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會(活動投稿)

余振強紀念中學
中二
王鉦皓(小作家大使)

誤會一般起源於人彼此間的不留意,有時候一句不小心的話語都能引起誤會。舉個例子吧,倘若一位中年婦女在街上遇見老相好,隨口脫出;時間過得真快,大家都變了。或許往好的方面想,婦女想說老友變得更成熟,與以前想比大不相同了。然而現實往往總是不如人意的,換成一位看淡世俗的人去想,所謂【變了】,應該是在感歎歲月的流逝,風塵令原本年輕的臉龐衰老,滄桑、坎坷、疾苦都寫在臉上。換做是我,也會因然而然往壞的方面去想。 這也奇怪,外人看來中國的行禮方式也確實別有深意。不管是長輩還是後輩,見了沒總有幾套像樣的禮法。不單單是行禮,就連談天時也相當注意言語,正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孩子時總會稱呼【犬子】,無論自家身份多麼顯赫也總少不了幾絲謙虛的味道,稱呼自己時更喜歡自稱【鄙人】,相比之下,現今的【我】仿佛少了幾分什麼。這樣一來,大家互相訴說意見時,一方面既不會出口傷人,二來也會注重言行舉止,或許會少了誤會的產生吧。 況且,誤會的根本原因還是人們與對方的不信任。難道不是嗎?平日里獨自逛逛商場,正趕上喜慶佳節,熙熙囔囔的人群總覺得缺乏安全感。你看,一家商店裡人群摩肩接踵,服務員應接不暇,如看到小孩子在胡亂觸摸物品大抵會厲聲喝止,出於安全意識,比較有錢的店鋪還會裝上幾個防盜系統。這也難怪,近年盜竊手法層出不窮,作案手段愈發高明,商家有如此做法當然也不足為過。在我看來,小孩子淘氣畢竟也是天性,童叟無欺,見到心儀的物品自然會起了好奇心,如果真有什麼非分之舉,採取適當的措施也是應該的。不過果斷認定小孩子也是賊的話,那社會是多麼沒安全感啊! 當然,有時【誤會】也不全是壞處。 逢春節前後,孩子們總會拿到大大小小的紅包,這時父母便會替他們收起來。這一舉動大多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每年皆是如此,不知是真是假,八成早就把紅包花光了!如果是有自尊心的孩子,這時候就會努力學習了。卻往往沒料到的,處於他們18歲的夏季那天,開明的父母拿出往年所有的壓歲錢一一奉還。這結果也確實讓人大跌眼鏡,不過仔細想想,有哪個父母甘願花孩子的錢呢? 想到這裡,【誤會】必然是令人措手不及的。突如其來的誤會給出的結果有時大快淋漓,有時百口莫辯,或許有時它卻是美麗的……

評語:

以論說的方式演繹題目,結構完整。例子多樣,好在都圍繞生活:朋友見面、自家謙稱、新年紅包、店鋪防盜,言之成理,令人會心微笑。 難得的是提出疑問,同時暗藏答案:誤會緣於不信任,減少的方法是多些信任對方,謝謝作者的提醒。

評審人:蒲葦

名銜:作家兼資深中文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