交網站均在「洗版」式地瘋傳第三次世界大戰到來,而美國的兵役網站更因人們擔心自己即將被召入伍而遭大量查詢當機。在聽到這些新聞時,我心裡第一個疑問是:「難道我們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學會任何教訓嗎?」

今天的地緣政治已經因為政治家的博弈而變得異常脆弱,特朗普的肆意行為更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何解?從一戰及二戰中,大部份的政治家學會了即使彼此之間有所分歧,但由於彼此的軍事實力在上升,對世界經濟及環境的傷害也在遞增(特別是核武的存在),故非到絕境時不會使用武力。可惜,在經過70年的時間洗禮,人們似乎已經忘記教訓,「銘記」二字成為人為們彰顯自己的大度及批評他人的武器,而非自我檢討的工具。種族主義、民粹主義,甚至個人主義近年興起的跡象不過又是一個二戰的循環,只是名字不同及取向更加激進罷了。

事實上,人類的這一種習性自古已有,每一個朝代的起始皇帝總是經歷磨難後登上帝位,並在謹記過去經歷下開創盛世,而他的子孫卻在安逸中敗光所有辛苦得來的資產,最後落得國破家亡的下場。蘇洵的《六國論》便很好地描述了這一種情況:「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這一種忘記過去的教訓的下場已在血淋淋的歷史中教了無數次:秦朝始於秦始皇鐵血的手段,終於秦二世靡爛的生活;東漢始於劉秀的堅忍,終於漢靈帝的荒唐;清朝始於皇太極的堅毅,終於慈禧太后對權力的執著等等。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兩種本能,其中一種是死亡本能,即破壞及自我毀滅的本能。他認為每個人的身上有一種趨向毀滅和侵略的本能,而當中它會轉向內部或外部,內部會驅使我們自責及自傷,外部會引致攻擊他人、仇恨,甚至戰爭。而如今人們便是被這種本能所驅動—在美國街頭有猶太人被殺,全球社會運動淪為人們發洩的場所,有人在全球大會上直斥權力者的錯誤等等,令全世界陷入互相傷害對方的鬥獸場。

在經歷慘不忍睹的一戰和二戰,以及以血書寫的歷史,人類還要在這一個毀滅再重生再毀滅的漩渦多久?作為地球高智慧物種的我們難道是真的走不出野獸互相殘殺的本性嗎?可能有人會指出這是大自然的定律,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可否至少拖長時間,維持至少到下一世紀?畢竟,人的本性孰善孰惡,並非天生的,而是可以後天選擇的。秦二世可以選擇不聽趙高言,努力維持盛世;漢靈帝可拋開荒唐的生活,努力避免國運再下降;慈禧太后若願放下權力作出改變,清朝至少不會被列強凌辱。

人類的確是傾向自我毀滅的,但我們至少還可以改變,把傾斜了的再校正,問題是:你願意嗎?

評語:

這是一篇純議論文章,很考作者的思辨能力。從文章可見作者有頗大的閱讀量和對社會議題的參與意識,雖然未見周全(比如說分析特朗普刺殺蘇萊曼尼的時候,沒有兼顧分析後者的錯誤),可以進一步多多書寫相關文章。

評審人:廖偉棠

名銜:作家、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