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水上人生活文化 學習微小說創作三大重點

認識水上人生活文化 學習微小說創作三大重點

昔日香港是一條小漁村,許多居民都是水上人,他們的生活文化,與今日的陸上人有哪些差異呢?今次小作家流動教室走訪第二代水上人鄭先生和美寶,了解艇戶的生活文化外,作家陳志堅亦以水上人的生活為主題,介紹了創作微型小說的三個重點,包括「身分錯換」、「張力拉扯」及「意料之外」,寫出叫人驚喜的短篇作品。

水上人是指在海上生活的人,他們的家庭一般以出海捕撈為生,漁船主要停泊在避風塘裏。早在石器時代,香港已經有捕魚活動,有人曾經在沿海地域發現先秦時期的捕魚工具,亦在島嶼上發現祈福用的石刻。到了清朝,香港島以漁民居多,不少水上人居於香港島海灣,其餘分佈在油麻地、大澳和其他離島。據統計,香港開埠初期人口有三份之一是水上人。

1945年,港英政府成立魚類統營處,支持漁民購買機動漁船,改良漁船設備。漁民從前徒手撒網捕魚,後來加裝了先進的科技儀器,例如導航器、雷達、衛星及方向儀等,裝備更趨現代化。

認識水上人生活文化 學習微小說創作三大重點
水上人展示漁民以前捕魚用的魚網。

艇上生活設備 一應俱全

除了以捕撈為主的漁船外,香港也有一些船隻與水上人生活息息相關,例如水艇、曬家艇、住家艇,亦有各式各樣的躉船。水上人的日常生活較簡單,煮食爐用石油氣;船上亦會有水缸儲存飲用水,如果缺水時就會致電給水艇,請他們來供水。船上的電力供應,一般都會採用小型發電機,用柴油驅動馬達。至於船上的設施,可謂一應俱全,有電視機、雪櫃及電燈等家居設備。船上亦設有睡房、洗手間,以及名副其實的「開放式廚房」。由於飯廳、客廳及廚房相連,艇上生活更可以環抱270度的優美海景。

認識水上人生活文化 學習微小說創作三大重點
船上的第二層有水缸用作儲存飲用水,缺水時便會致電給水艇請他們來灌水。

第二代水上人美寶,由出生至今都在水上生活,與90多歲的媽媽一起住在躉船上。

美寶日間通常到陸上工作,晚間則回到躉船照顧年邁的媽媽。她說:「平日我會駕駛街渡接載乘客往返,同時又會放一些鹹魚和蝦乾,售賣給對這些食品感興趣的乘客和街坊。」

認識水上人生活文化 學習微小說創作三大重點
水上人的日常煮食都是以蒸魚乾與鹹魚為主,圖為蒸魚乾。

即使在海上生活,美寶也有一些與陸上人相似的生活習慣,她會在船尾位置掛一個圓環型的網,網裏有一個小小的空間,飼養少量捕獲回來的魚,就好像金魚缸一樣。日常煮食都是蒸魚乾與鹹魚為主,也會在附近的菜市場購買青菜。

香港仔保留漁港特色

想感受一下昔日的漁港風貌,不妨到香港仔。香港仔仍保留了不少景點,例如珍寶海鮮舫和香港仔海濱公園。珍寶海鮮舫是位於香港仔深灣的海上食府,有超過50年歷史,深受本地人及外地遊客歡迎。一些經典的香港電影,都曾經在這裏取景。可惜珍寶海鮮舫受新冠疫情及限堂食令影響,已經在2020年3月正式結業,現場只遺下以往連接珍寶海鮮舫的碼頭和駁艇。

至於香港仔海濱公園於1992年啟用,位於香港仔避風塘北岸,全長約800米。為了配合漁港主題,它的觀景台是一個巨型帆船狀的建築物,遊客可以在此遠眺香港仔漁港風景,公園的訪客中心亦會介紹香港仔的漁港歷史。

鹹魚曬製方法

認識水上人生活文化 學習微小說創作三大重點
許多長者喜歡吃鹹魚,每個艇戶都會有自家曬製鹹魚的方法。
醃料:鹽與食水
程序:劏魚(剖開魚肚取出內臟)
先用放了鹽的食水浸洗
浸醃時間:大魚需三至四天 / 小魚需三至四小時
注意事項:不要放太多鹽巴

作家 陳志堅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後於香港中文大學獲教育文憑、文學碩士、教育碩士。現職中學副校長、中國語文科主任、中國文學科主任。任教育局課程發展委員會中國語文教育委員會委員、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中國文學科目委員會主席,曾任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兼任講師、寫作比賽評審、校際朗誦節評審等。寫小說、散文,著有散文集《時間擱淺》、小說《離群者》、青少年小說《無法預知的遠方》、《紅豆糕的歲月》,主編散文合集《情味‧香港》,作品散見於報章專欄、文學雜誌,如《香港文學》、《香港作家》、《大頭菜》等。
作家 陳志堅

創作小說 TIPS

創作小說有三個基本要素,即「人物」、「情景」及「事情」。「人物」指主角與其他角色的關係,是朋友或仇敵,他們如何相處,內心的變化等;「情景」包括時間、地點,以至不同季節,情節發展會否有所不同?「事情」指劇情的推進,由最初設定出現變化,有峰迴路轉的結局才能令小說更好看。

以水上人生活為主題 創作極短篇微型小說

今次作家陳志堅以水上人的生活為主題,介紹創作微型小說的技巧,包括「身分錯換」、「張力拉扯」及「意料之外」。微型小說的字數約在1,000至1,500字以內,故有「極短篇」的別號。由於微型小說篇幅較小,十分適合高小組小作家嘗試創作。

身分錯換 從不同立場引發劇情

陳志堅表示:「微型小說其中常見特色,是將角色的身分錯換,引伸到有A或B的立場,無論用哪一個身分去處理問題,都可以發展出截然不同的結果。我們可以以水上人拖網捕魚影響生態,因而受政府打擊為背景,設計出可以身分錯換的角色,例如曾經是水上人的政府官員,被委派回來處理水上人拖網捕魚的情況,他想起以前張網下魚的情況,現在到底怎麼辦?」

在這設定下,角色有水上人或政府官員身分,作家可決定用那種身分處理問題,為創作帶來很多可能。若他珍惜水上人生活,不願違背出處,可能會辭職;若他忠於官員身分,會公事公辦。

觀察水上人生活環境 製造緊張局面

小作家可以利用水上人的生活環境來寫故事,製造緊張局面,例如小船(艇戶)與大船(海鮮舫)衝突。自從大船出現,艇戶已沒有太多人關注。明明艇戶環境一流,人人卻只愛大船。艇戶終於忍受不了,決定開船至大船旁,舉起蝦乾、鹹魚抗議,這場抗議的結果會怎樣?「在微型小說中製造緊張局面很重要,它能夠讓讀者心裡產生期待,往後會出現怎樣的結果?」

寫出意料之外的結果

為了吸引讀者,小說的結局是關鍵,陳志堅以美寶的故事作背景,設計出與別不同的故事。第二代水上人美寶為照顧母親,決意留在艇上,和母親共度餘生。她曾經有一段時間在陸上的超級市場工作,超級市場羅經理十分俊俏,人品也好,他們曾經十分要好,美寶因而有很多寄望。陸地和水上,明明活在同一個時空,就像兩個世界,美寶和羅經理最終會怎樣?

「最正常的結局是羅經理與美寶在陸上生活,空閒時探望船上的母親,然而好的創作,要拋開一般人的想法。例如羅經理提出與美寶一起做水上人、兩人一起在海上經營超級市場,都是一些很新奇的結局。」

小作家心聲

余梓軒 勵志會梁李秀娛紀念小學 小六
余梓軒 勵志會梁李秀娛紀念小學 小六

“活動期間播放的短片,令我更認識水上人的生活,尤其是他們會『嗌外賣』經小船來買艇仔粉。作家教我們創作意料之外的結局,我覺得羅經理與美寶經營水上超級市場的構思很有驚喜。”

彭子桓 聖公會嘉福榮真小學 小五
彭子桓 聖公會嘉福榮真小學 小五

“原來水上人可以在艇上如常生活,我覺得很有趣。印象最深刻的是作家提到創作時可以將角色轉換,設計不同的立場,故事可以有出人意表的效果。今次我想寫一篇大船與小船衝突的微型小說,構思緊張情節和意料之外的結局。”