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抒情 藉文字力量引起心靈共鳴

很多人都喜歡到處吃喝、旅遊或享受人生。不同的事、物令人產生各種感覺,全因那些東西能觸動心靈。對於擅長以文字表達內心感覺的兩位作家思詩及唐啟灃,特別為今次的「小作家培訓計劃」分享如何醞釀情感、托言志,好讓同學能夠掌握以物抒情的寫作技巧。

在課堂上,思詩通過自己喜歡的美食,啟發初小同學的創意思維。例如:如何從生活上取得寫作靈感?漢堡包、汽水或甜品等美食, 除了可以吃, 也可了解自己的個性,「自己是繪本作家、插畫師,也是內容創作者,即在網絡社交媒體上的Facebook 、Instagram或為品牌撰寫故事。我從小已喜歡吃、繪畫, 超過十年時間進行寫作及創作。2006年流行網上寫作,我於是在網誌上開始發表畫作,畫些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並寫下對那些美食的感覺。有幸被出版社發掘,晉身為繪本作家。」

多角度美食之旅

思詩問初小同學是否喜歡吃,這「提問」就是誘發同學們以多角度去思考食物的趣味, 「有一天, 當你走進快餐店,點好一份套餐,你會先吃哪項?」初小同學十分踴躍地回答,結果大多同學揀選薯條。原來先選薯條的,代表個人喜歡規律的生活, 次序不能突然遭打亂。選漢堡包的,則代表他是「非黑即白」的人,做事很直接,有追求完美的心態、好勝心很強。選汽水的,代表他從不正面去表達自己的意圖,很喜歡從側面去探討事情。最後選甜品的,是個不能被猜透的人,意謂以為自己考試成績差,結果考得很好。」

 

 

 

 

思詩,繪本作家 / 內容創作者,畢業於香港插圖設計學院,作品散見於不同媒體。2007年被出版社發掘,由網誌小畫家踏上繪本作家之路,出版多本繪本作品,其中兩本筆下著作連續兩年獲得「十本好讀」獎項,深受老師及同學愛戴。2012年,思詩由教育界轉戰數碼營銷公司擔任社交媒體廣告人,包括內容創作、市場營銷、公關等工作。至今已為超過50個品牌構思內容策略寫作點子,筆下創作帖子超過2500條。

 

 

 

 

思詩隨即以寫作技巧舉例,「要多觀察事物,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觀點,然後寫下來成為記錄。或者可以簡單地列出一些方向,例如它叫什麼名字?這是什麼?從哪兒得到?喜歡或不喜歡?為什麼?有什麼趣事等,便能容易地掌握寫作技巧。以大白兔糖為例,它的名叫大白兔糖,或大白兔奶糖。類似西方的太妃糖、牛軋糖,白色的,成份有牛奶,由米紙包裹着。相傳用7粒大白兔糖沖水後等同一杯牛奶,在士多或超市有售。」

她表示因為美食可以帶出個人成長、環境變遷,人物來去的故事等,因此更加要記錄這些食物背後的故事。「尤其飲食文化的演變歷史頗有趣,而不同的飲食喜好都可成為被觀察的方向,建議同學可從自己身邊的飲食趣事作為寫作靈感。如想多點發掘身邊飲食趣事,不妨留意坊間有哪些零食正在消失。所以食物不只形容味道,也能從視覺、觸覺、回憶等去擴張寫作方向。」

寫作靈感從何來

寫作靈感可以從寫日記的習慣來鍛練,以抒發自己生命的痕跡和心情,也可反省一天的對與錯。「例如當天返學放學遇上有趣事,媽媽買了很好味的雞給我吃。這就是透過身邊的人和事加以觀察,從而提升寫作技巧。」

她自言有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有多種表達形式,如筆記本、電腦或於網上寫下來;或可以把發過的夢寫成夢遊日記。例如曾經夢過與殭屍交了朋友,又或夢過全校同學被剃光頭,這些夢境都可成為寫作題材。自己很喜歡繪畫,成了有圖有文字的繪本日記。或是每天選一張相,寫下句子抒發當時的心情,或寫作相片日記。我亦試過與好友每周交換對方日記,寫下一些回應,成了『交換日記』。還有貼滿紙膠帶、小貼紙及相片,用彩色筆加以美化,成了另一種手帳。」

小作家心聲

王苡說 嘉諾撒聖心學校 小二

“「很開心可以首次參與培訓班,有感老師的教學與學校課堂所學習的寫作很不同,例如課堂內容有趣生動及輕鬆,給予同學多點時間慢慢消化,從中會發現原來食物都可成為寫作題材,擴闊了寫作靈感。我自己很喜歡吃芒果雪糕、棉花糖,或許可作為寫作題材。」”

 

胡瑋晴 聖公會德田 李兆強小學 小三

“「課堂內容很有趣。平日沒想過可以用食物作為寫作題材,老師清晰地分享了如何描寫食物,例如以趣事入手,啟發我的寫作靈感。雖然還未想到將會寫什麼,但老師講解淺白易明,日後動筆都不會感到困難,亦會嘗試將老師所講的方法融會貫通。」”

 

感情是抽象的東西,沒有實體存在,透過寫文章來抒情,是表達感情的好方法。在抒情文中,有抒情的對象或意象,也有想抒情的主體,及對抒情主體的抒發態度。撰寫多本以「見字抒情」著稱的作者唐啟灃,於初中組活動擔任導師,分享抒情文定義、寫作之原則與方法,以【見字抒情 · 由構思到出版的旅程】提出個人觀點,讓同學加深理解「抒情文」的寫作技巧。

唐啟灃,寫作旅程只有數年,就出版了6本著作,包括書寫美國唸書經歷的《逃學到美國》,到最新著作《回憶維修師》,主題各有不同。他以網絡流行的標籤「#」來形容自己及其著作,如「#九十後」、「#作家」、「#回憶維修師」、「#喜歡寫作」;「#治癒」、「#情感」;但稱「#文字」最能表達自己。「因為文字,才能讓讀者認識自己;因為文字,我才可以認識不同的人,所以在創作路上,要寫好一篇文章,文字可謂相當重要。」

從內心深處出發

導師主打抒情文、散文,先拋出一大堆問題,讓同學想想抒情文有什麼要素,「怎樣寫好一篇抒情文?如何去書寫?怎樣令抒情文變得突出?從構思到出版等工序與步驟,是怎麼的一回事?」

他以「旅程」作為切入點,講解如何寫好一篇抒情文。「從旅程出發,目的地是『抒情』,首要條件先了解何謂『抒情』要具備怎樣的條件才能表達情緒?例如一個旅程,一定要帶上機票、護照,這好比寫抒情文,條件是帶『情』,可以是『親情』、『愛情』、『友情』;但每種情都一定跟自己有關。情感是如何尋找?由自己內心出發,寫出來就會夠真。」接著拋出另一組提問:「世間物,有哪些跟情有關?如人物、植物,時物、景物,舊物,動物,事物等。」逐步引發同學該如何掌握寫抒情文的技巧。

要表達細膩的情感,應該怎樣來形容呢?導師建議用「五感」來寫。「要寫出細膩的情緒,可以有百感交集、喜怒哀樂;但怎樣形容,都不夠入肉,那就需要拿着放大鏡,把每個情緒放大,像把肌膚放大到能看清楚毛孔般,才能將敏感的情緒寫得細緻。此外,可用五感來嘗試形容秋天,會看到什麼?聞到什麼?吃到什麼?」同學們隨即回應,能令人聯想到秋天的詞語:涼意、乾燥、風箏、橙色、登高等。 」

小作家心聲

郭麗明 五邑司徒浩中學 中二

“「今次導師所分享,合符我們年紀寫作的需要;寫作好比一場旅程,要預備護照之類。讓我了解到應該怎樣寫作,怎樣規劃文章結構,更了解如何運用想像來豐富內容,頗有得著。現在我不時跟同學私下分享自己所創作的短篇小說。日後再舉辦培訓班,很想推介給同學,讓他們也知道這是個很好的計劃。」”

廖謙瑜 中華基督教會 蒙民偉書院 中三

“「首次參加培訓計劃,有感跟學校課堂不同,加上導師分享得很立體,讓我們有當作家的願景。也許導師本身是作家,已具說服力,還有簡報花了心思排版,令人印象深刻。除了解寫作技巧外,導師建議多用比喻修辭手法,更強調「拿着筆的人是你」,不要被框架限制,也不要模仿別人筆風,自己就是作者,不要隨便放棄對寫作的熱情和夢想。這是一個很有建設及鼓勵性的課堂,真能燃點我對寫作的熱情。雖然還未想到將來會不會當作家,但一定不會放棄用文字來表達自己日常生活的點滴。」”

 

唐啟灃,一位喜愛文字的香港人。文字創作的路上,沒有深厚的文學基礎,沒有膾炙人口的著作,有的,只是單純的喜愛。但能在這浮華盛世找到一件打從心底喜愛的事情,卻是一種單純的幸福。個人作品:《逃學到美國》、《別怕不一樣》、《在相遇與別離之間》、《我傷故我在》、《花與花語》、《回憶維修師》

作結構借物策略

要寫好一篇抒情文,還有其他元素,唐啟灃再舉例說明。他認為要寫好一本著作,至少要有十萬字;寫好一篇抒情文,要有千字。如要寫一篇好看的抒情文,那就要通過鋪排才能突出。「像廸士尼與彼思所創作的動畫手法,故事開頭與結尾會帶出想傳達的價值觀。在轉、合的過程,通常會加插大量冒險情節,叫人看得緊湊。這跟寫作一樣,要有說故事的技巧,怎樣將故事鋪排有序地說出來?用什麼角度來描述?透過看電影,是學習講故事的最佳方法。」

在最後部份,導師特別指出,寫作沒有對與錯,最重要是放膽去嘗試。「不需要完美得可怕,不要怕寫錯,因為永遠都不會十全十美。記住,拿着筆的人是你,不需要跟人家的筆來比較,你寫什麼都沒有所謂,想寫什麼就寫什麼。」還以「如果今天我變成了___」為功課題目,讓同學運用是次課堂所學技巧來寫抒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