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

德雅中學
中四
王文宏

我的老家在山腰上,村莊中人煙稀少,占據最多的就是一片片的農田,因此當我每次回去,經過曲折迂迴的路時,率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家裏的農田。

農田似乎是我對鄉下爲數不多的記憶。奶奶一個人住在鄉下老家,從我有記憶起,每次回老家都會到田裏四處晃悠。從家門走到最近的農田,迎接我的便是一大片龍眼林,每逢夏天成熟,沉甸甸的龍眼幾乎要把樹枝折斷。一天午後,爸爸熟練地拿出家裏的大籃子領著我走到田裏,我看著他走到稍高的位置,用手拉下樹的枝幹,另外的手輕輕一折,一串龍眼便被他拎著丟進了籃子裏。我就這樣看著他摘龍眼,歡呼著從籃子裏拿出幾顆龍眼剝皮放進嘴裏,清甜的滋味在嘴裏流暢,我滿足地眯了眯眼。夏日炎炎,雖說我待在樹蔭下,但夏天的暖風伴隨著聲聲使人煩躁的(蟬)鳴,很快便令我冒出一層薄汗,腳上不時被小小的螞蟻咬到,傳來一絲絲癢痛的觸感。接觸新奇事物的我很快便因下田的「折磨」而從最初的興致勃勃失去了興趣,嘴裏的龍眼似乎也不甜了,腳上像被大群螞蟻咬過一樣癢,看着爸爸採得起勁,我氣不打一處來,獨自生悶氣離開龍眼林。

走到半路,奶奶扛著田裏的收成回來了,我從大筐子中發現了一個大南瓜,看着奶奶瘦小的身軀,我一把把它抱在懷裏,跟着奶奶走回去。懷裏的南瓜在當晚就被做成了佳餚,奶奶種的南瓜總比外面的更好吃,軟糯鮮甜的味道令我一下子忘記了下午的不快,一口接一口地把南瓜塞進嘴裏。飯後,爸爸從冰箱拿出了下午摘的龍眼,冰涼甘甜的味道讓我舒了口氣,我想到自己不妥的舉動,主動和爸爸説出下午突然離開的原因,不料卻把他逗得哈哈大笑,也在初次到田裏體驗後,做出了反省: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在農田渡過的暑假就這樣過去了,那段時間裏,我常跟隨外婆到田裏幫忙,見證着一次次收成,辛勞又滿足的記憶直到現在仍存在我心裏。

後來,我在農曆新年又回去,和表弟在家後門的幾個大筐中拿出了前陣子從田裏收成回來後囤積的番薯。表弟找到了一個小斜坡,挖開泥土,搭上乾樹枝,把番薯放到點燃的枯葉上,再把洞口輕輕蓋上。我們坐在泥土旁等待,表弟找到了粗樹枝,嫻熟地拿着它翻動番薯,過了一陣子,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表弟擘開番薯,熱煙在一瞬間從番薯内冒了出來。我們坐在洞邊,身旁是暖暖的火堆,手裏是散發着焦香氣味的番薯,燙嘴的番薯吃進嘴裏,在寒冷的冬天別有一番風味。

後來才知道,後門的大筐竟是從爺爺那一代開始使用到現在,每一次從農田獲得的收成、每一批協助他們渡過寒冬的儲糧,都被放進一個個筐子。農田,就這樣默默地為人們付出,生生不息,養育千秋萬代,一筐筐的農作物就是最好的見證!

評語:

作品對龍眼、南瓜、番薯都描繪細膩,並帶出當中的人情味。閱讀時就似跟作者的視覺、味覺和嗅覺都連接起來,令人更嚮往農村的生活。務農可說是世上最古老的職業,世代相傳,同學借大筐串起了這個承傳的故事。如果作品啟始時已突出「大筐」的獨特之處和價值,整篇文章會更見首尾呼應。

評審人:梁永健 Tony Sir

名銜:香港地理學會執委會、國際環境守護者青年會議諮詢委員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