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閱書報告

中華基督教會銘賢書院
中三
鍾源

  多情自古空餘恨      胭脂,用來粉飾臉頰,遮蓋瑕疵,一抹便是美艷的臉頰,卻往往不敵年月,臉上的姿采也不免被纏繞的皺紋褪淨。一個胭脂扣,印證跨越五十年離合的愛情故事,表面堅貞華麗,亦如此胭脂一般,經不起歲月的磨礪,再見盡是漠然和傷感。   或許是人鬼殊途,如花因殉情化作女鬼,事隔五十年仍風華依舊,人如其名;而當年風流倜儻的十二少殉情未果,苟且偷生,生活窮困潦倒,昔日俊朗的翩翩公子,如今已是一個落魄的弓背老人。時間條忽即逝,昔日愛的轟轟烈烈的時光仍令如花歷歷在目,不惜再往凡間尋訪十二少。一個愛得激烈,卻又經不起風霜的紈絝子弟,一個追求海枯石爛的愛情的女鬼,輾轉尋獲十二少後,最後亦未能矢志不渝。莫非這是彼此年齡,外表,人鬼的隔閡,抑或是十二少的反應和如花的預感有很大落差,導致感情的破滅?   一段感情的建立的是否恒久不是一方就可以鑄就的,是兩個人的事,自古以來一廂情願都沒有好結果。而如花和十二少一見鍾情,情投意合,縱然彼此社會階級不同,又受當時嚴苛的封建主義制度束縛。但十二少為了如花,放棄養尊處優的生活,在家人的堅決反對下,被逐出家門仍堅持與如花相愛。拮据的生活把他們推上死路,兩人決定服食鴉片殉情自殺,雖説這是懦弱的表現,但這段感情也説得上能跨越死亡。   這或能如他們所願履行生前所訂立的陰世之約,在陰間再續前緣。而十二少殉情未果,「多情自古空餘恨」,如花的多情,正正便是悲劇的開端。一個又一個的考驗,他們都能跨越,甚至死亡,而如花在尋獲十二少,看見他落魄的模樣,對往事也幾乎忘卻,如花卻選擇棄她而去。有人把感情失敗全部怨在如花身上,怨她寡情薄義,對感情不為忠貞,其實感情無分對錯,也不單是如花一人之責任。這只能說兩人都對彼此缺乏信心,以致十二少淡忘,如花棄他而去,也不能說是環境無奈,何況他們之前也經過不少風霜。即使十二少最後憶起往事,力竭聲嘶喊着如花的名字,請求她的原諒,卻隨着一聲謝謝和越行越遠的背影,令這個故事永遠畫不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這或許也會有一絲復和的機會,因果輪迴,十二少招此下場,無非是出於對如花的愛意。而在這個關頭。如花卻因無奈棄他而去,即使十二少再一往情深,最終亦未能終成眷屬。愛情的鑄就,在於情投意合;而恒久的愛情,卻是建基於彼此矢志不渝的信任及跨越黑暗的決心。   有些人不禁替如花感到可憐,輾轉找到十二少卻是何等落魄,唯俗語有云:可憐之人,必有可恨。姑且抛開如花,十二少殉情未果,苟且偷生逾五十年,嬌生慣養,缺乏謀生能力,生活潦倒,加上對如花朝思暮想卻未能得見,何其痛苦,也算個可憐角色。兩人皆有其可恨之處,兩人生性柔弱,受鴉片荼毒,懦弱至自殺殉情,既有放棄財富之心,倒不願努力工作,粗茶淡飯亦可自得其樂。其次,如花見十二少落魄,悲痛至極,倒不考慮與他捲土重來,走上了永無止境的傷痛道路,這也便是好夢由來最易醒了,許多美好的幻想都幻滅了。   看來「多情自古空餘恨」倒不必然。

評語:

同學透過胭脂扣說明自古以為愛情應有遺恨,實非必然,應有新意,惟可多些發揮。現在多集中情節描述而少分析,較著重說明人物的處境,佔去不少篇幅,末段見解便不夠發展,可予注意。

評審人:陳惠英博士

名銜: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