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一點靈

寫作一點靈.視頻教室 《引用──古人智慧的薪火相傳》

寫作一點靈.視頻教室 《引用──古人智慧的薪火相傳》 講者:田南君 上載日期:2020年2月14日 http://video3.mingpao.com/202001/BOK20200115_01.mp4 簡介:文言專家田南君認為寫作是「創作」與「承傳」的結合,而「承傳」就是繼承並流傳前人的觀點,也就是寫作手法「引用」。他以名家和自己的作品為例子,說明恰當地援引和化用前人佳句名言,對寫作的種種好處。 寫作不只「創新」   同時著重「承傳」 不少人都會將寫作的重點放在「作」的上面,也就是「創作」、「創新」,其實真正的寫作不只有「創新」,而且有「承傳」──繼承前人文章的寫作方法、結構佈局,還有遣詞造句,摘取前人文章中寫得好、寫得精闢的詞句,套用到自己的文章裏,將前人,還有自己的想法、情感流傳下去。這就是「引用」了。 引用前人名句    效果青出於藍 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前人做過的事、說過的話,都一直在薪火相傳,這一切更可以成為不同文體的寫作素材。如果引用在記敘、描寫或抒情的文章上,除了可以使內容更豐富,也可以使文章更耐讀。 譬如杜甫在《登樓》的最後一句,引用諸葛亮隱居期間整天吟誦《梁甫吟》的典故,以抒發自己不被皇帝重用的無奈,因而寫成「日暮聊為《梁甫吟》」。試想如果不引用典故,而把這一句寫成「離棄忠臣最不堪」,雖然很直白,卻難免失去咀嚼的韻味。可見杜甫引用諸葛亮的典故,既能使詩句變得典雅、含蓄,更能向讀者訴說自己普濟天下的志向,與諸葛亮無異,整首詩歌的意境頓時提升了不少。 又例如金庸先生在《神鵰俠侶》中寫道:「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特意為李莫愁度身訂造了反映她一生的悲歌。此處直接引用了金朝元好問詞作《摸魚兒》的上闋,更把原文開首「恨人間」,修改為「問世間」。「恨人間」是詞人的感歎,情感是直率的;至於「問世間」,也許是李莫愁,也許是金庸先生,更也許是世世代代的人的疑問:到底「情」是甚麼的一回事,竟然有着這麼大的魔力,從而引起讀者的反思、遐想。由此可見,援引並化用前人詞句到自己的作品中,效果可以比原著更好。 引用前人觀點    智慧薪火相傳 「引用」固然可以讓文中要抒發的情感昇華,若用在說明、議論的文章上,也可以做到薪火相傳的效果,將古人的智慧延續下去。 好像我有一篇以文言創作的文章,叫做《尋訪城西界碑記》。城西界碑,是指昔日維多利亞城西面邊界的碑石,本來放置在堅尼地城一帶,結果因為填海關係,被後人遷移到一個遊樂場內的花槽旁邊。雖然這塊碑石是前朝遺物,但它畢竟是昔日香港歷史的見證,現在卻被投閒置散到隱祕的角落,我因而感到可惜,於是寫了這篇文章。 在文章最後一段,我這樣提出看法:「前人不重其史,而今人責之;今人責之而不自省,亦使後人復責今人也。」意思是說,以前的人沒有好好保護歷史文物,今天的人在怪責他們的同時,卻又重蹈覆轍,他們日後必定會被子孫怪責。這幾句正是化用了唐代詩人杜牧《阿房宮賦》的結束語:「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秦始皇殘暴不仁,還未有時間後悔自己所做的一切,秦朝就已經滅亡,後人固然為它哀悼;可是如果後人不把秦朝作為借鑒,那麼也會落得被後人哀悼的下場。 ▲城西界碑被隱藏於堅尼地城臨時遊樂場的一角,而且鋪滿了青苔。雖然比不上一些著名的歷史建築,它的遭遇卻反映了為政者不重小城的歷史。 多讀多寫筆記    活用前人名句 既然引用前人詩文詞句、生平故事,對文章有這麼多的好處,我們自然要好好運用這種寫作手法。那麼掌握這種手法的祕訣是甚麼?就是要多讀前人的作品,一旦遇上好詞好句,要麼在書中圈起來、畫下來,要麼另行寫在筆記簿上,最重要的,是要寫出這句話「好」在甚麼地方。這樣,日子久了,大家就會慢慢儲起了一本「佳句本子」,在作文的時候,就可以根據不同的題材、語境,直接引用到文章裏,甚至是稍為修改,給前人詞句脫胎換骨。 ▲文言專家田南君將寫作比喻為烹飪,「引用」就像調味品,只要份量適中、意思恰到好處,便可以炮製出一道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饌,也就是一篇好的文章。 在我其中一本著作裏,就特別設有一個欄目,搜羅了經典文言篇章的金句,並分門別類,給讀者示範怎樣將文言金句引用到不同題材的作文上。例如要歌頌消防員寧願犧牲自己,也要拯救市民性命的無私精神,我們就可以引用《論仁、論孝、論君子》裏「殺身成仁」這一句。 「殺身成仁」原本出自《論語· 衞靈公》篇,是指為了維護正義、拯救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我們可以這樣寫:「消防員甘願冒險進入災場,拯救市民,最終卻犧牲自己,是殺身成仁的典範,是值得市民尊敬的『義士』。」當然,殺身成仁的不只有消防員,可是同學就可以模仿例句的內容、結構,來引用文言金句,令作文變得更有內涵、更為含蓄。 「引用」不是拋書包,也不是複製機,而是有目的、有技巧地將前人名句、事跡,套用到自己的文章、言論上,不但能夠承傳前人智慧,更能夠使自己的文章更具底蘊。如此做法一箭雙雕,不亦善哉? 作家:田南君 又名文遂初,文言專家。熱愛古詩文創作,擅長利用生活情境、圖畫來解釋文言經典篇章和文言知識。多年來從事文言經典研究,並經常舉辦文化講座,積極推廣文言教學工作,現為報章文言專欄作家、多本暢銷文言教參書及文言字典作者。著作包括:《必讀古詩文》系列、《香港中學生文言字典》、《圖解 DSE 文言篇章+經典》、《破解200題―DSE文言攻略15種》、《港文言.粵輕鬆》、《語文自由識.學文言》等。

寫作一點靈.視頻教室《武俠是一種寓言》

寫作一點靈:視頻教室 《武俠是一種寓言》 講者:黃獎 上載日期:2019年12月31日 http://video3.mingpao.com/201912/bok20191205_01.mp4 簡介:作家黃獎分享自己多年的寫作心得,教你如何結合歷史故事與武俠小說來創作,以吸引讀者的興趣。他又以寫作武俠故事為例,分析寓言的特點,並傳授創作寓言的祕技,包括角色的設定、常用的寫作手法等。 結合歷史故事與武俠小說   吸引讀者注意力 我們寫作故事時,想到採用歷史題材,大家自然會覺得沉悶,提不起興趣。但當歷史故事與武俠小說結合起來,卻會吸引到不少讀者的注意力。 以我的一本作品《大營救1942》為例,寫1942香港淪陷的歷史,主角是一個賊,屬於創作人物,他在真實的歷史事件中穿梭,由想做英雄,以為自己是英雄,失敗了,後來,見到真正的歷史英雄,在監獄內見到詩人戴望舒,發現英雄的本質並不在乎一個人的武力值,讓讀者感受一下,武和俠是可以分開來看的,同時透過主角的冒險歷程,從中吸收三年零八個月的歷史真相知識。 武俠是一種寓言   故事道理與趣味兼備 在我眼中,「武俠是一種寓言」,所以我創作的武俠故事都擁有寓言的特質,就是故事包含的道理。相信大家都對一個寓言故事很熟悉,就是「龜兔賽跑」,但對於這個故事的教訓,大家的領悟就未必一樣。 首先,兔子是驕傲的,也有人說是懶惰的,所以輸了。其次,烏龜代表的是努力和奮鬥,所以最後贏了。但大家深入一點看,如果自己是烏龜,明知一定輸,有沒有理由去參加比賽?人生往往如此,有一些事,看起來不可能,但如果你肯去發夢,你不會知道前面會有甚麼機會。 寓言的特質就是這樣,它有一些道理,要你去領悟,今天領悟不來,不要緊,聽了一個故事,感到有趣,便記下來。到某一天忽然想起,可能會有深一層的感受。 所以,寓言需要有趣味,否則,讀者看了以後,忘記了,就沒有領悟的機會了。   寓言故事不一定短篇   重點在於情節當中的寓意 我們看慣了《伊索寓言》,難免覺得寓言故事一定是短篇。不過,有不少長篇故事都有寓言的元素,重要的是,情節當中有甚麼寓意。 一般武俠小說,俠義心腸,捍衛弱小社群,這是一種大道理。看深入一點,好的武俠人物,經常都有啟示,像金庸先生筆下的《射鵰英雄傳》中,男主角郭靖告訴讀者,輸在起跑線,小時候被標籤為傻子,其實只是未發揮潛質,待扎好根基,長大後找到合適的方向,自然可以大放異彩。 寓言主角不一定是動物  人物更方便講述深入話題 以動物當寓言主角,當然受小朋友歡迎,但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家對動物都有一種認知,不用花太多篇幅去描寫,例如狐狸是狡猾的,狗是忠誠的。說故事的時候,自然比較方便。 不過,用人物來當寓言故事的主角,往往可以講述一些比較深入的話題。武俠小說的人物,正邪忠奸十分鮮明,就更方便創作。例如,金庸先生的武俠經典《倚天屠龍記》,告訴大家門戶的概念不應該分得那麼清楚,邪教天鷹教的殷素素不一定是壞人,她的正派丈夫張翠山過分執着,就害死了自己;他們的兒子張無忌身為抗元領袖,喜歡了元朝的郡主趙敏,看開一點,一樣可以開心地生活下去。   寓言創作第一步   決定主旨最重要 寓言創作的第一步,最重要是決定故事的主旨,就是你希望讀者看完之後,會得到些甚麼信息。在武俠小說中,對俠義精神的闡述,對欺凌行為作出抗議,通常都是大方向,不過,也有很多元素可以加入。 我的一本作品《首誌封神》,主旨是語言的影響力,故此,幾個主角都有說話的問題,需要逐個克服。例如: 女主角鄧嬋玉有喜歡罵人的習慣,她是否找得到愛情? 雷震子有口吃,怎麼成為了率領三軍的元帥,發施號令? 洪錦說話浮誇,可以變成優點嗎? 小皇子殷洪喜歡嚕刁,原來他最懂得關心人! 大皇子殷郊常欺凌別人,只是不懂表達自己。 通過一段段的情節,讓讀者對人際關係有多些體會,也是一種寓言的創作。 巧妙運用擬人法   提高讀者興趣 創作的核心任務,就是要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 近年流行的日本動漫作品《工作細胞》,就把「擬人法」發揮得淋漓盡致,女主角是一顆「紅血球」,日常的工作就是推着手推車,運送氧氣到身體的每一個部份。每當她遇到危難的時候,她暗戀的男主角「白血球」就會出現,英雄救美。在故事的發展期間,讀者自然會知道人體的知識,遇到細菌會怎樣?甚麼是哮喘?吃了抗生素有甚麼效果?既有娛樂性,又可以吸收知識,何樂而不為? 作家:黃奬 作家、水墨畫家、潮流文化專欄作家,著作包括《首誌封神》、《大營救1942》、《潮讀4000年》系列 (曾獲2017「香港出版雙年獎」)

活動 / 投稿

焦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