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固有寫作框架 粵寫越生動

《木棉樹》內的小詩人壁報刊載了同學們創作的童詩。

[作家精讀坊]

寫作從來都不會有既定的公式,只需多讀多聽多寫,朝向目標再加點想像力,自然能找出屬於自己的一套寫作公式。為了跟小作家分享寫作的趣味,「小作家培訓計劃」於日前假香港文化中心舉辦作家精讀坊,邀請《木棉樹》創辦人黃雅文指導寫作童詩的技巧,利用概念圖及聯想法,協助初小學生衍生意念。另外,英華書院中文科老師及專欄作家甄沃奇老師透過培訓班,讓初中小作家了解粵語詞彙及其應用,鼓勵他們嘗試在寫作中適當地加入粵語。

童詩欣賞與創作

寫童詩,可以無拘無束地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嗎?什麼是童詩?黃雅文為了培養初小學生對童詩的欣賞、分析能力及創作能力,借台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林良及台灣兒童繪本作家方素珍的文集來解說。

認識童詩格式

黃雅文表示寫童詩,可以很輕鬆、很自由,但一定要夠「黐線」,即有豐富的想像力,然後把第一刻的想法沉澱下來,好好地將它們整理,新的念頭就會呈現。另外,文字要淺白,文筆要幽默,如讀起來像音樂一樣具有韻律感,如歌曲一般有節奏,快慢適中,效果更佳。

走出固有寫作框架 粵寫越生動
▲嘉賓利用概念圖及聯想法協助學生認識童詩。

當然,童詩更要適合兒童欣賞, 當中多以童詩多是大人寫給孩子看的。比起作文結構上較簡單,用最少的字來表達最多的意念,甚至一句一行,不用留兩個空格,及只要在每段之間空一行便可;更不用標點符號;內容上要多加想像的空間,充滿童心,便能在孩子中引起共鳴,及呈現出美麗的畫面。

若要表達對媽媽的愛,大可透過記敘文、描寫文或議論文來說明媽媽在家中的重要性;又或是繪畫一張感謝咭來傳遞心意。但詩可以將文字巧妙地給予讀者想像的空間,言簡意賅地抒發內心感情。

提出善意引導

黃雅文認為寫詩最忌直截了當地敘述事與物,或寫一些難以表達的情意。題材最好是自己熟悉的人、事和物,因為自己經歷過,才較容易寫出自己的情感。

例如《林煥彰童詩精選》當中的一首詩,呱呱呱!呱呱呱!青蛙只會唱一首歌,從頭到尾都是:呱呱呱!呱呱呱!整個夏天晚上的田野,都是牠們的歌聲,呱呱呱!呱呱呱!好像很多學生在教室裏,大聲講話,大聲講話,呱呱呱!呱呱呱!就是表達課堂內學生們大聲講話的情景。

雖然,寫詩不一定要好文采,但也要能提高表達效果,所以可用一些修辭的方法,如暗喻、擬人、反覆、疑問等形式來調整語句,再以聯想力與想像力把文字帶入意念裏,就像剛才的一首詩,善意地提醒同學不要嘈吵得像青蛙叫。因此,平日要多觀察身邊的事物。

走出固有寫作框架 粵寫越生動
▲黃雅文 《木棉樹》創辦人

❝寫詩跟寫作其他文體很不同。有靈感才寫,寫時亦不該給自己壓力, 並要加些想像力, 擺脫慣常的正規文法, 還要培養把文字拼貼出新意念,這樣就可以寫出好詩了。❞

小作家心聲
林海嵐
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 小三

走出固有寫作框架 粵寫越生動

❝由於學校沒有講解童詩,我對這個題材充滿好奇,參加小作家培訓計劃就是希望可以多點認識童詩,我會聽從老師的建議多閱讀相關的書籍。❞

馬昀樂
拔萃小學 小三

走出固有寫作框架 粵寫越生動

❝因我喜歡寫詩,所以特別參加小作家培訓計劃。參與活動後,我感到寫詩與一般寫作很不同,沒想過寫童詩跟平日課堂學到的寫作手法完全不同,提升了我的寫作興趣。❞

[培訓班]

思考粵語入文可能性

寫作時,一般都以書面語為主。適當地加入一些地道粵語,可令作品生色不少,令表情達意更傳神到位。甄沃奇表示要留意粵語寫作並非一種有意識的創作手段,絕不能肆意寫錯別字,不能作為把文句變得口語化的籍口。究竟怎樣令自己的作品多點特色呢?

走出固有寫作框架 粵寫越生動
▲愛學習粵語寫作的小作家們特地參加小作家培訓計劃的培訓班,課堂完結後還與甄沃奇來個大合照!

詞彙充滿想像

甄沃奇認為粵語最有趣的表達方式, 是了解粵語詞彙, 尤其是人們愛避開讀音聯繫不祥之意的字詞, 像「空」跟「兇」在粵語同音, 意有不祥, 所以借「吉」來取代,就好似空置單位本稱「空屋」,便會以「吉屋」來說明。又例如「書」跟「輸」同音,「輸」指失敗,所以在某些場合使用某些詞語,可令文章有如謎面般富趣味性。

而且,某些粵語歇後語會把主旨內容藏起,令字句充滿玩味。例如一家十五口意指七嘴八舌、八仙過海表達各顯神通。若能融會貫通粵語歇後語,可提升文章的表達能力,亦可豐富想像空間。

九聲聲調難學

另外,音樂有DO、RA、ME、FA……等,其實粵語也有,可分為「九聲」,比起普通話的「四聲」還要多,如「詩、史、試、時、市、是、識、錫、食」,唸起來變化精妙,讀起唐詩時更特別好聽。

走出固有寫作框架 粵寫越生動
▲粵語入文不止令閱讀起來感覺親切,還可提升文章趣味性,及傳承粵語文化。

甄沃奇表示,所講的九聲是由「四聲」,即是「時、是、試、詩」出發。而古代四聲,是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後三聲為仄聲;現代普通話四聲,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前二者是平聲,後二者是仄聲。當理解過後,粵語是承中古漢語而來,保存古代漢語的音韻特色,入聲字按長短分成高音、低音來區分,創作時亦根據古音及地方方言來書寫,這有助提高閱讀的興趣和能力。

創作界線規範

雖說香港人多說粵語,但多數都不會以粵語來書寫。

甄沃奇對粵語入文抱持開放的態度,認為粵語入文應視乎場合及語境。雖然寫作一般以書面語為主,若然將詞彙運用得當,就令文章看起來更生動活潑。不過,如果是正式文體,例如新聞報道、社評、語文教育文章,就應該用正式的書面語,避免滲入不必要的方言口語成分。畢竟同學應該先建立正式文體的寫作方法,下一步才思考怎樣以先後有別、主次有別的原則加入有趣的粵語元素。粵語的研究與應用是值得深入探討的。

走出固有寫作框架 粵寫越生動
▲甄沃奇 英華書院中文科老師及專欄作家

❝同學書寫時, 一般以書面語為主, 適當地加入一些地道的粵語色彩,可令文章更為生動。❞

小作家心聲
余汶蕙
聖安當女書院 中三

走出固有寫作框架 粵寫越生動

❝平日我看到粵語入文會感到有點陌生,並認為以書面語寫出來才容易溝通及理解。這次活動認識到在寫作上運用粵語的樂趣,大長見識,將有助提升我的語文技巧。❞

謝婉茹
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 中一

走出固有寫作框架 粵寫越生動

❝小作家培訓計劃的導師講學很生動,雖然學習起來比平日課堂有點困難,但卻令自己眼界大開,沒想到粵語入文如此富趣味性,我希望日後能修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